第九百一十九章 皇权的支持-《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至于制造兵器,这些只会写八股文、读圣贤书的人根本不懂。

  他们以为只要把铁烧出来,就能变成兵器,所以特别在意铁器不能外流。

  这一点上,有些皇帝和他们也差不多。

  再多说什么,他们也听不进去。

  朱祁钰咂了咂嘴,接着说:“传马权度。”

  话音刚落,太监立刻传令下去。

  马权度是琉球的使者,本来应该回国了,但朱祁钰一直没批准,所以他一直留在这里。

  当他走进大殿,看到坐在上面的皇帝,立刻跪下磕头。

  “外臣马权度,参见皇上,皇上,,万。”

  随着马权度来觐见,一些朝臣的脸色开始变得不太自然。

  “起来吧。”

  朱祁钰始终神色平静。

  “跟朕说说,这里有没有你认识的,私自把东西带出境外卖的人?”

  马权度环顾四周,不少人低下头去。

  他看到坐在地上的张昭,嘴角一扬,笑着说:“张侍郎,外臣久闻您的大名。”

  “你乱说什么!我根本不认识你!”

  张昭像只被吓到的猫一样,反应特别激烈。

  “没错,不过臣认识张侍郎家里的奴仆张大有。”

  有朱祁钰在场,马权度并不怕这些大臣会闹出什么大事。

  “陛下,臣平时和家奴接触多一些,认识的人不多。”

  马权度又行了一礼。

  朱祁钰点点头,觉得这很正常。

  以前皇帝对这些贡使不太重视,除了赏赐,很少接见,甚至几乎不交流。

  这些人明明是大买家,知道很多消息,而且就在皇帝眼皮底下。

  不管福建、江西还是两广,按马权度的说法,他们的目的虽然是做生意,但都必须来京城一趟。

  “张昭,有什么要解释的吗?”

  朱祁钰再次看向张昭。

  不只是铁器,还有马匹、牛、绸缎、丝绸、丝棉,甚至铜钱。

  这些都是。

  “陛下明察,这个人胡说八道,外族人不可信,臣和他毫无关系。”

  张昭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跪下磕头。

  但朱祁钰没有理会,目光扫向其他大臣。

  “刑部尚书,朕问你,私自贩卖,该当何罪?”

  朱祁钰看着金濂,大声问道。

  “凡是把违禁物品私自带出境贩卖或出海的,打一百大板;挑担背负的人,减一等;货物、船只、车辆全部充公,其中十分之一赏给告发者;如果将人口、军器带出境或出海的,处死;因此泄露机密的,斩首;有关官员和守卫人员如果串通夹带或知情不报的,与犯人同罪;没发现的,减三等,最重只打一百大板;军兵再减一等。”

  金濂像个不会思考的机器,只是把大明的律法复述了一遍。

  “马权度,你知道还有多少贡使参与这事吗?”

  朱祁钰没继续问下去,转而问马权度。

  “回陛下,、日本、湓亨、暹罗,这样的国家很多,臣说不完。”

  听到这话,马权度便列举了一些国家。

  群臣顿时脸色难看,大明的至尊掌控着买家和平台,更是卖方,一直以来都是买方被忽视,所以才有人趁机钻空子。

  现在,买方中出了一个叛徒。

  但面对大明的至尊,这些外臣根本藏不住秘密。

  他们能给的,皇帝一样可以给,甚至更多、更好。

  “鸿胪寺卿在哪里?”

  朱祁钰看向礼部那边。

  如今礼部尚书的位置空着,由左侍郎杨善暂代,并兼任鸿胪寺卿。

  毕竟鸿胪寺一直属于礼部管辖,负责外事。

  “臣,礼部左侍郎兼鸿胪寺卿杨善,在。”

  杨善已经六十多岁,头发全白了,但精神还不错。

  “现在鸿胪寺还有多少外国使节?”

  朱祁钰看了杨善一眼,问道。

  至于杨善为什么没当上礼部尚书,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

  已经有两任礼部尚书都栽了,现在的礼部尚书是个烫手的差事。

  “回陛下,目前还有安南的阮宗、冬至使,日本贡使麻答二郎,贡使李在友,爪哇贡使亚烈,以及大琉球贡使马权度,一共一百五十多人。”

  杨善低头回答,心里大概猜到皇帝想干什么。

  不过当他听到日本贡使的名字时,朱祁钰微微一怔,但很快又平静下来。

  “各位爱卿,要不要把这些人叫进宫来见朕?”

  朱祁钰神色自若地问群臣。

  这些使节和他们带来的商人,都是可以和大臣做生意的人。

  别以为小国百姓能千里迢迢跑到大明朝来经商。

  “来人,把张昭关进诏狱,让东厂查办此案,牵连的人一起抓进来。”

  朱祁钰笑着说道:“既然祖宗的规矩不能改,那就得严格执行。再命令东厂去各地巡查,凡是贩卖的,一律革职为民,押起来等审。”

  话音刚落,王直立刻站出来道:“陛下,这事应该由都察院来审理,配合刑部一起审讯,如果大兴牢狱,恐怕各地会出问题。”

  “那又怎样?”

  朱祁钰抬头,眼神让王直一阵发冷。

  “你在威胁朕?”

  他嘴角一扬,笑着问。

  “臣不敢!”

  王直立刻跪下说:“臣一心为国,不敢有私心,请陛下三思。”

  “那你倒是说说,朕该怎么办?今天不除这个毒瘤,以后他们就会以此要挟,有恃无恐,等他们做大了,朕又怎么办?”

  朱祁钰一边摆弄着手里的枪,一边盯着王直。

  没有兵权的文官,只能靠嘴皮子说话。

  这一世,朱祁钰不会再给他们机会插手锦衣卫和兵权。

  景帝因为土木堡之变,匆忙间让一些御史填补了锦衣卫的空缺,还让文官担任武职。

  时间一长,那些人不知不觉就把他包围了。

  不过现在,于谦只是代理而已。

  京城保卫战结束得太快,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瓦剌就已经被压垮了。

  就连那些负责安抚军民的御史,都没来得及上马打仗。

  更别说对内廷的清理了,兴安可是下了狠手!

  如今三监还缺两个位置,感觉像是回到了永乐年间,而且还是那些武将死得太多的永乐朝。

  新崛起的武将们渴望立功,大多看不起文官,毕竟文官给不了他们战功,但皇帝可以。

  而于谦正好是他们的上级,这多少有些难堪。

  但既然圣人已经决定了,他们也只能忍着。

  不管牢牢控制在圣人手中。

  所以当圣人问“然后呢?”的时候,王直不敢多说什么,一旦说了,靠着那些火炮,武将们随时都能抢功劳。

  这才是最让人害怕的地方。

  “陛下,臣觉得,四品以上的官员,如果涉及这件事,一律革职为民。而且巡视组已经出发了,也可以顺便调查,如果查证属实,土地就充公,分给那些回来的流民。陛下仁慈,还请给百官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一直没说话的于谦见时机差不多了,便站出来说道。

  王直听了这话,愣了一下,接着低下头看着地面。

  于谦作为圣人的头号重臣,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建议,也算是给了大家一条活路。

  至少没有抄家灭族,男人做奴,女人为婢。

  朱祁钰看着于谦,这明显是红白脸的策略。

  只是两人事先并没有商量过罢了。

  “范广!”

  朱祁钰没回应于谦的话,而是叫了范广的名字。

  “末将在!”

  人群中走出一个叫范广的人,抱拳行礼道。

  “你去统领神武卫百户所,再选一千新兵,护送马权度出海。”

  “末将领命!”

  朱祁钰接着下令:“石亨。”

  “末将在!”

  看到范广被派了任务,石亨心里有点不爽,一听自己也被点名,立刻站了出来。

  “你也不用回大同了,去统领神武卫百户所,换防登州备倭城,负责登州水师。”

  朱祁钰意味深长地看着石亨,大同现在不需要这位猛将,有郭登就够了。

  相比陆地,海上更难管理。

  石亨不是喜欢打仗吗?

  剿海贼,不也是剿吗?

  “末将领命。”

  石亨没有犹豫,他早就知道回不了大同。

  毕竟之前他的作风,圣人不喜欢,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海上,朕给你便宜行事的权力,只要是不属于我大明的官船或贡使船只,你都可以随便处理,但里面的货物还是要按规矩交税!”

  石亨听了这话,惊讶地抬起头,原以为圣人讨厌他的做法,没想到竟然直接给了他皇权的支持。

  他现在可以放手一搏了。

  不就是收税嘛?

  石亨在大同的时候,每年都是按时缴纳税款的。

  朱祁钰又看向马权度,说:“以前你是从泉州上岸,以后改到备倭城。”

  登州备倭城位于渤海海峡的山东这边,和辽东旅顺遥遥相对,是渤海的重要关口。

  马权度一听,立刻跪下说:“臣遵旨。”

  也许等他下次来进贡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不同了。

  至于朱祁钰为何让石亨和范广掌管神武卫百户所,这两人心里都明白。

  因为现在能调动的兵力,也就这么多。

  王恭厂还没扩建,吴老头也还没回来。

  最后,朱祁钰望着满朝文武说道:“天子守国门,海疆同样如此。既然于卿求情,朕就不勉强了,就以渤海为试点,放开海禁,允许通商。”

  话音刚落,不少大臣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如果放开海禁,受益最大的肯定是两广、福建和浙江,连带江西和湖南也能分到一杯羹。

  翰林院里很多都是吉水人,朝廷中有一半的官员都是江西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