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南京留守武勋人选-《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永乐十三年,五月。

  自南京通往北京的官道上,一支庞大的车队正在缓缓行进。

  车队中央,一辆马车之内,朱芷容和徐妙锦正相对而坐,彼此谈笑。

  也不知是说到了什么事情,徐妙锦一张脸顿时就变得羞红,要上来挠朱芷容。

  就在此时,一名骑士快马加鞭,从队伍后方疾驰而来,在马车外勒住缰绳,声音急促。

  “公主殿下,北京急报!”

  车帘被掀开。

  朱芷容接过那封被火漆封死的密信,只看了一眼信封上的特殊标记,脸上的笑容就瞬间敛去了。

  这是她和蓝武之间,只有在最紧急,最危急的情况下,才会动用的最高等级的联络方式。

  她拆开信封,抽出信纸。

  信上的字迹龙飞凤舞,是蓝武亲笔,其内的内容正是北京凉国公府之前发生的事情始末。

  “韩望也来了?”朱芷容不动声色的询问道。

  “回禀公主,韩指挥使此刻就在旁边等着。“来人赶忙道。

  “让他过来。”

  朱芷容一脸认真道。

  “怎么了,芷容?”一旁的徐妙锦察觉到她的不对劲,关切地问道。

  朱芷容没有回答,她只是死死地捏着那张薄薄的信纸,指节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当然她不是害怕,而是气愤,对他那位好二哥的气愤。

  她怎么也没想到,同父同母的兄妹最终会变成这个样子。

  她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异样感情,将信纸递给了徐妙锦。

  徐妙锦接过一看,同样是花容失色。

  “这……这怎么可能!汉王他疯了吗?”

  朱芷容默不作声,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很快韩望就亲自赶了过来。

  “韩指挥使,夫君让你回来,你可知道要做什么?”

  朱芷容开口道。

  “下官知道!”

  韩望赶忙点头。

  “好!”

  “你现在立刻带着人马马不停蹄的回京,按照夫君说的去做。”

  “我稍后便也会回去。”

  朱芷容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开口道。

  “是!”

  韩望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之前蓝武若是不在,他们本就是听朱芷容行事,而且很多时候,蓝武也在刻意的提升朱芷容的权威,很多事情也都刻意的让他去做。

  所以此刻朱芷容的吩咐,其实和蓝武的吩咐没有任何区别。

  等吩咐好了韩忘,朱芷容这才回过头看向了徐妙锦。

  “小姨,这件事还要请你帮忙,随我一起回京一趟,和母后把这件事说清楚。”

  朱芷容一脸认真道。

  “当然了,我们绝不能让你二哥诬陷了蓝武。”徐妙锦自从跟着蓝武去西域走了一遭,心中对于蓝武一直存了一份别样的感情,此刻自然也是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停车!”

  “来人,备马!我要两匹最好的快马!”

  朱芷容得到徐妙锦肯定的答复,立马朝着外面喊了一声。

  很快,两匹神骏的快马就被牵了过来。

  两位金枝玉叶,大明的公主、国公夫人,还有皇后亲妹,国公嫡女,就这么舍弃了舒适的马车,脱下了繁复的宫装,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骑装,直接翻身上马。

  “你们继续按原计划前往北京,没有我的命令,不许停留!”

  朱芷容对着护卫将领吩咐了一句,随即双腿一夹马腹。

  “驾!”

  两匹快马,化作两道流光,卷起漫天烟尘,朝着来时的方向,朝着南京城,疯狂地疾驰而去。

  而在两人身后,则是朱芷容身边的三十多个女子亲军护卫。

  与此同时,南京,紫禁城。

  坤宁宫内,气氛祥和而温暖。

  徐皇后正在亲自指挥着宫女太监们,整理打包着各种珍玩的器物,为即将到来的大迁徙做着最后的准备。

  朱棣坐在一旁,悠闲地品着茶,看着自己的皇后忙碌的身影,脸上带着一丝惬意的笑意。

  自从自家的皇后在蓝武的帮助下,躲过了本来存在于历史上的死劫,他的心中便一直存了一分庆幸,能和徐仪华多相处这些年,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了。

  “仪华,按照我的计划,等到蓝武这批武勋先一步抵达北京安顿下来,朝廷的六部、内阁、都察院、翰林院,以及科学院,便要开始整体搬迁。”

  “到时候,我这个皇帝,连同仪华你,太子,都将一起返回北京。”

  说到这里,朱棣眼中不由就露出一丝兴奋之色。

  毕竟他自从就藩以来,二十多年时间一直可都是在北京度过了,他其实早就已经适应了北京的生活了,如今能够回去,他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皇后,你也别太劳累了,这些事,让下面人去做就是了。”

  朱棣看徐仪华依然在忙碌着收拾东西,不由就放下茶杯,温和地说道。

  “陛下说的是。”

  徐皇后停下手里的活计,走到朱棣身边,为他续上茶水,柔声笑道:“只是有些东西,都是跟了咱们几十年的旧物,妾身亲自收拾,也放心些。”

  朱棣点了点头,拉着她在身边坐下。

  “对了,有一件事,朕想听听你的意思。”

  “陛下请讲。”

  朱棣沉吟了片刻,缓缓开口:“迁都之后,这南京城,总要留下一套班子,处理南方的政务,也就是之前商议好的两京制。”

  “这留守南京的官员,文官好说,从六部里各抽调一些老成持重之人便可。只是这武勋,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子,威望足够,又让朕绝对放心的人。”

  徐皇后冰雪聪明,立刻就明白了朱棣的意思。

  这个人,权力不能小,否则镇不住南方错综复杂的局面。但兵权又不能太大,否则容易滋生异心。

  最关键的,是要绝对忠诚。

  “陛下心中,可是已有人选了?”徐皇后试探着问道。

  朱棣笑了笑,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

  “朕想让辉祖留下来。”

  辉祖,正是魏国公,徐辉祖,徐皇后的亲大哥。

  听到这个名字,徐皇后心中并无意外。

  她太了解自己的这位大哥了。

  论忠诚,论品性,徐辉祖绝对无可挑剔。

  他为人方正古板,恪守礼法,从不结党营私,是那种最纯粹的武人。

  但要论领兵打仗的才能,与父亲徐达相比,甚至是与蓝武这种后起之秀相比,都差了不止一筹。

  他更像一个守成之将,而非开疆拓土的帅才。

  这些年,朱棣虽然信任他,让他先镇守北京,后又坐镇京营,但几次出征,他的表现都不太亮眼。

  徐皇后也清楚,大哥的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想证明自己不输于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