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脚印-《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

  田野支着一个个小小,四面可看天的遮阳棚,里面堆着水壶帽子啥的。真累得不行,人们就回棚里休息,或者原地接着麦穗遮阳。

  乐乐摇着蒲扇,一个个扇风,小脸蛋热得红扑扑的。

  “外婆。”

  “爸爸妈妈!”

  周娟拧开壶,仰着脖颈“咕噜咕噜”就是半壶落肚,总算缓解渴意。她擦擦嘴,打算再休息一阵。

  隔壁田里劳作的人们瞧着周娟,不禁调侃:“娟妹子,你家珍珠呢?割小麦都不来帮忙,偷懒吗?”

  “嗨。”

  不用周娟说,隔壁自然有人答:“珍珠,珍珠不是县里挣钱吗!你是不知道,珍珠四月就推着车,车里摆着炸洋芋,腌制酸萝卜,芋饼。”

  “周围围满人,个个举着钞票说买。”

  “周娟,你家发达了?”

  周娟瘪瘪嘴:“小本生意,小本生意,天天天没亮推着小摊车出门挣苦力钱,早让她不要干,偏偏不肯听。”

  “真假?”

  “肯定是真的,骗你干嘛?”

  周娟嘴里滔滔不绝个不停,李明珠跟刘高互相瞅一眼,沉默不言。做生意的确辛苦,可挣不到钱肯定是假的,毕竟谁做赔本买卖?

  做生意辛苦的点在于家人日日天不亮得削洋芋, 切洋芋,再炸洋芋,切萝卜条,腌制萝卜,整个人都是洋芋酸萝卜的味。

  洋芋最初确实有新鲜感,而有些人瞧着生意不错就模仿,虽然味道比不上,可是价格便宜,很快一家两家三家……炸洋芋摊贩若雨后春笋冒出,最初那种围满三圈的情况不再。

  李珍珠急得嘴巴冒泡。

  思考几天,明白生意需要创新。

  于是,李珍珠增添了腌萝卜。家家户户都腌制酸萝卜,可是味道方面不一,而李珍珠腌制的酸菜和酸萝卜非常合口味。六月漫山遍野的杏成熟,山林的杏属于国有,而新政策一出家家户户有三四亩。

  李珍珠回家就搞不同口味杏脯,瞧着家里杏不够特意朝村民收购。

  目前,生意算不错。

  不错到啥地步呢?

  李珍珠昨夜提议割麦几天,直接被周娟无情拒绝。

  “行啦,家里就那点田,我跟你姐姐姐夫就能搞定,家里生意不能断。”

  此刻,再听周娟“小本生意”一词他们有些晃神,周围村民瘪嘴。

  家里糖肉不缺,常有新衣裳,要说完全亏钱,鬼信?

  有的眼珠一转另辟蹊径问乐乐:“乐乐,你家里生意好吗?”

  乐乐懵逼摸摸脑袋,葡萄眼睛咕噜转一圈:“六婆,你真想知道吗,给我一颗糖我就说。”

  “……你怎么要东西呢?”

  “咋不能要?”

  周围乐呵呵,明白小丫头机灵,刚刚开口的暗暗骂两声。周娟摸摸自家外孙女圆溜溜的后脑勺,明显高兴得不行。

  “外婆,一直摸脑袋会变矮冬瓜的!”

  “谁说的?”

  “舅舅说的。”

  “不怕不怕,咱家乐乐天天喝羊奶,肯定能长高。”

  周娟眼睛弯成一条缝。

  刚刚被怼的老婆婆朝天翻白眼:“小女娃天天喝羊奶,以后高高壮壮的没人要!”

  乐乐长长睫羽扇一扇,扑闪扑闪若蝴蝶,稚嫩童音显得天真有趣:“不会啊,只有你家懒蠢丑笨的孙子没人要,乐乐长大一定像舅舅。”

  “舅舅说我想咋样就咋样,一直待家里都没问题,反正他不缺钱。”

  “你——”

  老婆婆瞪圆眼睛,听不得别人说自己孙子一点错。

  而四周村民瞧着小小年纪伶牙俐齿的乐乐,想法不一。有人暗暗想着周娟家外孙女教得不错。而另一些想着乐乐嘴里的舅舅——李毓。

  上次新年一面,现在倒是不知情况怎样?

  休息半晌,村民再度忙忙碌碌割麦, 收获一整年丰收的喜悦。今年风调雨顺,挂浆期一直不曾下暴雨,只要用心干,田里收成自然不差。

  夜里,李珍珠搭车回家,家人团团围着桌吃饭,商量着开店铺的事。

  “天天跑前跑后浪费钱,乘车支出不小。”

  “开店?”

  “嗯嗯,我仔细算盘算租金,其实买更划算。铺面临街,两门……”

  “而且有铺面搞冰箱,咱家鱼丸的事也能提上日程,顺道再卖点冷饮,现在天热冷饮赚钱……”

  周娟禁不住思考。

  开店算是一件大事,目前摊里情况不错,真要花那个钱?

  各人自有思量,乐乐嚼着奶糖的味道弥漫开。

  夏日蝉鸣声声,院落有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房屋敞开增添点凉意风……

  “汪汪汪。”

  院里声音乍响

  周娟瞳孔骤然一缩,手里举着棍“嗖”窜出门,嘴里不停嚷嚷着:“谁,谁大半夜偷鸡摸狗?”

  李明珠等人同样跟上,跑到鸡圈就看见周娟嘴里嘀嘀咕咕数着鸡。

  “5,6,7……11。”

  由于新政策,周娟家里牲畜不是一般多,鸡鸭兔羊猪皆有。

  春天周娟热衷于孵小鸡卖给村民,孵多了到市集卖,最后再自己养。周娟最初想着多养些,可养牲畜费粮食,怕疫病,后面只能作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只没少!”

  周娟松口气,忽然瞥见院墙上面清晰的脚印,眼睛暗沉。

  脚印偏大,瞧着是个成年男人,上面泥非常新鲜,瞧着来者刚刚离开,甚至尚未跑远。

  “呸,阴毒玩意!”

  周娟骂骂咧咧淬一口唾沫,大半夜翻墙能有啥好事?

  李明珠攥紧乐乐软软的手,脑海蓦然浮现一句话——

  不患寡而患不均。

  周家惹眼,而且只有一个男的在家。

  村民是非常复杂的群体,日常要是谁家骤然出事,总是愿意搭一把手,善良纯朴,可是同样的攀比心不弱。

  既怕兄弟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李家村村民世世代代同住一个村,眼睁睁瞧着生活困苦的周娟家一天天发迹,隔两三天飘肉香,傻子中状元了,省市嘉奖了,院里家禽增加,李珍珠生意兴隆,家里蒸蒸日上。

  谁不羡慕得眼睛充血,有的甚至恨得牙痒痒……

  屋外蝉鸣声声,静谧,院里青菜长势喜人,莹虫静静趴上面,一明一暗……

  李珍珠想想生意的事率先开口:“妈,阿弟不是说他留下一些东西吗,咱们看看吧。”

  “是啊。”

  半晌,抽屉里信封取出,一字字出现众人视野里。

  “去京都?”

  “妈,真要跑京都吗?”

  “阿弟说的总不会错。”目前家里人总是盲目崇拜着李毓,特别是李珍珠跟李明珠。周娟思量半晌:“车票贵啊,而且咱家里是牲畜咋办,田里麦没割完呢!”

  “……是得想想。”

  喜欢快穿:倒霉炮灰挣命中,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