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章 强大后盾-《大明:我!千古一帝,开局登基》

  斥候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说:“没有火烧赤,带着你的羊群,接受大明皇帝的保护。”

  “不,这并不是我的羊群。”

  牧民不明白,为什么勇士会这样说。

  “以后,你就能有羊群了。”

  斥候说完,立刻派一个人往后面跑去。

  他们不会去抢牧民的羊,但可以买。

  很快,牧民眼前出现了几匹马,紧接着大军就冲了过来。

  大明的军队,是草原上最可怕的梦魇。

  斥候看到大批人马到来,甩动缰绳,朝着前方疾驰而去。

  如果有羊群的话,部落应该就在附近,牧民那边会有人来处理和照顾。

  天空晴朗,没有一丝云彩,斥候视力很好,能看得非常远。

  “呼哈!”

  远处一个个帐篷搭在河边,周围有很多骑马的人,拿着鞭子围着地上抱着孩子的女人转圈,时不时甩鞭子抽打她。

  斥候紧握拳头,马儿也放慢了脚步,远远地看着这个熟悉的场景。

  那些出身高贵的人,就喜欢拿人命开玩笑。

  巴雅尔躲在一座小山坡后面,让他的马趴在地上。

  不久,身后传来了马蹄声。

  他回头一看,发现前锋骑兵正朝这边赶来,他不用命令,翻身上马:“嚯!嚯!”

  拍了拍马脖子,那马从趴着站起来,其他马匹从他身边飞快地掠过。

  “敌人!”

  部落里原本还在嘲笑的人抬头一看,突然出现的一队骑兵,立刻大声喊叫起来。

  嗖嗖嗖~

  前锋部队直接在马上拉弓,借着马的速度,箭矢直接射中了那个喊叫的人的脑袋。

  “杀!”

  一轮箭雨之后,巴雅尔抽出腰间的长刀。

  如潮水般的骑兵绕过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直接冲进了兽皮帐篷里。

  女人紧紧抱着怀里的孩子,周围马蹄声不断,却没有一支箭落在她身上。

  她茫然抬头,看见阳光下,地平线上一望无际的骑兵队伍,像天神一样降临,领头的人挥手一挥,骑兵分成两路,包围了她所在的部落。

  “投降,或者死!”

  前锋部队的冲锋让部落里的勇士四散逃开。

  天空中,回荡着大明骑兵的呐喊。

  投降,或者死!骑兵像潮水一样冲进了整个部落。

  断肢四处散落,鲜血还在缓缓流出。

  草地上躺着的头颅,眼睛瞪得大大的,死前还满是惊讶。

  一个个跪在地上的人,惊恐地看着突然出现的骑兵,连反抗的力气都没有。

  巴雅尔擦了擦脸上的血,又把一把兽皮清理干净,才收进刀鞘里。

  “福余卫已经火烧赤不远了,大家先休息一下,清点物资,上报分配后,再各自行动。”

  普通牧民根本没有自己的东西,整个部落都属于贵族和勇士,但现在那些人的脑袋正躺在草地上。

  按照军规,每攻下一座部落,所有财物都归公,领队可以分一部分,但必须上报,如果隐瞒不报,就会按军法处置。

  这是为了应对草原战场的特殊情况。

  什么事情都不能当场决定,否则不如游牧民族机动灵活,很可能错过机会。

  所以,决策权交给了队长,他们能立刻做出决定,立功就奖励,犯错就惩罚。

  草原上的人从小就在马上长大,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才能不断打仗。

  需要什么物资,直接从部落里拿,靠战斗来维持战争。

  巴雅尔所在的分队并不是明军的主力。

  还没大规模发展之前,骑兵还是草原上的主导力量。

  草原上有十万能拉弓射箭的人,就能统一各部。

  但如今,这些能拉弓射箭的人都成了明朝的军队。

  他们像一张网一样分布在草原各地,背后是明朝的驻军。

  用这种慢慢渗透的方式虽然慢,但效果不错。

  内部的战略目的很简单,就是不让草原人能安心放牧。

  如果说秋天是中原丰收的季节,那么春天就是草原养膘的时候。

  你抢我的粮食,我抢你的羊群,这很合理。

  巴雅尔还要清理自己负责的区域,至于那些奴隶,还是继续放羊,只是现在被军队管着。

  这样的部落在草原上有很多,分散开来没什么威胁,但如果聚在一起,就会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

  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在士兵的带领下走到巴雅尔面前。

  “英勇的勇士,你们会杀我们吗?”

  女人走到巴雅尔面前后,自己跪下,拉着孩子磕头,问巴雅尔。

  “我们不是来杀你们的,是来救你们的。”

  巴雅尔走过去,把她扶起来说:“你我都是大明的人,受到大明皇帝的保护。”

  他回头问带人来的士兵:“你们没告诉她们我们的意思吗?”

  士兵苦笑着说:“说了,可是她们不相信。”

  巴雅尔愣住了,这是勇武营第一次执行任务,以前这类事都是交给副班处理的。

  “女人,你要明白,我们是从中原来的,让我们像牲口一样活着。现在,伟大的至尊陛下派我们来拯救你们……”

  巴雅尔一脸认真地讲述着朱祁钰编造的那一套说法。

  女人满脸惊讶,这种说法她还是第一次听说,但眼下自己的处境,倒是很符合这个说法。

  过了很久,巴雅尔严肃地问道:“我们是为和平而来的,但草原上的坏人并不想要和平,希望你能明白。”

  “我明白了。”

  女人郑重地点点头,看了眼自己的儿子,接着说:“感谢至尊的庇护。”

  这一拜,巴雅尔赶紧侧身躲开,他可不敢接受这样的礼。

  当天晚上,那些吓得发抖在安置点里忐忑不安地等着原本以为会发生的事情。

  帐篷的帘子被掀开,进来的是一个和她们一样的。

  女人到来后,加入了队伍,在中间,讲起了自己看到的一切。

  帐篷里渐渐安静下来,接着响起了几声低声的哭声。

  草原的夜晚特别明朗,星星布满了天空,像是遥远而神秘的银河。

  整个部落静悄悄的,只有篝火偶尔爆开几粒火星,灰烬慢慢飘起来,好像掉进了那片星河里。

  天亮时,草地上还沾着露水,之前散落的东西不见了,全都烧成了灰。

  马蹄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巴雅尔知道,是后面赶来的骑兵来了,他们负责把救出的奴隶带回,当然,也是来接收牛羊和物资的。

  勇武营是草原上的主力部队,而后面的大军,则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巴雅尔走到河边,用手捧起清凉的水泼在脸上,让自己清醒一些。

  “上马!”

  有人喊了一声,士兵们纷纷翻身上马。

  紧接着,缰绳甩动的声音响起,骑兵们踩着绿油油的草地,离开了这个小部落。

  福余卫之所以比泰宁和朵颜厉害,是因为他们掌控了草原,靠抢劫辽东维持生计。虽然不如中原富裕,但抢起来容易,久而久之就强大了起来。

  大明的羁縻卫所,北方都是这样,表面上依附大明,背地里却到处抢掠。

  后来朵颜卫和泰宁卫被鞑靼蒙古吞并,只有福余卫迁到了嫩江下游一带。

  刘安手下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现在正在挖鞑靼蒙古的根基。

  一旦三卫都被消灭,女真的生存空间就会被压缩,如果再不归顺大明,那么女真首领的下场,就跟三卫一样。

  要彻底消灭敌人,不一定非要灭族。

  刘安的部队驻扎在安乐州的开原城,往东是建州卫,属于女真的地盘;往西则是福余卫,是大明在东北的重要军事据点。

  现在的开原,以前叫开元。洪武二十一年,开元路的治所迁到咸平府,于是改名叫开原。

  这里除了有依靠关隘修建的城池外,也是东北为数不多的砖砌城墙。

  不过,真正成为军事重镇,还是等到建州女真势力壮大之后,为了防御,才开始大规模修筑。

  一封封战报从城外送来,不断有奴隶和牛羊被安置在城外。

  以军队为屏障,牧民在这里被重新安排任务,但这次跟以前不一样,在开原,他们有工钱,还能喝上稀粥。

  刘安奉皇帝命令而来,开原的三万守军不敢违抗,毕竟没人想当朵颜那样的人。

  现在的城墙根本挡不住火炮,更别说刘安带来的骑兵,哪怕不冲锋,远远看一眼都让人害怕。作为福余卫的放牧奴隶,可以说是世代为奴,九代都是牧奴。

  跟中原的八世贫农、八代耕田世家差不多。

  身处底层,其实哪里都一样。

  后来那些渴望光明的人,以为自己到了别处就能翻身做龙。

  中原除了商籍和贱籍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而在草原上,只要有本事,也能成为勇士。

  机会方面,其实差不多,但现在的京城,机会更多一些。

  自从刘安来到开原后,这里就成了一个前沿阵地,像一根钉子,又像一只趴着的猛虎,时刻警惕地盯着周围的蛮族。

  明军之所以能这么顺利,是因为瓦剌之前的联军已经消耗了草原大部分的实力。

  不像以前那样,把俘虏砍头堆成京观,或者送去挖矿,而是把他们改造后编入了同样受损的明军中。

  一减一增,自然让那些蛮夷不敢轻易挑衅大明的威严。

  世代放牧的牧民在开原城里,第一次得到了这辈子都不敢想象的待遇,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羊群。

  大明的马政在中原,可以说是人人痛恨。

  但在草原,却成了仁政。

  草原放牧不需要买草料,只要春天把羊群带到草肥的地方,羊就能养得又肥又壮。

  绿色的草地,是草原最大的财富。

  战争可以减少人口,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

  对中原如此,对草原也是一样。

  刘安不知道什么是生产建设兵团,但他明白,军队改革,打造出精锐部队,就不能苛待这些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