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当初施行契税时,还瞧不上百中取一,非得要取二取三的才好。
要不是眼下帐簿上实实在在的数字,和库中一日比一日多的银子,他们是怎么都不相信,百中取一的点竟然能收回如此多的契税。
赵德昭接过册子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满意笑容,合上后笑著朝王祐同沈义伦道:“能有如此效果,多靠两位大人,官家若知晓,定十分满意。”
王祐和沈义伦哪敢居功,不管是契税的提出还是市舶司的施行,乃至这三日临时榷场的搭建,不都是殿下提出的么
他们不过是照章办事,朝中任何一个大臣来,都能给办得漂亮。
他们可是沾了殿下的光,才有这些微末功劳罢了。
“之后,泉州市舶司也要提上日程,届时还要户部多多支持。”番禺市舶司的成绩就放在眼前,此时提建立泉州市舶司之事,想必不会有人反对。
“自是应当,”沈义伦拱手,“按照番禺市舶司所需耗费算,可行”
“或许还用不著这许多...”赵德昭想起宴请各地行商时,自己好似让泉州蒲氏负责船厂之事,这笔开支倒是可以省了。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定了了不少细节,对於漳泉知州人选方面,也提了不少意见。
有说让李昉去的,毕竟是他出使漳泉,促使漳泉主动纳土归宋,也证明李昉不仅文採好,能力也不弱。
还有一个,是前宰相范质之子范旻,如今担任户部员外郎的职位。
赵德昭想起自己要安排薛惟吉去泉州,倒是可以在市舶司中找个职位给他,转运使这种是不行,不过一个同知却不难。
要能將参政之子治住,李昉不行,性子太过柔和,范旻却是可以。
范旻十岁时已有能力撰写文章,靠著父亲范质的关係,任右千牛备身及太子司议郎,后因自己才能,迁著作佐郎,直到现在入了户部,为员外郎。
除了才干外,范旻性格可强硬多了,史料记载,他出任岭南知州时,南汉旧臣聚眾万人作乱,攻打邕州城七十余日,范旻亲自应战,即便胸部多处中箭,仍督战激励將士。
如此有血性之人,压一个薛惟吉,想来绰绰有余。
“范旻此人不畏强权,敢於直言,又能为民著想,本郡王属意於他!”赵德昭笑著说道。
不过他却也担心,人选报上去,有人会想要搞事啊!
翌日,沈义伦在朝堂上提交了榷场三日给朝廷赚的银子,看到番货能带来这许多利益,朝中大臣哪个还会对建立泉州市舶司有异议
之后便是商討派往漳泉各地官员,朝廷官员也有限,除了派出几个知州外,其下辖县衙官吏,先按原先的来,待后续科考取士后再行安排,免得乱了一地章程。
吏部官员將擬好的人选提交,赵匡胤翻了翻,见上面已是有政事堂押,且提上来的人选也多合適,当即批覆后递还吏部,这便就是同意了。
“这么顺利”赵德昭转头看了眼赵普,见他微闭双眼,似乎不在乎朝堂上討论什么。
感觉到赵德昭的视线后,赵普睁开眼睛,笑著同赵德昭点了点头,之后便又转了回去。
奇也怪哉!
赵德昭心想,难不成赵普想通了不同自己较劲了
本来就是啊,他们二人又没有本质上的衝突,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何必非得处处针对,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呢!
散朝后,看著匆匆离去的赵普,赵德昭始终觉得不真实,便听身后传来声音。
“殿下留步。”
赵德昭回头,见是吏部侍郎刘温叟。
“刘侍郎有何事”
刘温叟清瘦的脸庞上,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殿下,漳泉知州人选,可是殿下提议的”
“是,可有什么疑问”赵德昭问道。
“倒是不曾,下官昨日收到人选后,便取了考功簿查看,范旻这几年考功都为上,的確是个有才能之人,当然,这也便是走个流程,范旻为人到底如何,下官心中清楚...”
赵德昭听了半日,不知刘温叟要说什么,不过这几句话也让赵德昭想起来,刘温叟同范质乃是至交,二人关係好,自然对对方的子女也了解。
范质过世没几年,以刘温叟的为人,定是要照拂其子侄的。
况且...范质的侄子范杲,好像就是刘温叟的女婿。
也难怪这人选提上去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都是自己人啊!
“至於漳州知州,人选原本是李翰林,但政事堂也给了一份名单,下官衡量一番后,提了宋琪宋知州。”刘温叟仍在说著。
“等等,宋琪”赵德昭讶异道。
人选变了,他们此前商量好的,是让李昉去啊。
刘温叟点头,“是,宋琪如今为閬州知州,任期已有六年,按道理,是时候换任了,下官翻看其考功,六年皆为上。”
“漳州知州,定了宋俶宝”沈义伦同王祐结伴走来,正巧听到二人这对话。
宋琪,字俶宝,他同沈义伦、王祐几个同辈,关係也还不错,故都以字称呼。
“王大使,沈侍郎!”刘温叟朝二人拱了拱手,“宋知州乃合適之人。”
王祐点头道:“宋俶宝此人,的確能干,尤其对边事了如指掌,也难怪官家收復巴蜀,他能治理得当,如此看来,漳泉新入我大宋,的確需要这等人才治理。”
赵德昭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宋琪的確是比李昉更为合適的人选。
“这是赵相擬的名单,还请殿下过目。”刘温叟从袖中摸出一张纸递给赵德昭。
赵德昭接过扫了一眼,这纸上没有范旻,也没有薛惟吉,除了宋琪之外,还有几个俱是他的党羽,不由就冷笑了一声。
看来,最后范旻仍能出任泉州,薛惟吉也能如愿以偿,便是赵普的要求了。
刘温叟应该也顶了不少压力,既想为朝廷选出最合適的人选,也不想得罪赵普同自己。
真是为难了他!
赵德昭抬头看向刘温叟,朝服中透出的衣领破旧,脚上的靴子也都洗得褪了色...
“本郡王听闻刘侍郎喜得贵子”
刘温叟不知赵德昭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件事,脸上不由带了几分喜色,“是,下官惭愧!”
“刘大人老当益壮!”赵德昭哈哈一笑,又问,“办酒的时候可要给本郡王一封帖子!”
刘温叟闻言摇头道:“下官家贫,只自家人用饭便罢,不敢让殿下见笑。”
赵德昭也不强求,刘温叟虽官居要职,但清贫是真清贫,不然也不会被列为歷史十大清官之一。
“那便罢了,”赵德昭惋惜得摆了摆手,遂即道:“人选上,宋知州是挺合適,既然官家点头了,就这么办吧!”
赵德昭也並不想节外生枝,反正自己要的人都在,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宋琪再去同赵匡胤纠缠,说不定还要被赵匡胤骂一个公私不分。
要不是眼下帐簿上实实在在的数字,和库中一日比一日多的银子,他们是怎么都不相信,百中取一的点竟然能收回如此多的契税。
赵德昭接过册子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满意笑容,合上后笑著朝王祐同沈义伦道:“能有如此效果,多靠两位大人,官家若知晓,定十分满意。”
王祐和沈义伦哪敢居功,不管是契税的提出还是市舶司的施行,乃至这三日临时榷场的搭建,不都是殿下提出的么
他们不过是照章办事,朝中任何一个大臣来,都能给办得漂亮。
他们可是沾了殿下的光,才有这些微末功劳罢了。
“之后,泉州市舶司也要提上日程,届时还要户部多多支持。”番禺市舶司的成绩就放在眼前,此时提建立泉州市舶司之事,想必不会有人反对。
“自是应当,”沈义伦拱手,“按照番禺市舶司所需耗费算,可行”
“或许还用不著这许多...”赵德昭想起宴请各地行商时,自己好似让泉州蒲氏负责船厂之事,这笔开支倒是可以省了。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定了了不少细节,对於漳泉知州人选方面,也提了不少意见。
有说让李昉去的,毕竟是他出使漳泉,促使漳泉主动纳土归宋,也证明李昉不仅文採好,能力也不弱。
还有一个,是前宰相范质之子范旻,如今担任户部员外郎的职位。
赵德昭想起自己要安排薛惟吉去泉州,倒是可以在市舶司中找个职位给他,转运使这种是不行,不过一个同知却不难。
要能將参政之子治住,李昉不行,性子太过柔和,范旻却是可以。
范旻十岁时已有能力撰写文章,靠著父亲范质的关係,任右千牛备身及太子司议郎,后因自己才能,迁著作佐郎,直到现在入了户部,为员外郎。
除了才干外,范旻性格可强硬多了,史料记载,他出任岭南知州时,南汉旧臣聚眾万人作乱,攻打邕州城七十余日,范旻亲自应战,即便胸部多处中箭,仍督战激励將士。
如此有血性之人,压一个薛惟吉,想来绰绰有余。
“范旻此人不畏强权,敢於直言,又能为民著想,本郡王属意於他!”赵德昭笑著说道。
不过他却也担心,人选报上去,有人会想要搞事啊!
翌日,沈义伦在朝堂上提交了榷场三日给朝廷赚的银子,看到番货能带来这许多利益,朝中大臣哪个还会对建立泉州市舶司有异议
之后便是商討派往漳泉各地官员,朝廷官员也有限,除了派出几个知州外,其下辖县衙官吏,先按原先的来,待后续科考取士后再行安排,免得乱了一地章程。
吏部官员將擬好的人选提交,赵匡胤翻了翻,见上面已是有政事堂押,且提上来的人选也多合適,当即批覆后递还吏部,这便就是同意了。
“这么顺利”赵德昭转头看了眼赵普,见他微闭双眼,似乎不在乎朝堂上討论什么。
感觉到赵德昭的视线后,赵普睁开眼睛,笑著同赵德昭点了点头,之后便又转了回去。
奇也怪哉!
赵德昭心想,难不成赵普想通了不同自己较劲了
本来就是啊,他们二人又没有本质上的衝突,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吗
何必非得处处针对,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呢!
散朝后,看著匆匆离去的赵普,赵德昭始终觉得不真实,便听身后传来声音。
“殿下留步。”
赵德昭回头,见是吏部侍郎刘温叟。
“刘侍郎有何事”
刘温叟清瘦的脸庞上,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殿下,漳泉知州人选,可是殿下提议的”
“是,可有什么疑问”赵德昭问道。
“倒是不曾,下官昨日收到人选后,便取了考功簿查看,范旻这几年考功都为上,的確是个有才能之人,当然,这也便是走个流程,范旻为人到底如何,下官心中清楚...”
赵德昭听了半日,不知刘温叟要说什么,不过这几句话也让赵德昭想起来,刘温叟同范质乃是至交,二人关係好,自然对对方的子女也了解。
范质过世没几年,以刘温叟的为人,定是要照拂其子侄的。
况且...范质的侄子范杲,好像就是刘温叟的女婿。
也难怪这人选提上去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都是自己人啊!
“至於漳州知州,人选原本是李翰林,但政事堂也给了一份名单,下官衡量一番后,提了宋琪宋知州。”刘温叟仍在说著。
“等等,宋琪”赵德昭讶异道。
人选变了,他们此前商量好的,是让李昉去啊。
刘温叟点头,“是,宋琪如今为閬州知州,任期已有六年,按道理,是时候换任了,下官翻看其考功,六年皆为上。”
“漳州知州,定了宋俶宝”沈义伦同王祐结伴走来,正巧听到二人这对话。
宋琪,字俶宝,他同沈义伦、王祐几个同辈,关係也还不错,故都以字称呼。
“王大使,沈侍郎!”刘温叟朝二人拱了拱手,“宋知州乃合適之人。”
王祐点头道:“宋俶宝此人,的確能干,尤其对边事了如指掌,也难怪官家收復巴蜀,他能治理得当,如此看来,漳泉新入我大宋,的確需要这等人才治理。”
赵德昭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不管从哪个层面来看,宋琪的確是比李昉更为合適的人选。
“这是赵相擬的名单,还请殿下过目。”刘温叟从袖中摸出一张纸递给赵德昭。
赵德昭接过扫了一眼,这纸上没有范旻,也没有薛惟吉,除了宋琪之外,还有几个俱是他的党羽,不由就冷笑了一声。
看来,最后范旻仍能出任泉州,薛惟吉也能如愿以偿,便是赵普的要求了。
刘温叟应该也顶了不少压力,既想为朝廷选出最合適的人选,也不想得罪赵普同自己。
真是为难了他!
赵德昭抬头看向刘温叟,朝服中透出的衣领破旧,脚上的靴子也都洗得褪了色...
“本郡王听闻刘侍郎喜得贵子”
刘温叟不知赵德昭怎么突然说起了这件事,脸上不由带了几分喜色,“是,下官惭愧!”
“刘大人老当益壮!”赵德昭哈哈一笑,又问,“办酒的时候可要给本郡王一封帖子!”
刘温叟闻言摇头道:“下官家贫,只自家人用饭便罢,不敢让殿下见笑。”
赵德昭也不强求,刘温叟虽官居要职,但清贫是真清贫,不然也不会被列为歷史十大清官之一。
“那便罢了,”赵德昭惋惜得摆了摆手,遂即道:“人选上,宋知州是挺合適,既然官家点头了,就这么办吧!”
赵德昭也並不想节外生枝,反正自己要的人都在,也没必要为了一个宋琪再去同赵匡胤纠缠,说不定还要被赵匡胤骂一个公私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