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细化方案-《穿越1975:开局一把猎枪,签到变强》

  屋外寒风依旧呼啸,卷起地上的雪沫子,打得窗户噗噗作响。

  屋里却暖意融融,炉火烧得正旺,偶尔发出噼啪的轻响。

  陈金生盘腿坐在炕上,笔记本摊在膝头,钢笔尖在纸上沙沙地移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阿野,还有啥想法,别藏着,都说说!”

  陈野笑了笑:“其实也没啥,只是写的要委婉一点……不要太生硬,要更符合现在的形势。”

  “比如多写‘先进带动后进’,‘示范效应’,‘激发劳动积极性’。”

  “对对对!还是你考虑得周到!”

  陈金生恍然大悟,赶紧在笔记本上补上几句。

  “这话必须说得漂亮,不然写的再多也没人爱看!”

  “那这‘先进’和‘示范’,具体该怎么体现?”

  陈野沉吟了一下,组织着语言:“比如,就以你港商的身份,提出在清河县搞一个‘经济发展试点区’或者‘特殊合作项目’。”

  “第一个试点,就是你的服装厂和我的养猪场。”

  他顿了顿,仔细想着措辞:“重点要突出,这不是单纯的私人牟利。”

  “服装厂可以解决县城待业青年和部分家属的工作问题,让他们有稳定收入,减轻社会安置压力。”

  “养猪场呢,可以提供优质猪肉,改善群众生活,甚至以后规模大了,猪粪还能支援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妙啊!”

  陈金生一拍炕席,震得笔记本都跳了一下,“瞧瞧!你这脑子!一下子就把高度拔上去了!”

  “从私人赚钱,一下子变成了解决就业、改善民生、支援农业!这格局就大了!”

  “那些领导看了,也不好直接驳斥啊!”

  他兴奋地记录着,嘴里还不住地念叨:“解决就业……改善民生……支援农业……好,好!”

  “还有呢?阿野,再说说,这试点具体该怎么搞?总不能咱们说搞就搞,上头说批就批吧?”

  “总得有个章法,让领导们觉得可控、可靠。”

  陈野拿起旁边温着的茶壶,给两人杯子里续上水。

  白蒙蒙的水汽氤氲开来,带着一丝茶香。

  “章法当然要有。”

  陈野吹了吹杯口的热气,“首先,所有权性质可以模糊处理,或者说‘合作经营’。”

  “比如,地皮是县里批的,或者算县里租给我们的。”

  “建造厂房、设备,都是我们自己投钱,但名义上可以挂‘港商援助’或者‘合作建设’的牌子。”

  “管理上,明面上得接受……嗯,比如县计委或者新成立的某个办公室的指导监督。”

  陈野斟酌着,“定期汇报经营情况、用工情况、纳税情况。账目要清晰,该交的税一分不少!。”

  陈金生一边飞快记录,一边点头。

  “这个我懂,姿态要做足。让利也可以,但要让在明处,换来长远发展的空间。”

  “还有呢?人员招聘怎么办?完全我们自己定?”

  “最好和街道或者劳动部门联合招工。”

  陈野道,“这样既能显示公平公正,也能把他们拉进来,利益捆绑。”

  “招工条件我们可以提,但最终名单可以商量着来。”

  “最重要的是,工资待遇,一定要比国营厂有竞争力,但不能高得太离谱,以免惹眼,可以多设点奖金名目。”

  “有道理!”

  陈金生若有所思,“工资是死的,奖金是活的。干得好多拿,干得不好少拿,更能调动积极性。”

  “香港很多厂子也是这么搞的。那销售呢?产品出路怎么办?”

  “我的服装,你的猪,往哪儿卖?”

  “你的服装,初期可以借助你家的渠道,试试看出口转内销?”

  “或者就在北边几个省市找销路。质量好、款式新,应该不愁卖。”

  陈野分析道,“我的猪更简单,县里、市里的肉联厂、供销社、甚至国营饭店,都可以是客户。关键是东西要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宏观框架聊到微观细节,从政策风险聊到市场机遇。

  陈野来自未来的零星见识和陈金生扎实的商业知识不断碰撞融合。

  许多在这个时代看来极为大胆甚至“出格”的想法,在小小的炕桌上渐渐有了雏形。

  陈金生越聊越兴奋,额头甚至冒出了细汗,他眼神灼灼地看着陈野:“阿野,你这些想法……真是……真是太超前了!”

  “很多思路,在香港那边都算得上新潮!你真是这辈子都没出过这山沟沟?”

  陈野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动声色,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道:“就瞎琢磨呗。天天看着大伙儿受穷,心里着急,就忍不住多想点儿。”

  陈金生哈哈一笑,也没深究,只是感慨道:“你这要是瞎琢磨,那好多自称专家的人都可以找块豆腐撞死了!”

  “我看你就是天生吃这碗饭的!埋没在这山沟里,真是可惜了!”

  “没什么可惜的。”

  陈野摇摇头,“能把眼前的日子过好,就不算埋没。”

  这时,门外传来徐凤娇的声音:“你俩还没聊完啊?”

  “晌午了,吃饭了!再不吃又凉了!”

  “哎!来了来了!”

  陈野应了一声,和陈金生相视一笑,意犹未尽地收拾起炕桌上的纸笔。

  午饭依旧是丰盛的一桌。

  一大盆酸菜炖粉条,里面切了几片熊肉提味,贴饼子管够,还有一碟炒鸡蛋,一碟凉拌萝卜丝。

  林美玲现在已经能很熟练地拿着饼子就菜吃了,边吃边对徐凤娇说:“娇娇,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这酸菜炖得真入味!”

  徐凤娇给她夹了一筷子鸡蛋:“好吃就多吃点。看你们聊得起劲,都没敢打扰。”

  陈母也笑着给陈金生盛了碗汤:“金生啊,多吃点,看你们忙活一上午,费脑子。”

  “谢谢阿姨!”

  陈金生接过,感叹道,“阿姨,不是我奉承,阿野真是这个!”

  他悄悄竖了下大拇指,“脑子活,想法多,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陈母笑得合不拢嘴:“他有啥出息,就是瞎折腾。你们能聊到一块去就好,互相帮衬着。”

  陈野低头吃饭,听着母亲的话,心里暖暖的。

  匆匆吃完,碗筷一推,陈金生又眼巴巴地看着陈野。

  陈野无奈一笑,对徐凤娇道:“那我们再过去商量会儿?”

  徐凤娇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但还是点点头:“去吧去吧,炉子给你们添好煤了,别冻着。”

  “丽玲姐,咱俩收拾,不管他们。”

  林美玲笑道:“好,让他们忙正事去。”

  回到温暖的里屋,炉火更旺了。

  两人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策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