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蓝武:殿下,您抽他了吗?-《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如今老朱说朱高炽能做一做汉文帝。

  其实就是觉得朱棣、蓝武既然想要向外征战开拓,想要实行秦制,那就由他们去尝试,未来若是真没搞成,搞的国家民不聊生,百业凋敝的话,朱棣的继承人朱高炽便可以改变策略,让大明执行黄老之政,减少朝廷对于地方的干预,与民休养生息,逐渐恢复。

  这本来是老朱交给朱标的使命,也是他之前会选定朱允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甚至在原本的历史上,朱棣即便是通过靖难上位当的皇帝,但等他挑选继承人时,其实同样也是延续了老朱的策略,他虽然喜欢打仗,而且一直在打仗,在大兴土木,但他挑选的继承人却是朱高炽这个一直反对对外征战,推崇文景之制的继承人。

  这是历史的惯性。

  也是如今这些当权者认知的局限性。

  在他们的见识里,战争必定是入不敷出的,只有和平,国家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但蓝武却觉得,这都是那些儒生们成百上千年来洗脑的结果,所谓的与民休养生息的小政府形态,并不会让国家长治久安,甚至还会让国家不断衰弱。

  毕竟国家的强弱,其实和国内士绅门阀的强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甚至国内门阀世家越强,他们的话语权就越强,国家的权柄就会越衰弱。

  大汉之所以为大汉,文景之治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面把这些积累化作实质国力的汉武帝。

  若是没有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一边压制北方的匈奴,一边削弱国内的世家门阀,并且给大汉建立了一套外儒内法,相对集权,行之有效的运行规则,加强中央集权。

  蓝武觉得汉朝恐怕坚持不到王莽篡汉就要自失其鹿,被国内的门阀世家共逐之了。

  大明原本的历史也是一样,朱高炽和朱瞻基两代奉行休养生息的策略,十一年的时间,被文官们吹捧为比肩文景之治的仁宣之治。

  甚至其后的历史都非常相似,都是主少国疑,太皇太后临朝听政,替下一任国主顺利执掌权柄赢得世间。

  但可惜就可惜在汉朝等来了他们的汉武帝,而明朝等来的却是志大才疏的明英宗朱叫门。

  大汉自汉武帝开始强盛,而明自明英宗开始衰弱。

  而且最关键的是,汉时生产力低下,需要与民休养生息,积累钱粮,才能积蓄国力,北定草原。

  但如今大明却根本就不需要。

  大明自朱元璋开国之初起,从徐达到蓝玉、再到永乐,一直压着北方打,一直都是强盛的状态,而且永乐朝发动了那么多次战争,大明也一直保持着盛世的状态,并没有真到汉武帝后期因为打仗,搞的民不聊生的地步。

  最多也就是朱棣缺钱的时候,昧着良心强卖了一些香料给官员勋贵而已。

  发生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归根到底其实就是自宋以来,民间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变得极其发达,甚至是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都出现了。

  再加上科举制的出现,让底层的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改变。

  但底层变了,上层的政治架构却还是汉唐那一套与民休养之类的小政府理念。

  这在蓝武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

  老朱之前废除宰相的办法也只是隔靴搔痒,根本就不解渴。

  蓝武还是觉得不够,远远不够。

  朝廷的权柄还是太小了。

  特别是在地方上,士绅的宗主家法甚至比国家法度都管用。

  蓝武觉得,朝廷的权柄若是不能延伸到乡村之中,那么士绅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士绅阶层,特别是那些从南宋传承下来,已经给元朝跪过一遍的士绅,便永远也学不会什么叫做爱国。

  “说得好!”

  “蓝武,你和我想要一块去了!”

  “我这两年就一直在琢磨,要怎么才能让那些动不动就上辞呈给我甩脸子的家伙知道怕。”

  “你说这恢复秦制的方法的确是好办法。”

  “我做监国的这几年,可是受够了那些文官们的鸟气了。”

  奉天殿暖阁之中,当蓝武看过老朱,又去见了朱棣,向他禀报贵州的见闻,并且提议未来大明要行秦制的想法的时候。

  朱棣却是不像老朱一般犹豫,他立马就鼓掌赞同起来。

  甚至直接满脸兴奋的站起身,恨不得现在就让大明的明吏遍布天下,好好治一治那些士绅。

  “蓝武,你是不知道那些家伙有多阴阳怪气。”

  “之前你上奏疏要修公路,我把这件事拿到大朝会上去让群臣商议,户部员外郎李鼎臣直接就说我这是在滥用民力,修驰道,行秦始皇旧事。”

  “我告诉他这次征发的百姓都是给工钱的,而且还管饭。”

  “你猜他怎么说?”

  “他说我这是贿赂小民,容易让他们贪得无厌,不服管教,为以后地方征发民夫埋下隐患!”

  朱棣说到这里,脸上顿时就露出满脸的难以置信的表情。

  “说真的,当时我真恨不得上去抽他两个耳刮子,让他长长记性。”

  朱棣说的咬牙切齿。

  蓝武听的却是忍俊不禁。

  这些文臣之中的确有一些人很欠揍,他们会不断地挑战你的底线,试探你的容忍度,直到让你忍无可忍的的时候,他们便可以理直气壮的在史书上记下一笔。

  看吧,我就说这个人是个暴君。

  “那殿下到底打没打啊?”

  蓝武忍不住问道。

  “没啊!”

  “我还是太仁慈了!

  朱棣说到这里顿时就叹了一口气。

  “我也觉得!”

  蓝武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这要是在陛下当年上朝的时候,有人敢这么跳,估计已经被陛下拉出去给皮扒了。”

  “殿下,他们就是欺负你心有顾忌呢!”

  朱棣闻言立马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

  心说自己之这可算是遇到知己了。

  这小子真不愧是自己的未来女婿,就是懂自己啊!

  “殿下,说到公路,我还真有一件事要请奏!”

  蓝武突然就想到了自己之前途经湖广时,碰到的那些在公路上的百姓,不由问道:“殿下,杨士奇把公路开放给所有人,不收任何税收的做法,是朝廷允许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