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谁设的圈套
陆錚一席话,听得女眷们脸热,都別过头去,假装没有听懂。
宗顺帝想笑,却忍住了,佯怒道:“你这小崽子,净说些污言秽语。”
“本来嘛,”陆錚大大咧咧歪歪斜斜地站著,“真要有人使坏,不就下毒了吗非得给一对心意相通的男女添情趣”
“陆錚!你胡说!”燕王怒道:“我儿绝非不知廉耻之人!”
“燕王,此言差矣。”陆錚笑嘻嘻地道,“虽说无媒无聘.但郡主与伯爷这可不同,郡主被罚面壁思过一年,她顶著违旨不遵的罪过,都要来见孝度伯一面,这可是过命的真情真爱。”
无媒无聘四字,提醒了宗顺帝:“太医何在”
“微臣在。”
“长乐这伤多久可以下地”问的不是伤愈。
太医道:“十余日结痂即可下地。”
“好!”宗顺帝语重心长地道,“既然你二人心意相通,长乐又因你而伤,朕便不再追究其他事,今日上元佳节,好月圆,諶离使臣也在,朕便做一回媒,替你二人做主赐婚。龙抬头是个好日子,朕让沈延去下聘。”
沈延心头大惊,糟了,怎么赐婚了崔家怎么办
燕王何曾受过此等大辱喝道:“圣人!我儿身负重伤,还未曾合过庚字,怎能胡乱——”
“父亲——”扈如心忍住剧痛听了此话,咬著苍白的唇摇摇头,示意他莫要再多说。
“燕王所言甚是,男女通婚,庚字必然要合。来人,去请弘方。”宗顺帝似乎有求必应。
扈如心满头冷汗地道:“圣人,不、不用了。”
燕王不解地看向她。
“臣女、臣女找弘方看过。庚字相合。”
圣人闻言笑道:“原来他俩都私下合过庚字了,甚好。”
沈延知道自己中了圈套。却不知道是谁设下的。是圣人,还是扈如心
对了,他手中还有一根簪子,上面刻著崔礼礼的小字,总不会错的。若拿出来,说自己被扈如心下了药,其实约的是崔礼礼,兴许还有迴转的余地。
他摸了摸身上,摸了摸袖子,找不到那一支八宝金簪。
之前人挤人的时候被偷了
还是方才搜身的时候拿走了
他看向韦不琛,韦不琛目不斜视地看著宗顺帝。
“行了。”宗顺帝站起来,拍拍燕王的肩膀,“事情水落石出,长乐也有了著落。燕王可以放心了。带长乐回去,好好调养身子,早些完婚。”
燕王犀利的眼眸扫向陆錚。
当真是小瞧了他。一句“违旨不遵”一句“真情真爱”,扈如心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甚至被烧成这样,反倒还要嫁给沈延这窝囊废。
“龙灯也没点成。倒教使臣看了笑话。”宗顺帝走向諶离使臣,有些歉然地笑了笑。
“圣人宽宏大量,化干戈为玉帛,还成全一桩美事,何来笑话一说”使臣双手合十,行了諶离之礼。
“圣人起驾回宫。”常侍唱道。
宗顺帝的龙輦缓缓行驶在路上。
上元月圆,將整个龙輦的影子压得很短。
行至一处拐弯处,龙輦稍顿,一道黑影一闪而过。
宗顺帝坐在龙輦中,许久才睁开眼。
“这么说,崔家娘子是真到过你的铺子。”
“是。”姚平在龙輦里,半跪在地上。
“倒有几分心机和胆识。”宗顺帝半笑不笑,“你不该给他倒那杯茶,反倒差点坏了事。”
“卑职有罪。”姚平头点著地板。
“罪倒不至於,”宗顺帝道,“铺子不能再开下去了。你明日出手卖了归家去吧。”
姚平神色一凛:“卑职明日安排妥当,必魂归故里。”多年前他受圣命接手这点心铺子,为的是给清平县主下慢毒,既然自己要走,那只能自裁以谢圣恩。说罢,他翻身下了龙輦,消失於黑暗之中。
宗顺帝闔眼养神。
——
崔礼礼从食肆里出来,街上已无一人。
拾叶匆匆赶来:“姑娘。奴——”
崔礼礼一副神机妙算的样子:“可是阿秋寻了一个藉口要你陪她看灯”
拾叶抬起头,震惊地看著她:“您知道”
“人家芳心暗许,眼里心里都是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却似一根木头。”
拾叶垂著头:“奴没有这个想法。”
春华捂著嘴打趣:“拾叶可是还念著桃渡里的娘呢。”
“没有!”拾叶罕见地动了气。
“没有便没有,喊什么”春华翻了个白眼。
三人走在长街上,远远看见一个元宵摊子,崔礼礼道:“走,今夜了却我一桩大事,我请你们吃元宵。”
走到摊子边,小桌旁坐著一个人,正埋头吃著元宵。
春华“咦”了一声,走过去,借著微弱的灯火,猫著腰看那个人。
“赖主簿”她唤了一声,“您怎么在这儿”
赖勤抬起头目光有些茫然,他在黑暗之中看不清东西,听声音却识得:“是春华姑娘”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吃元宵”
“饿了。”
这话的重点不在於吃什么,在於为何一个人吃。
春华有些来气。崔礼礼却道:“那我们陪著赖主簿一同吃吧。”
“你是谁”赖主簿探著腰,要凑近些看,却被春华用手一挡。
“这是我们姑娘。上次在瓷器局,你还见过的。”
似乎想起来。赖主簿“哦”了一声,埋头吃元宵。
摊主又端来了三碗元宵。
崔礼礼一边搅著元宵汤,一边道:“赖主簿,上次您讲瓷瓶子,我获益匪浅。只是有一事我始终想不明白。还请您指点。”
赖主簿抬起头,衝著春华道:“你说。”
“不是我——”
崔礼礼按住春华的手,继续道:“您说这瓷瓶子与別的略有不同。其中添加了骨粉。”
“正是。”
“那究竟有何用处为何非得用徽庆十五年的瓷瓶不可”
“不是非得徽庆十五年的瓷瓶,而是那一批的瓷瓶,加了骨粉烧得极好。不容易被药物染色。”赖勤咽下最后一颗元宵,“装药的瓶子,最忌讳染色。”
“这么说,红色的药膏最容易上色”底耶散是红色。
“正是。”赖勤端著碗,將元宵汤喝了个乾净,擦擦嘴,“上色就是药物残留,再添新药,药性减损,諶离常年炎热潮湿,瓷瓶更容易染色,送长公主的自然要仔细对待。”
原来如此。
崔礼礼忽然想到了什么:“那这一次諶离使者离京,瓷器局是否又烧了一批”
赖勤衝著春华点点头:“对,他们马上就要走了,我刚把最后一批瓷器交给熟药所,肚子饿了,来吃点东西。”
崔礼礼送走赖勤,对拾叶和春华道:“走,去桃渡。”
“现在”春华望望天上圆月。
都快子时了,万一去了撞见陆二抱著娘,姑娘不得气死
陆錚一席话,听得女眷们脸热,都別过头去,假装没有听懂。
宗顺帝想笑,却忍住了,佯怒道:“你这小崽子,净说些污言秽语。”
“本来嘛,”陆錚大大咧咧歪歪斜斜地站著,“真要有人使坏,不就下毒了吗非得给一对心意相通的男女添情趣”
“陆錚!你胡说!”燕王怒道:“我儿绝非不知廉耻之人!”
“燕王,此言差矣。”陆錚笑嘻嘻地道,“虽说无媒无聘.但郡主与伯爷这可不同,郡主被罚面壁思过一年,她顶著违旨不遵的罪过,都要来见孝度伯一面,这可是过命的真情真爱。”
无媒无聘四字,提醒了宗顺帝:“太医何在”
“微臣在。”
“长乐这伤多久可以下地”问的不是伤愈。
太医道:“十余日结痂即可下地。”
“好!”宗顺帝语重心长地道,“既然你二人心意相通,长乐又因你而伤,朕便不再追究其他事,今日上元佳节,好月圆,諶离使臣也在,朕便做一回媒,替你二人做主赐婚。龙抬头是个好日子,朕让沈延去下聘。”
沈延心头大惊,糟了,怎么赐婚了崔家怎么办
燕王何曾受过此等大辱喝道:“圣人!我儿身负重伤,还未曾合过庚字,怎能胡乱——”
“父亲——”扈如心忍住剧痛听了此话,咬著苍白的唇摇摇头,示意他莫要再多说。
“燕王所言甚是,男女通婚,庚字必然要合。来人,去请弘方。”宗顺帝似乎有求必应。
扈如心满头冷汗地道:“圣人,不、不用了。”
燕王不解地看向她。
“臣女、臣女找弘方看过。庚字相合。”
圣人闻言笑道:“原来他俩都私下合过庚字了,甚好。”
沈延知道自己中了圈套。却不知道是谁设下的。是圣人,还是扈如心
对了,他手中还有一根簪子,上面刻著崔礼礼的小字,总不会错的。若拿出来,说自己被扈如心下了药,其实约的是崔礼礼,兴许还有迴转的余地。
他摸了摸身上,摸了摸袖子,找不到那一支八宝金簪。
之前人挤人的时候被偷了
还是方才搜身的时候拿走了
他看向韦不琛,韦不琛目不斜视地看著宗顺帝。
“行了。”宗顺帝站起来,拍拍燕王的肩膀,“事情水落石出,长乐也有了著落。燕王可以放心了。带长乐回去,好好调养身子,早些完婚。”
燕王犀利的眼眸扫向陆錚。
当真是小瞧了他。一句“违旨不遵”一句“真情真爱”,扈如心一切都是咎由自取,甚至被烧成这样,反倒还要嫁给沈延这窝囊废。
“龙灯也没点成。倒教使臣看了笑话。”宗顺帝走向諶离使臣,有些歉然地笑了笑。
“圣人宽宏大量,化干戈为玉帛,还成全一桩美事,何来笑话一说”使臣双手合十,行了諶离之礼。
“圣人起驾回宫。”常侍唱道。
宗顺帝的龙輦缓缓行驶在路上。
上元月圆,將整个龙輦的影子压得很短。
行至一处拐弯处,龙輦稍顿,一道黑影一闪而过。
宗顺帝坐在龙輦中,许久才睁开眼。
“这么说,崔家娘子是真到过你的铺子。”
“是。”姚平在龙輦里,半跪在地上。
“倒有几分心机和胆识。”宗顺帝半笑不笑,“你不该给他倒那杯茶,反倒差点坏了事。”
“卑职有罪。”姚平头点著地板。
“罪倒不至於,”宗顺帝道,“铺子不能再开下去了。你明日出手卖了归家去吧。”
姚平神色一凛:“卑职明日安排妥当,必魂归故里。”多年前他受圣命接手这点心铺子,为的是给清平县主下慢毒,既然自己要走,那只能自裁以谢圣恩。说罢,他翻身下了龙輦,消失於黑暗之中。
宗顺帝闔眼养神。
——
崔礼礼从食肆里出来,街上已无一人。
拾叶匆匆赶来:“姑娘。奴——”
崔礼礼一副神机妙算的样子:“可是阿秋寻了一个藉口要你陪她看灯”
拾叶抬起头,震惊地看著她:“您知道”
“人家芳心暗许,眼里心里都是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却似一根木头。”
拾叶垂著头:“奴没有这个想法。”
春华捂著嘴打趣:“拾叶可是还念著桃渡里的娘呢。”
“没有!”拾叶罕见地动了气。
“没有便没有,喊什么”春华翻了个白眼。
三人走在长街上,远远看见一个元宵摊子,崔礼礼道:“走,今夜了却我一桩大事,我请你们吃元宵。”
走到摊子边,小桌旁坐著一个人,正埋头吃著元宵。
春华“咦”了一声,走过去,借著微弱的灯火,猫著腰看那个人。
“赖主簿”她唤了一声,“您怎么在这儿”
赖勤抬起头目光有些茫然,他在黑暗之中看不清东西,听声音却识得:“是春华姑娘”
“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吃元宵”
“饿了。”
这话的重点不在於吃什么,在於为何一个人吃。
春华有些来气。崔礼礼却道:“那我们陪著赖主簿一同吃吧。”
“你是谁”赖主簿探著腰,要凑近些看,却被春华用手一挡。
“这是我们姑娘。上次在瓷器局,你还见过的。”
似乎想起来。赖主簿“哦”了一声,埋头吃元宵。
摊主又端来了三碗元宵。
崔礼礼一边搅著元宵汤,一边道:“赖主簿,上次您讲瓷瓶子,我获益匪浅。只是有一事我始终想不明白。还请您指点。”
赖主簿抬起头,衝著春华道:“你说。”
“不是我——”
崔礼礼按住春华的手,继续道:“您说这瓷瓶子与別的略有不同。其中添加了骨粉。”
“正是。”
“那究竟有何用处为何非得用徽庆十五年的瓷瓶不可”
“不是非得徽庆十五年的瓷瓶,而是那一批的瓷瓶,加了骨粉烧得极好。不容易被药物染色。”赖勤咽下最后一颗元宵,“装药的瓶子,最忌讳染色。”
“这么说,红色的药膏最容易上色”底耶散是红色。
“正是。”赖勤端著碗,將元宵汤喝了个乾净,擦擦嘴,“上色就是药物残留,再添新药,药性减损,諶离常年炎热潮湿,瓷瓶更容易染色,送长公主的自然要仔细对待。”
原来如此。
崔礼礼忽然想到了什么:“那这一次諶离使者离京,瓷器局是否又烧了一批”
赖勤衝著春华点点头:“对,他们马上就要走了,我刚把最后一批瓷器交给熟药所,肚子饿了,来吃点东西。”
崔礼礼送走赖勤,对拾叶和春华道:“走,去桃渡。”
“现在”春华望望天上圆月。
都快子时了,万一去了撞见陆二抱著娘,姑娘不得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