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相伴-《夫人独占娇宠》

  林妙宣想了一想,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情况说出口。

  “我在余杭有一家店铺,名叫华玉楼,虽然不大,但是也足够给我提供钱财支撑,让我名声在外。”

  赵临安听林妙宣说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微微疑惑问:“华玉楼?”

  林妙宣点了点头:“我别无所长,只有一手作画刺绣的功夫尚可入眼,而华玉楼我是我暗里经营多年的铺子。”

  “不过是有所局限,我才没有说出华玉楼的事情,现在华玉楼的东家更是和我一起经营多年的人,交情很深。所以我会尽力把华玉楼在洛城开起来。”

  “只要成功,华玉楼将是我目前最有力的依靠。”

  赵临安明白了林妙宣意思,揪起的心放松了下来。

  原来,她说的是自己在余杭开的铺子,不是人。

  “再无其他?”

  “再无其他。”她本来拥有的就不多,还能有什么?

  赵临安思考着说:“县主能有如此本事,很是不错,可要想在洛城闯出一片天地,实属不易。”

  谈到自己擅长的领悟,林妙宣的自信心多了些,说:“这一点将军不用担心,别的不说,但是在饰品样式刺绣功法上,我自认不会输给任何人。”

  “只要时机得当,收服洛城之人又有何难?”

  林妙宣说得自信,眼中的光芒是对自身本领的坚信。

  看着林妙宣这副样子,赵临安觉得,他好像又发现了林妙宣吸引人的一面。

  “县主能有如此气魄,在下佩服。”

  见赵临安又给了她极大的脸面,林妙宣原本的自信都有些心虚了。

  自己面前的可是全岳国最年轻有为的镇北将军啊,刚及弱冠就凭一己之力收复了域北十三州。

  怎么可能会看得上她这一点的微末伎俩?

  赵临安像是会读心一样,接着说:“人各有所长,县主照顾病母仍能有如此作为,实在是让我敬佩。”

  “若是他人知道了县主的事迹,我看就不会再有谁说出女子不如男的自欺欺人的谎话了。”

  赵临安的话把林妙宣逗笑了,听着低低的笑声,赵临安问:“县主,怎么了?”

  林妙宣抬起含着笑意的眉眼,望向赵临安说:“这些年里都没有这一会子听到的赞赏话多,还是被将军这般有为之人夸赞,我当然高兴。”

  林妙宣仔细地看着赵临安的表情,说:“将军如此赏罚分明,见识高远,思虑周全,仔细想来,真可谓是我见过最最厉害得体的男子了。”

  林妙宣的眼神中笑意太深,映着屋内的灯光盈盈,赵临安觉得他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晕黄与浅蓝如此得相配,一颦一笑都在撩拨人心。

  听了林妙宣的夸奖,赵临安别过了眼睛,单手抵着下巴略作沉思状,呢喃着考虑林妙宣话语的可信度:“有吗?”

  赵临安的样子,表情幅度不大,身形依旧端正,应是和平常没什么太大区别。

  可在林妙宣的眼中,赵临安眉眼中有些得意还有些别扭转过去的眼神,她都是看得一清二楚。

  林妙宣掩嘴笑着,这个男人太有意思了。

  赵临安听见了林妙宣的笑,斜眼看着林妙宣扬起的嘴角,自己也跟着嘴角微扬。

  “那现在,县主开华玉楼的进程如何?”

  听赵临安问这个,林妙宣有些泄气地说:“难,我无权无势,而华玉楼又是个进钱的大头,我不敢轻易开始,有些担心。”

  终究是商不如官。

  如果权贵随意给她按上一个名头,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得住。

  “没什么好担心的。”

  “嗯?”林妙宣偏头看着赵临安。

  赵临安继续说:“既然县主想做,去做便是,考虑过多,也许会适得其反。”

  林妙宣和赵临安相看两眼,会心一笑,拍了拍自己的衣裙,说:“将军说的是。”

  “怪我一直以来想岔了路,想改却还没有改过来,今日得将军一句话,对我来说正如醍醐灌顶。”

  林妙宣站了起来,笑着说:“前路坎坷,可谁又能说得准呢?”

  “不去做怎么知道?”

  赵临安也站了起来,同样笑回:“县主所言极是。”

  二人谈话过,赵临安看了看窗台外,转头对林妙宣说:“时辰不早,咱们可以下去了。”

  林妙宣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和赵临安聊了许久,脸色微红,点了点头。

  包厢外的人很少,看样子都去洛桥放灯了。

  赵临安拿出了自己拾过来的林妙宣的花灯和面具说:“这是县主的面具,不过已经裂了。”

  林妙宣看已经两半的面具,感叹自己真是又从阎王手里过了一遭,说:“这面具也算是帮了我大忙,多谢将军。”然后学了赵临安,把面具也戴在了腰间。

  林妙宣接过花灯后,看赵临安已经走出了房门,想了想,把桌面上赵临安忘记的帕子也一起拿着了,二人一前一后地走至楼下,随后向外走去。

  酒楼离洛桥有些距离,再往洛桥去势必要经过刚才黑衣人的地方,赵临安看了看,指了斜着的方向,说:“那边有一处小路,可以绕行到长街。”

  林妙宣疑惑,原来赵临安对洛城的地形这么熟悉?

  不过也点了点头,她可不想再经过黑衣人那边的暗处。

  月夜下,有两个人并肩走在洛河水边。

  二人都身形直挺,步履悠闲,一盏花灯在二人之间微微跳动着亮光。

  两个人都默契地没有说话,只有潺潺水声,默默地低吟浅唱。

  走了不到片刻,赵临安指着前方不远处的石岸,说:“前方有处踩脚石,可以渡过洛河到达对岸,县主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

  李俊还在长街东头的拐口等她,她不过洛桥,就找不到李俊。

  二人向石岸走去。

  林妙宣看着远处的洛桥,小声说着:“不知道小敏要怎么找我?”

  赵临安听见了,不在乎地回话:“高小姐聪敏,自有办法,就算在桥头看不见人,也会去县主马车附近的。”

  “兴许如此。”

  小敏自有功夫在身,安全问题是不用担心的,回头多和小敏说说吧。

  来到石岸边,林妙宣才知道赵临安所说的踩脚处原来是一天用石头在洛河的浅水处搭出来的一条石头路。

  石头高过水面几寸,不离近看还真难知道这条路。

  二人站在岸边,看着眼前的石头路。

  赵临安问:“县主可要渡河?”

  这石头路铺得妙,整体与远处的洛桥平行,一边是高处水,在月色的照耀下慢慢流动。

  一边是一个坡度,河水流速大了些,嘻嘻哗哗的流水声很是悦耳。

  特别是还有自上游漂流过来的花灯,在石头缝里挤啊挤的滑下坡度,到了更加宽阔的下流,漂流在倒映着的满天繁星中。

  如此美景,林妙宣觉得连那日宫宴时,与后宫沁香园中所见的绝美湖泊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林妙宣的玩心有些被激起,说:“当然要渡河。”

  赵临安一挑眉,看着流动的水面说:“县主不怕?”

  这次换林妙宣对着赵临安一挑眉:“有将军在,有何可怕?”

  赵临安一愣,随后笑意攀上俊脸,爽朗一声:“渡河。”

  夜色微凉,赵临安看了一眼没有外衫的林妙宣,手一摸自己单件的劲装,默默没说话。

  早知道,穿两件就好了……

  随后赵临安先行,踩过两个石头,回头看向林妙宣。

  林妙宣知道赵临安是在给她探路,面上一笑,按照赵临安的脚步也踩了上去。

  石头很稳固,能感受到流水自脚下经过,却没有不踏实的悬空感。

  随后就是赵临安先行,林妙宣紧跟,二人亦步亦趋地走到了河水中央的一块大石头上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