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云天之路1-《登云天》

  这日最后,沈黎姝自离开皇城,自始至终都没有问过沈晏辞一句:

  问他为何不在她当初回宫时就告知这一切?

  为何偏要等到她对太后动手了,才告知她真相?

  那场提前结束的皮影戏和那日无人值守的仙寿宫,究竟是巧合,还是他别有用心?

  于她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她的所求已经得了。

  最起码于她而言,她的皇兄未曾负她。

  至于旁人......

  种因得果,原也该是她的报应了。

  元安三年七月十六日,昭淑公主沈黎姝被帝赐毒酒自裁,年二十。

  死后褫夺封号,玉碟除名,不入皇家陵寝,只当寻常百姓,草草葬了。

  便在‘昭淑’被处死的第二日,

  昏迷了快十日的太后,终于在这一日傍晚清醒过来。

  人被伤痛和病痛折磨着,一点点耗干了气血,如此到了将死之际,自己是能感觉到的。

  这些时日太后昏迷不醒,全靠太医强行灌入汤药吊着若有若无的游息。

  此刻即便醒来,她也是虚弱至极。

  身体沉重得如同灌了铅,唯一残存的气力,只够她艰难地将头侧向床榻一边。

  慧莲就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

  她将一个小小的红泥火炉挪到了内寝角落,炉上煨着褐色的汤药,正咕嘟冒着泡。

  慧莲执着蒲扇,小心控制着火候,不让一丝药气浪费。

  这些本应是粗使宫人做的琐事,慧莲却总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为太后打点妥帖。

  算来她跟在太后身边,已经整整二十六年了。

  这般日夜相守着,是主仆还是亲人,早已无甚分别。

  在太后的记忆里,慧莲永远都是干练的、提着精气神的。

  可此刻,隔着袅袅升起的蒸雾,太后望着慧莲坐在小杌子上佝偻的背影,满头青丝已是藏不住华发,人也憔悴颓丧得不成样子。

  是看着慧莲的变化,

  也是看着自己的。

  “慧莲,歇一歇吧。”太后喘了口气,吃力道:“哀家想跟你说会儿话。”

  慧莲闻得身后动静,手中蒲扇“啪嗒”一声掉落在地。

  她霍然转身,见太后醒了,便慌乱起身朝她飞奔而去,险些带翻了身旁煨药的小瓮。

  她胡乱用手背抹一把泪,欢喜道:“太后醒了,奴婢这就去传太医!”

  可太后却拦她,“哀家的身子,哀家自己清楚。请了太医惊动六宫,乌泱泱一堆人围着哀家,哀家嫌烦。”

  慧莲紧紧攥着太后发凉的手,心猛地沉下去。

  这些日子侯院判一直都在尽力医治太后,奈何太后伤势太重,伤口经久不愈溃烂发炎,精气神也一日日枯竭下去,已是药石无灵了。

  最终侯院判只得无奈地给了慧莲一枚蜡封的丹药,“这枚护心丹,娘娘若醒转,便伺候着立刻服下。或可强吊着两个时辰的精气,也好......向皇上交代后事。”

  此刻无望之下,慧莲只能依着侯院判的意思,取来护心丹喂太后服下。

  丹药入喉,太后的气色很快便瞧着好了许多。

  她似乎也不觉得疼了,让慧莲搀扶起她靠坐在床头。

  她问慧莲,“昭淑她......”

  慧莲忙道:“太后放心,昭淑公主一切都好。皇上只是暂时将她关押在宗人府反省,并未过多为难。您如今醒了,更要快快养好身子,才能护着她。也是护着庆阳公主了......”

  “慧莲。”太后打断了道:“你是最不会对哀家说谎的。”

  她逼视着慧莲,问得开门见山,“杨家已经逼着皇帝处死了她,是不是?”

  慧莲无言,只能沉默以对。

  太后闭目,有两行浊泪悄无声息地滑过她苍白松弛的面颊。

  而她只是摇头,“她不是庆阳,她是黎姝。”

  她睁开泪眼,目光悠远而迷蒙,

  “哀家自她幼时,便将她当做庆阳的影子养在身边。仿佛只要她在,哀家的庆阳就没有死。

  可哀家与她日常相处的点点滴滴,都是对着她这个人。哀家如何能对她不生出别的感情?

  后来先帝要送公主去西域和亲,哀家也是不愿让她去的。

  可是西河夫人来见哀家,她与哀家说,若哀家执意要违背母家的意愿,她便会将当年他们逼哀家做下的那桩错事,全都抖出来。”

  她的手指想要攥紧锦被,可却无论怎么用力,也只能轻轻扯着被衾的一角,

  “哀家得护着雲霆!哀家不能让先帝知道那件事,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那件事!所以......所以哀家只能舍了她。”

  太后大口喘着气,喉头发出咯咯声响,

  “如今哀家的父亲、母亲,还有西河夫人......当年知道那件事的人,已经全都死绝了。哀家也很快就要带着这个秘密一并去了。可是哀家不甘心。慧莲,哀家真的不甘心。”

  往事如同褪色的画卷,在太后浑浊的瞳孔中飞速流转。

  她握着慧莲的手,絮絮道:

  “你可还记得随哀家入宫的时候,那时咱俩才多大呀?是十四?还是十五?”

  她想了想,笑着摇头,“那时你跟着哀家,可真是受苦了。哀家初入宫,不过是个小小贵人。那时的皇后工于心计,贵妃阴毒诡谲,崇妃、祁妃、端妃她们,又有哪一个是好相与的?哀家不想入宫,哀家真的不想......”

  她声音弱下去,似个孩子似的,语气里是藏不住的委屈,

  “即便父亲逼着哀家入了宫,哀家也是想着,若能在这宫里头安安稳稳过一辈子,也就罢了。”

  慧莲记得,她当然记得。

  她静静盯着太后,模糊的视线中,仿佛也映出了当年那个初入宫闱,眼神里满是怯懦与纯真的少女的身影。

  那少女牵着她的手对她说:

  “小莲,咱们入了宫,也只管过好咱们自己的日子。等日后我侍寝了再有了身孕,皇上抬我个嫔位,我便守着我的孩子过好自己的日子。

  你也是。宫女二十五岁可以离宫,我定将你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咱们俩就这样相伴着,日子总会一日日好起来。”

  那样欢愉美好的时光,

  终究是隔得太久、太久,

  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