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心疼的老太太-《穿越六零,我从十六岁开始养家》

  大姑家的门敞开着,张曙光直接把三轮车骑到了大姑家的院子里。

  “慧珍,还是没奶水吗?”

  “娘,还没有,都怪我没用。”

  “怎么能怪得了你呢,还是营养不够,晚上我去求求大队长,看能不能借点细粮回来给你补补。”

  东屋里,两个人在说着话,其中还夹杂着一个婴儿微弱的哭声。

  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大姑和她的大儿媳妇了。

  “大姑,我带爷爷奶奶来看您了。”

  张曙光朝着东屋喊了一声,然后扶着爷爷奶奶下了车。

  “是小光过来了吗?”

  大姑一路小跑着从东屋里出来。

  “哎呀!真的是小光,爹娘,你们都过来了!”

  看到许久未见的爹娘还有娘家侄子,张月娥一脸惊喜。

  “你娘天天在家念叨你,今天没事,就让小光带我们过来看看。”

  老爷子背着双手,四处打量着大闺女家的院子。

  “爹,娘,大强家的添了个小闺女,我一直在家伺候他们娘俩,也没顾得上去张庄看你们二老。

  都是闺女不孝,还让您二老反过来看我,快,快进堂屋里坐着歇歇。”

  张月娥招呼着老两口去堂屋。

  “大姑,我们还是先去东屋看看我的表侄女吧,孩子生下来我们还没见过呢!”

  张曙光来到奶奶身边,偷偷往老太太手心里塞了一张大黑拾。

  当长辈的第一次看孩子,是需要给见面礼的。

  “走,去看看孩子,时间过得真快,我闺女也是当奶奶的人了。”

  钱是英雄胆,感受着手心里的钞票,刘桂香脸上的笑容自然了许多。

  东屋的床上,一个年轻的妇人,怀里抱着个孩子。

  孩子很瘦弱,就像个小猫一样,连哭声都是有气无力的。

  “慧珍,这是你姥爷姥姥和表弟。”

  一进门,张月娥就赶紧把爹娘介绍给了儿媳妇。

  当时儿子结婚时,张月娥知道娘家过得不容易,怕娘家破费,就没往娘家报喜,以至于儿媳妇都当娘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姥姥姥爷。

  “姥姥姥爷,表弟。”

  蒋慧珍赶紧叫人。

  “我来看看我的重外孙女。”

  刘桂香老两口看了一眼孩子,心情有些沉重,把一张大黑拾放在了外孙媳妇床头。

  小丫头面黄肌瘦,眼窝深陷,饿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如果外孙媳妇再没有奶水,这个小丫头怕是养不活了。

  “娘,您这是干什么?快把钱收起来,一个小丫头,怎么能给这么重的礼呢!”

  张月娥把钱拿起来就要还给刘桂香。

  “丫头怎么了?丫头不也是大强的孩子,你的孙女吗?咱们老张家可没有重男轻女的传统。”

  其实老太太心里也有些心疼,刚才在手心里攥着,刘桂香也不知道,大孙子给她的是十块的。

  可给都给出去了,就不能再要回来了,她刘桂香丢不起这个人。

  “大姑,你快别在这拉扯了,我带了点粮食过来,还有两条鱼,赶紧给嫂子炖一锅鱼汤补一补。”

  张曙光也看出来了,自己表侄女的情况很不乐观。

  “好,我这就去。”

  “爷爷奶奶,我去帮大姑杀鱼。”

  张曙光带着大姑来到三轮车旁边,把面袋子提了出来。

  “大姑,你们家的粮缸呢?”

  张曙光扭头看向发呆的大姑。

  “在,在堂屋。”

  张月娥此时整个人都是懵的,短短半年没回娘家,娘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刚才光顾着高兴了,也就没太注意侄子骑来的三轮车。

  还有自己添了个孙女,娘一出手就拿了十块钱出来。

  侄子抱着的面袋子,目测少说也有四五十斤。

  刚才侄子说还有两条鱼,没猜错的话应该在背篓里装着。

  自打二弟出了事以后,娘家过得有多艰难,她是知道的,所以不管儿子娶媳妇,还是生孩子,她都没有通知娘家。

  “小光,是不是你爹回来了?”

  张月娥的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

  “没有,我爹要是回来了,一定会亲自过来看你和姑父的,是我找到工作了,现在是机械厂的采购员。”

  “大姑,我还提着粮食呢,要不咱先把粮食倒进粮缸里吧!”

  看着激动得大姑,张曙光赶紧举了举手里的玉米面。

  “哎!好,小光你跟我来。”

  反应过来的张月娥,赶紧转身带着张曙光往堂屋走,粮缸就在里屋的床头放着。

  张曙光解开面袋子,把金黄的玉米面缓缓地倒进了粮缸。

  “小光,这是细粮?”

  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上次吃细粮还是儿子顾强结婚的时候,用猪油做了一顿白面条。

  那次过后,就再也没有吃过细粮,哪怕过年时吃的都是杂粮面饺子。

  “嗯,大姑,现在咱家里吃的都是细粮,替代粮喇嗓子,我吃不惯。”

  无形装逼,最为致命。

  张曙光只是跟大姑阐述一个事实,大姑张月娥却听得头皮发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娘家老老少少的也有六口子人,顿顿都吃细粮,那得多少啊!

  “大姑,我先去杀鱼,准备给表嫂煮鱼汤,家里有没有热水?先给我侄女化几颗奶糖垫一垫。”

  张曙光一边说话,一边率先出了门,在张月娥还没出来之前就把两斤大白兔奶糖放进了背篓。

  六十年代的大白兔奶糖,没有科技与狠活,成分除了牛乳就是白砂糖,化开了完全可以当牛奶给婴儿食用。

  两斤大白兔奶糖,足足一大兜子,张月娥抱着奶糖,眼泪控制不住的往下流。

  “小光,如果小丫头能挺得过来,以后我一定让她像孝顺亲爹一样孝顺你。”

  “大姑,一家人不说这个,我这个当表叔的,还能眼睁睁看着侄女饿死不成,您快去给孩子冲奶喝吧,我这就去杀鱼。”

  张曙光一手扣着一个鱼鳃,提着两条鱼去了院子里水缸旁边。

  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三年来,除了大队长一家暗中给予过帮助以外,唯一还走动频繁,始终保持亲密关系的,也就是大姑一家了。

  对待真正的亲人,张曙光从来都不是一个吝啬的人。

  “娘,您看小光,来就来吧,有是送粮又是送鱼,还拿了这么多奶糖,您也不说拦着点,你们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东屋里,传出张月娥压抑的哭声。

  “那是你这个大姑做的到位,他们兄妹三个小时候,你也真亲他们了。

  小光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你对他的好,他都记在心里了。”

  老太太心疼的直嗦牙花子,可大孙子拿都拿出来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喜欢穿越六零,我从十六岁开始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