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防备-《大明:殿下请登基》

  小农经济下的集体合作,与农场主模式是不同的。

  华夏这类合作模式,早就以宗族的形式扎根。

  到处都是有迹可循的细节,只不过,没人去在乎,没人去观察乡村,除了那个男人。

  华夏的农户就跟野草一样顽强,只要有土壤,他们就能顽强生长。

  李贤似乎是自然而然的发现,当然,这也是有玉珠在前的原因。

  京城不少地方在尝试,湖广的苗疆也在尝试,那么,天津为何不能试一下?

  不过,和京城还有苗疆不同,京城有着圣人这可以一言决的存在,而湖广刚经历过战争,没有什么好损失的。

  朝廷在天津的投入,就是沉甸甸的责任。

  见同知没有回答,李贤也知道,区区一个同知,或许还没有那个胆识。

  农民靠天吃饭,任何天灾人祸,哪怕是下久一些雨,都会对收成产生影响。

  李贤在这方面是比不上圣人的,朱祁钰可以节省,指缝流出来的粮食,就可以养活不少农户。

  一声叹息,很是无奈。

  为官想要做事,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问题。

  “快要入冬了,要鼓励商队从南边多运些粮食。”

  轻点在桌面上,天津在招商引资,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

  南方粮食比北方充足,之前天津就因为朝廷的命令,提前囤积了粮仓。

  “港口那边有抵税,运河时刻监控渠道疏通,大抵天津不会缺粮。”

  同知的回答很干脆,有着提前准备,底气自然很足。

  也正是因为粮仓里的粮食很多,所以市面上的粮食价格虽然有涨幅,但还是可以接受。

  贱谷伤农,没有闹饥荒的时候,粮食涨价,也能让农户增加一些收入。

  虽然还忧心未来若是农户变少之后,人口增长,粮食不够,但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

  天津的苦恼,还是幸福的苦恼。

  远在泉州的陈懋,正驻军于泉州港。

  渡大洋鲎,所至第一城,即刺桐也,余见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矣。

  这是伊本白图泰看到的泉州港景象。

  就连马可波罗,对于泉州港,也是赞叹不已。

  但是,因为蒲氏,因为海寇,现在的泉州港早就不复当年。

  身为朝贡不冻港,也只有外邦朝贡的时候,这里才会热闹起来。

  陈懋在这里迎接了范广之后,就驻留此处。

  原本看到陈懋军队入驻,以为是好事将近的泉州人,当听到蒲氏再次作乱时,不由得被浇了一头的冷水。

  他们想起了这个让整个泉州都感到耻辱的姓氏,一个自己接纳,然后背刺自己的大食人。

  历史的耻辱再次被唤起,或许陈懋的军队还是在防备着泉州,怀疑着泉州可能存在的余孽。

  不过,陈懋倒不是这么想的。

  驻留泉州,是上面的意思。

  身为大将军,没有调令,他可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可以随意到处停留。

  大明需要不冻港,而泉州这处合适,且历史悠久的深水港,正是大明所需要的。

  不过,当前的海军力量不足,而且,南直隶还没有拆分。

  朱祁钰并没有想着要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守着港口,一方面是预防海寇侵扰,另一方面,则是等候随时可能靠港的范广部海军。

  泉州知府胡志和,他的前任便是慷慨就义的熊尚初。

  邓茂七遣别将,由德化、永春、安溪寇泉州,知府熊尚初逆战于古陵坡,兵败被执,不屈死之。

  有着这么一个可歌可泣的前任,胡志和当然不甘平凡。

  但是,之前接触范广后,他便知道,自己以往的市侩,圆滑的处事,并不能让朝廷将目光投过来。

  泉州就算衰落,但是以前所累积下来的底蕴也极为丰厚。

  他来到港口,求见陈懋。

  当今圣人和军队的连系紧密,泉州离京城太远,胡志和想着从陈懋身上得到朝廷的态度。

  对于这个知府,陈懋倒没有什么恶感。

  港口边便有被征用的衙门,陈懋就在里面接见了胡志和。

  “陈将军,叨扰了。”

  拱手问好,胡志和十分客气有礼。

  而陈懋也是礼貌回礼,说道:“胡知府,入座。”

  他知道胡志和想从自己身上得到朝廷的态度,也就是圣人的态度。

  但,他又哪里知道什么态度,他自己都还没回京,从圣人登极到现在,他都还没见到圣颜。

  不过,大明的改变,陈懋也深有体会。

  就看范广带的兵,每次看,都有不少的提升。

  再到现在的海军,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可以预见,超过下西洋的舰队是指日可待的。

  “胡知府,圣心难测,而且,若是朝廷允许开放港口,你能确保不会出现下一个蒲氏?”

  陈懋没有拐弯抹角,他是将军,也没有必要拐弯抹角。

  闻言,胡志和也是沉默了一下,摇头苦笑道:“朝廷还真是在防备?”

  “不,没有。”

  陈懋立马回答,继续道:“某来此,也不是为了方便泉州,更不是找什么蒲氏余孽,某来泉州时,琼岛上的事情一概不知,又怎会提前布防。”

  从时间线上,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喜欢阴谋论的人,就乐于将两者联系在一起。

  “那,将军为何如此发问?”

  胡志和开口问道。

  “泉州离京城太远了,圣人就算防,那也不是防着泉州。”

  陈懋说完,指了指桌面上的茶碗,示意胡志和喝茶。

  呷了一口乌龙茶,胡志和道:“某也知道,正统时,南方已经糜烂,买官卖官屡禁不止,更有海商勾结海寇,但,这哪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

  说着,他真诚的看着陈懋。

  闻言,陈懋摇了摇头,道:“胡知府还是顾虑太多了,哪有那么多的顾虑,不还泉州一片清明,就想着让朝廷来做,那还需要知府干什么?”

  这种事情,陈懋知道,胡志和也知道,只不过胡志和会当官,当官需要圆滑,需要利益相关,所以就算他表现的再真诚,可当初宴请范广时,带着一众官员,里面可不全是清清白白的。

  只想坐享其成的人,就算机会有了,也会变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