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储君之争,已然缓缓出现…-《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我为太子!》

  一个折冲府,大概一千人左右。

  按照李承乾这样的构思,一个大都督府下辖的兵力,就有三千人左右。

  三千人不算多,可也不少。

  理论上来说,三千名府兵镇压一场不算特别大的叛乱,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可李承乾却也明白一点。

  那就是大唐朝廷在窝国所做的事情,明摆着就是在钝刀子割肉,让窝国亡国灭种!

  叛乱。

  是必然会出现的!

  而且规模一定不会小,所以在返回洛阳之前,他需要提前布置一番,也好把窝寇叛乱的风险降到最低。

  “除了抽调府兵,建立折冲府之外。”

  “还要在辽东三国与窝国等地,划出富饶的一片区域,迁徙我大唐百姓,来此定居。”

  这就是殖民政策了。

  移风易俗是必然的,这是大唐能够彻底吞并这些地方的核心重点。

  但光凭官员和军队,是没办法彻底移风易俗的。

  况且。

  折冲府的建立,也需要大唐自己人的支持。

  比如要在窝国建立十五个折冲府,那么最少也得迁徙十万大唐百姓,去窝国生活。

  如此一来。

  再加上大唐对于窝人的残酷政策。

  不需要多少年,只要大唐朝廷持续不断的迁徙人口,就可以让窝国这片地域上生存的人,彻底换成大唐的百姓!

  只有换成汉人。

  才能够彻底把这些远离大唐本土的土地,彻底融入到大唐的广袤版图当中!

  这么干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只要现在开始布局,李承乾有信心在他死之前,就一定能够看到辽东三国与窝国等地,彻底变天的那一日!

  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

  一些重要的政令下发之后,议事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

  “好了,天色已晚,诸位都回去吧!”

  “三日后,朕启程离开平壤,返回洛阳,届时此地就要交给诸位来治理了!”

  “切记。”

  “都好好干,别让朕失望!”

  一众大臣连忙下拜行礼,眼神中神光奕奕,都明白差事办好了,日后飞黄腾达,未尝没有可能!

  ……

  大唐昌明元年,九月初九,重阳节。

  又是一年重阳节。

  李承乾乘坐舰船,在水师的护卫下,从尚州启程,返回大唐本土。

  看着广袤的天空与一望无际的大海。

  李承乾心中不知为何,忽然间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们。

  大唐疆域扩大了。

  带来的好处,自然是非常大的。

  但与之同样,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大唐宗室当中,没有什么可用之人了,教化万民,移风易俗的工作,少了有能力的亲王的坐镇。

  “唉……”

  李承乾幽幽的叹了口气。

  “若是你俩不作死,跟着为兄好好干,如今的大唐,恐怕只会更加强盛。”

  “你而们两个,也可以施展抱负……”

  “可惜了……”

  李承乾感叹的,自然是李泰和李治。

  距离杀这两个弟弟已经过去了几年,李承乾虽然从来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雷厉风行,但不管如何,终究是有些感触。

  大唐宗室,人才太凋零了!

  放眼看去,竟然只有一个吴王李恪还比较拟人,能力算是出众,至于其他的,则基本上都是一水的臭鱼烂虾!

  就比如李承乾的叔叔,汉王李元昌。

  “一群废物!”

  李承乾心中暗骂一声。

  不过虽然这些人都是废物,但好在李承乾自己的两个儿子,现在看上去还算不错。

  其中长子李象,已经十七岁了。

  在吐谷浑故地磨练两年之后,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

  李承乾打算转过年后。

  就把他召回京城,然后考教一番后,再做安排。

  另外他的二子李厥,也算不错。

  如今年纪已经十一,李承乾估摸着大概明后年,就可以外放出去,进行磨练了。

  “说起来,还是人太少了……”

  想起这个。

  李承乾就在心中算了算时日。

  皇后苏氏是去年怀孕的,按照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已经快要到产期了。

  李承乾念及至此,不禁归心似箭。

  从离开洛阳算起,已经快要九个月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来得及赶得上爱妻生子?

  “来人!”

  “传令下去,加速航行!”

  “赶快返回大唐本土,入大运河后,南下转向西,前往洛阳!”

  程处默闻言一愣。

  不过转念一想,就明白天子是什么意思了,于是连忙行礼,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十日后。

  船队进入大运河,并飞速南下。

  没过几天,就沿着漫长的大运河一路南下,随后经过洛水,返回了李承乾忠诚的洛阳城。

  洛阳城外。

  大大小小上千名官员在此地迎驾。

  为首之人,正是如今的辽王,大唐皇帝的次子李厥。

  李厥虽然年纪不算大。

  但为人处世,却已经不像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郎。

  此刻站在城门前。

  与在洛阳留守的一众重臣们频频交谈,脸上一直挂着温和的笑容,与年轻时候的李承乾非常像。

  在贞观十年之前。

  李承乾朝野之间的风评,那不是一般的好。

  而如今的李厥也是一样,让一些老臣见了,不免心中回忆起了往昔的岁月。

  人群中。

  尉迟敬德一直在打量着李厥。

  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竟然恍惚之间,在他身上看到了李世民与李承乾两代人的影子。

  “这就是祖孙三代吗……”

  尉迟敬德心中喃喃自语。

  只可惜曾经替天可汗李世民冲锋陷阵,替当今陛下教习讲武堂学员的他,已经年纪大了。

  “唉!”

  尉迟敬德幽幽叹息一声。

  抿了抿嘴,注意力从李厥身上移开,然而就在这时,他却听见了一道不太和谐的窃窃私语声。

  “当今陛下,还未立储!”

  “陇王殿下虽并非嫡出,但却年纪要比辽王殿下大六七岁,依我看,未尝没有可能……”

  “是啊。”

  “陛下子嗣不多,虽然嫡庶有别,但毕竟陇王殿下年纪大些啊!”

  李承乾刚刚登基不过一年多点。

  朝堂之上。

  隐隐间的储君之争,似乎就已经开始逐渐酝酿了。

  尉迟敬德听完这些窃窃私语,只觉得心里边堵得慌,储君之争,又是经典的储君之争!

  大唐已经争了两代人了!

  难不成到了第三代,还要继续这样争斗下去!

  就像是太上皇与陛下一样,再度上演玄武门故事,杀的天昏地暗,你死我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