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温府,二院正堂。
温体仁笑呵呵的,对坐在自己下首的周延儒道:“玉绳是什么时候回京的?”
周延儒脸上也很是和煦,笑道:“今日刚返京。”
“哦?这次回京是……?”
周延儒看了眼温体仁,答道:“陛下召下官回京叙职。”
“另外就是……”
周延儒似是有些为难,话只说了一半。
温体仁也是老狐狸,眼睛微眯,语气平静道:“陛下可是有意让玉绳去军机处任职?”
不等周延儒开口,温体仁又轻叹一声道:“玉绳是万历十七年生人吧?”
“今年也不过四十有五,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不像老夫,已然行将就木。”
“首辅何来此言,下官观首辅的气色可是好的很,想来可以再辅佐天子二三十年。”
温体仁摆了摆手:“老夫已是花甲之年,惟愿能等致仕之后,可以回湖州含饴弄孙。”
周延儒闻言,笑呵呵道:“呵呵,首辅说笑了,大明现在可还离不得您,以下官看,首辅想要回湖州含饴弄孙,可还有得等呢。”
温体仁听周延儒如此说,似是放下了什么心事般,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那就承玉绳你的吉言了。”
“老夫倒不是眷恋权势,而是想再为大明做点实事。”
周延儒的神色也变的严肃起来,拱手道:“首辅一心为公,下官钦服。”
温体仁轻轻摇了摇头,话锋一转道:“玉绳在京里可有落脚的地方?”
“如不嫌弃的话,府上在京里还有两座宅子,玉绳可以先住过去。”
周延儒也没有拒绝,而是拱手道:“那就劳烦首辅了。”
“只是,不知首辅是否愿意割爱?下官手里还算是宽裕,若首辅愿意割爱的话,周某愿意以市价购置。”
温体仁摆手道:“玉绳,这京里的宅子就不要买了,暂时先住着吧,等将来陛下去了新宫,再去那边购置宅子也不急。”
周延儒也是反应过来,忙道:“是极,是极,多亏首辅提醒,不然周某可就要亏一大笔银子了。”
“玉绳客气了。”
温体仁说话的同时,还看了眼旁边桌案上摆放着的自鸣钟。
周延儒会意,适时地提出了告辞。
待其离开后,礼科给事中凌义渠从堂后走了出来。
“首辅,这周延儒……”
温体仁抬手阻止了凌义渠后面的话,面色郑重道:“看来最近两年,陛下并没有对内阁进行改制的打算。”
“此事到此为止,周玉绳的事和我们无关,其他人想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好了。”
凌义渠听后,先是眉头一皱,旋即躬身道:“下官明白了。”
温体仁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其伸手招呼道:“骏甫,坐吧。”
“谢首辅。”
“这几年,老夫一直没有提拔与你,心里可有怨言?”
凌义渠忙道:“下官不敢。”
“你我是同乡,且骏甫你对老夫也向来恭敬,按理说,老夫应该给你加加担子的。”
看了眼凌义渠,温体仁的话锋一转,继续道:“但骏甫你的性格太过刚直,需要好生磨炼。”
“这就是为什么老夫并未提拔你的原因。”
见凌义渠想要开口说话,温体仁再次抬手,阻止了对方:“但这两年,老夫观你的性格沉稳了不少。”
“明日,老夫会上书陛下,举荐你为左春坊左谕德,掌东宫教谕。”
“首辅,这……”
待几年后,陛下定会对内阁进行改制,军机处的权势也会凌驾在内阁之上。”
“那周玉绳,老夫了解的很,他若掌权秉政,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还是去东宫的好。”
“背靠太子,骏甫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凌义渠一脸震惊到:“陛下会将军机处提到内阁之上?”
“当初内阁是怎么凌驾在六部之上的?”
温体仁不答反问。
凌义渠也是饱读诗书,对国朝的历史自是清楚得很,略一思忖便轻轻点了点头。
温体仁笑道:“今上对太子可是看中得很,骏甫当好生辅佐太子才是。”
“下官谨遵首辅教诲。”
“时候不早,骏甫就先回去吧。”
“下官告退。”
凌义渠离开后,温体仁也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一直侍立在旁的温俨,这才开口问道:“父亲,您刚才所说可是真的?”
温体仁转头看向自己的长子,笑问道:“你觉得呢?”
温俨摇了摇头道:“儿子猜不透。”
“哈哈,且看吧。”
“以当今陛下的威势,定会效仿太祖成祖,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里。”
“内阁已经成了皇权的绊脚石,改制势在必行。”
“那您……?”
“老夫自崇祯元年任首辅以来,已经七个春秋,大明中兴,也有老夫一份功劳,将来的史书上定会有老夫一席之地,这就够了。”
“至于以后,那和老夫有何关系?”
“一切留给后来人吧。”
说到这里,温体仁又看了眼自己的长子,面色一肃道:“你就好生待在科学院。”
“那方以智不是和你关系不错嘛?”
“你将来的仕途,或许会落在他的身上。”
温俨若有所思道:“太子最近倒是经常和方密之在一起。”
温体仁站起身,感慨道:“将来的帝师嘛。”
“还有那王夫之,也是不容小觑。”
“儿子记下了。”
“去吧,早些歇息,明日就回学院。”
“儿告退。”
父子俩各自散去后,温体仁也回到自己的书房。
翌日,朱由检就看到了温体仁举荐凌义渠的题本。
“大伴,昨日夜间,首辅和周延儒见过了?”
“回皇爷,见过了,但谈的什么,东厂的人并未侦缉到。”
王承恩一脸愧色。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无妨,此二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好了,这份题本,你拿回司礼监用印。”
“另外,再给首辅长子加一个左春坊司谏的官职,以示恩宠。”
“臣遵旨。”
得到朱由检的批复后,文华殿内的温体仁,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
温体仁笑呵呵的,对坐在自己下首的周延儒道:“玉绳是什么时候回京的?”
周延儒脸上也很是和煦,笑道:“今日刚返京。”
“哦?这次回京是……?”
周延儒看了眼温体仁,答道:“陛下召下官回京叙职。”
“另外就是……”
周延儒似是有些为难,话只说了一半。
温体仁也是老狐狸,眼睛微眯,语气平静道:“陛下可是有意让玉绳去军机处任职?”
不等周延儒开口,温体仁又轻叹一声道:“玉绳是万历十七年生人吧?”
“今年也不过四十有五,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不像老夫,已然行将就木。”
“首辅何来此言,下官观首辅的气色可是好的很,想来可以再辅佐天子二三十年。”
温体仁摆了摆手:“老夫已是花甲之年,惟愿能等致仕之后,可以回湖州含饴弄孙。”
周延儒闻言,笑呵呵道:“呵呵,首辅说笑了,大明现在可还离不得您,以下官看,首辅想要回湖州含饴弄孙,可还有得等呢。”
温体仁听周延儒如此说,似是放下了什么心事般,整个人都变得轻松起来。
“那就承玉绳你的吉言了。”
“老夫倒不是眷恋权势,而是想再为大明做点实事。”
周延儒的神色也变的严肃起来,拱手道:“首辅一心为公,下官钦服。”
温体仁轻轻摇了摇头,话锋一转道:“玉绳在京里可有落脚的地方?”
“如不嫌弃的话,府上在京里还有两座宅子,玉绳可以先住过去。”
周延儒也没有拒绝,而是拱手道:“那就劳烦首辅了。”
“只是,不知首辅是否愿意割爱?下官手里还算是宽裕,若首辅愿意割爱的话,周某愿意以市价购置。”
温体仁摆手道:“玉绳,这京里的宅子就不要买了,暂时先住着吧,等将来陛下去了新宫,再去那边购置宅子也不急。”
周延儒也是反应过来,忙道:“是极,是极,多亏首辅提醒,不然周某可就要亏一大笔银子了。”
“玉绳客气了。”
温体仁说话的同时,还看了眼旁边桌案上摆放着的自鸣钟。
周延儒会意,适时地提出了告辞。
待其离开后,礼科给事中凌义渠从堂后走了出来。
“首辅,这周延儒……”
温体仁抬手阻止了凌义渠后面的话,面色郑重道:“看来最近两年,陛下并没有对内阁进行改制的打算。”
“此事到此为止,周玉绳的事和我们无关,其他人想做什么就让他们去做好了。”
凌义渠听后,先是眉头一皱,旋即躬身道:“下官明白了。”
温体仁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对其伸手招呼道:“骏甫,坐吧。”
“谢首辅。”
“这几年,老夫一直没有提拔与你,心里可有怨言?”
凌义渠忙道:“下官不敢。”
“你我是同乡,且骏甫你对老夫也向来恭敬,按理说,老夫应该给你加加担子的。”
看了眼凌义渠,温体仁的话锋一转,继续道:“但骏甫你的性格太过刚直,需要好生磨炼。”
“这就是为什么老夫并未提拔你的原因。”
见凌义渠想要开口说话,温体仁再次抬手,阻止了对方:“但这两年,老夫观你的性格沉稳了不少。”
“明日,老夫会上书陛下,举荐你为左春坊左谕德,掌东宫教谕。”
“首辅,这……”
待几年后,陛下定会对内阁进行改制,军机处的权势也会凌驾在内阁之上。”
“那周玉绳,老夫了解的很,他若掌权秉政,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还是去东宫的好。”
“背靠太子,骏甫也可以有一番作为。”
凌义渠一脸震惊到:“陛下会将军机处提到内阁之上?”
“当初内阁是怎么凌驾在六部之上的?”
温体仁不答反问。
凌义渠也是饱读诗书,对国朝的历史自是清楚得很,略一思忖便轻轻点了点头。
温体仁笑道:“今上对太子可是看中得很,骏甫当好生辅佐太子才是。”
“下官谨遵首辅教诲。”
“时候不早,骏甫就先回去吧。”
“下官告退。”
凌义渠离开后,温体仁也是长长地松了口气。
一直侍立在旁的温俨,这才开口问道:“父亲,您刚才所说可是真的?”
温体仁转头看向自己的长子,笑问道:“你觉得呢?”
温俨摇了摇头道:“儿子猜不透。”
“哈哈,且看吧。”
“以当今陛下的威势,定会效仿太祖成祖,将所有的权力,都握在自己的手里。”
“内阁已经成了皇权的绊脚石,改制势在必行。”
“那您……?”
“老夫自崇祯元年任首辅以来,已经七个春秋,大明中兴,也有老夫一份功劳,将来的史书上定会有老夫一席之地,这就够了。”
“至于以后,那和老夫有何关系?”
“一切留给后来人吧。”
说到这里,温体仁又看了眼自己的长子,面色一肃道:“你就好生待在科学院。”
“那方以智不是和你关系不错嘛?”
“你将来的仕途,或许会落在他的身上。”
温俨若有所思道:“太子最近倒是经常和方密之在一起。”
温体仁站起身,感慨道:“将来的帝师嘛。”
“还有那王夫之,也是不容小觑。”
“儿子记下了。”
“去吧,早些歇息,明日就回学院。”
“儿告退。”
父子俩各自散去后,温体仁也回到自己的书房。
翌日,朱由检就看到了温体仁举荐凌义渠的题本。
“大伴,昨日夜间,首辅和周延儒见过了?”
“回皇爷,见过了,但谈的什么,东厂的人并未侦缉到。”
王承恩一脸愧色。
朱由检摆了摆手道:“无妨,此二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好了,这份题本,你拿回司礼监用印。”
“另外,再给首辅长子加一个左春坊司谏的官职,以示恩宠。”
“臣遵旨。”
得到朱由检的批复后,文华殿内的温体仁,算是彻底的放下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