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无毒不君王-《锦鲤王妃很任性》

  陆信衡看向楚飞舰,楚飞舰也看向陆信衡,不可能啊,景昀是正明帝的亲兄弟,这些年被封为“抚远大将军王”镇守西境,属地也在那边,可谓打虎亲兄弟,是藩王中唯一一个有兵权的,怎么会被正明帝防备?

  “也许,一切都是表象?在正明帝眼中景忱已经疯了,所以不足为惧,反而是自己的亲兄弟因为邹太后的关系,因为手握兵权,因为‘兄终弟及’,而被正明帝起了忌惮?”陆信衡说道。

  “应该是,如若是忌惮景昀,这两天皇兄该有所动作。”景忱答道。

  陆信衡拍拍景忱肩膀,“还是你这一出演的好,直接把锋芒转向了景昀,你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谋划大业了。”

  景忱点头,这些年终于不再是皇兄的眼中钉。

  第二天是除夕,还未到家宴时刻,正明帝就突然颁布一道旨意, 卸去抚远大将军王景昀对西境大军的节制权,说九弟这些年为国戍边过于辛劳,赐其吏部尚书的次女为侧妃,让其在封地内好好休养生息,待太后六十万寿时再奉旨入京。

  洋洋洒洒的一纸旨意,不顾已是除夕之日,连同吏部尚书的次女一道,直接着人快马送到西境去了。

  满朝文武哗然,这几日听了太多皇帝兄弟们的传闻逸事,本以为最抓人眼球的便是浥王疯迷的事,不成想皇上亲弟弟的兵权被卸掉了。

  且新封侧妃的父亲是吏部尚书,吏部掌管官员任免之事,这关系明着是联姻好上加好,实则不然,大有借尚书之手深入内部,清算抚远大将军王和朝中官员勾连之事的嫌疑。

  能做到吏部尚书的都是精明人,在皇帝的授意下,获得表面和皇家结亲的荣耀,私底舍下一个庶出的女儿保自己的职位和全家平安,这买卖稳赚不赔。

  正明帝用在吏部尚书身上的套路跟之前用在中书令姜鉴身上是一样的,吏部尚书舍了一个女儿,姜鉴更惨,女儿没嫁给浥王便死了,他还得忍痛请罪。

  一句话,任你是谁,都是正明帝的利用对象。

  “无毒不君王。”陆信衡用扇子敲敲桌面总结道。

  呵呵,那景忱呢,做成了皇帝后,也会狠毒无情吗,也会过河拆桥杀功臣吗?楚飞舰直接问出口。

  此言一出,陆信衡的脸都绿了,楚飞舰一向胆子大口无遮拦,但也不该如此质疑景忱吧!

  景忱看向楚飞舰,半晌才缓缓答道,“皇兄身边没有敢于纳谏的人,而我,有你。”

  楚飞舰直接被噎死,这话一方面在说现实,一方面是回怼他的不恭。

  景忱慢慢堆上笑意,“我还会有喻心。她在,我永远不会偏离初衷。”

  楚飞舰:“……”

  好吧,我很欣赏你明明够不着吃不到,还如此笃定我妹早晚到你碗里去的那份自信。

  除夕夜很快到来,宫里歌舞升平加暗流涌动,宫外的慈光寺一片温馨和谐。

  晚辈们一一给凌太后磕头,然后领取太后的赏赐。

  景忱得到的是父皇遗留的手书,上面写着对少年景忱的评价:端在元良,灵动沉稳,深肖朕躬,可承社稷之重……不是传位诏书,就是日常的感想,凌太后一直保留着,今天便送给了儿子。

  景嫣得到的是母亲的陪嫁,一只满绿的翡翠镯,这个时候民间有俗语“无镯不成婚”,景嫣马上十八岁,不能总陪她在身边,希望来年能觅得良婿一名。

  景忱叹气,嫣儿是被他拖累了,否则怎会十七岁了还不曾婚配?

  陆信衡的赏赐是先皇珍藏过的书籍《通策要论》,这是请他专心辅佐景忱成就大业呢。

  楚飞舰得了一把龙舌弓,也是先帝的遗物,凌太后赐他弓箭的用意和对陆信衡是一样的,希望他俩一文一武,成为景忱的左膀右臂。

  楚飞舰郑重接下了。

  至于景忱身边的其他人,兆九和七星,外围的暗卫等均有适合自身的赏赐,景忱明白,这是母后在替他收买人心呢。

  一时整个慈光寺后院充满欢乐的气氛,景嫣还特地吩咐厨房给暗卫们送了饺子,大家一起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团圆年。

  南谷村。

  喻心从年二十三就忙活起来了,在董肖氏的指导下,按照古代过年的规矩,认认真真的忙这个年。

  董肖氏说了,小年后每天都有要正经忙的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

  除夕,贴年红(对联),祭祖。

  年前要忙,年后也要忙,拜年啊迎接灶王爷财神爷啊,一直能忙到正月十五。

  古人对过年是相当重视的,各种风俗礼仪比比皆是,年味也很重,不似现代过年好多地方连鞭炮都不能放,一点年味也没有了。

  不止是喻心这边,今年整个南谷村也忙活的很,因为今年大伙手里都宽裕了,家家户户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忙里忙外的预备过年的食材和物件。

  叶德顺说了,南谷村能过个好年,全依仗喻心。

  温室大棚成车的蔬菜往城里拉,城里还表示不够,天天催着送,银子自然也是哗哗往兜里进。喻心很大方,在温室干活的给工钱给年底分红,不在温室干活的也有份,因为她占用了村里的公地,所以把银两交到村里,让叶德顺给每家每户分红。

  而合并过来的聂家村那边也是同理,依靠蚕舍产出两季蚕茧的分成,他们也拿到不少工钱和分红,因为他们人少,就十几户,每户都有人来喻心这里打长工或短工,每户都有的赚,赚的少的也不眼红,手里的钱也够买肉吃,这对于遭了洪灾的他们来说,已经是超出期望值了。

  至于玉芬和董富贵等亲信们那就更不用说了,只喻心给他们的年底分红,就惊瞎了他们的眼……

  董富贵带着董肖氏,好好逛了一把镇上的集市,逛完了还把剩下的钱存到了钱庄,引得钱庄掌柜好一个另眼相看。

  总之是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