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衣服-《夫人独占娇宠》

  林钰明白自己不可能阻拦得了林妙宣,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协助她,保护她了。

  林钰看着林妙宣,想起来儿时那个小小软软的妹妹,跟在他的屁股后面一声一声甜甜地喊着林钰哥哥。

  虽然有时候调皮得很,可一张小嘴甜得像抹了蜜,一双大眼睛亮得像天上星,再加上一张白皙透粉的笑脸。

  仿佛这个妹妹无论做错了什么,闯了什么祸,他都会毫无理由地原谅她一样。

  这样一个娇软的妹妹,现在已经长成了坚定的有想法的大姑娘了。

  林钰意识到这一点,自己闭上眼轻叹一口气,怎么感觉自己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感觉了。

  林妙宣没看林钰的表情,还在想着事情,挑着的左手拇指一直没停:“林霜儿听了丫鬟的话后,就转变了自己的想法,看来应该是杜若给林霜儿传了话,虽然杜府不会让杜若晕倒的丑闻传出去,但杜顺国必然已经知晓了许多内情。”

  “如果光是杜若想些蠢办法来报复我,那是不足为惧的,可若是杜顺国为了他女儿暗自找人报复我,这倒是个问题。看来我还要再好好想一想……”

  林妙宣说了半天,都没听见林钰的声音,疑惑地看向林钰,就叫林钰一脸温柔的表情看着她,看得林妙宣顿时起了鸡皮疙瘩。

  “林钰,你能不能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林妙宣嫌弃地说。

  “额……”林钰很受伤。

  “行了行了,你还有什么事没说的,赶紧说。”林妙宣一点都不想看见林钰那张受伤的脸。

  一个大男人怎么感觉这么脆弱,她怎么不记得林钰小时候是什么样的了,难道也这样?

  林钰打开了木盒,说:“我知道你来洛城是想先观察局势,因此没带什么衣服首饰,这是我给你带来的,不是很贵重,请妙宣妹妹赏个脸,凑和穿上身试试?”

  林妙宣看向木盒,是一套晕白色的直袖交领斜襟长衫配天青色马面裙,布料是丝绵纱的,花样不多,但边条与衣角绣的是浅色鸢尾,清新雅致。

  外套一件重工绣花的披风外衫,背后一片的刺绣,补齐了内部的简朴,整体悠然淡雅。

  林妙宣看衣服还行,主要是看见了放在衣服上面的一套蓝色系的缠丝发饰,觉得不错。

  发饰用缠丝手艺,做的是淡梅的模样,一个梳篦,两个发簪,一个短流苏的步摇,正好配成了一套。

  梅花配色淡雅精致,整体素净但并不显得廉价,反而和衣服一衬托,更有种书香门第的气质。

  林妙宣看着衣服发饰,挑眉对林钰说:“看不出来,堂堂林大公子对女儿家的衣服首饰还有这样的研究啊。”

  林钰笑了笑,看着林妙宣惊奇的眼神,说:“从余杭回来后,我也看了些女儿家的饰品,可总不像墨公子那般得其中精髓,只想着哪一日能哄妙宣开心罢了,才琢磨到现在找匠人做了这一套衣服首饰而已。”

  林妙宣拿起衣服首饰仔细端详,说:“墨淮修他从小就跟着墨老看店,后来又做了华玉楼这些年,肯定比你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要得其道一些,不过你这已经算做得不错了。”

  看林妙宣的样子,林钰笑得更开怀了,可举止还是翩翩公子般,说:“能得妙宣一句不错,为兄已经心满意足了。”

  林妙宣翻了一个白眼,是她的错觉吗?这男的怎么有种有病的感觉。

  林钰看林妙宣对衣服首饰还满意,就说:“既然妙宣还能看得上这套,就穿着这赴今天的宫宴吧。母亲本就不愿意让你进宫,想必也给不了你挑什么好东西。”

  “行,不就一件衣服,一个饰品吗?我不挑。”

  听着林妙宣不在乎的语气,林钰倒是有点疑惑,问:“妙宣和墨公子一起经营华玉楼,衣服首饰都是顶好的。”林钰看看林妙宣一身素朴,接着说,“为何自己就不多穿戴穿戴?是因为现在不想在洛城太惹人注目?”

  这下就换林妙宣疑惑了:“我是画饰品卖饰品的,可谁规定了我就要自己戴了?除了画了新的花样试试款式之外,我并不喜欢戴这么多东西,麻烦。”

  林钰想起来以前萧氏买了可爱的小发饰,林妙宣也确实是戴了片刻,热情度过了就怎么都不想戴了。

  林钰也就随了林妙宣,说:“好,只要妙宣高兴,怎么都是好看的。”

  林妙宣不想理会林钰,看了一下衣服饰品没问题,就让林钰走。

  林钰还是有些受伤,不过想到了今天杜若的事,麻烦的源头是因为自己,就一脸的愧疚地看着林妙宣。

  林妙宣真真受不了,林钰这些年真的没生什么怪病吗?

  直到林妙宣让小秀赶林钰走,林钰才出了西侧院。

  临走前,林钰看看小秀,说:“一会你去账房,领一套一等丫鬟的服饰换上衣服,晚上跟着堂小姐一起去宫宴,到时候出现任何情况都要告诉我。”

  小秀一脸惊喜,她本来就是林府一个下等丫鬟,因为老实林钰才挑了她过来替之前的湘蓉来伺候刚入府的堂小姐。

  小秀就想着一心干活吃饱就行,万万没想到能一下升到一等丫鬟,顿时对林钰千恩万谢,还保证自己一定伺候好堂小姐。

  等林钰出了鹅卵石路,回到自己的房间后,通过书柜上的一个摇铃,招来了一个小厮。

  林钰背靠在椅子上,眼中毫无刚才在林妙宣那里的光彩,冷冷地对小厮说:“将今日杜若和杜府发生的一切,仔细讲来。”

  “是,公子。”

  基于对于宋郎之用意地猜测,除了杜府林府,其他被监官通知到的官员家里,也是一阵的兵荒马乱。

  同外面官员家里的欣喜慌乱的情景不同,宫里的人的表现都平静许多。

  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这样的。

  赵临安在随着宋郎之的御驾进宫后,越来越明白为什么自家娘亲以前会说,皇宫是天底下最闷的地方了。

  红墙青瓦,肃穆寂寥,偶尔的一只鸟儿飞过,除留下一声鸟鸣,或长或短之外,根本没人会注意到。

  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从巍峨耸立的巨大宫门口开始,一直往里延伸,仿佛没有尽头。

  宫女太监三三两两地一起走着,就像不会说话一样,低着头走过来,低着头行礼,低着头走开。

  赵临安一行人护送宋郎之并皇子二人到了宫门口就下马了。

  宋郎之亦下车,对着赵临安笑着说:“临安啊,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宫中不得纵马,朕也不好违背啊。”

  赵临安拱手,恭敬地说:“末将明白,末将定当恪守宫规。”

  这时小太监们抬了撵轿过来,王奉忠轻声对宋郎之说:“陛下,请上撵吧。”

  宋郎之对王奉忠摆摆手,看似有些薄怒:“唉,做什么撵轿,这点路朕又不是走不了,今日见到了我岳国的大英雄,朕高兴,朕要带着赵爱卿好好逛一逛皇宫,坐撵轿可一点意趣都没了。”

  王奉忠有些犹豫,看向了一旁的赵临安。

  赵临安拱手回话说:“末将生于边陲之地,早就听说京都洛城是我岳国一绝,而更绝的就是皇宫,笼络了天下的奇花异草风土人情,实属是一城中之国。”

  赵临安更加恭敬地说道:“这般的绝丽宫景,又岂是一朝一夕能看完的?末将斗胆请陛下先上撵,回宫休息一番,往后末将有的是时间留在宫中观赏风景。”

  “如若不然,陛下亲自城门为末将接风已是给了末将极大的重视了,再这般劳累,怕是天下众人都要怪末将不懂臣子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