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陆泽的伟大宏图,搞个星网!-《重返娘胎,开启人生编辑器》

  这哪是天匠基地?

  分明是小神童快乐屋啊!

  陆泽参观一圈后,心中无比满意。

  原本对泽渊集团总部要建立哪些东西还有些模糊,现在看过天匠局内部后,一下子思路清晰不少。

  最后,陆泽被领到了半导体研究处。

  也是王祥宇在天匠基地的办公地点。

  很大的一个厂房,里面共计摆设了八十台1.5纳米的光刻机。

  每天都在为大夏各种领域的芯片而发力,不断生产。

  不过王祥宇也知道陆泽此次前来的目的,所以直接开口道:

  “放心吧,等你想大规模生产手机芯片时,这些机器的任务就全暂停了,一切以你优先。”

  “那多不好意思啊?”陆泽眨眨眼。

  神色难得有些害羞。

  因为这次来借用天匠局的工厂和设备,官方还真没管他要钱。

  已经占了大便宜,现在又要让其他芯片的生产为他让路,饶是以陆泽的心境,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王祥宇却是哈哈一笑,道:“芯片技术又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用其他次一点的光刻机一样能生产。”

  “再说了,这1.5纳米级的光刻机,本就是你研制出来的。”

  “你看看这厂房内,哪个芯片的生产,不是沾了你的光?”

  听到这话,陆泽微微一愣。

  他目光扫过这间宏大的厂房。

  只见八十台精密的光刻机如同沉默的巨兽,晶圆如同流水般在自动化轨道上穿梭。

  每一台机器旁,都有身着无尘服的技术人员专注地盯着控制面板。

  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参数和实时监控影像。

  当陆泽与他们对视时,所换来的是一道道充满感激的目光。

  这让陆泽心中那点不好意思,被一种微妙的成就感取代。

  当下,也是不再矫情了。

  整个人放心的在天匠基地住下。

  基地为他安排的住所紧邻核心研究区,窗外就能看到远处量子实验室,还有一座低温冷却塔。

  食堂二十四小时供应,大厨说孩子要长身体,每天变着花样的做各种肉菜。

  一众科研大佬们直呼,小神童一来,基地里的伙食都变好了。

  而有了专业科研环境,以及顶级的硬件支撑。

  陆泽的各方面研究都如同装上了火箭推进器,进展飞快。

  白天泡在实验室或图书馆,晚上则在宿舍里对着个人终端疯狂演算和设计。

  十天之后。

  凭借对操作系统内核的深刻理解,以及超高效编码,手机系统基本开发完成。

  只差最后的AI植入。

  这方面,陆泽的打算是,利用新天赋【量子心智】,着重深入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

  最好是打造出一台真正的量子计算机。

  然后利用这个计算机,开发出一款具备仿生神经的顶级AI。

  “量子计算机体积庞大,需要在极端低温乃至真空条件下储存。”

  “如果还是在哈工大的小神童科研院,那间实验室的环境根本不足以支撑我的研究。”

  “来到天匠基地这一步,还真是歪打正着的走对了。”

  陆泽心里感慨的想道。

  小神童科研院,毕竟只是一所学校的分院。

  而论对科研的专业性,哈工大肯定是远远不及天匠局的。

  陆泽目前的打算是,先造出一台量子计算机。

  然后通过云端量子计算运行AI,手机仅作为交互终端。

  这是无奈之举。

  因为以现在的技术,量子AI一旦问世,普通手机的硬件,根本不可能支撑的起它的运行。

  只能先打造一台量子计算机作为总机,再通过云端的方式,来实现量子AI对每台手机的具体应用。

  “不过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问题。”

  “若是用户5G信号不佳,影响数据传输,那岂不是全面炸雷?”

  陆泽望着在工作台上画的图表,心中很快又想到了漏洞。

  现在民用手机的通信,基本都是通过地面基站和光纤网络完成。

  举个例子,发送一条短信给朋友。

  这条短信会先通过无线电磁波,发送至当前连接的基站。

  然后基站通过光纤,将短信转发至移动核心网。

  最后由核心网再反向重复上面操作。

  即先发给目标基站,再传到对方手机上。

  因为全部光速传输,所以感觉整个过程是实时的。

  然而这样的通信方式,弊端也不少。

  比如太过依赖基站,偏远地区覆盖不到。

  又或者基站信号穿透力不强,进个电梯都能断网……

  这些小瑕疵,都会影响到用户对泽渊集团第一款手机的实际体验。

  “万一要是问量子AI一个问题,结果因为信号传输太弱,从而造成‘卡死’的假象,那还不被人笑死?”

  陆泽心中这般想着,指尖的黑笔转得越来越快。

  这个看似微小的瑕疵,在他那追求极致的思维里被无限放大。

  “传统的基站模式……太脆弱了,像蜘蛛网,一碰就破。”

  他喃喃自语,眉头越皱越深:“依赖地面光纤和蜂窝基站,信号死角、延迟、拥塞……全是问题。”

  “5G?6G?治标不治本。”

  忽然,他猛地坐直身体。

  笔啪地一声按在图纸上,留下一个墨点。

  “地基不行,那就上天基!”

  一个近乎疯狂的想法瞬间成型。

  但同时又带着强烈的技术自信。

  “低轨卫星星座!用成百上千颗小型卫星编织一张覆盖全球的‘星网’!”

  “每颗卫星就是一个小型太空基站,搭载高性能相控阵天线,能同时服务海量手机终端,彻底绕过地面基站的限制。”

  他脑海里飞速构建着技术蓝图,“激光星间链路保证卫星间高速数据传输,星上处理减少延迟……用户手机直接与卫星对话,在珠峰顶、太平洋中心、甚至电梯里,都能享受满格太空WiFi!”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如野草般疯长。

  泽渊集团要成为真正的科技巨头,怎么能没有自已的“天眼”和“天网”?

  这不仅是解决信号问题,更是构建未来数字生态的基石!

  “爽你个歪歪的,这工作量是越堆越大啊……”

  想到这里,陆泽不由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手机还没影儿,量子计算机才画图,现在又要造卫星……

  本来很简单的九岁剧本,硬是让他写写画画,给填充的满满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