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进扎钢厂-《四合院之1953年》

  何雨柱的举动,把贾东旭和一大爷打了个措手不及,却也没有办法,已经没有了挽回余地,也只能这样了。

  一大爷嫌弃地看了贾张氏一眼,回家去了。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贾张氏,真的是眼皮或浅,纯粹的猪队友。

  贾东旭也赶紧把母亲拽回了屋里。

  没有热闹可看,邻居们也就都散了。

  事情虽然没有闹大,可是贾家的名声確是越来越臭。什么欺负小孩子,赶完礼把孩子撵下桌不让吃饭,自己上桌吃撑著了等等。好在贾东旭已经娶完媳妇,不然估计农村的也找不著。

  一大爷也跟著丟了脸,外面传言他包庇徒弟一家,看著他们欺负孩子也不管,黑了心肝,怨不得没有孩子是个绝户。

  至此以后何雨柱借坡下驴,不再和贾家有来往,一大爷也把主要心思放在了贾东旭身上,很少关注他。主要是也確实没有时间接触,何雨柱起早贪黑上班,而且上班的时间和路线与他们並不相同。

  秦淮茹嫁到四合院以后,表现的像个贤妻良母,每天忙忙碌碌的把家务活全部包揽,其实也没有多少,就这么大个屋子,再加上洗洗涮涮,每天收拾一遍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贾张氏愿意动弹,就拿个针线在那里纳鞋底,多数时间是吃饱了在那睡觉,倒是养出一身好膘。

  这一天福德楼后厨,何雨柱正在忙碌的做著菜,听到师兄弟们突然兴奋的说著什么。

  等到我把手里的活忙完,他也凑了过去,原来是他们得到消息,过几天厨师考级,国家给颁发职业证书。

  这可是个好机会,这次考级有多高的水平,就会给你评多高的等级。这次之后就没有这么便利了,再想考级,就需要熬年限。

  比如学徒一年以后才可以考初级厨师,初级厨师三年之后,才可以考中级厨师以此类推。

  大家都在討论报名的事,考下来厨师证对於以后涨工资,或者找工作都有好处。何雨柱和师兄们一起报了名。

  其实他如今的手艺,早已超过了师傅,和厨房里的大师傅们,但是为了不影响师傅和大师傅们,他一直在藏拙,平时只是拿出六七分水平,刚好符合二厨的身份。

  厨师考级前,师傅给何雨柱和几个师兄办了出师宴,请了几个有名的厨师做见证。这也是为他们师兄弟几个,拉拢人脉关係。

  之后的厨师考级也很顺利,何雨柱的师傅周福生被评为特级厨师,何雨柱考了个高级厨师证。其他师兄弟有的考了初级厨师证,有的考了中级厨师证,都可以独立上灶,拥有吃饭的手艺了。

  时光如梭,一晃儿到了五五年下半年,这一天,师傅把他们几个师兄弟喊到了一起。

  “轧钢厂的楼老板,食堂里要招一名小灶师傅,你们几个有想去的吗”

  师兄弟几个,有点看不上这个工作,进入大食堂当厨师,哪有在酒楼当厨师名声响亮,有点不求上进的意思。

  其实他们的想法没有毛病,在酒楼里当厨师,上手的机会多,早晚能把手艺练出来,可去了大食堂,除了大锅菜就是大锅菜,一天能做几桌小灶。

  不过何雨柱知道以后的社会状態,进入工厂才是最稳妥的。於是他开口说道“我去吧,正好离家近,还有时间照顾妹妹”

  “那行,柱子你跟我来,我领你去见见楼老板”

  何雨柱跟著师傅,来到酒楼包厢见到了这个红色商人,楼半城。

  “楼老板,这是我徒弟何雨柱, 您別看他岁数小,去年刚考的高级厨师,手艺已经不次於我”

  “你好小何师傅,如果不是周师父介绍,我还真的不敢相信,你这么年轻就有这么高的水平”楼半城热情的与何雨柱说道。

  “那是师傅抬举我,我的厨艺照师傅差远了,不过高级厨师的水平还是有的”何雨柱不卑不亢的说道。

  “周师傅和你说了吧,我那里需要一个小灶师傅,工资恐怕没有你在酒楼挣得多,你確定愿意去我那里。”

  “师傅和我说了,我愿意去您的厂子上班”

  “那好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上午我在轧钢厂等你”

  “好的,明天上午我一定到”

  就这样,何雨柱从福德楼辞职,去了红星轧钢厂。

  做了轧钢厂的小灶师傅,兼职三食堂组长,每个月68块6毛钱。

  刚到三食堂的时候,看到他岁数这么小,那些老员工还有些不服气,何雨柱也没说什么,只是带上套袖就开始工作,改刀做菜,行云流水,也没有任何多余的行动和式,就是那么朴实的动作,却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那神奇的刀工和厨艺,把简单的食材,做成了普通人吃不起的样子,浓郁的香气馋的所有人直流口水。

  把这些食堂老人震慑住了以后,工作起来就轻鬆自如了,高兴的时候还会指点一下他们厨艺,这可把他们高兴坏了。

  这个年代,人们把手艺看的相当重,想要学真本事是需要磕头拜师的,愿不愿意教还得看你对师傅恭敬与否,得把师傅伺候好了才会教你个一招半式。

  旧社会,想要学习本事,先要鞍前马后的伺候师父三年,如果表现好了,然后师傅才会教你本事,本事学成了之后,还要给师傅打几年白工,这才会让你出师,完成学艺流程。

  若是不按照规矩来,坏了名声,你在这个行当根本混不下去,大家会共同抵制你。因为这个规矩是大家的既得利益,都是这么过来的凭什么到你这儿就不守规矩。

  新社会新思想,鼓励人们改掉旧观念,但是有些东西已经深入骨髓,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全改变的。

  像他这种无私的指导同行的行为,已经属於標新立异。若是在旧社会,肯定会受到同行的排挤。

  不过在当下却没有人,敢於质疑他的这种行为,尤其他们还是既得利益者,感激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