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毕自肃离京-《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

  很快,精神明显不错的周延儒,就在内侍的引领下来到暖阁内。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福金安。”

  “免了,看看吧。”

  朱由检说着话的同时,将王来聘的奏本递给了王承恩。

  从王承恩手里接过奏本,周延儒认真的翻看起来。

  待其看完后,朱由检便开口问道:“对乌斯藏诸位法王和土司的此次朝贡,周卿怎么看?”

  周延儒想了想道:“陛下,他们此来要么是来状告王来聘,要么是来探知朝廷的深浅,或是想要知道朝廷下一步,打算如何处置乌斯藏和朵甘。”

  “无非就是这三个目的,至于朝贡,完全就是顺带的。”

  朱由检微微颔首道:“朕也是这么想的,那朝廷又改如何应对?”

  周延儒捋须笑道:“陛下,朵甘距离京城何止千里?王来聘在朵甘想做什么,朝廷总不能全程盯着吧?”

  闻言,朱由检也笑了:“你的意思是虚以为蛇?不管不问?”

  周延儒面色一肃道:“陛下,朝廷日后定然是要在朵甘和乌斯藏设府县、遣流官,推行新政的。”

  “但当地的情况着实很是棘手,所有的军政大权几乎都在土司们的手里,若他们联合起来对抗朝廷的话,那我大明短时间内是觉得不可能将之平定的。”

  “不如就按王来聘和文文启商议的那般,步步为营,逐步蚕食当地土司势力。”

  “同时继续施行多封众建之策,让那些法王和土司互相制衡。”

  “而这一切都得先稳住他们。”

  朱由检微微颔首道:“嗯,就按你说得,军机处给朕上一道章程,朕看过之后,等王来聘的奏本到了内阁,就将之交给内阁,让礼部的人去谈。”

  “臣遵旨。”

  ……

  京城,朝阳门。

  毕自严亲自将毕自肃送出了京城。

  “范九,回辽东后好生做,莫要让陛下失望。”

  “大兄放心,弟会谨遵陛下教诲的。”

  “嗯,甜菜的事儿你也不用担心,为兄会尽快让人送到辽东,争取在四月份之前种下去,你回去后,也要立即平整土地,准备人手。”

  “多谢大兄。”

  “你我兄弟就不必说这些了。”

  “另外就是二房在交趾的土地,为兄也会着人去打理,你就莫要操心了,所有收益都是你二房的。”

  毕自肃有些尴尬道:“那就有劳大兄了。”

  “时候不早,莫要让人等急了,出发吧。”

  毕自严摆了摆手,催促毕自肃赶紧出发。

  待毕自肃登上马车,毕自严也转身离开,现在的毕自严,不只是要操心银行的事,户部的事,大多也是他在处置。

  再说毕自肃这边,登上马车后,也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他这次进京,可谓是收获颇丰,不只是说服了李裕英随他一起返回辽东。

  还有其他一些商贾和工坊主,像是榨油工坊、纺织工坊、炼焦工坊、炼钢工坊、脚踏车工坊等等。

  原本他还想拉一个玻璃工坊去辽东的,但可惜的是,直到现在,朝廷都还未放开对玻璃的限制,只有内廷和工部下辖的工坊,才能制造玻璃,民间严禁生产。

  没办法,实在是玻璃的价格在海外太高了。

  每次出海,都会为户部和内廷带来巨大的收益。

  就算朱由检想放开,户部也不愿意。

  待十数驾马车来大通桥码头,一艘官船已经等在了泊位上。

  毕自肃也没有摆什么二品高官的架子,亲自邀请一众商贾和工坊主登船。

  “诸位先辛苦辛苦,等船到了天津,换上海船就好了。”

  相比庞大的海船,这种运河上的沙船空间还是有些太过逼仄了。

  李裕英等人也都受宠若惊,忙道不敢。

  待众人上了船,毕自肃将几人领到了船舱。

  “诸位都没去过辽东,可能对辽东不是很了解。”

  “本官就先和诸位说说。”

  船舱内的几人也都认真聆听。

  ……

  船只一路前行,待过了通州,岸边就传来了热火朝天的号子声。

  毕自肃等人也出了船舱,来到了甲板上。

  “毕抚台,您以为这铁路能够盈利吗?”

  京里王氏几炼钢坊的东家,王敏德站在毕自肃身后,拱手问道。

  毕自肃转身看向身后几人,笑着捋须道:“这个问题,你们应该问你们自己才是。”

  “诸位都在京城经商或是开设工坊,京津两地的生意往来情况,你们可比本官清楚。”

  李裕英面色严肃道:“以李某看来,京津铁路盈利是必然的。”

  接着,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就是可惜,京津铁路现在不允许我等商贾入股,所投入的银钱,全都来自银行贷款。”

  李裕英这话顿时引起了其他人的附和,尽皆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毕自肃轻咳一声:“咳咳……诸位,铁路的事,本官倒是挺家兄提起过。”

  “按照铁路司和户部的核算,朝廷修建铁路总体上是亏本的。”

  “像是京津铁路这样能够盈利的铁路,毕竟是少数。”

  “京西铁路这样亏本的铁路才是多数。”

  “盈利的铁路,会有人想要投资,不能盈利的呢?朝廷总不能将盈利的都交给旁人,将亏本的留给自己吧?”

  听毕自肃如此说,众人也都明白了朝廷的意思。

  看了一会儿岸上正在施工的铁路,毕自肃又对几人邀请道:“好了,外面风大,诸位还是随本官进船舱吧。”

  ……

  与此同时,紫禁城,文华殿。

  内阁也终于收到了王来聘的奏本。

  温体仁在看过之后,对坐在自己对面的来宗道问道:“来部堂,对王来聘的奏本,你怎么看?”

  “首辅,朵甘和乌斯藏的法王、土司进京朝贡,应该是和王来聘在朵甘的一系列动作有关。”

  “或是王来聘的动作过大,引起了这些人的警惕之心,这才联合进京,重新恢复朝贡。”

  温体仁微微颔首道:“那礼部和鸿胪寺就先往年的旧历办吧,至于说目的……应该是没有那么单纯,礼部要有所准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