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只是听说族叔生病了,所以过去探望了一下。”
赵昚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脸色似乎有些不愉,连忙跪在了地上解释道。
“行了,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起来吧。”
“孙儿多谢太祖爷。”
赵昚擦了一下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从地上站了起来。
“赵构那个废物东西,以后不必管他了。”
“朕只是将他贬为庶人,一应吃喝可没少了他的。”
“他会走到如今的地步,说到底都是对皇位的贪婪。”
“御医怎么说的?”
宋太祖赵匡胤跟赵昚稍微解释了一下赵构的病因。
赵昚恍然大悟。
他说呢,身体一向不错的族叔赵构,怎么突然就患上心病了呢。
“孙儿问过了御医,御医说此乃心病,忧思成疾,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赵昚对于族叔赵构的情况有些唏嘘。
皇位真的就这么重要么?
没了皇位,竟然患上了心病,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不管那个废物了,你看看,这些奏章上都是管朕要钱的。”
“朕前些时日让人查抄了秦桧的家才搜出了一千万两银子,几百万两银子才给几个县拨下去,这才多久,另外几个地方的地方官也给朕上奏要银子。”
要钱,要钱,全娘的找他要钱。
若不是国库还算充裕,自己过来的时间也算早。
国库的那些银子怕是都要被赵构那个废物点心送给了金人。
宋太祖赵匡胤是越想越气,整个人都不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低着头双手捧着一份战报从外面小跑着进来了,脸上满是激动。
“禀太祖皇帝,前线大捷。”
殿内,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昚往小太监的方向看了过去,
“捷报?”
“呈上来。”
宋太祖赵匡胤对此丝毫不意外。
赵昚几步走到了小太监跟前,将战报拿到手里,然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躬身将战报呈放在了宋太祖赵匡胤面前的御案上。
宋太祖赵匡胤随手拿起御案上的战报,打开翻阅了一下后,然后扔给了面前的赵昚。
“看看吧。”
“曹彬传回消息,汴京已经被收复,那个金国的元帅完颜宗弼和城内的金兵,已经被割下首级,筑成了京观。”
宋太祖赵匡胤的语气十分的平淡,似乎对曹彬的这份捷报毫无兴趣。
赵昚接过战报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然后他的脸色也因为激动变得涨红不已。
“太祖爷,大胜,这是上百年未曾有过的大胜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失态。
自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来,大宋对异族用兵,少有胜仗。
多是以岁币买和。
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其中最少有四十年的和平是大宋皇帝秉承着花钱买平安的想法,通过给辽国、金国、西夏送钱换来的和平。
再加上宋太宗赵光义对武将的压制,和对文官的重用,导致大宋一朝,男子多以能在东华门唱名为荣。
以贼配军来称呼大宋的军队。
凡是犯了事儿的,多以发配到边疆充做贼配军。
而大宋与异族交战,靠的也是这些数量庞大的贼配军。
一方面需要贼配军来抵御异族,另一方面又看不起这些贼配军。
大宋的富裕程度远超汉唐,可是战斗力,嗨,也就开国太祖赵匡胤在的时候,大宋军队还有一丝战斗力,后面嘛。
高粱河车神的称号,懂的都懂。
百多年一直用钱买的平安,情况严重点的还得割地赔款的大宋,如今竟然能够打回汴京城,甚至将金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完颜宗弼给杀了。
这般胜果,实属百年难得一见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激动了。
“太祖爷,曹帅在捷报中说,此战岳云率领背嵬军身先士卒,全歼了汴京城中金国守军,劝降了完颜宗弼麾下大将韩常。”
“如今,我大宋十万兵马正向蔡州城进军,待拿下蔡州城后一路北上,直取金都上京会宁府。”
此时的赵昚无比的激动,与平日里稳重的模样不同,可见此次宋军大胜对他的影响了。
“赵昚,记住了,为君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有些激动的赵昚,缓缓开口道。
赵昚:“o_o”
不是,太祖爷,这话您怎么好意思说的???
这一个多月里,您几乎每天都要发一通脾气。
现在却跟我说,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这合适么?
当然,这话赵昚是不敢说出来的,也就在心里蛐蛐几句。
这段时间与自家太祖爷相处,赵昚已经知道了,太祖爷是打算将自己培养成皇帝。
自己可不能关键时候不争气啊。
“是,孙儿谨记太祖爷教诲。”
赵昚向宋太祖赵匡胤恭敬一礼后,表情随之一变,恢复了往日的云淡风轻的模样。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这里,心中对赵昚更为满意了。
此子有帝皇之资。
“赵昚,你说我大宋能否顺利收复蔡州城?”
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考一考赵昚,这个月里,像这样的考校十分常见。
宋太祖赵匡胤处理完当日的奏章后,会让赵昚将自己批阅完的奏章重新看一遍。
给其半个时辰的时间思考后,宋太祖赵匡胤便会就奏章里的那些问题,出题考校赵昚。
赵昚从最开始有些生疏稚嫩,到如今能就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足以证明其才能。
听到自家太祖爷的问话后,赵昚丝毫不慌,在脑海中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太祖爷,天下异族对我大宋的看法只有一个。”
“软弱可欺。”
赵昚开口便是王炸。
宋太祖赵匡胤却是表情未变,示意眼前的赵昚继续说下去。
得到自家太祖爷的眼神鼓励后,赵昚脸上的表情一正,侃侃而谈起来。
“自太宗时期起,异族时常南下侵扰我大宋边境,边境地带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而面对异族的入侵,我大宋不仅没有派兵强硬的将其击退,反而一味的送岁币换取和平。”
“朝堂中衮衮诸公对这给异族送岁币,签订和约的行为,习以为常。”
“却不知,这种行为只会助长异族嚣张气焰,打击我大宋军民的心。”
“孙儿认为,我大宋不弱于人,中原地大物博,昔年汉武帝能够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异族弹指可灭,大唐贞观皇帝李世民更是有天可汗的名号。”
“我大宋疆土辽阔,武将辈出,难道打不赢那些小小的异族么?”
“孙儿曾经翻阅过史书,我大宋也打赢过异族,但是朝中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以求和为荣。”
“武人风骨不存,百姓积弱,这才让那些辽人、金人愈发嚣张,欺辱我大宋子民。”
(马上就写清朝了o(≧?≦)o)
“若孙儿所料不错,金国收到汴京城那边战败的消息,应该会派出使者过来议和。”
赵昚将自己的想法缓缓道出。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赵昚的话后,还算满意。
还是自己的血脉更为优秀啊。
赵光义那个混账东西的后代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
“说的很好。”
“赵昚,若你是朕,金人真的派人过来议和的话,你该如何应对?”
“不必顾及朕,有什么说什么便是。”
“太祖爷,孙儿觉得,若是金人当真派人过来议和。”
“或可让朝中衮衮诸公与金人使者虚以逶迤,拖延一些时间。”
“同时,命前线曹帅等,拿下蔡州城后,继续往郾城进军,将汴京周边的城市全部收回。”
“然后一路北上,攻打金国上京。”
“金国目前虽然势大,可是临国还有西夏、高句丽等国,完颜宗弼带过来的十五万精锐已经被我大宋将士尽数诛杀,连他们的兵马大元帅也被杨将军斩杀。”
“如今的金国,以主和派为主,断然不会与我大宋继续交战。”
“我大宋也可以趁机从金国身上收回一些东西,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嗯,不错。”
赵昚显然是用过心研究了大宋周围各国的关系的。
宋太祖赵匡胤愈发满意了。
“有一点说错了。”
赵昚:“(???`*)”
“???”
赵昚回想了一下刚刚说的话,应该没有什么地方错漏吧。
看着赵昚不解的模样,宋太祖赵匡胤浑身气势为之一变。
赵昚只觉得身上压力骤增。
“若是朕没过来之前,你的这个想法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如今,朕来了。”
“大宋铁骑,横扫天下。”
“什么金国,什么西夏,什么高句丽,土鸡瓦狗罢了,朕的将士会将这些与大宋为敌的人统统屠尽。”
宋太祖赵匡胤的确有这样的底气。
赵昚感受着面前自家太祖爷身上传来的霸道气势,眼睛越来越亮。
他以后也要做一个像太祖爷这般的皇帝。
事实也正如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这样,当蔡州城被岳飞等人半日拿下,并火速往郾城方向而去后。
金国派出来的使者日夜兼程的来到了临安,求见大宋皇帝,乞求与宋国签订和平条约。
并声称,曾经被掳去五国城的赵氏皇族们也都已经在送回的路上。
而宋太祖赵匡胤根本没有露面的意思,直接派出了赵昚去接见金国的使节。
赵昚按照之前跟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做法那般,让朝堂中衮衮诸公好吃好喝的给金国使臣安排着,然后命人带着这几名金国使者在临安一路游玩。
绝口不提签订和平条约的问题。
刚开始那几日,金国使者们强压下了焦急的心情,在大宋官员的带领下将临安城逛了个遍。
当然,钱还是需要金国使臣自己付的。
总不能为了几个要死的异族人,让他们大宋的百姓吃亏吧。
可是接连五天都是被大宋官员一路带着吃喝玩乐,这些金国使臣们坐不住了。
再一次来到皇宫,求见大宋的官家。
这一次,还是赵昚出来接待的他们。
金国使臣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上京那边又开始催促他们了。
金国使臣无奈之下,只能加重砝码,说愿意让出燕云十六州,
可是让金国使臣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贵人竟然一口回绝了自己。
要知道,那可是盛产好马的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就这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就在金国使臣费尽心思想与宋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时候,被掳到五国城的宋钦宗赵恒和他的妻妾子女都被送回来了。
赵昚最后在皇宫内见到了自己的这位前皇帝伯父。
长年的囚禁生涯,让这位北宋末代皇帝已经失去了精气神,整个人如同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
要知道,宋钦宗赵恒如今才四十二岁呢。
赵昚叹了口气后,让人将宋钦宗赵恒以及那一群皇子公主们暂时安置在宫内,待禀告过太祖爷后,再做打算。
就在宋太祖赵匡胤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的时候。
已经有段时间没动静的聊天群忽然迎来了一个新人。
“叮,欢迎十全老人加入群聊。”
洪武皇帝朱元璋:“十全老人?这新加入群聊的,似乎有点东西啊。”
永乐皇帝朱棣:“@洪武皇帝朱元璋,爹所言甚是。”
正统皇帝朱祁镇:“@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太祖爷,成…太宗爷安康。”
洪武皇帝朱元璋:“朕安。”
“怎么,朱祁镇,你认识这个十全老人不成?”
洪武皇帝朱元璋有些纳闷儿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儿。
除了群主朱厚熜以外,新加入的群员的来历,似乎就只有那位大唐的太宗皇帝李承乾知道。
这朱祁镇是从哪里得知新群员的消息的?
正统皇帝朱祁镇:“@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爷误会了,孙儿并不知道这位新成员的来历,只是在他进群后,心有所感,故此一问罢了。”
说罢,正统皇帝朱祁镇又@了一下大唐太宗皇帝李承乾。
“李兄,你可知道这位十全老人是谁么?”
“不知为何,朕对此人有种莫名的厌恶。”
大唐太宗皇帝李承乾:“知道啊。”
“这十全老人,不就是那个作诗水准只有五岁稚童一般的那个。”
赵昚看到宋太祖赵匡胤的脸色似乎有些不愉,连忙跪在了地上解释道。
“行了,朕没有怪罪你的意思,起来吧。”
“孙儿多谢太祖爷。”
赵昚擦了一下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从地上站了起来。
“赵构那个废物东西,以后不必管他了。”
“朕只是将他贬为庶人,一应吃喝可没少了他的。”
“他会走到如今的地步,说到底都是对皇位的贪婪。”
“御医怎么说的?”
宋太祖赵匡胤跟赵昚稍微解释了一下赵构的病因。
赵昚恍然大悟。
他说呢,身体一向不错的族叔赵构,怎么突然就患上心病了呢。
“孙儿问过了御医,御医说此乃心病,忧思成疾,怕是撑不过这个月了。”
赵昚对于族叔赵构的情况有些唏嘘。
皇位真的就这么重要么?
没了皇位,竟然患上了心病,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不管那个废物了,你看看,这些奏章上都是管朕要钱的。”
“朕前些时日让人查抄了秦桧的家才搜出了一千万两银子,几百万两银子才给几个县拨下去,这才多久,另外几个地方的地方官也给朕上奏要银子。”
要钱,要钱,全娘的找他要钱。
若不是国库还算充裕,自己过来的时间也算早。
国库的那些银子怕是都要被赵构那个废物点心送给了金人。
宋太祖赵匡胤是越想越气,整个人都不好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低着头双手捧着一份战报从外面小跑着进来了,脸上满是激动。
“禀太祖皇帝,前线大捷。”
殿内,宋太祖赵匡胤和赵昚往小太监的方向看了过去,
“捷报?”
“呈上来。”
宋太祖赵匡胤对此丝毫不意外。
赵昚几步走到了小太监跟前,将战报拿到手里,然后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躬身将战报呈放在了宋太祖赵匡胤面前的御案上。
宋太祖赵匡胤随手拿起御案上的战报,打开翻阅了一下后,然后扔给了面前的赵昚。
“看看吧。”
“曹彬传回消息,汴京已经被收复,那个金国的元帅完颜宗弼和城内的金兵,已经被割下首级,筑成了京观。”
宋太祖赵匡胤的语气十分的平淡,似乎对曹彬的这份捷报毫无兴趣。
赵昚接过战报后,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
然后他的脸色也因为激动变得涨红不已。
“太祖爷,大胜,这是上百年未曾有过的大胜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失态。
自宋太宗赵光义登基以来,大宋对异族用兵,少有胜仗。
多是以岁币买和。
北宋一百多年的国祚,其中最少有四十年的和平是大宋皇帝秉承着花钱买平安的想法,通过给辽国、金国、西夏送钱换来的和平。
再加上宋太宗赵光义对武将的压制,和对文官的重用,导致大宋一朝,男子多以能在东华门唱名为荣。
以贼配军来称呼大宋的军队。
凡是犯了事儿的,多以发配到边疆充做贼配军。
而大宋与异族交战,靠的也是这些数量庞大的贼配军。
一方面需要贼配军来抵御异族,另一方面又看不起这些贼配军。
大宋的富裕程度远超汉唐,可是战斗力,嗨,也就开国太祖赵匡胤在的时候,大宋军队还有一丝战斗力,后面嘛。
高粱河车神的称号,懂的都懂。
百多年一直用钱买的平安,情况严重点的还得割地赔款的大宋,如今竟然能够打回汴京城,甚至将金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完颜宗弼给杀了。
这般胜果,实属百年难得一见啊。
也难怪赵昚如此激动了。
“太祖爷,曹帅在捷报中说,此战岳云率领背嵬军身先士卒,全歼了汴京城中金国守军,劝降了完颜宗弼麾下大将韩常。”
“如今,我大宋十万兵马正向蔡州城进军,待拿下蔡州城后一路北上,直取金都上京会宁府。”
此时的赵昚无比的激动,与平日里稳重的模样不同,可见此次宋军大胜对他的影响了。
“赵昚,记住了,为君者,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宋太祖赵匡胤看着有些激动的赵昚,缓缓开口道。
赵昚:“o_o”
不是,太祖爷,这话您怎么好意思说的???
这一个多月里,您几乎每天都要发一通脾气。
现在却跟我说,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
这合适么?
当然,这话赵昚是不敢说出来的,也就在心里蛐蛐几句。
这段时间与自家太祖爷相处,赵昚已经知道了,太祖爷是打算将自己培养成皇帝。
自己可不能关键时候不争气啊。
“是,孙儿谨记太祖爷教诲。”
赵昚向宋太祖赵匡胤恭敬一礼后,表情随之一变,恢复了往日的云淡风轻的模样。
宋太祖赵匡胤看到这里,心中对赵昚更为满意了。
此子有帝皇之资。
“赵昚,你说我大宋能否顺利收复蔡州城?”
宋太祖赵匡胤打算考一考赵昚,这个月里,像这样的考校十分常见。
宋太祖赵匡胤处理完当日的奏章后,会让赵昚将自己批阅完的奏章重新看一遍。
给其半个时辰的时间思考后,宋太祖赵匡胤便会就奏章里的那些问题,出题考校赵昚。
赵昚从最开始有些生疏稚嫩,到如今能就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足以证明其才能。
听到自家太祖爷的问话后,赵昚丝毫不慌,在脑海中沉思了一会儿后,缓缓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太祖爷,天下异族对我大宋的看法只有一个。”
“软弱可欺。”
赵昚开口便是王炸。
宋太祖赵匡胤却是表情未变,示意眼前的赵昚继续说下去。
得到自家太祖爷的眼神鼓励后,赵昚脸上的表情一正,侃侃而谈起来。
“自太宗时期起,异族时常南下侵扰我大宋边境,边境地带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而面对异族的入侵,我大宋不仅没有派兵强硬的将其击退,反而一味的送岁币换取和平。”
“朝堂中衮衮诸公对这给异族送岁币,签订和约的行为,习以为常。”
“却不知,这种行为只会助长异族嚣张气焰,打击我大宋军民的心。”
“孙儿认为,我大宋不弱于人,中原地大物博,昔年汉武帝能够打的匈奴不敢南下牧马,三国时期,诸侯争霸,异族弹指可灭,大唐贞观皇帝李世民更是有天可汗的名号。”
“我大宋疆土辽阔,武将辈出,难道打不赢那些小小的异族么?”
“孙儿曾经翻阅过史书,我大宋也打赢过异族,但是朝中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以求和为荣。”
“武人风骨不存,百姓积弱,这才让那些辽人、金人愈发嚣张,欺辱我大宋子民。”
(马上就写清朝了o(≧?≦)o)
“若孙儿所料不错,金国收到汴京城那边战败的消息,应该会派出使者过来议和。”
赵昚将自己的想法缓缓道出。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赵昚的话后,还算满意。
还是自己的血脉更为优秀啊。
赵光义那个混账东西的后代都是些什么歪瓜裂枣。
“说的很好。”
“赵昚,若你是朕,金人真的派人过来议和的话,你该如何应对?”
“不必顾及朕,有什么说什么便是。”
“太祖爷,孙儿觉得,若是金人当真派人过来议和。”
“或可让朝中衮衮诸公与金人使者虚以逶迤,拖延一些时间。”
“同时,命前线曹帅等,拿下蔡州城后,继续往郾城进军,将汴京周边的城市全部收回。”
“然后一路北上,攻打金国上京。”
“金国目前虽然势大,可是临国还有西夏、高句丽等国,完颜宗弼带过来的十五万精锐已经被我大宋将士尽数诛杀,连他们的兵马大元帅也被杨将军斩杀。”
“如今的金国,以主和派为主,断然不会与我大宋继续交战。”
“我大宋也可以趁机从金国身上收回一些东西,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嗯,不错。”
赵昚显然是用过心研究了大宋周围各国的关系的。
宋太祖赵匡胤愈发满意了。
“有一点说错了。”
赵昚:“(???`*)”
“???”
赵昚回想了一下刚刚说的话,应该没有什么地方错漏吧。
看着赵昚不解的模样,宋太祖赵匡胤浑身气势为之一变。
赵昚只觉得身上压力骤增。
“若是朕没过来之前,你的这个想法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如今,朕来了。”
“大宋铁骑,横扫天下。”
“什么金国,什么西夏,什么高句丽,土鸡瓦狗罢了,朕的将士会将这些与大宋为敌的人统统屠尽。”
宋太祖赵匡胤的确有这样的底气。
赵昚感受着面前自家太祖爷身上传来的霸道气势,眼睛越来越亮。
他以后也要做一个像太祖爷这般的皇帝。
事实也正如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这样,当蔡州城被岳飞等人半日拿下,并火速往郾城方向而去后。
金国派出来的使者日夜兼程的来到了临安,求见大宋皇帝,乞求与宋国签订和平条约。
并声称,曾经被掳去五国城的赵氏皇族们也都已经在送回的路上。
而宋太祖赵匡胤根本没有露面的意思,直接派出了赵昚去接见金国的使节。
赵昚按照之前跟宋太祖赵匡胤所说的做法那般,让朝堂中衮衮诸公好吃好喝的给金国使臣安排着,然后命人带着这几名金国使者在临安一路游玩。
绝口不提签订和平条约的问题。
刚开始那几日,金国使者们强压下了焦急的心情,在大宋官员的带领下将临安城逛了个遍。
当然,钱还是需要金国使臣自己付的。
总不能为了几个要死的异族人,让他们大宋的百姓吃亏吧。
可是接连五天都是被大宋官员一路带着吃喝玩乐,这些金国使臣们坐不住了。
再一次来到皇宫,求见大宋的官家。
这一次,还是赵昚出来接待的他们。
金国使臣们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上京那边又开始催促他们了。
金国使臣无奈之下,只能加重砝码,说愿意让出燕云十六州,
可是让金国使臣没想到的是,眼前的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贵人竟然一口回绝了自己。
要知道,那可是盛产好马的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就这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就在金国使臣费尽心思想与宋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时候,被掳到五国城的宋钦宗赵恒和他的妻妾子女都被送回来了。
赵昚最后在皇宫内见到了自己的这位前皇帝伯父。
长年的囚禁生涯,让这位北宋末代皇帝已经失去了精气神,整个人如同一位垂垂老矣的老者。
要知道,宋钦宗赵恒如今才四十二岁呢。
赵昚叹了口气后,让人将宋钦宗赵恒以及那一群皇子公主们暂时安置在宫内,待禀告过太祖爷后,再做打算。
就在宋太祖赵匡胤坐在龙椅上闭目养神的时候。
已经有段时间没动静的聊天群忽然迎来了一个新人。
“叮,欢迎十全老人加入群聊。”
洪武皇帝朱元璋:“十全老人?这新加入群聊的,似乎有点东西啊。”
永乐皇帝朱棣:“@洪武皇帝朱元璋,爹所言甚是。”
正统皇帝朱祁镇:“@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太祖爷,成…太宗爷安康。”
洪武皇帝朱元璋:“朕安。”
“怎么,朱祁镇,你认识这个十全老人不成?”
洪武皇帝朱元璋有些纳闷儿了。
自家人知自家事儿。
除了群主朱厚熜以外,新加入的群员的来历,似乎就只有那位大唐的太宗皇帝李承乾知道。
这朱祁镇是从哪里得知新群员的消息的?
正统皇帝朱祁镇:“@洪武皇帝朱元璋,太祖爷误会了,孙儿并不知道这位新成员的来历,只是在他进群后,心有所感,故此一问罢了。”
说罢,正统皇帝朱祁镇又@了一下大唐太宗皇帝李承乾。
“李兄,你可知道这位十全老人是谁么?”
“不知为何,朕对此人有种莫名的厌恶。”
大唐太宗皇帝李承乾:“知道啊。”
“这十全老人,不就是那个作诗水准只有五岁稚童一般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