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墨染笑着道谢,“那就谢谢芳姐了!”
“嗐,谢啥,自家姐妹嘛!”李芬芳摆摆手,笑得爽朗。
点好单,楚墨染又跟李芬芳闲聊了两句。
忽然,李芬芳眼神微闪,四下打量一圈,见四周没人注意,才压低声音神秘问:“妹子,你那还有多余的手表吗?”
楚墨染笑容不变,也压低声音回道:“芳姐,我表哥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出差了,我手里也没有。”
其实,她空间里倒还有两块表。
可如今,她手头不缺花用,那百八十块钱的蝇头小利已不值得她再冒险折腾。
光是陈瑾瑜那一条线,就够她赚得了。
李芬芳微微失望,不过也没再多问:“行吧,我就是替朋友问问,没有就算了,让她再想别的办法。”
没多久,热气腾腾的饭菜便端了上来。
饭菜的香味让几个人食欲大动,迫不及待的开始享用美食。
吃饱喝足之后,楚墨染告别了李芬芳,又转头带着孩子们去了供销社。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供销社,两个孩子瞪大了眼睛,东张西望,像进了大观园,脸上写满了新奇。
楚墨染先带他们去了食品柜台,给孩子们买了点鸡蛋糕和糖果之类的零嘴。
接着逛到成衣柜台,又给两个人一人买了一身衣服。
之前她只给他们买过一身外衣,他们之前的衣服已经破的没法穿了,连换洗的都没有。
还买了三副厚实的棉手套,一人一副,戴上后手感软乎乎。
路过卖毛线的柜台时,她发现孟春迎目光被五颜六色的毛线吸引,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
她突然想起姥姥织毛衣很拿手。
她从小到大的毛衣、毛裤、手套、围巾、帽子都是姥姥亲手织的。
手艺一点都不比市面上卖的差,漂亮又独一无二,她喜欢的不得了。
她停下脚步,笑着问道:“春迎,你会织毛衣吗?”
孟春迎点点头,“嗯,会一点儿。”
“要不要买点毛线?”
她想着,现在差不多就要开始猫冬了,反正在家闲着无聊,买些毛线给春迎解解闷打发时间也不错。
孟春迎眼睛一亮,忙点了点头。
她确实喜欢织毛衣,也喜欢琢磨各种花样,只是以前在婶婶家,并没有多余的毛线让她自我发挥。
楚墨染让她挑选自已喜欢的颜色。
孟春迎盯着柜台上五颜六色的毛线团,纠结了半天,才终于选择了两团浅红色的毛线。
她感觉这个颜色特别适合姐姐,想给姐姐织一件毛衣。
楚墨染看着她犹豫的小模样,笑着又要了好几个颜色让服务员包起来。
“姐姐,怎么买这么多!”她知道毛线可不便宜,这么多要花好多钱。
“不用担心,织不完也没关系,反正冬天在家也没啥事干,就当消磨时间了。”说着便直接付了钱。
接着,他们又随意逛了逛,买了些零零碎碎的小物件。
等到每个人手上都拎得满满当当,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供销社。
果然,花钱的确让人心情愉快。
下午,回程路上.
春生叔的牛车上,叽叽喳喳的很是热闹,每个人手里都有不少收获。
因为昨天刚分了布票,不少人都买了布,车上的几个妇女正兴致勃勃地相互展示着各自买的新布料。
回到村里,楚墨染提着大包小包下了牛车。
路过李春霞家里时,她家门头上已经挂起了白帆,门口进进出出有不少前来吊唁的人。
隐隐传来的呜咽哭声,透着几分悲凉。
楚墨染看了一眼,也没有多停留,带着孩子们径直回了家。
进屋后,她将买来的东西一一摆放整齐。
屋子里有点冷,楚墨染打开炉子一看,果不其然,炉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熄灭了。
她赶紧找来一把干稻草,点燃炉膛,又添了点煤块。
火焰慢慢升腾起来,没过一会儿,煤块也渐渐被烧成红色。
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楚墨染随手将几个红薯和一把榛子放到炉边,慢慢烤着。
她刚准备坐下烤一会儿火,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楚墨染起身出了屋,打开大门。
只见张木匠的媳妇带着儿子站在门外,两人肩并肩抬着东西,上面还盖着一块苫布。
“婶子,您过来了!”她笑着打了声招呼。
“楚知青,我过来给你送椅子来了。”
“辛苦了!我帮你们一起搬吧。”
“不用,也不沉,你说放哪儿,我们直接给你放过去就行。”张木匠媳妇摆摆手,笑着拒绝。
“行,那就帮我放堂屋吧!”楚墨染也没再客套。
说着她转身带着两人来到堂屋。
“婶子,就放在炉子边上吧!”
张木匠媳妇依言放下椅子,掀开苫布,露出一把新制的椅子。
“楚知青,你看看这椅子做的还满意吗?”
她这句话虽然是问话,却是一脸求夸夸的表情,显然对自已男人的杰作很有信心。
楚墨染看了一眼外形,又坐在上面摇了几下。
做的还算不错。
基本上还原了后世那种懒人沙发的样子,靠背微微倾斜,坐垫宽大舒适。
不过因为没有海绵用的棉花填充,触感缺了几分柔软和弹性。
不过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的不错了。
“婶子,我很喜欢,张叔这手艺真没得说!”楚墨染真诚地说道。
张木匠媳妇咧嘴一笑,“要说还是你们城里来的知青有见识,能想出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当家的做完之后,我看着都稀罕得很。”
“不瞒你说,要不是舍不得那棉花和布,我自已都想让他给我也做一把!”
“我也就是瞎想的!”
张木匠媳妇又客套了几句,笑着说家里还有事,便带着儿子告辞了。
送走两人后,回到屋,两个孩子正好奇的围着椅子看。
椅子宽敞结实,她便招呼孟春迎和小豆子一起上来体验。
三人围着炉火,懒洋洋地靠在摇摇晃晃的懒人沙发上,暖意融融,舒服得几乎不想动弹。
正当他们沉浸在这份惬意中,快要睡过去时,大门又被敲响了。
“嗐,谢啥,自家姐妹嘛!”李芬芳摆摆手,笑得爽朗。
点好单,楚墨染又跟李芬芳闲聊了两句。
忽然,李芬芳眼神微闪,四下打量一圈,见四周没人注意,才压低声音神秘问:“妹子,你那还有多余的手表吗?”
楚墨染笑容不变,也压低声音回道:“芳姐,我表哥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出差了,我手里也没有。”
其实,她空间里倒还有两块表。
可如今,她手头不缺花用,那百八十块钱的蝇头小利已不值得她再冒险折腾。
光是陈瑾瑜那一条线,就够她赚得了。
李芬芳微微失望,不过也没再多问:“行吧,我就是替朋友问问,没有就算了,让她再想别的办法。”
没多久,热气腾腾的饭菜便端了上来。
饭菜的香味让几个人食欲大动,迫不及待的开始享用美食。
吃饱喝足之后,楚墨染告别了李芬芳,又转头带着孩子们去了供销社。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供销社,两个孩子瞪大了眼睛,东张西望,像进了大观园,脸上写满了新奇。
楚墨染先带他们去了食品柜台,给孩子们买了点鸡蛋糕和糖果之类的零嘴。
接着逛到成衣柜台,又给两个人一人买了一身衣服。
之前她只给他们买过一身外衣,他们之前的衣服已经破的没法穿了,连换洗的都没有。
还买了三副厚实的棉手套,一人一副,戴上后手感软乎乎。
路过卖毛线的柜台时,她发现孟春迎目光被五颜六色的毛线吸引,一副很有兴趣的样子。
她突然想起姥姥织毛衣很拿手。
她从小到大的毛衣、毛裤、手套、围巾、帽子都是姥姥亲手织的。
手艺一点都不比市面上卖的差,漂亮又独一无二,她喜欢的不得了。
她停下脚步,笑着问道:“春迎,你会织毛衣吗?”
孟春迎点点头,“嗯,会一点儿。”
“要不要买点毛线?”
她想着,现在差不多就要开始猫冬了,反正在家闲着无聊,买些毛线给春迎解解闷打发时间也不错。
孟春迎眼睛一亮,忙点了点头。
她确实喜欢织毛衣,也喜欢琢磨各种花样,只是以前在婶婶家,并没有多余的毛线让她自我发挥。
楚墨染让她挑选自已喜欢的颜色。
孟春迎盯着柜台上五颜六色的毛线团,纠结了半天,才终于选择了两团浅红色的毛线。
她感觉这个颜色特别适合姐姐,想给姐姐织一件毛衣。
楚墨染看着她犹豫的小模样,笑着又要了好几个颜色让服务员包起来。
“姐姐,怎么买这么多!”她知道毛线可不便宜,这么多要花好多钱。
“不用担心,织不完也没关系,反正冬天在家也没啥事干,就当消磨时间了。”说着便直接付了钱。
接着,他们又随意逛了逛,买了些零零碎碎的小物件。
等到每个人手上都拎得满满当当,这才心满意足地走出供销社。
果然,花钱的确让人心情愉快。
下午,回程路上.
春生叔的牛车上,叽叽喳喳的很是热闹,每个人手里都有不少收获。
因为昨天刚分了布票,不少人都买了布,车上的几个妇女正兴致勃勃地相互展示着各自买的新布料。
回到村里,楚墨染提着大包小包下了牛车。
路过李春霞家里时,她家门头上已经挂起了白帆,门口进进出出有不少前来吊唁的人。
隐隐传来的呜咽哭声,透着几分悲凉。
楚墨染看了一眼,也没有多停留,带着孩子们径直回了家。
进屋后,她将买来的东西一一摆放整齐。
屋子里有点冷,楚墨染打开炉子一看,果不其然,炉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熄灭了。
她赶紧找来一把干稻草,点燃炉膛,又添了点煤块。
火焰慢慢升腾起来,没过一会儿,煤块也渐渐被烧成红色。
屋里渐渐暖和起来,楚墨染随手将几个红薯和一把榛子放到炉边,慢慢烤着。
她刚准备坐下烤一会儿火,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楚墨染起身出了屋,打开大门。
只见张木匠的媳妇带着儿子站在门外,两人肩并肩抬着东西,上面还盖着一块苫布。
“婶子,您过来了!”她笑着打了声招呼。
“楚知青,我过来给你送椅子来了。”
“辛苦了!我帮你们一起搬吧。”
“不用,也不沉,你说放哪儿,我们直接给你放过去就行。”张木匠媳妇摆摆手,笑着拒绝。
“行,那就帮我放堂屋吧!”楚墨染也没再客套。
说着她转身带着两人来到堂屋。
“婶子,就放在炉子边上吧!”
张木匠媳妇依言放下椅子,掀开苫布,露出一把新制的椅子。
“楚知青,你看看这椅子做的还满意吗?”
她这句话虽然是问话,却是一脸求夸夸的表情,显然对自已男人的杰作很有信心。
楚墨染看了一眼外形,又坐在上面摇了几下。
做的还算不错。
基本上还原了后世那种懒人沙发的样子,靠背微微倾斜,坐垫宽大舒适。
不过因为没有海绵用的棉花填充,触感缺了几分柔软和弹性。
不过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做的不错了。
“婶子,我很喜欢,张叔这手艺真没得说!”楚墨染真诚地说道。
张木匠媳妇咧嘴一笑,“要说还是你们城里来的知青有见识,能想出这么好的东西,我们当家的做完之后,我看着都稀罕得很。”
“不瞒你说,要不是舍不得那棉花和布,我自已都想让他给我也做一把!”
“我也就是瞎想的!”
张木匠媳妇又客套了几句,笑着说家里还有事,便带着儿子告辞了。
送走两人后,回到屋,两个孩子正好奇的围着椅子看。
椅子宽敞结实,她便招呼孟春迎和小豆子一起上来体验。
三人围着炉火,懒洋洋地靠在摇摇晃晃的懒人沙发上,暖意融融,舒服得几乎不想动弹。
正当他们沉浸在这份惬意中,快要睡过去时,大门又被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