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强將一摞文件依次递出。
第一组李明哲接过的是《新时代经济思想与实践》,第三组郑怀民拿到《財税体制改革与创新》,第五组杨立新领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轮到郑仪时,刘志强略微停顿,將一份標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料递给他。
郑仪简单翻看,文件里涵盖了基层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智慧城市管理等內容,理论精深,案例详实,显然是精心准备的课题。
刘志强沉声道:
“各组回去自行討论,展示形式不限,但必须紧扣核心內容。”
不简单。
郑仪心中瞭然。
这份任务看似只是“理论学习”,实则暗含多重考验。
首先,八组选题不同,彼此间无法直接照搬,必须独立完成;其次,时间紧、任务重,短短三天就要吃透材料並提炼出有价值的內容。
最后,展示形式虽然自由,但如何在“理论枯燥”与“內容深度”之间找到平衡,更是对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验。
各组组长带著材料回到座位上,纷纷召集组员展开討论。
郑仪一落座,杜云嵐便直接问道:
“郑组长,领到什么题目”
他没急著回答,而是將资料平铺在桌上,让所有人看清封面。
“社会治理现代化”
李在明眉头微挑。
“这个课题倒是挺新的。”
陈道远仔细翻看大纲:
“內容不少,涉及基层治理、社会组织、智慧政务等多个板块。”
林成栋冷哼一声,不情不愿地凑过来看了一眼:
“这种东西有什么好讲的空泛得很。”
郑仪没有理会林成栋的抱怨,而是直接切入正题:
“各位怎么看怎么分配”
杜云嵐想了想:
“我是商务厅的,对经济领域更熟,这篇东西里只有『智慧政务』勉强沾边。”
陈道远点头:
“我做过政策研究,可以负责理论梳理。”
李在明微微一笑:
“我对政府工作比较熟悉,不如我来负责『基层治理』这块。”
郑仪看了他一眼。
表面上,李在明是在主动揽任务,但实际上,“基层治理”是整个课题里最核心的部分,掌握这部分,就等於掌握了整个报告的灵魂。
而李在明显然想藉此占据主导权。
“可以。”
郑仪点点头。
“那李科长负责基层治理板块。”
他转头看向陈道远:
“陈科长,你负责理论框架和关键政策梳理。”
“杜科长,你来主笔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部分。”
“至於林处……”
郑仪顿了顿,目光落在一直板著脸的林成栋身上:
“林处对交通规划很熟悉,社会治理中的公共设施管理这一块,能不能麻烦你”
林成栋愣住了,显然没想到郑仪会给他分配任务,更没想到郑仪会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他本想一口回绝,但看到其他人都开始领任务,自己若再摆烂,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行吧。”
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语气却缓和了几分。
郑仪最后说道:
“我来负责整体框架和匯报串联。”
他看向眾人:
“大家现在就开始整理思路,晚上我们碰一次,匯总初稿。”
杜云嵐轻笑:
“郑组长效率真高。”
李在明就算拿到最重要的基层治理內容,却没有太多的高兴。
郑仪的分配看似公平,实则牢牢掌控了全局,他让每个人都负责一部分,但最关键的总揽和匯报,却握在自手里。
而且,这样的分配,所有人都不得不参与进来,连林成栋都推不掉。
李在明忽然意识到,郑仪根本不怕他抢基层治理这块內容。
因为整个框架在郑仪手里,无论谁负责哪部分,最终都要按照他的逻辑整合。
隨著午餐时间的临近,党校食堂开始热闹起来。
郑仪收拾好材料,提议道:
“大家先去吃饭,下午继续。”
眾人各自起身,李在明率先离开,临走前深深看了郑仪一眼;陈道远默默整理资料,动作利落;杜云嵐慢悠悠地拿起包,似乎有意等待。
林成栋刚要走,郑仪忽然叫住他:
“林处,一起”
林成栋神色一僵,显然没料到郑仪会主动邀请自己。他犹豫片刻,生硬地点了点头。
食堂里学员三五成群地落座,氛围轻鬆了不少。郑仪选了个靠窗的座位,和林成栋面对面坐下。
“林处,尝尝这个。”
郑仪將一盘红烧鯽鱼往他那边推了推。
林成栋狐疑地抬头:
“郑组长这么客气”
“组员之间,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郑仪语气平和,仿佛早上的衝突从未发生过。
林成栋沉默片刻,终是夹了一筷子鱼,闷声道:
“……还行。”
“林处在交通规划处工作几年了”
他夹起一块清炒时蔬,语气隨意得像是在聊天气。
林成栋抬眼,警惕地看了他一眼:
“五年零三个月。”
“那资歷够了。”
郑仪点点头。
“按正常晋升流程,早该提正处了。”
这句话精准地戳中了林成栋的痛处。
林家虽然在交通系统有人脉,但林成栋本人能力实在平庸,三十好几了还在副处位置上打转。要不是家里硬塞,他连这次特训营都进不来。
“哼,你懂什么......”
林成栋下意识想反驳,却被郑仪抬手打断。
“我不但懂,还能帮上忙。”
郑仪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你配合我完成任务,我就帮你整理一份完美的结业报告。”
“以你的背景,加上特训营的镀金......”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成栋一眼。
“顺利的话,年底就能解决正处级。”
林成栋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他不傻,当然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你要什么”
“很简单。”
郑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组里的事情,你听我安排。”
“至於李在明......此人少不了麻烦,只要你不添乱就可以。”
林成栋脸色变了又变。
“你这是让我背叛......”
“不。”
郑仪微微倾身,声音轻得像一阵风。
“我这是在帮你选一条最轻鬆的路。”
“你想想,事成之后——”
“你是正处级干部,李在明是什么”
这个对比太鲜明了。
林成栋猛地灌了一大口茶水,胸口剧烈起伏。
半晌,他重重放下杯子。
“......成交。”
两个字,轻若蚊蝇,却重若千钧。
郑仪微微一笑,重新拿起筷子。
“鱼要凉了,林处。”
第一组李明哲接过的是《新时代经济思想与实践》,第三组郑怀民拿到《財税体制改革与创新》,第五组杨立新领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轮到郑仪时,刘志强略微停顿,將一份標有“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资料递给他。
郑仪简单翻看,文件里涵盖了基层治理创新、社会组织培育、智慧城市管理等內容,理论精深,案例详实,显然是精心准备的课题。
刘志强沉声道:
“各组回去自行討论,展示形式不限,但必须紧扣核心內容。”
不简单。
郑仪心中瞭然。
这份任务看似只是“理论学习”,实则暗含多重考验。
首先,八组选题不同,彼此间无法直接照搬,必须独立完成;其次,时间紧、任务重,短短三天就要吃透材料並提炼出有价值的內容。
最后,展示形式虽然自由,但如何在“理论枯燥”与“內容深度”之间找到平衡,更是对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验。
各组组长带著材料回到座位上,纷纷召集组员展开討论。
郑仪一落座,杜云嵐便直接问道:
“郑组长,领到什么题目”
他没急著回答,而是將资料平铺在桌上,让所有人看清封面。
“社会治理现代化”
李在明眉头微挑。
“这个课题倒是挺新的。”
陈道远仔细翻看大纲:
“內容不少,涉及基层治理、社会组织、智慧政务等多个板块。”
林成栋冷哼一声,不情不愿地凑过来看了一眼:
“这种东西有什么好讲的空泛得很。”
郑仪没有理会林成栋的抱怨,而是直接切入正题:
“各位怎么看怎么分配”
杜云嵐想了想:
“我是商务厅的,对经济领域更熟,这篇东西里只有『智慧政务』勉强沾边。”
陈道远点头:
“我做过政策研究,可以负责理论梳理。”
李在明微微一笑:
“我对政府工作比较熟悉,不如我来负责『基层治理』这块。”
郑仪看了他一眼。
表面上,李在明是在主动揽任务,但实际上,“基层治理”是整个课题里最核心的部分,掌握这部分,就等於掌握了整个报告的灵魂。
而李在明显然想藉此占据主导权。
“可以。”
郑仪点点头。
“那李科长负责基层治理板块。”
他转头看向陈道远:
“陈科长,你负责理论框架和关键政策梳理。”
“杜科长,你来主笔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的部分。”
“至於林处……”
郑仪顿了顿,目光落在一直板著脸的林成栋身上:
“林处对交通规划很熟悉,社会治理中的公共设施管理这一块,能不能麻烦你”
林成栋愣住了,显然没想到郑仪会给他分配任务,更没想到郑仪会给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他本想一口回绝,但看到其他人都开始领任务,自己若再摆烂,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行吧。”
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语气却缓和了几分。
郑仪最后说道:
“我来负责整体框架和匯报串联。”
他看向眾人:
“大家现在就开始整理思路,晚上我们碰一次,匯总初稿。”
杜云嵐轻笑:
“郑组长效率真高。”
李在明就算拿到最重要的基层治理內容,却没有太多的高兴。
郑仪的分配看似公平,实则牢牢掌控了全局,他让每个人都负责一部分,但最关键的总揽和匯报,却握在自手里。
而且,这样的分配,所有人都不得不参与进来,连林成栋都推不掉。
李在明忽然意识到,郑仪根本不怕他抢基层治理这块內容。
因为整个框架在郑仪手里,无论谁负责哪部分,最终都要按照他的逻辑整合。
隨著午餐时间的临近,党校食堂开始热闹起来。
郑仪收拾好材料,提议道:
“大家先去吃饭,下午继续。”
眾人各自起身,李在明率先离开,临走前深深看了郑仪一眼;陈道远默默整理资料,动作利落;杜云嵐慢悠悠地拿起包,似乎有意等待。
林成栋刚要走,郑仪忽然叫住他:
“林处,一起”
林成栋神色一僵,显然没料到郑仪会主动邀请自己。他犹豫片刻,生硬地点了点头。
食堂里学员三五成群地落座,氛围轻鬆了不少。郑仪选了个靠窗的座位,和林成栋面对面坐下。
“林处,尝尝这个。”
郑仪將一盘红烧鯽鱼往他那边推了推。
林成栋狐疑地抬头:
“郑组长这么客气”
“组员之间,互相照应是应该的。”
郑仪语气平和,仿佛早上的衝突从未发生过。
林成栋沉默片刻,终是夹了一筷子鱼,闷声道:
“……还行。”
“林处在交通规划处工作几年了”
他夹起一块清炒时蔬,语气隨意得像是在聊天气。
林成栋抬眼,警惕地看了他一眼:
“五年零三个月。”
“那资歷够了。”
郑仪点点头。
“按正常晋升流程,早该提正处了。”
这句话精准地戳中了林成栋的痛处。
林家虽然在交通系统有人脉,但林成栋本人能力实在平庸,三十好几了还在副处位置上打转。要不是家里硬塞,他连这次特训营都进不来。
“哼,你懂什么......”
林成栋下意识想反驳,却被郑仪抬手打断。
“我不但懂,还能帮上忙。”
郑仪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你配合我完成任务,我就帮你整理一份完美的结业报告。”
“以你的背景,加上特训营的镀金......”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成栋一眼。
“顺利的话,年底就能解决正处级。”
林成栋呼吸明显急促起来。
他不傻,当然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你要什么”
“很简单。”
郑仪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组里的事情,你听我安排。”
“至於李在明......此人少不了麻烦,只要你不添乱就可以。”
林成栋脸色变了又变。
“你这是让我背叛......”
“不。”
郑仪微微倾身,声音轻得像一阵风。
“我这是在帮你选一条最轻鬆的路。”
“你想想,事成之后——”
“你是正处级干部,李在明是什么”
这个对比太鲜明了。
林成栋猛地灌了一大口茶水,胸口剧烈起伏。
半晌,他重重放下杯子。
“......成交。”
两个字,轻若蚊蝇,却重若千钧。
郑仪微微一笑,重新拿起筷子。
“鱼要凉了,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