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等我好消息-《逃荒种田:锦鲤肥妻被糙汉抢回家》

  宋绵绵眼眶泛红。

  “大哥……”

  “谢谢你。”

  “自家兄妹,谢啥啊?你是我亲妹子,我不疼你疼谁?”

  他说着,还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明儿一大早,我送你去县衙门口,然后我就去找活儿干。哪儿有活我去哪儿!”

  “听人说,卸一整车货能赚五个铜板。等我挣了钱,给你买肉饼吃,大肉馅的,管饱!你想吃几个就吃几个!”

  “不用了,大哥。”

  宋绵绵急忙打断他。

  “我不是为了吃肉饼才找你的。我找你,是有件大事想跟你商量。”

  “啥事?”

  “你说,只要哥能办到的,就绝不含糊!”

  宋绵绵放低语调。

  “这儿不方便说话,跟我来。”

  随即她便拉着宋齐阳的袖子快步往后院走去。

  来到菜地边上,她指着那一排山药架。

  “大哥,我想试一试育山药苗。咱们现在手头有现成的山药藤,只要仔细点儿看顾,开春就能出苗。要是种得多,再做药粉,不单能填饱肚子,还能拿去卖钱,换些油盐布匹,家里日子也能宽松些……”

  宋绵绵继续说着。

  “你看,咱们现在有苗,可以多培一些,把地扩到两亩。秋天少说也能收八百斤。要是管理得好,翻倍也不是不可能。山药产量高,又耐旱,比种麦子省心多了。”

  “鲜山药放得久,晒干切片磨成粉,存一年都行。一斤粉能换三斤的粗粮,还能蒸糕做点心,城里人最爱吃这个。而且我听赶集的货郎说,镇上的点心铺子都收这种粉,一斤能卖三十文呢!”

  宋齐阳瞪着眼。

  “这……这能行吗?”

  他眉头紧皱,有些担忧。

  “县里头会让我们做买卖?咱们这山沟沟里的人,连城门都没进过几回,官府能听咱们说话?要是一不小心犯了规矩,惹上官非可怎么办?”

  “所以啊,明天我得去找黎大人讲条件!”

  宋绵绵眨了眨眼,扬起嘴角。

  “小妹现在这么有主意,连哥都跟不上了。”

  宋齐阳笑起来,抬手揉了揉宋绵绵的脑袋。

  “哥不懂那些弯弯绕绕,但你只管干,有事哥替你顶着!谁敢欺负你,哥第一个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宋绵绵就换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裳。

  娘拉着她的手,很是不放心。

  “绵绵啊,去了县衙要低头,少说话,多听。要是那当官的板着脸,问东问西,你就只答该答的。要是他为难你,不给说话机会,你就赶紧回来,别硬撑,听见没有?”

  “娘,我是去谈事的,会出问题的。黎大人是读书人,讲道理,我又不是去告状,就是想把山药粉的销路打开,造福乡里,他只会高兴才对。”

  宋齐茂在一旁听着,突然站起身来。

  “要不二哥陪你去!见了那狗官咱也不怕他!有我在,没人敢拿你怎么样!”

  “二哥!”

  宋绵绵立马拦住他。

  “你当是去闹事啊?带上你,我还用谈生意吗?直接改唱戏得了!你在家守着地,看好牛羊,等我好消息!”

  终于,车子停在了县衙门口。

  “小妹,要不哥陪你一块进去?万一里面那当官的不讲理,你一个小姑娘应付不来。”

  守门的衙役立马上前一步。

  “不行!特使大人亲口说了,只准宋绵绵一个人进去,谁也不许跟着,违令者重罚!”

  宋齐阳瞅了眼衙役腰间那把明晃晃的刀,转头看向妹妹。

  “小妹,哥就在这外面等着。你要记住,要是里头一有不对劲,你就立马喊一声!哥耳朵灵,听见了马上就冲进去!”

  “哥,放心啦,就是进去谈点事,不会有事的。”

  一名衙役见她进来,确认身份过后,便引着她往后堂去。

  黎安今日未穿官服,只着一身深青色的细绸长袍,端坐在堂内一张紫檀木案前。

  听见脚步声,黎安抬起头,目光落在宋绵绵身上。

  “宋姑娘,坐。”

  宋绵绵微微颔首,走过去坐下。

  她刚坐稳,坐在黎安身旁的县令胡贵康便冷哼一声。

  “哼!见了大人,连个礼都不行,成何体统?”

  黎安闻言,只是抬手以作安抚。

  “算了,胡县令,今日并非审案训话,而是来商量正事的,倒也不必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宋姑娘,你昨日提的水源、粮食、还有百姓收入这三件大事,现在可有更具体的主意?”

  宋绵绵站起身来。

  “回大人,我想先看看咱们县的地图,最好能有详细的地形标注。”

  黎安一听这话,刚准备去取书架旁的一个厚厚册子,胡县令就猛地站起身,语气惊慌。

  “大人,这……这不合规矩啊!地形图乃官府机密,向来由专人保管,岂能随意示于平民?尤其是……尤其是这样一个村野女子!”

  黎安闻言,并未言语。

  他清楚,胡贵康怕的不是泄密。

  他是怕一个普通百姓能看懂图、说出问题,有损自己的威严。

  “没关系,宋姑娘稍等片刻。”

  说完,他命人取来上等宣纸,未有参考就描绘出了县城地图。

  宋绵绵在一旁观看时,心中惊讶。

  胡贵康更是对此瞠目结舌。

  这位黎大人前天才正式上任,连衙门里的文书都还没认全。

  怎么可能熟知全县地形,甚至绘制出来。

  “好了。”

  “你看看,可够清楚?”

  胡县令上前一步,眯着眼仔细瞧那图上的细节,却越看越心惊。

  此图虽为临时手绘,却比县衙藏档的地形图还要清楚。

  而如今,全县最重要的水脉分布,竟就这样随意摆出。

  然后被一个乡野女子拿在手中,用来商议民生大事!

  胡县令觉得荒诞,却又一句话逗说不出来。

  宋绵绵细细看着那地图,眉头微皱。

  片刻后,她心中已然有数。

  “大人请看,马场镇西边地势高,东边地势低,水往低处流,天然就利于引水。”

  “只要在这里挖一条主渠,顺着山脚延伸,不光能引河溪之水抗旱,还能让下游那些多年荒着的干田重新浇上水。”

  她对手指落在地图上的几个关键位置。

  “这儿是水源入口,需先清淤拓宽,才能保证水量充足……再往东三里,有个低洼处,每逢大雨必积水,不如顺势挖一个蓄水塘,既能储水灌溉,又可作应急之用。动工顺序也得讲究……至于将来若遇大雨洪涝,也不必惊慌。我在几个关键拐弯处都预留了溢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