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神似昭烈帝(求月票追读)-《三国:从讲出师表开始三兴大汉》

  当他咕嘟咕嘟喝完一整碗后,本来已经准备好肚子中传来撕心裂肺的疼痛,但最后也没觉得难受,反而浑身都暖起来了。

  他惊奇的看向刘禪,指著碗说话都有些结结巴巴,

  “陛下.....这是何药……这药不苦,还挺好喝的。”他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强行使声音稳当些。

  刘禪目光上下扫视了一下小黄门,问道,

  “你有没有感觉到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一点点都要说出来。”

  小黄门摇了摇头,说自己只是感觉身上热热的並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

  刘禪这才鬆了口气,摆了摆手道:“没事就好,你去將丞相请来后去歇著吧。”

  小黄门刚转身要走时,又突然被刘禪叫住,他忍不住笑了笑:“那不是毒药,是治疗风寒的药物,就算没有的风寒也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小黄门心中一万个震惊,但还是忙不叠点头。

  .......

  朝会刚散,诸葛亮在大殿外给几位相府官员分配任务,確保这项制度能够顺利推行,毕竟这项政策需要派一员大將,必须威名足够大才能镇得住场子。

  虽然还没有確定下来,但是人选他心中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思路。

  诸葛亮刚刚分配完每个人的细致任务,让他们各自去办事之后,小黄门迈著小碎步走到诸葛亮的不远处,

  “丞相,陛下有请。”

  诸葛亮隨著小黄门来到偏殿,这里早备好了东西。

  刚一照面,还没等诸葛亮行礼,刘禪就先发制人,亲手把诸葛亮按在锦垫上,“相父无许多礼,这里不是朝会,私下的场合不必拘泥这些礼节。”

  说完,刘禪回头冲小太监使眼色:“快把汤端来,还有热水!”

  等到小黄门端来青瓷汤碗其中还冒热气,

  刘禪接过来后,再端给诸葛亮“相父,你近些日子太辛苦了,受了风寒都还每日批改奏摺那么晚,您自己也要注意身体啊!”

  诸葛亮接过碗来望著碗中的汤发愣,羽扇停在半空:“陛下怎知老臣...?”

  “您今早朝的时候,咳嗽了三次,就连刚才进大殿前还咳了一次。”

  “是不是昨儿半夜批奏摺,您的披风没繫紧啊”热汤的气味升起来,一时间竟然熏得丞相眼眶有点发潮。

  他接过汤碗时,触到刘禪指尖的温度,心中感慨万千。

  “这孩子自打登基,本来一直贪图享乐,但最近却颇有先帝遗风,尤其今日农田事宜纷杂,他的手掌已磨出薄茧,刚才他的手按在我肩头上,力道沉得真不像个孩子。”

  “陛下万乘之尊,何需为臣...”

  “相父为大汉累出病来....”刘禪打断他,缓了一口气盯著诸葛亮的眼睛,接著说道,“那才是大汉的大事。”

  他接著转头对小黄门说道:“再拿点热水过来。”

  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水放在桌上,將小黄门支开后,刘禪又从袖口中掏出个袋感冒冲剂:“相父,,此药名为感冒冲剂,乃是完全不亚於那碘伏的药物,是专门治疗风寒的,您喝点暖暖身子。”

  诸葛亮看著药包感觉有些奇怪:“这药就存於这一个小袋子中不用煎药”

  “没错,这正是这仙药的神奇之处,服用起来极为便捷,药效更是惊人。”

  刘禪把药粉倒进热水中,用勺子搅匀,“相父,趁热喝了吧,昨天晚上您批奏摺,衣服都没穿好,著凉了是我大汉的损失,是我阿斗的过错。”

  诸葛亮接过汤碗,温度从手心传到心里。他喝了一口,带著些许药味的但更多是带著甜味的液体顺著喉咙滑下去,一时间,顿感身体舒服多了。

  可能是药真的起作用,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诸葛亮欣慰的心理作用。

  刘禪在旁边看著:“您可得好好保重身体,不然离了您我自己可保不住大汉了。”

  诸葛亮喝完汤,额头上出了点汗。刘禪顺势拿了一个帕子递给他:

  “您看,喝了就发汗了吧。天气凉了,以后这两天先早晚各喝一包吧,等好转了再停药,相父可別忘了。”

  诸葛亮点点头,看著眼前的刘禪,心中十分的欣慰,心里一暖,笑了笑:“好,听陛下的。”

  ...........

  接下来的日子日復一日的忙碌著,

  近来这许多新政策同时推行下去,整个大汉上下都十分忙碌。

  尤其是相府的属官,以及荆州派的官员们此刻更是忙翻了天。

  蒲元接管过来本来是向郎管辖的曲辕犁织造机的工坊,同时监管曲辕犁和大楼机两个工坊的监製,扩招各地工匠,分为三班顛倒,日夜不停。

  与此同时也在大力培养能够散播到各地郡县,独自领导一队人传播技术,加快当地郡县的农具大面积推广。

  但是这些人还得是心腹,必须对曲辕犁的图纸严防死守,不能泄露出去,不然流露到魏,吴两国,肯定会成为资敌利器。

  虽然诸葛亮自己也十分清楚,如果大面积在大汉各郡县推广曲辕犁的话,早晚必定被魏吴两国学去,但原则上是能晚一些便晚一些,最好在北伐前保留住这个秘密。

  而大楼机就有些不太相同了,大楼机不必做到每个地方都有,只需要普及一部分便可以。

  诸葛亮的想法十分超前,他打算在蜀锦这个市场做出差异化,既保留原来的蜀锦,也大力发展新的高端蜀锦,这样才能做出对比来,那些更加高端的蜀锦才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与此同时,除了这些,向郎在脱手曲辕犁的监製之后,就將自己的重心转移到了那杂交水稻的培育上来,再加上杂交水稻是刘禪的的心头肉,基本上是没事的时候每天必去的一个地方。

  可以说除了皇宫中,刘禪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城南的那块试验田了,除此之外,发酵的化肥已经基本成形,已经快要可以在稻田中施肥了。

  而万眾瞩目的新推行的科举制,基本是由诸葛亮牵头,蒋琬进行辅助,每日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处理来自各个郡县面临的压力,阻力,以及怎么宣传更能让民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