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看活人受苦-《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其他苗人看着坐在田埂上的两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一开始,他们以为黄镐是来当农奴的,但黄镐告诉他们,这个寨子的土地虽然是朝廷的,但使用权是他们的,可以传给子孙,但不能卖。

  经过黄镐耐心解释,苗人们明白了,这是为了防止土地被有权有势的人抢走,更重要的是不用交租金。

  换句话说,除了不能卖,跟自家的地差不多。

  在他们眼里,黄镐和以前朝廷派来的官吏完全不同,他会和他们一起种地,问他们生活有什么困难,还会替他们做主。

  这些事,连土司的官员都没做到过。

  苗人不喜欢用筷子,还喜欢吃生食。

  但因为黄镐,这个寨子已经不再吃生食了,虽然还是用手抓饭,但大多数人已经开始尝试吃熟食了。

  两根竹条在黄镐手里就是筷子,香卡托着下巴,看着黄镐用两根竹条就能夹出烤鱼的肉,觉得特别厉害。

  苗地缺盐和调料,煮烤之类的食物,在他们看来,不如生吃有味道。

  但看到黄镐吃得津津有味,香卡忍不住咽了口口水。为了让苗民心安,黄镐的寨子里除了四个护卫外,没有其他士兵。

  黄镐现在虽然忙,但感觉很充实。

  苗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粗野,虽然以前吃生食,但那是环境造成的。

  带他们致富,过上好日子,是黄镐现在的目标。

  用冷水泡过的糯米吃起来不那么寡淡,还带点甜味,这种主食让烤鱼的味道更香。

  听到声音,黄镐转头看向香卡,两人对视了一眼,香卡立刻低下头。

  “要不要尝一点?”

  黄镐以为香卡饿了,就将装着糯米饭的荷叶递过去。

  这个动作让香卡脸红了,她瞪了黄镐一眼,说:“傻瓜。”

  说完,她起身跑向远处。

  黄镐看到后反而愣住了,心想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吃完饭后,黄镐把篮子放在压平的草地上,活动了一下腰,湿漉漉的裤子在不动的时候感觉有点重。

  他望着浑浊的田地,在他看来,这里将来会冒出绿芽,到了夏天,就会变成一片金黄。

  王骥的部队,从山里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三三两两地出现,频率也越来越高。

  看着士兵送来的报告,王骥心里乐开了花。

  现在湖广地区,对方根本不敢正面和明军交战。

  苗人靠山为生,在山林里才是他们的地盘,所以王骥大多采取守势,用的是缩头战术。

  这些不断出来的苗人也给王骥提供了不少关于苗军的情报。

  总之,队伍越来越难管。

  苗军内部开始有分歧,有人想直接投降,但首领不同意,还杀了几个将领来吓唬其他人。

  但这个人杀不完。

  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山林中,一处简陋的山寨,围墙是木头搭的,很粗糙,几个苗人在外面拿着削尖的竹竿来回巡逻。

  里面的建筑也很简单,看得出是新建的营地。

  其中最大的一栋房子是用竹子搭的,里面坐着五个人正在商量事情。

  “这样下去,人都要跑光了,大头目。”

  竹屋里没有椅子,大家都是坐在地上,其中一个人气愤地拍着地,咬牙说道:“这些中原人太狡猾了。”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得想办法。”

  被几个人围着的中年人沉声说。

  “卡沙,你以前是世袭官,现在这种情况,还能相信朝廷吗?他们真的会停战免税?”

  留着山羊胡的人皱着眉头问,卡沙是他们之中见识最广的,不然也带不了苗人打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朝廷是在骗我们,等我们都投降了,还是照样收税,到处压榨。”

  卡沙摇头说,语气很坚定。

  他不得不这么想,因为如果朝廷真的停战免税,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就都白费了。

  其实他心里还有更大的野心,他想当王。

  想了一会儿,卡沙沉声说:“我有个主意,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帮我一起想想。”

  听到这话,大家都眼前一亮,纷纷看向卡沙,等着他开口。

  “既然他们想要我们的族人,那我们就去揭穿他们的阴谋。”

  卡沙环顾四周,接着说:“只要去那些已经投降的寨子,杀几个官吏,其他官吏肯定不会不管,到时候,明朝的真面目就露出来了。”

  卡沙说完后,大家都没有说话。

  那个留着山羊胡的人不停地摸着胡子,眼神里满是怀疑,他觉得这是要把苗人和朝廷彻底撕破脸,一旦闹大了,朝廷分不清谁是敌人,可能会直接烧毁整个寨子。

  “为了大义,必须这么做。”

  看到没人回应,卡沙瞪大眼睛,像是在逼迫大家同意。

  “为了大义。”

  其他人见状,立刻跟着附和。

  “嗯,你们去安排吧,要找靠得住的人,最好是家里人都住在山里的。”

  听到这话,大家都觉得服气,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领袖气场。

  散会后,各个小头目低着头,没说什么,各自回到自己的部落,每个人心里想的都不一样。

  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但大多数人还是在观望。

  没过多久,一小队苗兵从营寨里出来,说是去巡逻,其实直接往山下跑了。

  这是王骥第一次接收这么多投降的苗兵。

  以前都是三三两两地来,现在一下子来了十几个。

  在王骥看来,可能是苗军的士气已经崩溃了,也可能是……

  他眯着眼睛,虽然他是武将,但别忘了,他也是永乐年间的进士。

  事情反常必有原因,一下子跑出这么多人,又没有交投名状,后面也没有追兵,这一定有问题。

  他挥了挥手,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就把这些人打发到了黄镐的寨子。

  因为人数多,他还派士兵护送他们过去。

  一路上,这些人都很老实,没有逃跑的意思,顺利到了寨子里。

  黄镐有点惊讶,不过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对他来说也不是坏事。

  “来,大家都来登记一下,这个寨子现在还没名字,以后就叫你们的新家。”

  长期在湖广一带,黄镐会了一些苗语,但说起来还是不太顺。

  那些人看着黄镐,盯着他被太阳晒黑的脸,虽然还带着一点书生的样子,但外表和老农差不了多少。

  按部就班地登记完后,黄镐就带他们去领房子。

  所谓的房子,其实就是一些破旧的竹楼,一开始是士兵简单修了修,后来就交给新来的苗民了。

  新来的人加入后,苗民们虽然已经习惯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来看热闹。

  香卡站在人群中,没有看新来的人,而是一直盯着黄镐,看着他带领新人介绍房屋,告诉他们寨子里的规矩,还说晚上会把大家介绍给其他人。

  他的样子,像个真正的酋长,但比以前的酋长更文雅,更有礼貌。

  新来的人有些紧张,但在黄镐看来,这很正常。

  “不用多想,不用多虑,夏天田里的稻子都结穗了,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的。”

  他走到一个年轻人身旁,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对方。

  “真、真的吗?”

  年轻人瞪大眼睛看着黄镐,小声地问。

  “不信?你问问他们。”

  黄镐笑着转过身,正好看到香卡。

  接着,年轻人就听到其他寨民笑着说:“黄大人说得对!”

  “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天黑之后,黄镐为了让新来的人能适应环境,亲自把他们叫到一起,准备吃晚饭。

  晚饭并不丰盛,只有糯米、一些烫过的青菜,还有一点肉。

  新来的人看到黄镐这个官员亲自张罗晚饭,感到有些意外。

  “黄大人,让我来,让我来,您别忙了。”

  有人上前想帮忙,黄镐却笑着说:“俗话说君子不进厨房,但我连死人都见过,怎么会忍心看活人受苦?我自己来就行。”

  老寨民听说黄镐要请新人吃饭,特意上山打来了野鸟。

  现在的黄镐,烫毛、拔毛都很熟练,杀鱼也像模像样。

  不一会儿,两桌简单的饭菜就准备好了。但这里没有高桌大椅,大家都是在地上铺上棕榈叶,把食物放上去就开始吃。

  正因为这样,黄镐才真正体会到苗人的辛苦。

  这个寨子已经算是条件不错的了,但长期被压迫的苗人,生活却是半年吃糠菜,半年吃粮。

  没盐吃、没衣服穿,是常有的事。

  可这些在黄镐当御史时都没发现,现在经历了生死之后,他心里很愧疚。

  “现在生活困难,没有酒喝,但以后会有的。”

  黄镐笑着,拿起竹子做的杯子,里面装着鱼汤,说:“今天用汤代替酒,欢迎各位加入无名寨。”

  众人互相看了看,眼神里有说不出的情绪。

  “喝,大家都喝。”

  有人举起杯子,对着黄镐碰杯,接着说:“希望日子会越来越好。”

  大家这才举杯喝了汤,然后默默地吃起饭来。

  新来的人还不熟悉,黄镐也能理解,席间大家多是讲自己以前的糗事。

  “你们知道吗?当今圣上曾说过,读书人没用,分不清五谷,又不勤快,今天我算是真信了。”

  黄镐一边吃着糯米饭,一边跟苗民说起皇帝的事。

  “我在平越卫的时候,吃过树皮,嚼过草根,煮过弩甲,每天都能看到饿死的人,所以王骥将军派我来这里,倒是正合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