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老师,先回我的住处吧,劳累了这许多天,您也好好放鬆一下。”
老教授连忙摆摆手,
“我来这就是为了看那古法的纺织蜀锦工艺,你现在先带我去吧。”
刘尧闻言愣了一下,咽了一口口水后有些犹豫的说道,
“老师,那是我的一个学生家里,但是这山里山路复杂,我一时也找不到他家在哪,不今天先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再让他带你过去。”
“而且,现在天色这么晚了,我们直接去村民家里也有些不太好。”
老教授听后连连点头,
“对对,是我考虑不周,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没考虑到这些,那小刘你带路,我们先回你家吧,给你添麻烦了小刘。”
刘尧赶忙说道,
“老师您客气了,来这边走,您慢著点。”
刘尧扶著老教授向著自己支教的教室兼住所方向走去,一路上刘尧脑子在十分激烈的思考,毕竟,他已经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没有见到过那个小胖了啊!
正当刘尧刚带著头髮白的老教授刚一走进院子,就看见一小胖在院子里来回逛游,东看看西看看的跟个小街溜子一样。看到这熟悉的身影,刘尧忍不住眯起眼,笑眯眯的盯著他。
刘禪一转头,嚇了一跳,刘尧那眼神看得他是一阵浑身发毛,他下意识的咳嗽了两声:“刘、刘老师,你看我干啥”
刘尧没接话,反而咧著个大嘴往前凑了一步,嚇得刘禪顿时往后缩了缩——那小眼神,就跟山里饿了三天的狼一样。
“来的正好啊!”
刘尧突然开口,脸上堆满了笑意,说著他就向一旁的老教授介绍起来,
“老师,这就是我给你说了那家里是织古法工艺蜀锦的那家的孩子,这不巧了吗,知道您来了,他也来找我了。”
刘禪一边听著这话,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当场就懵了,嘴巴张了张,一个字没说出来,却也半天没合上。
刘尧见刘禪这紧张兮兮的样子,哈哈一阵大笑,走上前勾肩搭背的搂住刘禪,
“別紧张,先进屋吧,一会再给你详细说说。”
一边说著,刘尧一边招呼道,
“来都来了,吃口饭再走。”说完,刘尧压根没给刘禪拒绝的机会,拽著他就往屋中走去。
其实当刘尧说出吃饭两个字的时候,刘禪就已经沦陷了,根本不用拽,他自己就乖乖的进去坐等开饭了。
毕竟现代这饭的滋味可真比自己那时候的饭强上太多了,每次吃都像是吃仙宴一般,自从第一次吃过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了。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笑眯眯地跟在后面,他看著这俩年轻人之间的打打闹闹的样子,不禁感慨年轻真好,活力满满的。
不多时,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噹作响,刘尧繫著围裙在灶台前忙活,当红烧肉的香味飘出来时,顿时勾得刘禪肚子“咕嚕”直叫。
他这辈子吃的山珍海味多了去了,可这油汪汪的红烧肉,看著就比御膳房的许多佳肴都有食慾的多了。
今天桌上的菜品很是丰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中,便摆了满满一桌子菜,红烧肉、酸辣土豆丝、番茄炒蛋,还有一大盆蛋汤。
三人落座之后,刘尧给老教授盛了一碗蛋汤,“老师,请吧。”
老教授夹了块红烧肉,送进口中后,眯著眼直点头:“小刘啊,你这手艺不错。”
刘尧刚想开口谦虚几下,却没曾想到这老教授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见他继续转头朝著刘禪说道,
“说起手艺来,同学,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秘传的手艺啊”
刘禪正扒拉著米饭,听见这话差点一口把自己呛死。
他偷偷瞅了瞅刘尧,见对方没反应,才含糊著点头:“嗯……祖上是有过手艺人干这个的,然后就传下来了。”
其实他想的是:我老祖刘邦有没有手艺我是不知道,但是我父皇肯定是卖过草鞋,这也算是个手艺吧
刘尧想起来自己曾经给了刘尧一块蜀锦的手帕,看来是当时那块手帕让他们以为自己家里是织蜀锦的了吧。
老教授一听刘禪这话,更来劲了,当即放下筷子就开始讲蜀锦的歷史,从战国时期的斜纹织法说到汉代的经锦技术,大段大段的知识点脱口而出,侃侃而谈,那满嘴的唾沫星子差点就喷到刘禪碗里。
刘禪不由得向后搓了搓自己的位子,离著桌子远了一些。
但与此同时,他也被老教授这渊博的学识给震惊到了,心中暗暗想到“这老头知道的怎么这么多,只不过就对我来说没啥用,没办法用来拯救大汉。”
刘尧见状,忍住笑意,给刘禪夹了一筷子土豆丝,隨口说:
“老师啊,你多教点给这小胖吧,他平时就爱琢磨歷史,跟您老算是专业对口了。”
“小胖,你有啥不懂的,隨便问,这位可是行业內的大牛!”刘禪眼珠一转,放下筷子,一脸正经地看向老教授:“老先生,我想问下,南边那些……那些少数民族,咋能让他们不造反呢老是打打杀杀的,麻烦得很。”
“改土归流!”
刘尧和老教授同时开口,说完互相看了一眼,都不自觉的笑了出来。
刘禪眨著一双大眼睛,十分疑惑的看著这两个十分有默契的老师,
“什么叫改土归流呀是个很厉害的政策吗”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坐直了身子说道:
“改土归流不是什么厉害的政策,但是这是对於那些未开化的蛮夷最实用的一个政策了。”
刘禪眼神中散发出一阵光芒,
“哦,请老师快讲,其中有何深意”
老教授笑了笑,並没有再著急直接揭晓真正的谜底。而是卖了一个关子,
“小同学,就拿东汉初期和三国时期来举例吧,这对比起来比较简单。”
“小刘说你喜欢歷史,那你说说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那些蛮子的”
刘禪低头想了想,当时这点他父皇曾经给他说过,並且他也基本是採取这种方式对待南蛮的,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说道,
“当年汉武帝基本上是採取的『以利相诱』的政策,对那些边远地区不方便管理的蛮夷通过赏赐呀,还有联姻这些方式来拉拢他们的首领。”
“然后在那些蛮族聚集的地方採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以此来达到他管理蛮族的目的。”
“老师,先回我的住处吧,劳累了这许多天,您也好好放鬆一下。”
老教授连忙摆摆手,
“我来这就是为了看那古法的纺织蜀锦工艺,你现在先带我去吧。”
刘尧闻言愣了一下,咽了一口口水后有些犹豫的说道,
“老师,那是我的一个学生家里,但是这山里山路复杂,我一时也找不到他家在哪,不今天先好好休息一下,明天我再让他带你过去。”
“而且,现在天色这么晚了,我们直接去村民家里也有些不太好。”
老教授听后连连点头,
“对对,是我考虑不周,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没考虑到这些,那小刘你带路,我们先回你家吧,给你添麻烦了小刘。”
刘尧赶忙说道,
“老师您客气了,来这边走,您慢著点。”
刘尧扶著老教授向著自己支教的教室兼住所方向走去,一路上刘尧脑子在十分激烈的思考,毕竟,他已经一个多月快两个月没有见到过那个小胖了啊!
正当刘尧刚带著头髮白的老教授刚一走进院子,就看见一小胖在院子里来回逛游,东看看西看看的跟个小街溜子一样。看到这熟悉的身影,刘尧忍不住眯起眼,笑眯眯的盯著他。
刘禪一转头,嚇了一跳,刘尧那眼神看得他是一阵浑身发毛,他下意识的咳嗽了两声:“刘、刘老师,你看我干啥”
刘尧没接话,反而咧著个大嘴往前凑了一步,嚇得刘禪顿时往后缩了缩——那小眼神,就跟山里饿了三天的狼一样。
“来的正好啊!”
刘尧突然开口,脸上堆满了笑意,说著他就向一旁的老教授介绍起来,
“老师,这就是我给你说了那家里是织古法工艺蜀锦的那家的孩子,这不巧了吗,知道您来了,他也来找我了。”
刘禪一边听著这话,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当场就懵了,嘴巴张了张,一个字没说出来,却也半天没合上。
刘尧见刘禪这紧张兮兮的样子,哈哈一阵大笑,走上前勾肩搭背的搂住刘禪,
“別紧张,先进屋吧,一会再给你详细说说。”
一边说著,刘尧一边招呼道,
“来都来了,吃口饭再走。”说完,刘尧压根没给刘禪拒绝的机会,拽著他就往屋中走去。
其实当刘尧说出吃饭两个字的时候,刘禪就已经沦陷了,根本不用拽,他自己就乖乖的进去坐等开饭了。
毕竟现代这饭的滋味可真比自己那时候的饭强上太多了,每次吃都像是吃仙宴一般,自从第一次吃过之后,根本就停不下来了。
老教授扶了扶眼镜,笑眯眯地跟在后面,他看著这俩年轻人之间的打打闹闹的样子,不禁感慨年轻真好,活力满满的。
不多时,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噹作响,刘尧繫著围裙在灶台前忙活,当红烧肉的香味飘出来时,顿时勾得刘禪肚子“咕嚕”直叫。
他这辈子吃的山珍海味多了去了,可这油汪汪的红烧肉,看著就比御膳房的许多佳肴都有食慾的多了。
今天桌上的菜品很是丰富,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中,便摆了满满一桌子菜,红烧肉、酸辣土豆丝、番茄炒蛋,还有一大盆蛋汤。
三人落座之后,刘尧给老教授盛了一碗蛋汤,“老师,请吧。”
老教授夹了块红烧肉,送进口中后,眯著眼直点头:“小刘啊,你这手艺不错。”
刘尧刚想开口谦虚几下,却没曾想到这老教授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只见他继续转头朝著刘禪说道,
“说起手艺来,同学,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秘传的手艺啊”
刘禪正扒拉著米饭,听见这话差点一口把自己呛死。
他偷偷瞅了瞅刘尧,见对方没反应,才含糊著点头:“嗯……祖上是有过手艺人干这个的,然后就传下来了。”
其实他想的是:我老祖刘邦有没有手艺我是不知道,但是我父皇肯定是卖过草鞋,这也算是个手艺吧
刘尧想起来自己曾经给了刘尧一块蜀锦的手帕,看来是当时那块手帕让他们以为自己家里是织蜀锦的了吧。
老教授一听刘禪这话,更来劲了,当即放下筷子就开始讲蜀锦的歷史,从战国时期的斜纹织法说到汉代的经锦技术,大段大段的知识点脱口而出,侃侃而谈,那满嘴的唾沫星子差点就喷到刘禪碗里。
刘禪不由得向后搓了搓自己的位子,离著桌子远了一些。
但与此同时,他也被老教授这渊博的学识给震惊到了,心中暗暗想到“这老头知道的怎么这么多,只不过就对我来说没啥用,没办法用来拯救大汉。”
刘尧见状,忍住笑意,给刘禪夹了一筷子土豆丝,隨口说:
“老师啊,你多教点给这小胖吧,他平时就爱琢磨歷史,跟您老算是专业对口了。”
“小胖,你有啥不懂的,隨便问,这位可是行业內的大牛!”刘禪眼珠一转,放下筷子,一脸正经地看向老教授:“老先生,我想问下,南边那些……那些少数民族,咋能让他们不造反呢老是打打杀杀的,麻烦得很。”
“改土归流!”
刘尧和老教授同时开口,说完互相看了一眼,都不自觉的笑了出来。
刘禪眨著一双大眼睛,十分疑惑的看著这两个十分有默契的老师,
“什么叫改土归流呀是个很厉害的政策吗”
老教授推了推眼镜,坐直了身子说道:
“改土归流不是什么厉害的政策,但是这是对於那些未开化的蛮夷最实用的一个政策了。”
刘禪眼神中散发出一阵光芒,
“哦,请老师快讲,其中有何深意”
老教授笑了笑,並没有再著急直接揭晓真正的谜底。而是卖了一个关子,
“小同学,就拿东汉初期和三国时期来举例吧,这对比起来比较简单。”
“小刘说你喜欢歷史,那你说说光武帝时期是怎么对那些蛮子的”
刘禪低头想了想,当时这点他父皇曾经给他说过,並且他也基本是採取这种方式对待南蛮的,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后说道,
“当年汉武帝基本上是採取的『以利相诱』的政策,对那些边远地区不方便管理的蛮夷通过赏赐呀,还有联姻这些方式来拉拢他们的首领。”
“然后在那些蛮族聚集的地方採取『以夷制夷』的政策,以此来达到他管理蛮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