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丞相-《我千古一帝的身份,被曝光了》

  天幕消失半个月的这一日,晴空万里之际,天空中突然出现一块巨大的天幕,光芒闪耀,引得大乾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无论是繁华都城的街头巷尾,还是偏远乡村的田间地头,人们都停下手中活计,仰望天际。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小讲堂,今天开启我们的第六期。

  【现在咱就开启本期超精彩的直播内容——大盛传奇之“贤相诸葛明与太初盛世的崛起”!】

  天幕的声音激昂有力,如同洪钟般在天地间回荡,瞬间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好奇之火。

  在这乱世的阴霾笼罩下,诸葛明究竟如何凭借一已之力,辅佐昭文帝袁泽,一步步拨开云雾,创造出那令人向往的太初盛世?

  百姓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纷纷猜测着这个神秘故事的走向,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丞相无双!为太初盛世燃尽一生,永远的神!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踩着我的泪点,丞相要是活在现代,绝对是顶流偶像,事业粉能把宇宙应援成‘盛世色’!”]

  [“看丞相为盛世拼尽全力,又感动又心疼,哭死!熬夜批改公文的烛泪能汇成河,出征时瘦得腰带狂打孔,粉丝团众筹‘养生秘籍’,想给丞相塞十车枸杞、八箱护腰垫!”]

  [从战略眼光到执行能力,丞相堪称六边形战士!政治手腕、军事素养、民生治理全点满,关键情商还超高!这种既能搞事业又能拉团队的全能型人才,放现代至少是百亿公司CEO 顶尖智库大佬,不粉他粉谁?]

  [啊啊啊啊啊谁懂啊!!!丞相这是什么绝世男神!又聪明又温柔又有责任感,还能把家国天下扛在肩上!我直接垂直入坑!现在每天刷他史料刷到凌晨三点,手机壁纸、聊天背景全换成他!救命,我好像得了离开丞相就会死的病!]

  [每次想到丞相,心里就暖暖的。他像一个大家长,把破碎的家国一点点拼凑完整。明明自已也伤痕累累,却永远把百姓护在身后。这样的人,值得世间所有美好,下辈子一定要好好享福啊……]

  【本期主人公诸葛明,本是一介书生,却心怀经天纬地之才,立志要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名堂,拯救大乾百姓于水火。】

  天幕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的声音仿佛有一种魔力,将众人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此时,身处东宫,被太子袁泽任命为东宫主事的诸葛明,听到天幕提及自已,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与疑惑。

  他停下手中正在批阅的文书,缓缓起身,走出房门,抬头望向那光芒闪耀的天幕。周围的侍从们也都一脸惊愕地看着天空,交头接耳。

  【诸葛明,出生于颍川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熟读经史子集,尤其对兵法谋略有着浓厚的兴趣。

  天玄帝时期,其家族也曾辉煌一时,府邸车水马龙,往来皆是贤达之士。

  诸葛家因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如同被黑暗势力盯上的孤舟,遭到排挤打压。家族产业被没收,亲人离散,家道迅速中落。】天幕缓缓道来,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仿佛在诉说一个家族的悲剧。

  【年少的诸葛明目睹了家族的兴衰。尽管生活艰难,曾经的锦衣玉食已化为泡影,如今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住在这破旧的草堂中,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但他却从未放弃学习。

  每到夜晚,月光透过破旧的窗户洒在草堂内,诸葛明常常在如豆的烛光下秉烛夜读,书籍的纸张在他的指尖翻动,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渴望有朝一日能凭借所学,施展抱负,】

  东宫里的诸葛明,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心中却思绪万千。他想起了曾经经历过的那些苦日子,那些日子里的艰难困苦,仿佛还历历在目。

  那时的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已的信念和目标。那些难捱的岁月,就像刻在他心上的印子,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记忆深处,成为他人生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

  村口老槐树底下,李老汉蹲在石磨盘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一明一灭。

  听完天幕讲诸葛明家的事儿,他慢慢抬起布满皱纹的脸,烟袋锅往磨盘上磕了磕,浑浊的眼睛里泛着感慨:“唉,这娃命苦哇!以前也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就因为他家里人不跟坏人掺和,好好的日子说没就没了。

  咱庄稼人虽说穷,可一家子守在一块儿,吃糠咽菜心里也踏实。他倒好,住破草堂,还得天天熬油点灯读书,难为这娃有这股子心气儿…… !” 说罢,又狠狠吸了口烟,烟雾缭绕中,望着远处的田野发起呆。

  街头的说书棚里,张麻子一拍醒木,惊得棚里喝茶的听众浑身一哆嗦。他抹了把额头的汗,提高嗓门开腔:“列位看官!您听听这诸葛明的故事!出身书香门第,本该是锦衣玉食,却因家族刚正不阿,遭奸佞打压,家道中落,只能住破草堂、吃粗茶淡饭!

  可这娃,愣是不服输,夜里点着如豆的烛光,拼命读书!这是啥?这就是天不亡贤才呐!” 说罢,又端起茶碗,喝了口凉茶润润嗓子,准备接着往下讲。

  老学究王夫子拄着拐杖,望着天幕长叹。他捋着胡须,眼角泛潮:“诸葛氏书香传家,却遭此厄难,实乃大乾之殇!

  然幼儿(诸葛明)于困境中求学问,如璞玉藏沙,终会发光!老夫教书数十载,若得此等学生,纵肝脑涂地也愿相授!只盼他早日遇明主,重振斯文,涤荡朝堂奸佞!” 说罢,拐杖重重杵地,惊飞枝头宿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