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还不够?-《重生78,开局赶山打猎,宠妻如命!》

  李壮当场表示,可以给刘家沟这边,过了年之后,好好的招工一次。

  相信整个刘家沟,足够招募到不少的员工的。

  本来这件事,李壮都已经是准备好了面向全镇子,甚至附近好几个镇子招工了。

  而正好在刘家沟这,可以给兰芝一家人的面子,也可以在这里多招募。

  毕竟现在在农村,招工还是非常简单的。

  不像是后世,钱给少了,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工厂干的。

  李壮这边刚答应了刘家沟之后。

  在场的不少人都是心里面高兴,只要是家里面有人进了服装厂,那么接下来过了年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毕竟谁家里面没个闺女呢。

  反正闺女在家里面除了种地,好像也没什么收入。

  而刘支书这边,又是开始询问另外的门路了。

  李壮听他这么说之后,略微的想了想道:“这个,目前的话。”

  “男方,那只能是在建筑公司方面了。”

  李壮的建筑公司,过了年也是会扩建的。

  最起码开始厂子那边是需要扩建,的确是需要不少人。

  另外县城方向,会抽调一批的工人,到时候也是可以抽走一批。

  不过关于这方面的要求,李壮也是说了明白:“这方面,年龄有些宽松,一般都是十八岁,到四十来岁就行。”

  “如果是有盖房子方面的经验,那更是好了,有拿得出手的手艺,工钱更多。”

  这么一说,立刻就让桌上的人就激动了起来。

  他们其实也是听说过了,李家沟那边,很多人都跟着李壮干活去了。

  家家户户都赚不少钱。

  他们谁看见不眼馋?

  本身两个村子距离其实不算太远,但是平时谁没个亲戚啥的互相之间的。

  结果就是熟悉的,和亲戚什么的互相一沟通,立刻就知道了。

  这样一来,让很多人都知道了,李家沟那边可是家家户户都很富裕。

  村长嘴巴最为快,他立刻期待的道:“如此的话,那更好了。”

  “我们刘家沟,能吃苦耐劳的工匠最多了,保证让李支书你满意了。”

  其他人也是立刻附和。

  “对对对,俺们村干这种体力活,绝对是非常的靠谱。”

  “李老板,那我们过了年可就跟着你做事了。”

  一个个的期待的很。

  李壮只是微微点头的笑着。

  他虽然没有开口肯定,不过也是有了一个态度就行了。

  只要是愿意吃苦耐劳的,绝对都没什么问题。

  毕竟他要招募的是员工。

  而不是什么相当聪明的人士。

  只要是听话,吃苦耐劳的员工,就是适合自己的标准。

  这可是比那种经常耍小聪明的好太多了。

  只要是肯吃苦就行了。

  李壮也保证,给的工钱方面,绝对不少。

  只要是踏实肯干,用不了几年,家里面也绝对会富裕起来的。

  就连刘强都是两眼放光。

  去工地干活,吃苦耐劳,自己觉得自己也行啊。

  如果自己去干活,自己老婆也去服装厂,一个月不少赚的。

  但是一想到有孩子在,老婆得在家里面看管孩子,那是少一个人赚钱,就心里面憋屈。

  如果说是让老婆去服装厂干活,他在家里面照顾孩子。

  刘强又是觉得,自己老婆绝对没自己赚得多。

  毕竟服装厂那据说一天十个小时不断的踩缝纫机,也很累的,一个月一百来块钱。

  而跟着去工地干,干好了,一个月快两百了呢。

  刘强都已经考虑好了,过了年自己去干活,老婆留在家里面照顾孩子就行了。

  正好自己姐姐一出嫁,母亲跟着姐姐离开,家里面开支能少一些。

  本来李壮,还等着他们村里面这帮的所谓的亲戚们吃饱喝足可以走了吧。

  自己可以单独的跟兰芝家里面的人好好聊一聊。

  谁知道这帮人竟然还死活不走了。

  吃舒坦了,也是喝迷糊了,竟然还不走,继续的和李壮聊上了。

  甚至刘支书感慨的道:“哎,李支书,我们村的确是要好好感谢感谢你,要不是你,这村子里面的家家户户,连个多余的收入都没有办法做到。”

  李壮摆摆手道:“都应该的,我们是互相的。”

  他也不会说别的,本来就是相互的,双赢嘛。

  刘支书依然是道:“可是那么多的村子,李支书愿意多给我们村机会,我们村就要感恩。”

  看起来刘支书很是感激,可是话锋一转,又是感慨的道:“哎,只是老这样的麻烦李支书,我们村也的确是给李支书拖累了。”

  “如果我们村自己有个什么项目就好了。”李支书说这话的时候,还两眼直直的眼巴巴的看着李壮。

  李壮看他这样子,怎么可能不明白他什么意思。

  不过李壮不会说什么,他才不会因为一顿饭,就马上给对方想什么办法去。

  上次赵家沟的例子还在面前呢。

  就连这个赵家沟的事情,到了现在还和赵大奎闹着麻烦呢。

  怎么可能还愿意继续的招惹这种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如果出了个项目,跟别人说一个路子。

  别人如果觉得可行,放手去干,结果没干好的话,指不定回头就责怪你了。

  就觉得你是故意坑人了之类的。

  如果说是项目做成功了,赚钱了,人家也不一定会感激你。

  甚至都会觉得,是人家的努力,跟你没什么关系。

  可是很多人或许都不明白一个道理。

  千金难买一条门路。

  如若是别人不给想法,其他人就算是忙碌一辈子,也不会想得多。

  可也就是这样的情况,反而给出想法的人,最容易被忽视掉。

  李壮不可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当然他也是知道,目前的农村,很多村子都是如此现在的状态。

  各个也都是刚开始分田,都刚从集体制改变成了个人制。

  私人企业也是正在慢慢的测试开花。

  突然李壮这边李家沟这里冒出来了头。

  其他人立刻就会目光羡慕,甚至嫉妒的盯上去。

  都会觉得自己也行,如果自己跟李壮那样做什么厂子项目的话,也是会立刻大赚起来。

  至于里面到底有多少准备,多少弯弯绕,都没觉得有什么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