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尚不明了-《夫人独占娇宠》

  林府里,沐二娘站在林妙宣的面前,面色有些歉意,任江漓怎么说也不愿意坐下。

  “小姐,今日二娘给你添麻烦了。”

  林妙宣摇头:“这种小事,连麻烦都算不上,不过,二娘应该早些说出来才是,不应该瞒我的。”

  林妙宣在看到刘大郎的时候,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只不过没有想到刘大郎比自己想得更加舍得脸皮。

  沐二娘面露无奈:“二娘没想着瞒小姐,只是过去往事,实在是不想再提。”

  “二娘,若有需要,直说就是。”

  沐二娘低着头摇了摇,说:“没什么需要,现在刘大郎也走了,我往后好好地练习手艺,等小姐华玉楼一开,好给小姐挣个脸面。”

  看沐二娘情绪不高,林妙宣也不再问:“罢了,那你先下去休息吧,有了样品拿来给我看就行。”

  “好。”

  等沐二娘回到东小院时,正遇见孟氏与林韵在做活儿。

  “二娘,针线你买回来了吗?”

  “买,买回来了。”

  林韵笑着走过来,说:“真是麻烦你了,二娘你比我在行,每次都能买到又好又便宜的丝线。”

  “这没什么,多练练眼力,韵儿你也可以的。”

  “好嘞,往后我还要和二娘学习很多呢。”

  沐二娘看孟氏与林韵似乎还不知道刘大郎来找她的事情,想到林璋替自己给刘大郎的钱,沐二娘心里就难受,如坐针毡。

  她在东小院住了这段时间,孟氏一家对她都极好。

  因为林璋是外男的原因,沐二娘原本还会觉得有些不适应。

  不过稍微相处一下就知道,林璋的性子和孟氏林韵是一样的,温和腼腆,还有些韧性。

  在知道林璋在上学堂,马上就要考秋赋的时候,沐二娘更是觉得不得了。

  本想自己再找间屋子住,哪知道林璋就先自己搬去了东小院最外面的一间房,还说早起读书去学堂更加方便了。

  林璋和林韵是双生子,比自己小个一岁,可这段时间沐二娘看林璋的处事,细心周到,读书用功,真是比那个大自己不少的刘大郎好太多了。

  简直就是天上地下的差距。

  所以沐二娘才不想给林府里的人添麻烦,特别是今天,林璋还替她出了钱。

  沐二娘想着自己该怎么开口,她现在没钱,但是可以干活。

  看孟氏满脸笑意地在整理一些小木头的物件儿,沐二娘开口搭话:“孟姨,这些东西真好看,是你做的吗?”

  孟氏笑着拿起一个木头雕刻的小人儿来,说:“这些都是璋儿以前闲来无事时雕刻的,我留着纯纯当个物件儿摆着玩。”

  沐二娘觉得惊奇,问:“这些,都是林三公子雕刻的?”

  林韵笑说:“是啊,也不怪二娘不知道,最近三哥哥读书忙碌没有再雕刻了,等哥哥什么时候闲一些,让哥哥帮我们一人雕刻一副耳环戴吧,像娘亲耳朵上戴的那样。”

  沐二娘闻言,仔细地看了看孟氏耳朵上的的木雕小葫芦,更加惊奇,问:“这副精巧的小耳朵,原来也是三公子雕刻的?我还以为是孟姨你从那个好铺子上面买的,一直想问问呢。”

  看自家娘亲满足地摸了摸耳朵,林韵笑意更盛,说:“哪里去买得到像我哥哥这样好的手艺。”

  沐二娘点头:“确实,雕刻得真不错。”

  “就是,只不过三哥哥最近太忙了,刚才还匆匆回来了一趟,说落下了东西拿了就走了,话也没说,娘亲,是不是秋赋近了?”

  孟氏想着:“秋赋八九月,现在已经近五月,快了。”

  “怪不得,那得等秋赋过后,我再让哥哥给我和二娘雕刻个成对儿的耳环戴戴……”

  听着林韵和孟氏说话,沐二娘明白林璋没有把钱和刘大郎的事情告诉她们。

  林璋原来拿的是自己的钱?

  可他拿了多少钱?又为何不和孟氏说?

  沐二娘有些想不通。

  私心里,沐二娘还是有些不想开口提刘大郎的,她拿不准外人对她这种退亲女子的看法。

  特别是对自己很好的人,更不想让她们知道刘大郎的嘴脸。

  可……

  “二娘,在想什么?”

  林韵的话打断了沐二娘的心思,想都没想就掩饰了过去:“没,没什么。”

  “好吧,那我先去做饭,烧些吃的给哥哥补补。”

  沐二娘把东西放好,起身去帮林韵,说:“我来帮你。”

  林韵笑说:“那也好,这些日子我发现啊,哥哥还挺喜欢吃二娘你做的小炒的,每次都吃许多。”

  沐二娘但是没注意,问:“真的吗?”

  “当然,我骗你做什么,二娘你做饭就是好吃。”

  沐二娘闻言给自己打气,说:“好,那往后的饭菜就我包了,大家每天都吃。”

  “二娘,你要是这样,我可就要变懒了。”

  “哈哈哈。”

  暮色降临,今日之花,是一枝娇气美艳的西鹃花。

  看着手中的娇花,林妙宣问:“将军每日的花儿,都是怎么采来的?到现在还没重样的,也是稀奇。”

  赵临安抱臂,靠在窗台上,语气有些轻快:“这有什么稀奇的,岳国皇宫之中包揽了全国的植物景致花卉,不过才一个多月不重样罢了,不算什么。”

  这男人有着傲人的武功在身,入皇宫之中采花自然不算什么。

  林妙宣自然也不会看重这些,她看中的,是她心悦的男人有这一份心思罢了。

  “将军,鲁地的地动查得如何?”

  “县主,听说外面的谣言了?”

  林妙宣轻叹,说:“我听说了,谣言并不可惧,可惧的是背后之人。这两日外面的百姓话头传得快,已经不止将地动与你我亲事纠缠起来,还添油加醋了许多你我身世的事情。”

  “做事造谣这般心浮气躁,必要是有意为之。”

  赵临安微微勾唇:“看来,县主对时局很敏感。”

  林妙宣听出了赵临安的言语里有丝丝笑意,微微嗔怪道:“将军,快说正事吧。”

  “好,此事的背后,操纵之人要查出来并不难,欧阳已经探明,在宋逸兴离开洛城时,和拓拔广等人有所交集,再加上杜顺国的助力,谣言四起也正常。”

  林妙宣点头:“谣言并不可怕,最关键的地方,还是鲁地的情况。”

  说到这里,赵临安微微皱了眉头。

  “县主所担心的,确实是重点,可这也是我这几天觉得棘手之处。”

  “怎么说?”

  赵临安语气有些低沉:“鲁地,似乎不止地动这么简单。”

  “宋逸兴出发前后,我也派人去探明鲁地的情况,按理说,天灾已至,鲁地也不富裕,朝廷的救济和县主运去的物资应该是刚需之物,人人哄抢才对。”

  “可如今的鲁地,特别是塌了山体的地方,似乎没有人能顾得上救济。”

  林妙宣不懂赵临安的意思,问:“这是为何?”

  赵临安也很疑惑:“具体还不知道,不过若是正如欧阳探回的消息一般,县主送去的物资十剩有四,那,鲁地这其中的情况就耐人寻味了。”

  查探消息之类的,林妙宣自觉自己帮不上什么忙。

  她就算能用钱财砸,可怎么能比得上欧阳淳的脉路,就只能作罢。

  看着窗台纸上映出的男人背影,林妙宣心中的落差感又多了一些,安慰说道:“将军也莫要着急,鲁地离洛城之远,咱们再急也没用,还是多花着路子探明消息才好。”

  “嗯。”

  “若有任何需要,将军可尽管叫我。”

  “好。外面的谣言县主不必理会,等鲁地事情一明了,自有法子破除。”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