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竟敢抢我风头?-《我乃文弱书生,被迫权倾朝野》

  几句话的交锋,万历太子脸上的笑意未减分毫,只是那双龙目深处的温度,却骤然冷了下去。

  他试探的石子,被范立轻描淡写地踢了回来,甚至没能激起半点涟漪。

  净音天的金德圣主,空有大乘境修为,却是个胸大无脑的莽妇。

  诸葛亮、郭嘉、周瑜三人,确如传闻那般,是算无遗策的顶尖谋主,不好对付。

  唯独这个范立……

  似乎比传闻中,还要棘手百倍。

  “老师。”

  万历太子忽然轻声开口,目光依旧落在远处的范立身上。

  他身后,一位身着儒袍、蓄着长须的中年人躬身走出,正是大明帝师,张居正。

  “殿下有何吩咐?”张居正的声音沉稳如山。

  “此人,可为孤用否?”万历太子问得随意,仿佛在问今晚的菜色。

  张居正闻言,藏于袖中的手指微不可查地一颤。

  又是范立!

  犹记三皇会盟,陛下就曾动过招揽此人的心思,许以入阁的重诺。

  自己为大明呕心沥血数十载,熬白了头发,才勉强挤进内阁末流,每日还要看那严嵩与徐阶的脸色。

  凭什么?

  这范立何德何能,竟能得大明两代君主如此青睐!

  张居正心中波澜起伏,面上却古井无波,只是微微垂首。

  “老师为何不答?莫非是觉得,孤……没有容人之量?”万历太子的嘴角勾起一抹自负的笑意,“离京之前,严阁老与徐阁老,可都亲笔给孤递上了效忠的密折。”

  张居正心中一声轻叹。

  太子殿下天纵之才,确是天生的儒道帝王,唯独这性子,太过骄狂!

  嘉靖陛下百年之内必渡天劫,届时无论成败,这大明江山都将是太子的。严嵩与徐阶提前示好,不过是官场惯例,竟被太子殿下当成了自身魅力的明证。

  “殿下欲揽天下英才,臣,自然是赞同的。”

  张居正先是顺着说了一句,随即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几分。

  “只是殿下莫要忘了,臣曾为您读过的那篇,出自范立之手的《臣诫》……”

  《臣诫》二个字一出,万历太子脸上的笑容,终于彻底消失。

  能写出那等字字泣血、风骨铮铮文章的人,其心其志,坚如磐石。

  这种人,又岂会轻易改换门庭,背主求荣?

  “可惜了。”

  万历太子凝视着远处的范立,眼中的欣赏化为一片冰冷的杀意。

  “既然不能为孤所用,那这云梦山,便做他的埋骨地吧。”

  帝心难测,杀机只在一念之间。

  张居正心头一禀,却未出言劝阻。

  甚至,他觉得这样最好。

  范立若死,大明一统天下之后,朝堂之上,便也少一个与自己争权的对手。

  轰隆隆——!

  就在此刻,云梦山深处传来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响,整片大地随之震颤,林中惊鸟四起,走兽奔逃。

  那笼罩着山脉的浓雾,竟在众人面前缓缓向两侧退去,露出一条通往山峦深处的蜿蜒小径。

  紧接着,一道悠扬又带着几分卖弄的歌声,由远及近。

  “天地崩兮,大厦将倾,烈火烹油兮,一木难支!”

  “古有贤臣兮,求于明主,今有明主兮,不识我伊~~~~~~~~!”

  歌声落罢,一个头戴方巾、身穿洗得发白儒衫的老者,摇头晃脑地自雾中走出,神情颇为自得。

  听到这歌,在场众人神情各异。

  诸葛亮羽扇轻摇,失笑道:“好一首求仕之歌,倒是有几分力挽狂澜的雄心。”

  郭嘉懒扬扬地靠在车辕上,撇了撇嘴:“志大才疏者,最喜高歌。”

  周瑜手按剑柄,言简意赅:“聒噪。”

  三人相视一笑,竟有种“所见略同”的默契。

  范立的嘴角,却不受控制地抽动了一下。

  怎么会是这个老家伙?

  “老师快看!”万历太子则是一脸兴奋,指着那老者,“他定是知晓孤亲至,特意下山来投!”

  张居正的眼角也跟着抽了抽。

  投奔?

  鬼谷一脉何等人物?初代鬼谷子连楚、汉、明三国开国之君的招揽都拒之门外,一心求道飞升。

  这一代的鬼谷子,就算再不济,也不至于用这种沿街卖唱的方式来推销自己吧?

  “殿下,”张居正压低了声音,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臣观此人,歌声中功名利禄之心甚切,恐非鬼谷先生。”

  “不是鬼谷子?”

  万历太子如遭雷击,感觉自己被这酸腐儒生给戏耍了,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来人,自然不是鬼谷子,正是奉命前来开山门的伊川。

  他本以为自己这一番精心准备的登场,定能引得各方势力争相抛出橄榄枝。

  可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魏、汉、吴三国的使者,只是淡淡瞥了他一眼,便兴致缺缺地移开了目光。

  大明那边,那位身穿明黄常服的贵公子,更是用一种看死人的眼神瞪着他。

  怪哉……我游学多年,从未得罪过大明权贵啊?

  伊川心中正自纳闷,目光一扫,忽然锁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咦?

  大楚晋公范立,正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那眼神,就好像在看一只卖力翻着跟头的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