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娶亲后续-《哪吒游历记之闯各个世界》

  李天明褪去那身象征着威严的官服,

  换上便装,静静地站在在县衙后院那棵古槐之下。

  这时,赵无双脚步匆匆地赶来说:

  “大人,暖风阁的底细查清了。”

  他压低声音,眼神中透着一丝凝重,

  “那暖风阁表面是供人饮酒作乐的酒楼,

  可三层以上却神秘得很,从不对外开放。

  更蹊跷的是,每月初七,总会有马车从后门进出,

  那车辙印深得不同寻常,仿佛载着什么沉重的东西。”

  李天明的指尖摸过槐树粗糙的树皮,

  一片嫩绿的叶子悠悠飘落,恰好落在他摊开的掌心。

  “初七……”他喃喃自语,眼神忽然变得锐利起来,

  “上月邻县新娘失踪,不也是初七吗?”

  说罢,他猛地收紧手指,那片嫩叶瞬间在他掌心碎裂。

  “王掌柜究竟是什么来头?”

  “听说十年前,他突然在临州发迹,据说与知府大人有姻亲关系。”

  赵无双警惕地左右张望,声音压得极低,

  “不过下官发现了一件怪事——

  衙门里凡是查过暖风阁相关案子的卷宗,

  不是缺页,就是墨迹晕染得厉害,像是被人故意破坏过。”

  远处,更夫的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惊起了栖息在槐树上的鸟儿。

  李天明望着那扑棱棱飞走的鸟儿,突然问道:

  “无双,你可听说过二十年前的‘红妆案’?”

  赵无双瞳孔骤然收缩,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那是先帝年间轰动江南的大案,

  十二名新娘在出嫁途中离奇失踪,

  现场都留下了爪子印。

  最后,这案子草草了结,

  而时任按察使却离奇暴毙,至今仍是悬案。

  “大人是说……这案子与当年……”

  赵无双的声音有些颤抖。

  “手法太像了。”

  李天明从怀中缓缓取出那块沾血的碎布,

  “你看这暗纹针脚,与那案卷记载的证物相似。

  还有这喜婆袖口的云雷纹,是当年苏州织造局的标记,绝不会有错。”

  夜风骤起,吹得槐叶沙沙作响,

  仿佛在为这即将揭开的黑暗真相奏响前奏。

  赵无双突然神色一凛,抓住李天民的手腕:“有人!”

  假山后传来一阵衣物摩擦的细微声响。

  李天民反应极快,闪电般拔出佩刀,

  刀尖如灵蛇般挑开灌木,却只看见一只野猫惊慌失措地窜过。

  月光下,石板上静静地躺着一枚铜钱,

  正面朝上,被人用朱砂画了个醒目的叉。

  “暖风阁的标记。”

  赵无双喉结滚动,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

  “他们在警告我们。”

  李天明冷笑一声,将铜钱在指尖翻转把玩:

  “明日你扮作商贾去暖风阁。记住,只看不说,随机应变。”

  次日,赵无双精心装扮,粘上假须,

  迈着看似沉稳的步伐踏入暖风阁。

  楼内丝竹声声,觥筹交错,

  跑堂的端着酒壶在人群中穿梭。

  他刚要上二楼,却被一个满脸横肉的壮汉拦住。

  “客官留步,楼上雅座需熟人引荐。”

  壮汉的声音粗犷而冷漠。

  赵无双袖中滑出一锭雪花银,

  脸上堆起讨好的笑容:

  “听闻贵楼的‘虎仙醉’乃一绝,特来品尝。”

  壮汉掂了掂银子,嘴角突然咧开一抹诡异的笑容

  “原来是王老爷介绍的贵客,三楼请。”

  楼梯拐角处供着一尊虎首人身的诡异神像,

  香炉里插着三根血红色的香,

  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腥气。

  赵无双装作整理衣襟,

  悄悄将袖中准备好的药粉撒在台阶缝隙——

  这是李天明特制的荧光粉,夜间会泛出幽蓝光芒,方便后续追踪。

  三楼厢房门窗紧闭,隐约传来女子啜泣声,仿佛是绝望的哀鸣。

  赵无双刚靠近最里间的雕花门,突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嗓音:

  “……账簿今晚必须送到那位大人府上……”

  是王喜婆的声音!

  赵无双屏住呼吸,缓缓贴近门缝,

  只见王喜婆正将一本蓝皮册子交给个戴斗笠的男子。

  斗笠抬起瞬间,他险些惊呼出声——

  那人左眼下一道狰狞的疤痕,正是知府衙门的师爷!

  突然,背后一凉,一股寒意直透脊梁,

  锋利的刀刃紧紧抵住他后腰:“赵师爷好雅兴啊。”

  赵无双反应极快,反手打翻身旁的青铜灯台,

  滚烫的灯油如瀑布般泼在打手脸上。

  惨叫声中,他瞅准时机撞开雕花门,王喜婆手中的账簿哗啦散落一地。

  满地纸页间,一行朱批刺目惊心:

  “丙戌年四月初七,送扬州瘦马三匹,收白银六百两,那位大人取二百……”

  “拦住他!”

  王喜婆尖叫着扑来。

  赵无双眼疾手快,抓起几页账册从窗口跃下,

  落地时右腿传来剧痛,仿佛骨头都要断裂。

  身后暖风阁乱作一团,火把的光影中,

  他看见三楼窗口有个熟悉的身影——

  王掌柜正冷笑着举起弩箭。

  破空声呼啸而来,一道黑影从巷口如鬼魅般闪出。

  李天明的佩刀精准地劈落弩箭,火星四溅。

  “账簿呢?”李天民焦急地问道。

  赵无双从怀中掏出染血的纸页,声音颤抖:

  “只抢到这些,但足够证明知府……”

  “嗖”的一声,第二支弩箭穿透他的肩膀。

  李天明猛地将他推开,自己却被第三支箭擦过额角。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黑影从暗处飞扑而出,

  与王掌柜扭打在一起。

  李天明趁机拽起赵无双冲进暗巷。

  拐角处突然出现一辆马车,帘子掀起,露出双保养得宜的手。

  “李大人,久仰。”

  车中人声音温润如玉,却让李天民浑身血液瞬间凝固——

  这是他在京城述职时听过的声音!

  三年前新科放榜,正是这个声音念出“一甲第三名,临州柳明德”。

  “柳……按察使大人?”李天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车帘微动,露出半张不怒自威的脸:“李大人可知,暖风阁那块地是谁的产业?”

  不等回答,一枚玉佩从帘内抛出,

  “王县令当年查‘红妆案’,就死在这块玉佩的主人手里。”

  玉佩上的蟠龙纹在月光下泛着诡异青光,

  龙睛处两点猩红,宛如凝固的血迹。

  马车远去后,赵无双挣扎着爬起来:“大人,现在我们……”

  李天明攥紧玉佩,指节发白:“去按察司。

  既然暖风阁背后是布政使大人,我们就捅破这天!”

  夜更深了,黑暗如墨汁般浓稠。

  城隍庙的破败屋檐下,李天民就着烛火细看那几页残账。

  忽然,他的手指停在某行小字上:

  “壬午年虎仙祭,献女七人,得赐金书铁券……”

  赵无双凑近一看,失声道:

  “金书铁券?那不是开国时太祖皇帝赐给功臣的免死金牌吗?”

  “嘘——”李天民突然吹灭蜡烛。

  庙门外,无数火把如毒蛇吐信般逼近。

  夜风中传来铁甲碰撞的声响,间或夹杂着弓弦绷紧的咯吱声。

  待这些人退去后,李天民和赵无双也带着那本账本回了衙门。

  三日后,李天民坐在县衙书房,烛火摇曳,映着他紧锁的眉头。

  赵无双推门而入,神色匆匆:“大人,暖风阁的账簿查清了,但……”

  他顿了顿,神色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乌云

  “涉及的人,比我们想的更麻烦。”

  李天明接过账簿,指尖划过一行行墨迹,目光最终停在最后一页——

  “丙戌年四月初七,献女三人,得银八百两,分润:

  王掌柜三百,‘那位大人’五百。”

  “哪位大人?”李天民冷笑,眼神中透着不屑,

  “连名字都不敢写,看来此人来头不小。”

  赵无双压低声音:“按察使司那边,已经有人递话,说这案子到此为止。”

  李天明抬眼:“谁递的话?”

  “知府衙门的师爷,说是……按察使大人的意思。”

  李天明沉默片刻,忽然将账簿重重合上:

  “那就先不动暖风阁,查查这个‘那位大人’是谁。”

  夜探暖风阁,真相渐露

  当夜,李天明换了一身粗布衣裳,扮作挑夫,与赵无双一同潜入暖风阁后院。

  楼内灯火通明,丝竹声隐约可闻,但后院却出奇安静。

  两人沿着墙根摸到一处偏房,窗缝里透出微弱的光。

  李天明轻轻推开一条缝隙,只见屋内堆满木箱,

  箱上贴着红纸,写着“贡品”二字。

  “贡品?”赵无双皱眉,“暖风阁还做贡品生意?”

  李天明摇头,示意他噤声。

  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两人迅速隐入阴影。

  一个瘦高男子推门而入,身后跟着两名壮汉,抬着一个麻袋。

  麻袋里传来微弱的呜咽声,像是个女子。

  “这批货今晚送走,别出岔子。”瘦高男子冷冷道,“那位大人等着呢。”

  壮汉点头,将麻袋塞进一辆马车,随即驾车离去。

  李天明眼神一沉:“跟上。”

  马车去向,迷雾重重

  两人尾随马车,穿过几条暗巷,最终停在城西一座大宅前。

  宅门紧闭,门上无匾额,但守卫森严,个个手持利刃,眼神凶狠。

  赵无双低声道:“这是……盐运使李大人的私宅。”

  李天明眯起眼:“盐运使?”

  盐运使虽只是五品官,但手握盐税大权,油水极厚。

  若暖风阁背后是他,那一切就说得通了——

  盐运使有钱有势,足以让按察使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人,怎么办?”赵无双问,“直接闯进去?”

  李天明摇头:“硬闯没用,得找证据。”

  正说着,宅门忽然打开,一辆华贵马车驶出,

  车窗微掀,露出一张熟悉的脸——

  知府大人。

  李天明瞳孔一缩:“知府和盐运使……是一伙的。”

  暗局浮出水面,真相令人胆寒

  次日,李天明召集亲信衙役,秘密部署。

  “暖风阁背后是盐运使,而盐运使和知府勾结,贩卖女子牟利。”

  李天明沉声道,“按察使司可能也牵涉其中,我们只能靠自己了。”

  赵无双咬牙:“大人,若真如此,我们查下去,怕是……”

  “怕什么?”李天民冷笑,眼神中透着决绝,

  “我李天明一介农夫出身,大不了丢官罢职。

  但若让这些畜生继续害人,我宁可死也不闭眼!”

  众人肃然,纷纷抱拳:“愿随大人一战!”

  几日后,李天明放出风声,说已掌握暖风阁与盐运使勾结的铁证,准备上奏朝廷。

  果然,当夜,县衙外黑影闪动,数名黑衣人翻墙而入,直奔李天民书房。

  然而,他们刚推开门,迎面便是数把寒光闪闪的钢刀——

  李天民坐在案后,冷冷道:“等你们很久了。”

  一场激烈的厮杀后,黑衣人尽数被擒。

  李天明扯下其中一人的面巾,赫然是盐运使府上的护卫。

  “果然坐不住了。”李天民冷笑,“带下去,严加审问!”

  终局之战,正义彰显

  五日后,李天民带着供词和证据,直奔按察使司。

  按察使面色阴沉:“李大人,此案涉及朝廷命官,不可轻举妄动。”

  李天明直视他,目光如炬:“大人,若按察使司不管,下官便直接上奏巡抚,甚至进京告御状!”

  按察使沉默良久,终于长叹一声:“罢了……此案,本官亲自督办。”

  一个月后,盐运使、知府、暖风阁王掌柜等人被革职查办,

  失踪女子陆续获救,百姓们无不拍手称快。

  尾声,光明终至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

  李天民站在县衙门口,望着远方的山峦,心中感慨万千。

  赵无双走过来,笑道:“大人,案子结了,您该歇歇了。”

  李天明摇头:“这世上,像暖风阁这样的地方,怕是还有不少。”

  赵无双沉默片刻,忽然道:“大人,您说……这案子背后,会不会还有更大的鱼?”

  李天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着坚定:“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