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生让小秘书给他写一篇《关于陇西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社论,目地不是给报刊投稿,而是准备带上这篇文章回陇西,谒见乔省长。
这是关系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型的宏观形势分析,也是陈俊生首次利用“先知”的身份,为执掌一省经济大权的老丈人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陈俊生还打算给老丈人递刀子!
沈军和丁涛想斗垮老乔,让乔家的日子不好过,陈俊生准备以身入局,揭沈军和丁涛的老底,让他们两家的日子没法过。
“当初根基太浅,为了拿回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要玩命才行,现在…乔、齐、林、宋四家,全都团结在我身边,我的剑未尝不利。”陈俊生心里想了想。
不过话说回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陈俊生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先把改革思路带回东江地区,让徐专员把把脉,再做定夺。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
9月17日下午两点,一向极少在地区行署露脸的陈副秘书长,带着一篇经济改革方面的激进文章出现在专员办。
中午刚参加完饭局,醉意微醺的徐专员打起十二分精神,戴上眼镜仔细研读,认真对待。
“是的。”
陈俊生点点头,说:“文中有许多理论不成熟或者存在纰漏的地方,想请徐专员帮忙斧正。”
徐专员没说话,抬手推了推老花镜,低头逐字逐句的默读陈俊生这篇文章里的核心内容:
“城市商品价格实行全面市场化,部分大宗商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激进,太激进了。”
徐光宗看得心惊肉跳,面色却平静如水,抬眼盯着陈俊生瞅了片刻,微笑问了句:“你这文章,原本应该是打算绕过地区,直接递到省里去的吧?”
“确实有这想法。”
陈俊生在徐专员面前没必要藏着掖着,毕竟标题涉及到的是陇西省,他故意暴露出来这点小心思,当然逃不过老爷子的火眼金睛。
“这篇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大主流经济理论方向,点出国内价格机制改革的迫切性,用扎实的经济数据和社会调研作为论点支撑,以此提出非常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改革举措,有理有据,文采斐然。”
徐专员先表扬,然后脸色严肃起来,话锋一转:“但是,经济问题是最大的ZZ问题,推进城市商品价格机制的改革,不在于一省、一地,而是全国一盘棋!”
老爷子这番话,没有一个字在批评陈俊生。
可落到陈俊生耳朵这,却是字字句句都在点他的穴。
他也听懂了老爷子的话外音:经济改革可以激进,但绝不能贪功冒进,稍有差池,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必须慎之又慎。
“徐专员,我这还有另外一篇文章。”
陈俊生笑着给老爷子呈上第二篇文章。
“嗯?”
徐光宗挑了挑眉毛,目光灼灼地瞪了陈大秘书长好一会儿,然后不动声色地低头审阅他这第二篇文章:
“城市商品价格‘双轨制’的可行性研究。”
“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一定价,计划外部分‘试行’市场调节价。”
徐光宗眼睛微微眯起,沉吟片刻后,摘下眼镜,目光深邃地望向陈俊生:“这也是你自己写的?”
“思路和提纲是我的,文章是我秘书写的。”
陈俊生这回倒是特别实诚,顺手把昨天交给小秘书的那份提纲拿了出来,摆在徐专员的办公桌上。
徐光宗微微一笑,没有任何表态,伸手把文章和提纲收好,随后站起身来,神色淡然,态度却明显非常重视地对陈俊生说道:
“俊生同志,带上你的文章,我与你一同前往省府,面见乔省长。”
……
徐专员带上陈俊生一起去见乔省长,摆明了就是全力支持的意思。
说来也巧,陈俊生这边刚从东江行署出发前往省府,宋小爱那头刚好走进杭城机场,准备搭乘航班返回燕京,嘴上还小声嘟囔着:“暗示了那么多次,今天就回燕京,今天就回燕京了,结果某些极个别同志还是完全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我把你当家人,你拿我当外人…以后再有什么事找我帮忙,我绝对绝对不会搭理,我再搭理你,我就是狗。”
宋小爱抿着小嘴,一想起某个男同志,便忍不住吭哧吭哧地在心里发狠,胸口起伏不定。
“小爱,你嘀嘀咕咕的在说什么呢?”
宋瑶小眼神瞅瞅堂妹,总觉得她有点不对劲。
宋小爱嘟着脸,有些郁闷地说:“姐,我忽然又不想进邮电部了。”
“什么情况啊?”宋瑶关心道:“要是有什么难处,你直接跟姐姐说,我想办法帮你解决。”
宋小爱想了想,说:“倒也没什么难处,主要是觉得进邮电部没啥用,还不如下基层锻炼呢。”
“哟,咱家小爱同志这是想下到基层,下到一线,下到群众中去了啊?”宋瑶笑容可掬的说道。
说实话,小爱下基层,可跟别的什么人下基层不一样,凭她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和宋家的权势,至少可以安排到某某县挂职,待两三年,就能得到重点提拔。
“嗯。”宋小爱点点头,其实她主要是想着以后在职务上压陈俊生一头,到时见了面,要让他恭恭敬敬,发自内心地叫一声宋书记。
不过,她心里这点小九九,宋瑶洞若观火,一望便知:“你这一天一个想法,摇摆不定的,想必是心里有牵挂,近了怕烦,远了怕淡,没工作怕帮不上他,有工作又怕没时间跟他在一块,对吧?”
“说实话,孔杰同志能有你这么好的笔友,真是好福气。”宋瑶笑嘻嘻的,故意把孔杰搬出来虚晃一枪,看看小爱这丫头作何反应。
……
……
喜欢我有小姨管后院,你们有吗
这是关系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转型的宏观形势分析,也是陈俊生首次利用“先知”的身份,为执掌一省经济大权的老丈人建言献策。
除此之外,陈俊生还打算给老丈人递刀子!
沈军和丁涛想斗垮老乔,让乔家的日子不好过,陈俊生准备以身入局,揭沈军和丁涛的老底,让他们两家的日子没法过。
“当初根基太浅,为了拿回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要玩命才行,现在…乔、齐、林、宋四家,全都团结在我身边,我的剑未尝不利。”陈俊生心里想了想。
不过话说回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计划经济时代的价格机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陈俊生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先把改革思路带回东江地区,让徐专员把把脉,再做定夺。
“这篇文章,是你写的?”
9月17日下午两点,一向极少在地区行署露脸的陈副秘书长,带着一篇经济改革方面的激进文章出现在专员办。
中午刚参加完饭局,醉意微醺的徐专员打起十二分精神,戴上眼镜仔细研读,认真对待。
“是的。”
陈俊生点点头,说:“文中有许多理论不成熟或者存在纰漏的地方,想请徐专员帮忙斧正。”
徐专员没说话,抬手推了推老花镜,低头逐字逐句的默读陈俊生这篇文章里的核心内容:
“城市商品价格实行全面市场化,部分大宗商品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激进,太激进了。”
徐光宗看得心惊肉跳,面色却平静如水,抬眼盯着陈俊生瞅了片刻,微笑问了句:“你这文章,原本应该是打算绕过地区,直接递到省里去的吧?”
“确实有这想法。”
陈俊生在徐专员面前没必要藏着掖着,毕竟标题涉及到的是陇西省,他故意暴露出来这点小心思,当然逃不过老爷子的火眼金睛。
“这篇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大主流经济理论方向,点出国内价格机制改革的迫切性,用扎实的经济数据和社会调研作为论点支撑,以此提出非常有前瞻性、可行性的改革举措,有理有据,文采斐然。”
徐专员先表扬,然后脸色严肃起来,话锋一转:“但是,经济问题是最大的ZZ问题,推进城市商品价格机制的改革,不在于一省、一地,而是全国一盘棋!”
老爷子这番话,没有一个字在批评陈俊生。
可落到陈俊生耳朵这,却是字字句句都在点他的穴。
他也听懂了老爷子的话外音:经济改革可以激进,但绝不能贪功冒进,稍有差池,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必须慎之又慎。
“徐专员,我这还有另外一篇文章。”
陈俊生笑着给老爷子呈上第二篇文章。
“嗯?”
徐光宗挑了挑眉毛,目光灼灼地瞪了陈大秘书长好一会儿,然后不动声色地低头审阅他这第二篇文章:
“城市商品价格‘双轨制’的可行性研究。”
“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统一定价,计划外部分‘试行’市场调节价。”
徐光宗眼睛微微眯起,沉吟片刻后,摘下眼镜,目光深邃地望向陈俊生:“这也是你自己写的?”
“思路和提纲是我的,文章是我秘书写的。”
陈俊生这回倒是特别实诚,顺手把昨天交给小秘书的那份提纲拿了出来,摆在徐专员的办公桌上。
徐光宗微微一笑,没有任何表态,伸手把文章和提纲收好,随后站起身来,神色淡然,态度却明显非常重视地对陈俊生说道:
“俊生同志,带上你的文章,我与你一同前往省府,面见乔省长。”
……
徐专员带上陈俊生一起去见乔省长,摆明了就是全力支持的意思。
说来也巧,陈俊生这边刚从东江行署出发前往省府,宋小爱那头刚好走进杭城机场,准备搭乘航班返回燕京,嘴上还小声嘟囔着:“暗示了那么多次,今天就回燕京,今天就回燕京了,结果某些极个别同志还是完全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我把你当家人,你拿我当外人…以后再有什么事找我帮忙,我绝对绝对不会搭理,我再搭理你,我就是狗。”
宋小爱抿着小嘴,一想起某个男同志,便忍不住吭哧吭哧地在心里发狠,胸口起伏不定。
“小爱,你嘀嘀咕咕的在说什么呢?”
宋瑶小眼神瞅瞅堂妹,总觉得她有点不对劲。
宋小爱嘟着脸,有些郁闷地说:“姐,我忽然又不想进邮电部了。”
“什么情况啊?”宋瑶关心道:“要是有什么难处,你直接跟姐姐说,我想办法帮你解决。”
宋小爱想了想,说:“倒也没什么难处,主要是觉得进邮电部没啥用,还不如下基层锻炼呢。”
“哟,咱家小爱同志这是想下到基层,下到一线,下到群众中去了啊?”宋瑶笑容可掬的说道。
说实话,小爱下基层,可跟别的什么人下基层不一样,凭她北大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和宋家的权势,至少可以安排到某某县挂职,待两三年,就能得到重点提拔。
“嗯。”宋小爱点点头,其实她主要是想着以后在职务上压陈俊生一头,到时见了面,要让他恭恭敬敬,发自内心地叫一声宋书记。
不过,她心里这点小九九,宋瑶洞若观火,一望便知:“你这一天一个想法,摇摆不定的,想必是心里有牵挂,近了怕烦,远了怕淡,没工作怕帮不上他,有工作又怕没时间跟他在一块,对吧?”
“说实话,孔杰同志能有你这么好的笔友,真是好福气。”宋瑶笑嘻嘻的,故意把孔杰搬出来虚晃一枪,看看小爱这丫头作何反应。
……
……
喜欢我有小姨管后院,你们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