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朔方两日(20)-《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

  薛茂彦转达的所谓崔澄的请求,让默啜和朱葱都惊愕不已。他们心中虽然对崔澄的这个想法感到十分惊喜,因为这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可以借此机会一举拿下朔方城。然而,他们也不禁心生疑虑,如果真的将天子特使和羽林卫全部消灭在朔方城内,是否会激怒大周女皇,引发严重的后果呢?

  不仅如此,从刚才薛茂彦所说的话中,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落入了大周设下的圈套之中。在没有得到派出去的斥候带回的确切消息之前,贸然攻入朔方城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

  不过,崔澄主动提出相助,对于突厥大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所以,他们决定还是先弄清楚崔澄的具体计划为好。默啜向朱葱使了个眼色,朱葱心领神会,马上对薛茂彦问道:“卢六,崔将军既然希望突厥勇士们出手相助,那么他可有什么具体的行动计划呢?如果只是让突厥勇士们强行攻城,那岂不是白白增加伤亡吗?”

  薛茂彦那颗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样落了地。他与那些人周旋了这么久,如果不能成功地让默啜上钩,那岂不是白白辜负了厉大人对他的信任?想到这里,薛茂彦不禁感到一阵后怕。

  不仅是薛茂彦,就连站在一旁始终沉默不语的孟阿布,内心也同样焦急万分。他担心薛茂彦会在关键时刻出现什么意外,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然而,当朱葱追问时,薛茂彦的回答却让孟阿布心头的那块大石头也落了下来。

  “回禀大汗,中行説大人。”薛茂彦毕恭毕敬地说道,“崔将军的意思是,希望大汗能够暂时命令突厥大军后撤,这样一来,郭澄和天子特使就会放松警惕。等到两个时辰之后,他们的戒备心完全松懈下来,崔将军就会亲自打开北城门,迎接大汗和突厥勇士入城。不过,城中的将领大多都是崔将军的亲信,还多是士族门阀的子弟。所以,崔将军恳请大汗在入城之后,能够对他们手下留情,千万不要伤害他们的性命。”

  薛茂彦的这番话,说得既恭敬又谨慎,让人挑不出一丝毛病。默啜和朱葱听了之后,对他的话完全没有产生任何怀疑。

  默啜沉默片刻,然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卢六,你回去告诉崔澄,若他真想得到朕的帮助,就必须完全听从朕的决定。朕会下达命令,让围城的大军向后撤退十里。但是,打开城门的时间,必须在东方黎明的卯时过后。”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不过,你可以转告崔澄,他既然选择效忠于朕,朕自然不会辜负他的请求。让他放心,只要那些人愿意真心归顺于朕,朕不仅不会杀他们,还会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默啜的这一番话,让薛茂彦和孟阿布都不禁愕然一愣。他们岂能听不出默啜这番话的真正意图?这分明是在逼迫所谓的崔澄,彻底背叛大周啊!

  如果这件事并非厉延贞所设下的圈套,那么崔澄此时若真的面对默啜,一旦顺从他的要求应承下来,那就等于是将把柄亲手交给了默啜。如此一来,不仅是崔澄本人,就连朔方城内他的那些亲信手下,都将沦为默啜和突厥安插在大周的钉子,永远无法摆脱被控制的命运。

  默啜能够成为突厥的可汗,并吞并一统漠北的突厥各部,绝非易事。他的心计和城府之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就连他身旁的朱葱,在听到默啜这番话后,也不禁对他投去敬服的目光。

  薛茂彦和孟阿布虽然都听出了默啜的言外之意,但他们并没有丝毫反驳的念头。毕竟,崔澄此刻正被圈禁在朔方城幕府中,默啜想要得到他的效忠,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然而,既然默啜已经应允下来,薛茂彦自然不会再去自找麻烦。他满脸喜色,毕恭毕敬地向默啜行礼,说道:“小人卢六,谨代崔将军谢过大汗陛下的圣恩。小人定会将大汗的旨意转达给崔将军,卯时过后,我等会在北城恭迎大汗陛下的圣驾!”

  薛茂彦的这番举动,显然让默啜颇为满意。他面带微笑,对薛茂彦夸赞了几句,然后才挥手示意他和孟阿布可以离去。

  默啜和朱葱站在城头,远远地望着薛茂彦和孟阿布两人在亲卫的护送下,缓缓走向北城。他们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城门口。

  默啜和朱葱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们,直到看不见为止。朱葱似乎还有些不放心,他转头对默啜说道:“陛下,我们真的要后撤十里吗?目前周围的情况还不明朗,斥候也尚未完全探明。如果周围有大周军队埋伏,我们这样贸然后撤,恐怕会陷入被动啊。”

  默啜却显得十分镇定,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对朱葱说道:“中行説不必担忧,朕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之所以将后撤的时间推迟到卯时之后,就是为了等待斥候的回禀,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决定。现在大军后撤,也不过是以防万一,倘若真有大周的伏兵,我们也能及时应对。”

  听了默啜的解释,朱葱恍然大悟,他对默啜的深谋远虑深感钦佩,于是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英明!”

  默啜见状,脸上的得意之色更甚,他随即对身边的近卫下令道:“传令四城各军,即刻向西后撤十里,于拢关前扎营待命!”

  没过多久,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即逝。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仅北城默啜亲率的大军开始如潮水般后撤,其他三城外的突厥大军,也像被惊扰的蜂群一样,开始缓缓地退去。

  北城头之上,厉延贞和郭澄并肩而立,宛如两座坚不可摧的山岳。他们的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是这片土地的守护神。薛茂彦和孟阿布则静静地站在两人身后,宛如忠诚的侍卫。

  他们的目光紧盯着突厥大军,看着那如乌云般逐渐远去的队伍,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稍稍落地。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喘息时刻,郭澄的心中却又涌起了另外一丝忧虑,如同平静湖面上泛起的涟漪。

  厉延贞和郭澄都未曾料到,默啜竟然会亲自率军前来攻城。厉延贞原本的计划,是巧妙地利用崔澄与突厥人暗中勾结的事情,设下一个天衣无缝的陷阱,引诱北城的千余突厥军进入瓮城。然后,出其不意地关闭城门,将这些突厥军困在瓮城之中,让他们成为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然而,厉延贞的计划并非要将这些突厥军赶尽杀绝。他打算在关键时刻故意放水,让一部分突厥人能够突围出去。这样一来,厉延贞便可以率领他的虎卫,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入突围的突厥军中,如同变色龙一般,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身份。

  厉延贞的最终目标,是设法潜入突厥大营,接近默啜这个关键人物。只要能接近默啜,厉延贞就有机会实施他的下一步计划,给突厥人以致命一击。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默啜的突然出现,完全打乱了厉延贞的部署。这一变故使得厉延贞不得不临时改变计划,重新审视眼前的局势。

  当然,默啜的出现,也等于给了厉延贞他们一次机会,若是能够将默啜诱骗到瓮城之中,不仅能够解了朔方城之围,且还能够令突厥臣服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