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莫先生推开跟前挡着的士兵,步履匆忙,匆忙得踉跄。他来到了梁王面前。
“那马车里……”
“让他走。”
“是傅翊吧?”莫先生颤声问。
梁王没答,只望着程念影离去的背影,然后猛地一转身:“去,把马牵给她。”
士兵嗫嚅应声。
方才那个准备偷袭抓傅翊的下属,这会儿也回到了梁王跟前,满面愧色道:“属下办事不力,未能将贼子拿下。”
梁王看了看他的手:“她留余力了。”
下属愣愣地跟着去看自已的手。
小禾真的厉害。梁王满面又骄傲又心痛的复杂神色。她越是厉害,越说明她在少虡楼吃了多少苦。
“殿下。”莫先生这时又开了口,“那位小禾姑娘方才出手,是为保护傅翊吧?她偏向如此明显……”
莫先生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他觉得小禾已经和傅翊站到了一起。
梁王头痛,心里也难受。
明明才刚认下她不久,还没过过两天好日子,竟是就这样生生将小禾夹在了中间。
她自然是左右为难,比他要烦恼了数倍。
“别说了。”
“殿下!”
“本王与你们说得很清楚了吧,她是本王的亲骨肉……”梁王说到此处,顿住了。
若非早与小禾有来往,纵使是亲骨肉再见时也会觉得生疏。
何况他的下属与小禾不过是陌生人。
梁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转过。
他们担忧他,却并不因此而对小禾爱屋及乌。
他们大抵会想着,他来日娶妻,生个儿子,都远胜小禾。既然小禾与傅翊站在一处,该放弃时便该放弃。
想到此处,梁王更觉锥心。
“听本王号令,退走!”梁王沉下脸,“悉数退走!”
*
程念影走远后,并未立即离开御京。城中大多数的门户依旧紧闭着,骑马太显眼,她将梁王手下给的马拴在了郡王府不远的地方,而后按着记忆先去了一趟魏府。
叩了好半天门,方才打开。
“如今是什么时候,不要命了?”门子喝骂了一声。
“我来见见你们家姑娘。”
打从回到御京,程念影几乎没有一日是闲着的,傅翊“出事”后尤甚。因而知晓傅翊一早便有成算,下狱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才叫她觉得生气。
而今要离京,总要来见一眼魏嫣华的。
只是门子却道:“见我家姑娘?姑娘早不住在府上了。”
程念影第一反应便是魏嫣华的那些叔伯亲戚又卷土重来了,将她驱走了。
紧跟着那门子又道:“姑娘去舅家了,往后想是都要长住舅家了。”
魏嫣华的舅舅是蒋家人,但她不知道蒋家的门朝哪里开啊。
程念影忙问了那门子。
门子正急着关门呢,从定王谋反一事传遍后,京中哪个人不害怕?
于是赶紧将蒋家在哪里说了,随即将门一关。
“哎哟,忘了说那蒋家的门也不是谁人都能进的。……但城中谁人不识蒋家名?她应当也知晓吧。”门子缩着肩,望了望逐渐黑压压的天,赶紧往里走了。
程念影按他所说,去了蒋家一趟,这回怎么敲都没能将门敲开。
程念影倒也不生气,她晓得眼下御京气氛紧张,越是高门大户恐怕越是不敢轻易开门。
也难不住她。
她足尖轻点,踩着门口的石狮就翻过了墙。
她绕着蒋家溜了一圈儿都没人发现。
“姑娘,仔细些手。”丫鬟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知道。”那是魏嫣华冷淡回应的声音。
程念影趴在墙头看了她片刻。
魏嫣华换了一身粉衫。这会儿御京还有些冷,因而外间又罩了一件水波纹的狐裘。
她掌中捧着一只手绷,另一只手在穿针引线。
做针线活,看起来很辛苦。
但程念影识得她身上的狐裘,应当价贵。
程念影想了想,她应当是过得好的,于是转身跳下了墙。
“什么声音?”魏嫣华抬头看了一眼。
丫鬟左右顾盼:“奴婢没听见。”
“嗯,一会儿去见舅舅吧。”魏嫣华举起手绷,“将这个给舅舅。”
她想问问那丹朔郡王可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她想从他口中知晓,郡王妃……为何死得那样突然。为何。
“姑娘?”丫鬟惊呼一声。
魏嫣华才发觉指尖被扎出了血。
丫鬟连忙去给她取药,魏嫣华垂下眼道:“不疼。”哪及当初郡王妃急着去救她娘时,被火燎过的疼呢。
……她很想她。
*
程念影这厢蹲在墙根底下,从怀里摸出纸与炭笔,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写了几笔,然后放到该放的地方。
抬头再看,城门将闭,她再不耽搁,骑马离开。
翌日。
一声惊叫打破了皇宫的宁静。
皇帝不见了。
平日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冷汗涔涔,慌忙走过了后宫每一座宫殿。
“昨日当值的都是哪些人?”
“好端端的,怎会弄丢了陛下?”
大太监害怕,他太害怕了。
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当值的人就立在跟前,他们之中有些人知道,有些人茫然。
知道的不会说,皇帝是掉进了自已亲手打开的机关。
茫然的,自是一无所知。
他们都缄默着。
这样的缄默让大太监的恐慌很快传染开了去,渐渐连后宫的娘娘们都有所耳闻了。
卯时,宫门开。
平日里备受皇帝倚重的朝臣们当先入了宫议事,其余官员便只惶惶不安地在偏殿等着上朝。
“如何?都找过了?”
“找过了。”
“……此事到底是瞒不住的,恐会动摇人心啊。”
“陛下失踪,宫内岂会没有半点消息?”
“恐怕宫内有人心怀不轨啊!须查!须严查!”
“此事自然重要,朝局不可乱,一样重要。”
“不错,自太子去后,陛下迟迟未立储君,以致眼下竟无能平息乱局之人。”
“殷学士,你近来常出入御前,可知陛下有留有什么诏谕吗?”
原本争相发言的臣子,在这句话后,齐齐看向了殷辉义。
殷辉义却并不想趟这浑水。
殷家势大,根深底厚,非是岑家可比。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朝代更迭,他殷家都未必会伤到筋脉。
“我并不知。”殷辉义摇了摇头。
“那近来除了殷学士,在陛下跟前亲近的……”
殷辉义道:“我看那大理寺少卿御前出入亦频频。”
其余人对视一眼,却道:“他太年轻,不过是奉命查丹朔郡王之案,哪里算得上是天子近臣呢?”
此时有人笑着接了声:“若论天子近臣,无人能出丹朔郡王其右。”
其余人不禁又对视一眼:“只是丹朔郡王还牵涉在昭宁公主与定王案中……”
“诸位不知?那杀害昭宁公主的凶手已经找到了。”
“什么?谁?不曾听闻啊。”
“正是那日殿上所提及的,公主身边少了的那个宫人,名叫木荷。”
“先将丹朔郡王请出来吧。”有人说完,紧跟着就问了一句,“诸位可有异议?”
这时候谁先开口说有异议,谁就先做傅翊的眼中钉。
他们目光闪烁,决心将这难题抛出去。
“殷学士以为呢?”
殷辉义道:“将诸皇子也请到殿中来吧。”
“殷学士的意思……”
“只怕有人趁乱下手,谋害皇嗣性命。”
“岂敢!”
在场众人,都各怀心思,一番谈论下来,最终并无几个人真正在意皇帝的去向。
但殷辉义的提议很好,该将诸皇子都请到这里来,也就免了有人擅自动作,发动宫变。
不多时,大理寺的监室大门打开。
有人来到傅翊跟前,恭恭敬敬地道:“郡王,宫里请郡王前去说话。”
傅翊才在这里没待上多久,便又走了出去。
而这回,是光明正大。
傅翊走出大门,立足于日光下,却并未立即动身。
“郡王?”车夫唤了一声。
傅翊低头看了看手。
没有了每日执着的探监,亦没有藏在袖中的油纸包、葫芦。
……少了个人来接他。
心中……还着实是……如鲠在喉啊。
“那马车里……”
“让他走。”
“是傅翊吧?”莫先生颤声问。
梁王没答,只望着程念影离去的背影,然后猛地一转身:“去,把马牵给她。”
士兵嗫嚅应声。
方才那个准备偷袭抓傅翊的下属,这会儿也回到了梁王跟前,满面愧色道:“属下办事不力,未能将贼子拿下。”
梁王看了看他的手:“她留余力了。”
下属愣愣地跟着去看自已的手。
小禾真的厉害。梁王满面又骄傲又心痛的复杂神色。她越是厉害,越说明她在少虡楼吃了多少苦。
“殿下。”莫先生这时又开了口,“那位小禾姑娘方才出手,是为保护傅翊吧?她偏向如此明显……”
莫先生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他觉得小禾已经和傅翊站到了一起。
梁王头痛,心里也难受。
明明才刚认下她不久,还没过过两天好日子,竟是就这样生生将小禾夹在了中间。
她自然是左右为难,比他要烦恼了数倍。
“别说了。”
“殿下!”
“本王与你们说得很清楚了吧,她是本王的亲骨肉……”梁王说到此处,顿住了。
若非早与小禾有来往,纵使是亲骨肉再见时也会觉得生疏。
何况他的下属与小禾不过是陌生人。
梁王的目光从他们身上转过。
他们担忧他,却并不因此而对小禾爱屋及乌。
他们大抵会想着,他来日娶妻,生个儿子,都远胜小禾。既然小禾与傅翊站在一处,该放弃时便该放弃。
想到此处,梁王更觉锥心。
“听本王号令,退走!”梁王沉下脸,“悉数退走!”
*
程念影走远后,并未立即离开御京。城中大多数的门户依旧紧闭着,骑马太显眼,她将梁王手下给的马拴在了郡王府不远的地方,而后按着记忆先去了一趟魏府。
叩了好半天门,方才打开。
“如今是什么时候,不要命了?”门子喝骂了一声。
“我来见见你们家姑娘。”
打从回到御京,程念影几乎没有一日是闲着的,傅翊“出事”后尤甚。因而知晓傅翊一早便有成算,下狱也不过是走个过场,才叫她觉得生气。
而今要离京,总要来见一眼魏嫣华的。
只是门子却道:“见我家姑娘?姑娘早不住在府上了。”
程念影第一反应便是魏嫣华的那些叔伯亲戚又卷土重来了,将她驱走了。
紧跟着那门子又道:“姑娘去舅家了,往后想是都要长住舅家了。”
魏嫣华的舅舅是蒋家人,但她不知道蒋家的门朝哪里开啊。
程念影忙问了那门子。
门子正急着关门呢,从定王谋反一事传遍后,京中哪个人不害怕?
于是赶紧将蒋家在哪里说了,随即将门一关。
“哎哟,忘了说那蒋家的门也不是谁人都能进的。……但城中谁人不识蒋家名?她应当也知晓吧。”门子缩着肩,望了望逐渐黑压压的天,赶紧往里走了。
程念影按他所说,去了蒋家一趟,这回怎么敲都没能将门敲开。
程念影倒也不生气,她晓得眼下御京气氛紧张,越是高门大户恐怕越是不敢轻易开门。
也难不住她。
她足尖轻点,踩着门口的石狮就翻过了墙。
她绕着蒋家溜了一圈儿都没人发现。
“姑娘,仔细些手。”丫鬟的声音在院中响起。
“知道。”那是魏嫣华冷淡回应的声音。
程念影趴在墙头看了她片刻。
魏嫣华换了一身粉衫。这会儿御京还有些冷,因而外间又罩了一件水波纹的狐裘。
她掌中捧着一只手绷,另一只手在穿针引线。
做针线活,看起来很辛苦。
但程念影识得她身上的狐裘,应当价贵。
程念影想了想,她应当是过得好的,于是转身跳下了墙。
“什么声音?”魏嫣华抬头看了一眼。
丫鬟左右顾盼:“奴婢没听见。”
“嗯,一会儿去见舅舅吧。”魏嫣华举起手绷,“将这个给舅舅。”
她想问问那丹朔郡王可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她想从他口中知晓,郡王妃……为何死得那样突然。为何。
“姑娘?”丫鬟惊呼一声。
魏嫣华才发觉指尖被扎出了血。
丫鬟连忙去给她取药,魏嫣华垂下眼道:“不疼。”哪及当初郡王妃急着去救她娘时,被火燎过的疼呢。
……她很想她。
*
程念影这厢蹲在墙根底下,从怀里摸出纸与炭笔,就这样认认真真地写了几笔,然后放到该放的地方。
抬头再看,城门将闭,她再不耽搁,骑马离开。
翌日。
一声惊叫打破了皇宫的宁静。
皇帝不见了。
平日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冷汗涔涔,慌忙走过了后宫每一座宫殿。
“昨日当值的都是哪些人?”
“好端端的,怎会弄丢了陛下?”
大太监害怕,他太害怕了。
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当值的人就立在跟前,他们之中有些人知道,有些人茫然。
知道的不会说,皇帝是掉进了自已亲手打开的机关。
茫然的,自是一无所知。
他们都缄默着。
这样的缄默让大太监的恐慌很快传染开了去,渐渐连后宫的娘娘们都有所耳闻了。
卯时,宫门开。
平日里备受皇帝倚重的朝臣们当先入了宫议事,其余官员便只惶惶不安地在偏殿等着上朝。
“如何?都找过了?”
“找过了。”
“……此事到底是瞒不住的,恐会动摇人心啊。”
“陛下失踪,宫内岂会没有半点消息?”
“恐怕宫内有人心怀不轨啊!须查!须严查!”
“此事自然重要,朝局不可乱,一样重要。”
“不错,自太子去后,陛下迟迟未立储君,以致眼下竟无能平息乱局之人。”
“殷学士,你近来常出入御前,可知陛下有留有什么诏谕吗?”
原本争相发言的臣子,在这句话后,齐齐看向了殷辉义。
殷辉义却并不想趟这浑水。
殷家势大,根深底厚,非是岑家可比。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朝代更迭,他殷家都未必会伤到筋脉。
“我并不知。”殷辉义摇了摇头。
“那近来除了殷学士,在陛下跟前亲近的……”
殷辉义道:“我看那大理寺少卿御前出入亦频频。”
其余人对视一眼,却道:“他太年轻,不过是奉命查丹朔郡王之案,哪里算得上是天子近臣呢?”
此时有人笑着接了声:“若论天子近臣,无人能出丹朔郡王其右。”
其余人不禁又对视一眼:“只是丹朔郡王还牵涉在昭宁公主与定王案中……”
“诸位不知?那杀害昭宁公主的凶手已经找到了。”
“什么?谁?不曾听闻啊。”
“正是那日殿上所提及的,公主身边少了的那个宫人,名叫木荷。”
“先将丹朔郡王请出来吧。”有人说完,紧跟着就问了一句,“诸位可有异议?”
这时候谁先开口说有异议,谁就先做傅翊的眼中钉。
他们目光闪烁,决心将这难题抛出去。
“殷学士以为呢?”
殷辉义道:“将诸皇子也请到殿中来吧。”
“殷学士的意思……”
“只怕有人趁乱下手,谋害皇嗣性命。”
“岂敢!”
在场众人,都各怀心思,一番谈论下来,最终并无几个人真正在意皇帝的去向。
但殷辉义的提议很好,该将诸皇子都请到这里来,也就免了有人擅自动作,发动宫变。
不多时,大理寺的监室大门打开。
有人来到傅翊跟前,恭恭敬敬地道:“郡王,宫里请郡王前去说话。”
傅翊才在这里没待上多久,便又走了出去。
而这回,是光明正大。
傅翊走出大门,立足于日光下,却并未立即动身。
“郡王?”车夫唤了一声。
傅翊低头看了看手。
没有了每日执着的探监,亦没有藏在袖中的油纸包、葫芦。
……少了个人来接他。
心中……还着实是……如鲠在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