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下罪己诏,可以亲手写下退位诏书,以‘兄终弟及’的名义让位于景忱,帮你们维持皇家的体面,但你们必须答应我的条件!”景谦快速道,一点当过皇帝的体面也没有了,只有无赖嘴脸,跟他不曾是皇家的人一样。
众皇亲实在听不下去了,“景谦无耻至极,无赖至极!景忱不必听他啰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皇兄无非想要苟活于世罢了。”景忱直接说出口。
景谦:“……你是怎么知道的?”
众皇亲亦是哑然,难道你不杀他?
景忱:“皇兄难道舍得死?”
景谦确实不舍得,虽然他嘴上硬,心里却怂,一死百事了,活着才有希望。
景忱眼中的不屑已经掩盖不住,“我不杀你,到时你和邹太后去作伴吧。”
景谦大喜,差点说出感谢的话来,直接要热泪盈眶了,能活着就好!“纸笔呢,我这就写诏书退位!”
小太监按照楚飞舰的吩咐,给他送来纸砚笔墨和小案桌,景谦看了看店内虎视眈眈的众人,深吸一口气,开始写退位诏书和罪己诏。
老信王让人搬过凳子,在边上盯着他,唯恐他偷工减料。
景谦自然是不情不愿加偷工减料的,重写到第三份时老信王没了耐心,“皇上,依照老臣之见,还是由老臣替他写这罪己诏吧,景谦想苟活,却没有忏悔之心,还不如一刀砍了他,以告慰先皇在天之灵。”
景谦心下一惊,赶紧跪下道,“不,我自己写,刚才是手抖了,这次一定写好!”
“跟特么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再耍无赖,便搭上这性命吧。”楚飞舰实在没了耐心,把剑横过来,“这水平当皇帝,简直是祸国殃民的级别。”
不少皇亲被他逗笑,莫名觉得这话评价景谦最合适不过。
高压之下,众叛亲离的景谦终于把两份诏书写好,虽然不可能达到信王想要的效果,也算中规中矩了。
老信王即刻代表宗室朝臣,将这两份诏书大白于天下,宣布景谦顺应“兄终弟及”的民心民意,即刻退位,权力交接给十一弟景忱。
也算是维护了皇家的体面吧,只是景谦杀父弑兄的事实,在皇家内部已经盖不住了,其行径必然会遗臭万年。
景忱在百安山又呆了三天,重整军务,清除前朝余孽,忙的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
他说话算话,没有杀景谦,只禁锢了他,让他苟延残喘的活着。
他没告诉景谦的是,即使现在不取景谦的性命,这位二皇兄也活不了多久了,因为早在玄明道长进宫前景谦就吃了太多丹药,玄明道长进宫后给他更换过配方,但无一例外都是朱砂为主,喻心说过,长期服用朱砂非但不会长寿,反而会使身体慢性中毒,极大减损寿命。
根据玄明道长的说法,景谦体内的朱砂已深入内里,大大损伤了机体,等于是病入膏肓,没多少日子了。
这样悲惨的事实,还是让皇兄慢慢体会吧,皇兄耍赖争取到活着的机会,回头一看没被杀,身体却行将就木了,不知会不会在邹太后面前先哭死。
一想到邹太后和景谦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诡异的相处,景忱有些想笑,然后想到喻心和母亲嫣儿,不知也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她们相处的怎样。
一定相处的很好,他太知道自己的母亲,太知道自己选的娘子,还有嫣儿那丫头,一定是颠颠跟在喻心身后喊姐姐求庇护。
他所做一切努力的终极目的,就是她们往后的日子安定且温暖。
不过现在还不顾不上接她们进京,只能先送信去南谷村,告诉她们事成的消息,让她们放心等待。
现在要忙的事情太多,简单来讲就是安置和肃清各类人员,扫清前方道路。
景镇川的叛军中有不少还是禁军,来到百安山后自己人打自己人,着实没劲,猎宫的禁军和不少叛军都消极怠工,集体躲在后面看形势,后来京畿大营赶到,这群人干脆混在一起投降,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景忱请康王爷清点完这批人头,一共有三千多人,既不要他们性命也不惩罚他们,全部发放遣散银两,让他们卸甲归田。
乌压压的一大批人跪在百安山脚,齐齐感谢新皇的宽阔心胸,齐呼三遍万岁后离去。
京中巡防营都被景镇川带到百安山造反,整合后还有万余人的队伍,这群人是不能用也不能遣散的,他们跟禁军不一样,他们对景镇川的造反心知肚明,是全力支持的程度,不杀他们可以,惩罚是少不了的,康王的主意是主要将官一律斩首,其余兵士分散押送到各地做屯田兵。
做屯田兵就是剥夺他们打仗的权利,但保留军籍,扔农田里进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京畿大营全面接管百安山,负责已改换新主的皇家人安全。
百安山清肃完毕后,景忱在五万大军护送下向京城进发。
景世宁和楚则铮做先锋部队,康王路上拉着楚则铮分析该走九门中的哪个门,遇到的抵抗会少一些,因为各门卫所兵士也有个五六千人,还得有一战。
楚则铮笑而不语,指挥先锋部队走翀武门,也就是原先景昀造反最后被擒的地方。
康王不解,却见九门提督冉霍率部将出门迎接新皇入京,似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楚则铮这才笑着解释几句,冉霍是诚王爷景硕的内弟,之前景昀造反时因守卫翀武门有功升为九门提督,这是众所周知的,众人不知道的是,冉霍见诚王府令牌时,就选择了站队,无条件听从景忱号令。
所以无论走哪个门他们都是畅通无阻的,只是保险起见选了冉霍原先镇守过的翀武门而已。
“原来景硕一直在支持景忱,居然把自家令牌都给他带走。”景世宁感叹道。
楚则铮从怀中也掏出一个令牌,“康王爷紧急报信,我等方能在景伏骥面前演戏并将其擒获,康王爷的赤诚之心,和诚王爷是一样的。令牌物归原主,请康王爷收好。”
众皇亲实在听不下去了,“景谦无耻至极,无赖至极!景忱不必听他啰嗦,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皇兄无非想要苟活于世罢了。”景忱直接说出口。
景谦:“……你是怎么知道的?”
众皇亲亦是哑然,难道你不杀他?
景忱:“皇兄难道舍得死?”
景谦确实不舍得,虽然他嘴上硬,心里却怂,一死百事了,活着才有希望。
景忱眼中的不屑已经掩盖不住,“我不杀你,到时你和邹太后去作伴吧。”
景谦大喜,差点说出感谢的话来,直接要热泪盈眶了,能活着就好!“纸笔呢,我这就写诏书退位!”
小太监按照楚飞舰的吩咐,给他送来纸砚笔墨和小案桌,景谦看了看店内虎视眈眈的众人,深吸一口气,开始写退位诏书和罪己诏。
老信王让人搬过凳子,在边上盯着他,唯恐他偷工减料。
景谦自然是不情不愿加偷工减料的,重写到第三份时老信王没了耐心,“皇上,依照老臣之见,还是由老臣替他写这罪己诏吧,景谦想苟活,却没有忏悔之心,还不如一刀砍了他,以告慰先皇在天之灵。”
景谦心下一惊,赶紧跪下道,“不,我自己写,刚才是手抖了,这次一定写好!”
“跟特么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你再耍无赖,便搭上这性命吧。”楚飞舰实在没了耐心,把剑横过来,“这水平当皇帝,简直是祸国殃民的级别。”
不少皇亲被他逗笑,莫名觉得这话评价景谦最合适不过。
高压之下,众叛亲离的景谦终于把两份诏书写好,虽然不可能达到信王想要的效果,也算中规中矩了。
老信王即刻代表宗室朝臣,将这两份诏书大白于天下,宣布景谦顺应“兄终弟及”的民心民意,即刻退位,权力交接给十一弟景忱。
也算是维护了皇家的体面吧,只是景谦杀父弑兄的事实,在皇家内部已经盖不住了,其行径必然会遗臭万年。
景忱在百安山又呆了三天,重整军务,清除前朝余孽,忙的连散步的时间都没有。
他说话算话,没有杀景谦,只禁锢了他,让他苟延残喘的活着。
他没告诉景谦的是,即使现在不取景谦的性命,这位二皇兄也活不了多久了,因为早在玄明道长进宫前景谦就吃了太多丹药,玄明道长进宫后给他更换过配方,但无一例外都是朱砂为主,喻心说过,长期服用朱砂非但不会长寿,反而会使身体慢性中毒,极大减损寿命。
根据玄明道长的说法,景谦体内的朱砂已深入内里,大大损伤了机体,等于是病入膏肓,没多少日子了。
这样悲惨的事实,还是让皇兄慢慢体会吧,皇兄耍赖争取到活着的机会,回头一看没被杀,身体却行将就木了,不知会不会在邹太后面前先哭死。
一想到邹太后和景谦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诡异的相处,景忱有些想笑,然后想到喻心和母亲嫣儿,不知也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她们相处的怎样。
一定相处的很好,他太知道自己的母亲,太知道自己选的娘子,还有嫣儿那丫头,一定是颠颠跟在喻心身后喊姐姐求庇护。
他所做一切努力的终极目的,就是她们往后的日子安定且温暖。
不过现在还不顾不上接她们进京,只能先送信去南谷村,告诉她们事成的消息,让她们放心等待。
现在要忙的事情太多,简单来讲就是安置和肃清各类人员,扫清前方道路。
景镇川的叛军中有不少还是禁军,来到百安山后自己人打自己人,着实没劲,猎宫的禁军和不少叛军都消极怠工,集体躲在后面看形势,后来京畿大营赶到,这群人干脆混在一起投降,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景忱请康王爷清点完这批人头,一共有三千多人,既不要他们性命也不惩罚他们,全部发放遣散银两,让他们卸甲归田。
乌压压的一大批人跪在百安山脚,齐齐感谢新皇的宽阔心胸,齐呼三遍万岁后离去。
京中巡防营都被景镇川带到百安山造反,整合后还有万余人的队伍,这群人是不能用也不能遣散的,他们跟禁军不一样,他们对景镇川的造反心知肚明,是全力支持的程度,不杀他们可以,惩罚是少不了的,康王的主意是主要将官一律斩首,其余兵士分散押送到各地做屯田兵。
做屯田兵就是剥夺他们打仗的权利,但保留军籍,扔农田里进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
京畿大营全面接管百安山,负责已改换新主的皇家人安全。
百安山清肃完毕后,景忱在五万大军护送下向京城进发。
景世宁和楚则铮做先锋部队,康王路上拉着楚则铮分析该走九门中的哪个门,遇到的抵抗会少一些,因为各门卫所兵士也有个五六千人,还得有一战。
楚则铮笑而不语,指挥先锋部队走翀武门,也就是原先景昀造反最后被擒的地方。
康王不解,却见九门提督冉霍率部将出门迎接新皇入京,似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楚则铮这才笑着解释几句,冉霍是诚王爷景硕的内弟,之前景昀造反时因守卫翀武门有功升为九门提督,这是众所周知的,众人不知道的是,冉霍见诚王府令牌时,就选择了站队,无条件听从景忱号令。
所以无论走哪个门他们都是畅通无阻的,只是保险起见选了冉霍原先镇守过的翀武门而已。
“原来景硕一直在支持景忱,居然把自家令牌都给他带走。”景世宁感叹道。
楚则铮从怀中也掏出一个令牌,“康王爷紧急报信,我等方能在景伏骥面前演戏并将其擒获,康王爷的赤诚之心,和诚王爷是一样的。令牌物归原主,请康王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