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太君听出了林妙宣的话中之音,可她也无可奈何。
这洛城之中,皇宫之中,在外人看来是风华万千。
可只有深处其中之后,才明白这繁华的外在不过是在修饰吃人的实质。
高老太君慈祥的眼神看着林妙宣,望着那俏丽白净的脸上露出的落寞的表情,实在是有些心疼。
不说当年之事连她也不能完全说不清楚,可就算是知道又能如何呢?
那般血淋淋的残酷人心,怕是谁都不愿意让这般美好的女子去见证。
高老太君叹了一口气,微笑着对林妙宣问道:“不知道林姑娘这手腕上的玉镯是如何而来的?”
“老身看着精致得很,但是正好与林姑娘白皙的皮肤相衬。”
林妙宣一听高老太君提到了别处,就知道高老太君不愿意提及当年之事。
自己不过是第一次见老人家,过于深究到底终究是不太妥当的。
林妙宣也就顺承着高老太君的话,将手腕间的浑玉镯露了出来。
通身荧白串玉血色的玉镯,就随意地搭在了那般纤细柔弱的小臂上,连带着葱尖儿泛红的修长手指,直像是画技高端的画师所作的仕女图中的景色。
高敏之前也是注意到了林妙宣戴了一个玉镯,可并没有在意细看,现下在旁边看到这副场景,也是感叹了一句:“妙宣,你这玉镯戴着真衬你,这样式也稀罕,定制的吗?”
林妙宣将玉镯露了出来,高老太君和苏氏也正眼看得清楚,对视一下之后心里了然。
林妙宣微微笑着,说:“这玉镯是我母亲留下的物件之一,因从小就戴着,也就没有取下来过。”
“应当不是定制的,我隐约记得,好像是母亲的一位友人相送,所以母亲就让我珍惜戴着。”
高敏点了点头,直接拿过林妙宣戴着玉镯的手自我欣赏起来。
要不说这人好看,哪哪都好看,现下光看一只手都让人喜欢得不得了,这难道就是那些文人墨客所说的爱不释“手”?
高老太君听了林妙宣的话,笑着问:“哦?那林姑娘可记得是哪位友人相送?这玉镯老身看着应是着人养得好,光彩异常,怕不是一位爱玉的人。”
林妙宣没多想高老太君的话,自己稍微回想了一下关于这玉镯的记忆,就说:“这玉镯得来已久,距今应有十一年多了。”
“小女只记得是当初父亲还在世时,母亲带我在洛城街市闲逛,偶遇的一位友人。”
“再见面,那位友人就将这浑玉镯赠给了我,之后就再没联系过。”
“是不是位爱玉之人小女不知,不过……应是一位笑意极其明媚的女子。”
时间太长,记忆太过于模糊,如果不刻意地去想,林妙宣都快忘了这件事了。
林妙宣只记得当时母亲的那位友人,笑意极其好看,一个劲儿地夸她。
还扬言说要趁别家夫人都没发现的时候先订下,等林妙宣长大了好娶回家做儿媳妇。
这般逗孩童的玩笑话,母亲的那位友人仿佛说得很认真,林妙宣回想起来不禁一笑。
苏氏听了林妙宣的话,也是想起了薛安然,确实,怕是只要见过薛安然的人,都会记得那明媚如朝阳的笑容。
鼻尖儿有微微的酸意涌来,惹得苏氏拿起手帕轻轻擦拭。
苏氏的动作虽轻,可还是被林妙宣看见了,尤其是听完林妙宣说话以后,那眼中突然流露出的伤感之情,让林妙宣有些疑惑。
林妙宣再看向高老太君,高老太君虽然没有苏氏那样的感伤,可脸上的怀念之意是遮不住的。
只有高敏一直在摸着林妙宣的手,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林妙宣脑中转弯一想,就问高老太君,说:“莫非……老太君认识这玉镯?”
“若真是如此,小女斗胆问一句,老太君可见过母亲的这位友人?”
“年岁长久,故人难寻。若老太君能为小女提供一些线索,小女能有幸寻得此人,也算是聊表当年相赠玉镯的一番情意。”
苏氏听得林妙宣的这番话,看向了一旁的高老太君。
高老太君依靠着身子,对林妙宣说:“不瞒林姑娘,老身确实见过此人,可也是十多年之前了。”
“这世事无常,万分难测,情意在心就好,寻不寻得人又有何关系呢?”
“老太君说得是。”
林妙宣听了高老太君的话,知道高老太君是认识相赠玉镯之人的,心里欣喜万分。
可要是连高老太君也是十年未见的人,怕是……
林妙宣看着自己手腕上的玉镯,想着这人世间当真是机缘巧合,变化莫测。
“好了,林姑娘我也看过了,不耽误你们年轻人去玩耍了,去吧去吧。”
高敏一听高老太君放她们出去了,对林妙宣使了个眼色,拱手一行礼,说:“既然老太君都这般说了,那我就先带妙宣去逛逛了。”
苏氏见高敏一副突然来了精神的样子,略微嘱咐道:“带林姑娘下去逛逛是可以,可别给林姑娘添了麻烦。”
“还有,那刺绣的事儿,也要好好地多向林姑娘请教才行。”
高敏一听刺绣,吸了一下鼻子向高老太君和苏氏行了一礼,拉了林妙宣就要往外走,又惹得众人一笑。
林妙宣也行了礼,跟着高敏出门了。
她其实还是想多了解了解高老太君嘴里所说的母亲那位友人的。
或者多听老太君说一些母亲与父亲的事情。
可林妙宣有种感觉,高老太君对当年之事和这位友人有种别样的情怀,不光是高老太君就连苏氏也是一样。
可这其中究竟内因如何,林妙宣想着还得慢慢地从这些人中了解才行。
看着两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相伴而出,高老太君不禁欣慰地说:“果然是个聪慧的女子,心思又是这般的细腻,看来安然那丫头在咱们都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给自家挖掘了一块至宝。”
苏氏温柔地笑着,给高老太君端了一杯茶,说:“是啊,长相还这样喜人,举止得体,言语谦顺,当真是个好姑娘。”
高老太君抿了一口茶,叹息说:“可惜了,亦安那个孩子……”
“我和太后还没看过一眼,就这般葬送在了那不堪入目的人心之争中去。”
苏氏也是跟着叹息。
高老太君转头问苏氏,说:“你说,太后在宫宴上有意将林姑娘留在宫中,许配给宋逸飞或宋逸兴?”
苏氏回想了一下宫宴的场景,回话说:“媳妇看得清楚,太后确实在见过林姑娘之后有这个意思。”
“不过太后又很快歇下了这个念头,直言罢了,然后小敏就把话头岔了过去,再没提过。”
高老太君捏了一把手里的佛珠,有些不高兴地说:“哼,我看太后是在宝相宫中待了几年,脑子都待得不灵光了。”
“她那两个皇孙,要不权欲熏心,要不风流成性,一个赛一个的,哪里配得上妙宣这样好的姑娘。”
苏氏听高老太君的话,无奈地笑了一笑,现在放眼整个岳国,敢这样说当朝皇子与太后的,怕是只有她家老太君一人了。
不过那两个皇子确实不行,苏氏也觉得要是嫁进皇家也太难为林妙宣了。
好好的一块宝玉被丢进不见底的深坑里,无论是谁见了都会觉得可惜。
更何况还是安然郡主挑的那么好的儿媳妇。
高老太君转念一想,赶紧抓了苏氏的一只手,眨了眨眼睛,说:“你说,那林姑娘配咱们家瑾瑜可如何?”
这洛城之中,皇宫之中,在外人看来是风华万千。
可只有深处其中之后,才明白这繁华的外在不过是在修饰吃人的实质。
高老太君慈祥的眼神看着林妙宣,望着那俏丽白净的脸上露出的落寞的表情,实在是有些心疼。
不说当年之事连她也不能完全说不清楚,可就算是知道又能如何呢?
那般血淋淋的残酷人心,怕是谁都不愿意让这般美好的女子去见证。
高老太君叹了一口气,微笑着对林妙宣问道:“不知道林姑娘这手腕上的玉镯是如何而来的?”
“老身看着精致得很,但是正好与林姑娘白皙的皮肤相衬。”
林妙宣一听高老太君提到了别处,就知道高老太君不愿意提及当年之事。
自己不过是第一次见老人家,过于深究到底终究是不太妥当的。
林妙宣也就顺承着高老太君的话,将手腕间的浑玉镯露了出来。
通身荧白串玉血色的玉镯,就随意地搭在了那般纤细柔弱的小臂上,连带着葱尖儿泛红的修长手指,直像是画技高端的画师所作的仕女图中的景色。
高敏之前也是注意到了林妙宣戴了一个玉镯,可并没有在意细看,现下在旁边看到这副场景,也是感叹了一句:“妙宣,你这玉镯戴着真衬你,这样式也稀罕,定制的吗?”
林妙宣将玉镯露了出来,高老太君和苏氏也正眼看得清楚,对视一下之后心里了然。
林妙宣微微笑着,说:“这玉镯是我母亲留下的物件之一,因从小就戴着,也就没有取下来过。”
“应当不是定制的,我隐约记得,好像是母亲的一位友人相送,所以母亲就让我珍惜戴着。”
高敏点了点头,直接拿过林妙宣戴着玉镯的手自我欣赏起来。
要不说这人好看,哪哪都好看,现下光看一只手都让人喜欢得不得了,这难道就是那些文人墨客所说的爱不释“手”?
高老太君听了林妙宣的话,笑着问:“哦?那林姑娘可记得是哪位友人相送?这玉镯老身看着应是着人养得好,光彩异常,怕不是一位爱玉的人。”
林妙宣没多想高老太君的话,自己稍微回想了一下关于这玉镯的记忆,就说:“这玉镯得来已久,距今应有十一年多了。”
“小女只记得是当初父亲还在世时,母亲带我在洛城街市闲逛,偶遇的一位友人。”
“再见面,那位友人就将这浑玉镯赠给了我,之后就再没联系过。”
“是不是位爱玉之人小女不知,不过……应是一位笑意极其明媚的女子。”
时间太长,记忆太过于模糊,如果不刻意地去想,林妙宣都快忘了这件事了。
林妙宣只记得当时母亲的那位友人,笑意极其好看,一个劲儿地夸她。
还扬言说要趁别家夫人都没发现的时候先订下,等林妙宣长大了好娶回家做儿媳妇。
这般逗孩童的玩笑话,母亲的那位友人仿佛说得很认真,林妙宣回想起来不禁一笑。
苏氏听了林妙宣的话,也是想起了薛安然,确实,怕是只要见过薛安然的人,都会记得那明媚如朝阳的笑容。
鼻尖儿有微微的酸意涌来,惹得苏氏拿起手帕轻轻擦拭。
苏氏的动作虽轻,可还是被林妙宣看见了,尤其是听完林妙宣说话以后,那眼中突然流露出的伤感之情,让林妙宣有些疑惑。
林妙宣再看向高老太君,高老太君虽然没有苏氏那样的感伤,可脸上的怀念之意是遮不住的。
只有高敏一直在摸着林妙宣的手,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林妙宣脑中转弯一想,就问高老太君,说:“莫非……老太君认识这玉镯?”
“若真是如此,小女斗胆问一句,老太君可见过母亲的这位友人?”
“年岁长久,故人难寻。若老太君能为小女提供一些线索,小女能有幸寻得此人,也算是聊表当年相赠玉镯的一番情意。”
苏氏听得林妙宣的这番话,看向了一旁的高老太君。
高老太君依靠着身子,对林妙宣说:“不瞒林姑娘,老身确实见过此人,可也是十多年之前了。”
“这世事无常,万分难测,情意在心就好,寻不寻得人又有何关系呢?”
“老太君说得是。”
林妙宣听了高老太君的话,知道高老太君是认识相赠玉镯之人的,心里欣喜万分。
可要是连高老太君也是十年未见的人,怕是……
林妙宣看着自己手腕上的玉镯,想着这人世间当真是机缘巧合,变化莫测。
“好了,林姑娘我也看过了,不耽误你们年轻人去玩耍了,去吧去吧。”
高敏一听高老太君放她们出去了,对林妙宣使了个眼色,拱手一行礼,说:“既然老太君都这般说了,那我就先带妙宣去逛逛了。”
苏氏见高敏一副突然来了精神的样子,略微嘱咐道:“带林姑娘下去逛逛是可以,可别给林姑娘添了麻烦。”
“还有,那刺绣的事儿,也要好好地多向林姑娘请教才行。”
高敏一听刺绣,吸了一下鼻子向高老太君和苏氏行了一礼,拉了林妙宣就要往外走,又惹得众人一笑。
林妙宣也行了礼,跟着高敏出门了。
她其实还是想多了解了解高老太君嘴里所说的母亲那位友人的。
或者多听老太君说一些母亲与父亲的事情。
可林妙宣有种感觉,高老太君对当年之事和这位友人有种别样的情怀,不光是高老太君就连苏氏也是一样。
可这其中究竟内因如何,林妙宣想着还得慢慢地从这些人中了解才行。
看着两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相伴而出,高老太君不禁欣慰地说:“果然是个聪慧的女子,心思又是这般的细腻,看来安然那丫头在咱们都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给自家挖掘了一块至宝。”
苏氏温柔地笑着,给高老太君端了一杯茶,说:“是啊,长相还这样喜人,举止得体,言语谦顺,当真是个好姑娘。”
高老太君抿了一口茶,叹息说:“可惜了,亦安那个孩子……”
“我和太后还没看过一眼,就这般葬送在了那不堪入目的人心之争中去。”
苏氏也是跟着叹息。
高老太君转头问苏氏,说:“你说,太后在宫宴上有意将林姑娘留在宫中,许配给宋逸飞或宋逸兴?”
苏氏回想了一下宫宴的场景,回话说:“媳妇看得清楚,太后确实在见过林姑娘之后有这个意思。”
“不过太后又很快歇下了这个念头,直言罢了,然后小敏就把话头岔了过去,再没提过。”
高老太君捏了一把手里的佛珠,有些不高兴地说:“哼,我看太后是在宝相宫中待了几年,脑子都待得不灵光了。”
“她那两个皇孙,要不权欲熏心,要不风流成性,一个赛一个的,哪里配得上妙宣这样好的姑娘。”
苏氏听高老太君的话,无奈地笑了一笑,现在放眼整个岳国,敢这样说当朝皇子与太后的,怕是只有她家老太君一人了。
不过那两个皇子确实不行,苏氏也觉得要是嫁进皇家也太难为林妙宣了。
好好的一块宝玉被丢进不见底的深坑里,无论是谁见了都会觉得可惜。
更何况还是安然郡主挑的那么好的儿媳妇。
高老太君转念一想,赶紧抓了苏氏的一只手,眨了眨眼睛,说:“你说,那林姑娘配咱们家瑾瑜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