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李氏家族-《逆风翻盘》

  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哒'声。

  车轱辘碾压石板的'咕噜噜噜'的声音,混合着路边树上的鸟儿鸣叫声时时响在耳畔。

  成为旅途特有的音乐伴奏,时刻提醒人在旅途中的枯燥和寂寞。

  叶映看着李氏兴奋的像小孩子一般,欢喜全写在脸上,眼里放着光,不停的打起窗帘向外张望,时不时的念叨一句,\"越来越近了。\"

  心早已飞去了远方魂牵梦绕的家。

  叶映心里笃定李氏定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里。

  娘这么天真,小时候定被宠着长大的。

  外祖家里都有什么人,自己一无所知,去串门多少也得了解一下主要成员不是。

  为打破旅途的寂寞,叶映看着欣喜若狂的李氏开口,

  \"娘,外祖家都有些啥人介绍一下,以免见面闹出笑话,提前做个功课。\"

  提起娘家,李氏兴奋的脸笑成一朵菊花,眼里满是精光,回忆着童年的甜蜜,讲诉起家里的事情:

  \"李氏的父亲李培杰是农户出身,集全族之力培养出来他这么一个读书人。

  科考中了进士,殿试上很得皇帝赏识,刚好鸿胪寺卿告老还乡有了空缺,皇上就下旨封了李培杰去做了四品官。

  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说啥的都有,有说他是某某权臣的亲戚,有说他是某某高官的私生子……

  各种猜测如洪水猛兽般席卷整个朝堂,李培杰明明白白的身世,却成了高官眼里的迷。

  一个刚刚中了进士的学子,开局就是四品官员,着实让人眼红嫉妒了很长一段时间。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四品的鸿胪寺卿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可能是屁股沉吧,楞没挪过窝。

  在京城高官聚集的地方,扔一块石头都能砸到几个一二品的权贵。

  鸿胪寺卿这个四品官,说起来是一个官,在众权贵眼里犹如一颗小石子,踩在脚下还硌脚,没有它铺路还不行,平时屁用没有。

  一没权二没钱是一个清水衙门,只有外国有使团来访,才能看到他们的那点用处。

  恰好这个时代各国很少有贸易往来,只有边境冲突打得耗时耗力都拖不起了,才互派使团商议停战。

  这时才轮到鸿胪寺卿出来露露脸,接待的使团成员七个不服八个不愤,怨气冲天的众人。

  鸿胪寺卿这时才是展示才华的机会,既要安抚使团的情绪,又要不卑不亢不,又要顾及大周朝的面子,左右逢源,最后达成共识。

  在众官员中最瞧不起的就是这个部门,恰好李氏的父亲就是这个部门的头,而且一当就是二十多年。

  李氏的母亲王氏是商贾之女,娘家的日子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家庭。

  王氏生育有两子一女,大儿子李浩然,科考中了状元,官至大理寺卿,后因办事不利被贬到偏远的源盛做了知府。

  \"都是那个窃贼惹的祸,牵连到你舅舅。\"李氏哀怨的替自己的哥哥抱打不平。

  说起这事,叶映心里有些欠意,都是自己造成的,但不后悔,如若重来一次,照做不误。

  二儿子李靖轩从军,听说小有战绩,已经是一个四品校尉。

  最小的女儿就是我李婉莹,也是最受宠的那个孩子。

  \"你大舅李浩然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天宇,在户部做员外郎,年纪轻轻的已经是从五品官了,前途不可限量。\"

  \"老二李浩宇,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做编撰,发展的很好。\"

  \"小女儿李锦华,噢,对了是你师姐,跟随司徒空神医学医术,也是有一技之长,自己养活自己,绰绰有余。\"

  \"你二舅和二舅母带着孩子在边境,府里只有大舅一家。\"

  李氏介绍完叹了口气,\"二十年不见爹娘,很想马上见到他们。\"

  叶映嫣然笑着称赞,\"外祖家的孩子都有出息,可喜可贺。不像哥哥和我……\"

  \"说啥呢,你和治安都是最好的孩子,在娘心里,你兄妹平安健康,娘就知足了。\"

  李氏满脸都是笑意,眼睛里放着光,语气温柔满满都是知足感。

  叶映想着李氏的遭遇,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暗想,

  \"父母应该让孩子看到人性的恶,教导孩子如何应对的方法。\"

  \"一味的保护在蜜罐里呵护长大的孩子,不懂世故,心思简单,从不以恶意揣摩别人,活成了傻白甜。\"

  \"一旦脱离被保护得风雨不透温暖的窝,就会被现实吊打,实实在在的上一堂宫斗课。\"

  \"被满怀恶意的所谓亲人折磨得遍体鳞伤,最后只有一死',被逼得毫无还手之力,李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叶映理解归心似箭的感觉,又诧异李氏呆在家里派谁查的舅舅家,而且还这么详细?

  不由得好奇的问,\"娘,你如何调查得如此清楚的?\"

  李氏爽朗的笑着,揶揄的打趣着,\"傻孩子,你太高估我了,一个呆在家里的妇人想查点事情,也无人可用啊。\"

  \"你不记得了,去年过年赵墨然李锦华来庄子,你和燕儿还同她俩闹得不愉快,我知道她是你大舅的孩子,就多问几句,才了解的这些事情。\"

  叶映疑惑不解试探的问,\"娘既然已知道了锦华是舅舅的孩子,为何不相认呢?\"

  \"我很愧疚,当年满心满眼都是你爹,硬要嫁他,活得如此凄惨,也是自己的选择,不想让你外祖父外祖母担心。\"

  \"还有一个顾虑,咱们母女刚刚逃出狼窝,日子刚刚好过点,一旦让叶府的人知道就会麻烦不断,弄不好会出人命的。\"

  \"娘最害怕你同治安出事。\"李氏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叶映的内心深处倍受感动,娘为了儿女的安危,强压住认亲的冲动,错过了一次机会。

  想着自己有能力保护亲人了,这次认亲一定让娘亲开心满意。

  叶映很难想象李氏在叶府的二十来年是怎么撑过去的,

  \"娘,当年叶府对你不好,就没有想离开叶府或者带着孩子去边疆找爹?\"

  李氏苦笑,看着叶映和小团子耐心教导着,

  \"孩子们记住,这世道对女子太残酷无情,处处都是枷锁,困住了多少女子惨遭催惨。\"

  针对女子的三纲五常女戒女德,从小就深深的烙印在脑海中,想反抗的意识被牢牢的锁死。

  夫为妻纲,以夫为天,女人没有一点话语权。

  孝道大于天,小辈一个反抗,被扣上不孝的帽子,这辈子连带孩子的一生都会遭到世人的谴责,时时被扣上某某不孝子的儿子追随一辈子。

  叶映明白了,李氏认可死都不愿意影响丈夫儿女的名声,看来名声有多重要。

  \"娘也想过找爹娘来救我,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李氏心情低落,语调压抑,内心满是不甘和愤怒,带着哭腔讲述着不堪回首的历史,

  \"李氏嫁给叶建忠的第一个月,日子过得蜜里调油般的甜蜜。自从叶建忠去了边境,李氏的日子就过得焦头烂额。\"

  \"每天的晨昏定省的折腾人不说,孩子病拖着不给找大夫,李氏爱子心切,第一次同大张氏辩解几句。\"

  \"温柔的李氏岂是强势、有实权的张氏的对手,被责罚得满身伤痕,丫鬟清儿实在忍受不了,偷跑回李府找来王氏为李氏撑腰。\"

  \"王氏跟着清儿急三火四的来到将军府,奈何连府门都不让进,最后很伤心无奈的离开了叶府。\"

  \"世人都说结亲要门当户对,很有道理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大张氏就是仗着将军府的势力大,李氏的娘家官职低,没有强大的后盾,就肆无忌惮的欺负李氏。\"

  叶映一阵唏嘘,心里暗暗的告诫自己不能因为爱情,而飞蛾扑火冲动的为爱献身,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不被父母认可的婚姻,定要谨慎小心,李氏就是现成的例子。

  马车上的人累了就休息,本着游玩的心态,不急不慢,按部就班的走着。

  叶映想着爹也有十多年没见过外祖父外祖母了,娶了人家的宝贝女儿就不管不问了,扔在家里遭受委屈也得有个交代不是?

  嘴角扯起坏笑,喊了一声,\"停车。\"

  小团子感觉车上无聊,时刻关注着叶映的一举一动,看着她的坏笑,立马知道又有好戏瞧了,怎么能落下自己?

  立马起身跟着下了马车。

  叶映走下马车,看一眼车队吩咐,\"老王,你领着三辆货物车赶往京城,在城南\"美之源\"超市找叶治安。

  带话给他,\"这些货是夫人让老爷送去岳丈家的回门礼,都是吃食,尽早送去,不要坏了。\"

  \"是。\"

  老王应着,拉着马缰绳赶车离开。

  叶映望着远去的三辆货车,笑得得意。

  \"二哥,坏主意都打到你爹头上了,胆子不小嘛。\"小团子一脸看热闹的吐槽着。

  \"小团子,这是爹欠外祖父外祖母一个说法,说好的照顾好人家女儿,没有做到不应该道歉吗?\"

  \"有道理。\"

  小团子笑的一脸灿烂,怀着看热闹的心情跳上马车,对着李氏告状,\"主母,二哥又在作妖了,让老爷提前去送礼,快揍她。\"

  说完就躲在李氏身后不肯出来,时不时伸出舌头做个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