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官老爷偏心-《逃荒种田:锦鲤肥妻被糙汉抢回家》

  随即嘴唇轻轻一动。

  “胖丫头。”

  宋绵绵瞪着眼,盯着这个人。

  昨天傍晚还穿着破旧布衣,灰头土脸地站在村口,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结果今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他便换上了朝廷特使的官服。

  宋绵绵顿时觉得一股怒火从脚底直冲脑门。

  她完全不顾周围那些衙役。

  径直走到黎安的白马跟前,站定,仰起头。

  “这位大人,您就这么体察民情的?装可怜骗吃骗住是一套,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又是一套,您可真是好手段啊!”

  黎安挑了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原本以为,自己亮明身份、官服加身之后,这丫头总该有些惧意,至少会收敛几分。

  谁知她不但不怕,还敢当着这么多官差和百姓的面,当众质问。

  “小妹!”

  宋齐阳吓得脸色发白,急忙从后面冲上来。

  “你疯啦?这可是从京上来的大官,是皇上亲自派下来的特使!你怎能这般无礼?要是惹恼了他,别说咱们一家,整个村子都得遭殃啊!”

  “我管他呢!”

  宋绵绵猛地甩开哥哥的手。

  “官再大,也是吃百姓的米、喝百姓的水。不走到百姓中间去,不晓得大家的难处,再大的官也是虚的!空有个名头罢了,谁稀罕!”

  周围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

  县令站在一旁,脸色煞白,额头上冷汗直冒。

  这小姑娘竟敢当着朝廷特使的面说这种话。

  这要是被记上一笔,回京告一状。

  自己这顶乌纱帽怕是当场就得摘了,说不定还要连累阖家老小。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黎安非但没有勃然大怒,反而低低地笑了一声。

  他几步走到宋绵绵跟前。

  “听宋姑娘这意思,本官要怎么做,才算真正了解百姓疾苦呢?”

  宋绵绵半点不怵,反而挺了挺胸。

  她伸出一根手指,指向村后那口几乎干涸的老泉眼。

  “第一件事,把水的问题搞定!单靠这口老泉眼,两个村子都不够用,每天清早就得排队打水,再过一阵子,天气更热,附近几个村都会没水喝。牲口都得渴死,人更别提了!必须挖渠引水,从后山的溪流那里引下来,不然田全得干死,稻子一粒都收不回来!”

  “第二件事,换庄稼!地里现在种的这些扛不住旱,得换成耐旱的品种,我还得教大家怎么种。”

  “第三件事,帮大家赚点活钱!光种地,交了税剩下的连粥都喝不上,得搞点副业,让老百姓手里能有点进项。我们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耕作。结果赋税一扣,剩下的粮食刚够糊口,遇上灾年连锅都揭不开。”

  “老百姓手里得有点现钱,才能买盐、买药、给孩子置办冬衣。所以我打算因地制宜搞副业。妇女能纺线织布,老人可以编竹筐,年轻人能采草药,甚至可以建个小酱坊,腌酸菜、做豆酱,拿去集市上卖。”

  她说一句,黎安眼神就亮一分。

  每一句话都直指要害,不是空谈仁政,也不是喊几句体恤百姓的口号。

  他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个乡野女子,最多有些小聪明。

  可如今看来,她所思所想,竟比许多朝廷命官还要老练。

  黎安的目光从最初的审视,渐渐转为欣赏。

  等她说完,他竟抬手鼓起掌来:“宋姑娘这思路,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不是敷衍,是发自内心的认可。

  这样一个女子,出身乡野,却能跳出农耕的局限。

  看到水利、看到产业、看到民生的链条,实在罕见。

  县令听得心惊胆战,以为特使气坏了,赶紧呵斥。

  “放肆!哪来的村姑,竟敢在大人物面前胡言乱语!”

  县令冷汗直流,双腿发软。

  他官职不高,却最懂得察言观色。

  在他看来,这宋绵绵不过是个无品无级的农户女子,竟敢在巡抚特使面前侃侃而谈。

  还提出这等“干涉政务”的建议,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万一惹恼了黎安,不仅自己受牵连,整个县都要吃挂落。

  黎安摆摆手,拦住了他,转头盯着宋绵绵,笑意淡淡的。

  “既然你主意这么多,那不如你给本官出出主意,这三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你要提建议?

  好啊,那我就让你当众说出个章程来。

  若说得头头是道,自然是人才。

  若露了怯、出了错,那便是一介狂妄村妇,不堪重用。

  这不仅是考验她的智谋,更是对她胆识的试探。

  黎安不会平白无故给一个平民女子机会。

  可她宋绵绵是谁?

  前世上过董事会议,谈过上亿项目。

  哪一次不是在压力下反杀翻盘?

  宋绵绵微微一笑,镇定自若。

  “行啊,不过我也有三个要求。”

  她没有立刻应承,也没有急于表现。

  而是反客为主,提出条件。

  黎安挑眉:“讲。”

  他倒要看看,这女子到底想提什么。

  “第一,两个镇子一起修水渠,官府得提供铁锹、锄头这些工具,还得管饭,用干活换粮食,这就是以工代赈。”

  “第二,我要试种新粮食,官府不能横插一脚,也不能收税,让我先试试成不成。”

  新技术新作物,一开始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成。

  若官府中途插手干预,或是提前收税,只会打击百姓积极性。

  必须给她一块试验田,三年内免税,自由经营,成败自负。

  成了,推广全县。

  败了,也不拖累他人。

  “第三,我要办个小作坊,织布也好,做酱也好,官府得批个许可,给我撑个腰。”

  民间办产业,最怕的就是被地方胥吏刁难。

  今天说你没执照,明天说你占道经营,后天干脆强征充公。

  所以必须要有官方许可,白纸黑字,盖上官印。

  一旦出了事,官府得站出来主持公道。

  她说一条,黎安的眼神就沉一分。

  这三条要求,看似简单,实则步步为营,条条切中官场弊病。

  她不贪财,不夺权,只求保障。

  等她说完,他忽然低声笑了:“宋姑娘,你可知道,敢跟朝廷讲条件的,不是傻子,就是——”

  众人屏息,连县令都忘了训斥。

  黎安缓缓抬起眼。

  “真有能耐的人。”

  敢提条件的人很多,但能提得有理、有据、有节制的,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