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自肃心里思忖片刻,又对自己兄长问道:“大兄,那这甜菜的种子……”
毕自严捋须道:“种子,户部可以为你提供,种植的老农,为兄也可以帮你解决。”
“你需要做的,就是招募榨糖的工匠。”
毕自肃继续追问道:“京城可有熟练的榨糖工匠?”
“京里的工匠,你就不用想了,几乎都在内廷和户部。”
见毕自肃又要开口,毕自严又道:“户部的工匠也是从内廷借的,这一点,为兄帮不了你。”
“不过,你可以去大榷场看看,那里有不少南方过来的商贾,你去问问他们。”
说起大榷场,毕自严忽的又想起一件事来。
“对了,鸟粪的事你可听说了?”
“鸟粪?”
毕自肃觉得自己,真的有些跟不上自己大兄的思维了。
刚才还在说甜菜,怎么一下子又蹦到鸟粪上去了?
毕自严轻叹一声,在毕自肃不解的目光中,开口为其解释道:“新明洲那边的晋国,在海外发现了巨量的鸟粪,龙游商贾童念祖,将之从新明洲运了回来,用来肥地的话,每亩地可以增产四成,且鸟粪的价格并不是很高。”
毕自肃听后,倒是没有像听到甜菜那般激动,而是想了想道:“大兄所说的鸟粪,或许对关内人稠地稀、土地贫瘠的府县有些作用,但辽东应当是用不到。”
“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百姓们恐是不会花银子去购买鸟粪用来肥地。”
毕自严闻言,皱眉呵斥道:“糊涂!你即是辽东巡抚,当考虑全局,岂能只考虑一地?”
“如今大明整个北方的粮食都减产严重,辽东如果有余力,那就该尽量提高粮食产量,以备将来。”
毕自肃见状,忙道:“弟谨遵大兄教诲,回去后就现在官田试用鸟粪。”
听毕自肃如此说,毕自严的脸色也舒缓了许多:“户部已经和童念祖达成了合作,下次海船回来,应该就有大量鸟粪抵港,到时候,为兄可以做主售卖给辽东一些。”
“弟多谢大兄。”
毕自肃再次拱手致谢。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了,如果毕自严不是毕自肃的兄长,又哪里会如此帮助对方?
同样的道理,庄祖诲如果不是在浙江担任左布政使,温体仁也不会答应帮他转圜。
……
翌日一早。
毕自肃在毕府简单的用过早膳后,就和自己大兄一起出了府门,前往大明银行办理辽东借贷事宜。
仅仅只是用了半个时辰,所有的文书都已经全部签署完毕。
“范九,将这份文书收好,等回到辽东,就可以通过沈阳的大明银行,向工部支应蒸汽拖拉机的费用。”
顿了顿,毕自严又面色严肃的对毕自肃道:“刚才的文书你也看了,这一百万银元,其中的七成是专款专用,只能用来向工部购买拖拉机,其余三成才是辽东可以自由支配的,你要心里有数。”
“弟明白,多谢大兄。”
毕自肃也面色郑重的躬身回道。
他明白自己大兄话里的意思。
等离开大明银行总行,毕自肃也没闲着,而是乘车赶往大榷场。
距离大榷场越近,路上的马车和人流也就越来越多,说一句毂击肩摩也毫不夸张。
毕府长随,在旁轻声介绍道:“二老爷,大榷场这边就是这样,人多、车多,来自漠南的各色皮毛、牲畜、奶制品,来自辽东的人参、东珠、木材,来自朝鲜的纸张、高丽参,扶桑那边的折扇、鱼获,还有来自海外的一些奇特物件,这里都有。”
“当然,我大明的布匹、丝绸、瓷器、铁器、茶叶、盐巴、农具、钟表、玻璃器等也都有。”
毕自肃听后,微微颔首,轻声感慨道:“果然就像报纸上所说,南来北往、各色货物琳琅满目。”
两人说话的功夫,就已经下了马车,徒步走近了大榷场的正门。
至于马车,则是要停在不远处巨大的停车场。
“二老爷,外面这些一个个的小铺面,摆放的都是样品,买家在看过样品后,可以去大厅里面,在大榷场书吏、管事的的监督下,进行交易。”
“大榷场可以对交易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
“当然,大榷场也会从中抽取一定的费用,从一分到五分不等。”
“除此之外,所有的交易,都需要向户部设立在大榷场的税务司报备、缴税。”
毕自肃开口问道:“户部每年可以从大榷场征收多少商税?”
长随原本就是跟在毕自严身边的,对这些事也算是有些了解,加上问的人又是毕自肃,他倒也没隐瞒,压低了声音道:“据崇祯七年的统计,户部单是从大榷场这边收到的商税,大约在五百万上下。”
“这还不算户部在临清、天津、宣府等地设立的傕场,据大老爷他们估算,往后几年,大明的商税会越来越多,迟早会超过农税。”
毕自肃听后,并未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商税超过农税是一定的,甚至现在的商税,加上各地市舶司的关税,可能已经超过农税。
一身员外袍服的毕自肃,在长随的引领下,沿着整齐的小铺子,一间间的走过去。
每走过一间商铺,毕自肃都会认真的翻看一番各色货物,打问一番。
待走到一间贩卖皮货的铺子前,毕自肃随手拿起一张皮毛,抬头对伙计问道:“这是黑狐皮?”
“员外好眼色,这是辽东过来的上好皮毛。”
“什么价?”
毕自肃随口问了一句。
伙计先是看了眼毕自肃,然后才恭敬道:“一百八十块银元。”
毕自肃将手里的皮毛放下,笑着对伙计道:“好,我再看看。”
说完,毕自肃就转身走向下一家铺子。
等来到一间贩卖霜糖的铺子前,毕自肃的眼睛一亮,疾走几步进入铺子。
“这位员外,可是有什么需要?”
“您看看,这……”
“好了,你先去忙着。”
一名身着灰色袍服的中年人,打断了伙计的话,走到毕自肃面前,拱手道:“福建泉州李裕英,见过客官,不知客官如何称呼?”
毕自严捋须道:“种子,户部可以为你提供,种植的老农,为兄也可以帮你解决。”
“你需要做的,就是招募榨糖的工匠。”
毕自肃继续追问道:“京城可有熟练的榨糖工匠?”
“京里的工匠,你就不用想了,几乎都在内廷和户部。”
见毕自肃又要开口,毕自严又道:“户部的工匠也是从内廷借的,这一点,为兄帮不了你。”
“不过,你可以去大榷场看看,那里有不少南方过来的商贾,你去问问他们。”
说起大榷场,毕自严忽的又想起一件事来。
“对了,鸟粪的事你可听说了?”
“鸟粪?”
毕自肃觉得自己,真的有些跟不上自己大兄的思维了。
刚才还在说甜菜,怎么一下子又蹦到鸟粪上去了?
毕自严轻叹一声,在毕自肃不解的目光中,开口为其解释道:“新明洲那边的晋国,在海外发现了巨量的鸟粪,龙游商贾童念祖,将之从新明洲运了回来,用来肥地的话,每亩地可以增产四成,且鸟粪的价格并不是很高。”
毕自肃听后,倒是没有像听到甜菜那般激动,而是想了想道:“大兄所说的鸟粪,或许对关内人稠地稀、土地贫瘠的府县有些作用,但辽东应当是用不到。”
“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百姓们恐是不会花银子去购买鸟粪用来肥地。”
毕自严闻言,皱眉呵斥道:“糊涂!你即是辽东巡抚,当考虑全局,岂能只考虑一地?”
“如今大明整个北方的粮食都减产严重,辽东如果有余力,那就该尽量提高粮食产量,以备将来。”
毕自肃见状,忙道:“弟谨遵大兄教诲,回去后就现在官田试用鸟粪。”
听毕自肃如此说,毕自严的脸色也舒缓了许多:“户部已经和童念祖达成了合作,下次海船回来,应该就有大量鸟粪抵港,到时候,为兄可以做主售卖给辽东一些。”
“弟多谢大兄。”
毕自肃再次拱手致谢。
这就是朝中有人的好处了,如果毕自严不是毕自肃的兄长,又哪里会如此帮助对方?
同样的道理,庄祖诲如果不是在浙江担任左布政使,温体仁也不会答应帮他转圜。
……
翌日一早。
毕自肃在毕府简单的用过早膳后,就和自己大兄一起出了府门,前往大明银行办理辽东借贷事宜。
仅仅只是用了半个时辰,所有的文书都已经全部签署完毕。
“范九,将这份文书收好,等回到辽东,就可以通过沈阳的大明银行,向工部支应蒸汽拖拉机的费用。”
顿了顿,毕自严又面色严肃的对毕自肃道:“刚才的文书你也看了,这一百万银元,其中的七成是专款专用,只能用来向工部购买拖拉机,其余三成才是辽东可以自由支配的,你要心里有数。”
“弟明白,多谢大兄。”
毕自肃也面色郑重的躬身回道。
他明白自己大兄话里的意思。
等离开大明银行总行,毕自肃也没闲着,而是乘车赶往大榷场。
距离大榷场越近,路上的马车和人流也就越来越多,说一句毂击肩摩也毫不夸张。
毕府长随,在旁轻声介绍道:“二老爷,大榷场这边就是这样,人多、车多,来自漠南的各色皮毛、牲畜、奶制品,来自辽东的人参、东珠、木材,来自朝鲜的纸张、高丽参,扶桑那边的折扇、鱼获,还有来自海外的一些奇特物件,这里都有。”
“当然,我大明的布匹、丝绸、瓷器、铁器、茶叶、盐巴、农具、钟表、玻璃器等也都有。”
毕自肃听后,微微颔首,轻声感慨道:“果然就像报纸上所说,南来北往、各色货物琳琅满目。”
两人说话的功夫,就已经下了马车,徒步走近了大榷场的正门。
至于马车,则是要停在不远处巨大的停车场。
“二老爷,外面这些一个个的小铺面,摆放的都是样品,买家在看过样品后,可以去大厅里面,在大榷场书吏、管事的的监督下,进行交易。”
“大榷场可以对交易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买卖双方的利益。”
“当然,大榷场也会从中抽取一定的费用,从一分到五分不等。”
“除此之外,所有的交易,都需要向户部设立在大榷场的税务司报备、缴税。”
毕自肃开口问道:“户部每年可以从大榷场征收多少商税?”
长随原本就是跟在毕自严身边的,对这些事也算是有些了解,加上问的人又是毕自肃,他倒也没隐瞒,压低了声音道:“据崇祯七年的统计,户部单是从大榷场这边收到的商税,大约在五百万上下。”
“这还不算户部在临清、天津、宣府等地设立的傕场,据大老爷他们估算,往后几年,大明的商税会越来越多,迟早会超过农税。”
毕自肃听后,并未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商税超过农税是一定的,甚至现在的商税,加上各地市舶司的关税,可能已经超过农税。
一身员外袍服的毕自肃,在长随的引领下,沿着整齐的小铺子,一间间的走过去。
每走过一间商铺,毕自肃都会认真的翻看一番各色货物,打问一番。
待走到一间贩卖皮货的铺子前,毕自肃随手拿起一张皮毛,抬头对伙计问道:“这是黑狐皮?”
“员外好眼色,这是辽东过来的上好皮毛。”
“什么价?”
毕自肃随口问了一句。
伙计先是看了眼毕自肃,然后才恭敬道:“一百八十块银元。”
毕自肃将手里的皮毛放下,笑着对伙计道:“好,我再看看。”
说完,毕自肃就转身走向下一家铺子。
等来到一间贩卖霜糖的铺子前,毕自肃的眼睛一亮,疾走几步进入铺子。
“这位员外,可是有什么需要?”
“您看看,这……”
“好了,你先去忙着。”
一名身着灰色袍服的中年人,打断了伙计的话,走到毕自肃面前,拱手道:“福建泉州李裕英,见过客官,不知客官如何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