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帅一番话语说动的高丽王,带着几分复杂的心情返回了王廷。他知道,要让满朝大臣接受西征辽国的提议并非易事,但事已至此,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去说服众人,为高丽寻一条新的出路。
与此同时,曹评所率的军队在得到火炮支援后,如虎添翼,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本还能勉强抵抗的高丽残余势力,在火炮的轰鸣下不堪一击,战线不断后缩,宋军的攻势势如破竹。
期间,高丽王曾想将战区内的子民一同带走,毕竟人口是立国的根本。可这一提议当即就被金帅拒绝了。金帅心中暗自冷笑:开玩笑,小爷我费了这么大功夫,凭本事打下的地盘,聚拢的人口,凭啥让你说带走就带走?你把人都带走了,这战后重建的活谁来干?城防谁来守?这些子民,如今已是他治下的百姓,自然不可能让高丽王带走。
东京城,一则噩耗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轩然大波——曹国舅的嫡子在征战高丽时不幸战死沙场。朝堂之上,众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曹府更是被浓重的悲戚笼罩,上下人等皆身着素服,哭声不绝。
赵祯端坐于龙椅之上,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悲伤神色,对着曹国舅及曹府众人一番哀悼,言辞恳切,仿佛真的痛失了一位得力干将。随后,他又下旨对曹府进行了丰厚的赏赐,以示朝廷的慰问与抚恤。那赏赐之物堆积如山,却怎么也填补不了曹府失去亲人的伤痛。
几日后,通往登州的官道上,一辆看似朴实无华的马车正不紧不慢地行驶着。车轮碾过路面的石子,发出轻微的颠簸声。车内,福康公主赵徽柔正临窗而坐。她不久前因悲伤过度撒手人寰,如今已经不再是大宋的公主了,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田野、村落、远山,一一映入眼帘,让久居深宫的她感到几分新奇。可即便如此,她的心却早已飞向了远方,满脑子都想着能早些抵达登州,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情郎。那份急切的期盼,如同车外的阳光,驱散了些许她心头的阴霾,让她眼中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憧憬。
高丽战事在金帅的统筹调度下,正沿着既定的轨道循序渐进地推进,胜局已定,基本再无悬念。金帅见状,便将曹评从前线调回,将后续军务交由副将全权处理,自己则即刻启程,返回登州——他要去接福康公主,还有一批新派来的文官,这些人将是治理新拓疆域的重要力量。
另一边,顾廷烨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这日终于抵达了东京城外。他勒住马缰,抬头望着那巍峨高耸的城墙,心中百感交集,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清楚地知道,一旦进城复命,等待自己的,必然是难以避免的惩罚。那城门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归途与未知的命运,让他迟迟不愿策马而入。
顾府内,丝毫没有迎接主家归来的喜悦,反而处处弥漫着压抑的担忧气氛。下人们走路轻手轻脚,说话也刻意放低了声音,生怕触碰到这紧绷的神经。顾廷烨从宫中复命回来后,便一直待在府中,默默等待着圣旨的降临。
果然,没过多久,宫中的内侍便带着圣旨匆匆而来。顾府上下人等赶忙跪地接旨,听着内使用那毫无波澜的语调宣读着圣旨内容——顾廷烨的爵位被降了一级,禁军统领的官职也未能保住,将由兵部另行安排任用。旨意宣读完毕,顾廷烨叩首接旨,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仿佛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
两日后,顾廷烨终于接到了太子赵宗实的召见。在太子府的书房内,他如同受惊的鹌鹑一般,垂首侍立,默默承受着太子的训斥。赵宗实的话语带着怒火,斥责他辜负了期望,损兵折将,丢了东宫的颜面。顾廷烨心中满是委屈与无奈,他并非不尽力,只是吐蕃的情况实在特殊,可兵败已是定局,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低着头,乖乖地听着。
太子发泄完心中的怒火,看着顾廷烨那副模样,也不由得哀叹了一声,语气中多了几分疲惫与无奈。他何尝不知道顾廷烨的难处,只是眼下朝堂局势复杂,他也难做周全。“如今,我手下能独当一面的武将,也就只有你了。”赵宗实缓缓说道,“我已与兵部商议过你的去处,眼下只能先委屈你,去镇守边关。等这阵风波平息,事情渐渐淡化了,我再想办法把你调回京城。”
顾廷烨闻言,抬起头看了看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随即又化为深深的无奈,最终只能沉重地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个安排。
回到顾府,大厅内的气氛依旧沉闷。小秦氏见顾廷烨回来,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气,带着几分愤怒说道:“这不仅削了一级爵位,还被发配到边关去,现在咱们顾府,可算是把脸都丢尽了!当初还不如不接这个烫手山芋呢,落得如今这般境地!”
明兰坐在一旁,看着情绪激动的小秦氏,语气平静地劝道:“姨母,您也别太着急。历年征战吐蕃,结局大抵如此,并非官人一人之过。太子交代的事情,总不好推诿的。官人出发前虽已做了万全准备,可世事难料,结局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您放心,殿下心中有数,定会想办法让官人回京的——毕竟,他身边能用的武将本就不多。”她的话语温和却坚定,试图安抚众人的焦虑,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小秦氏心中虽仍有不甘,却也清楚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反驳更是徒劳。她对着明兰发了几句牢骚,语气中满是愤懑与无奈,随后便气冲冲地转身离去,留下一室沉寂。
小秦氏走后没多久,顾廷烨便从太子府返回了家中。他面色沉郁,见了明兰,便将太子安排他去镇守边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明兰听后,心中也是一阵无奈,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当即吩咐下人着手给顾廷烨收拾行装。她知道,此刻再多安慰也难解眼前的困境,唯有尽快准备妥当,让他安心赴任才是正理。
同一时间,梁国公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梁晗正眉飞色舞地对着墨兰说道:“哈哈哈,这个顾二,真是报应!不仅被削了爵位,还被发配到边关去了,看他以后还怎么在人前神气!真是大快人心啊!”他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神情,仿佛顾廷烨的落魄能让他忘却自身的窘境。
墨兰坐在一旁,听着梁晗这番浅薄的言论,只觉得有些无语。她抬眼看向自己的夫婿,心中暗自思忖:顾二虽暂时受罚,可他毕竟是太子倚重的人,只要在太子心中不失分量,日后迟早还是有机会再升上来的。这段日子,经历了种种变故,墨兰也算想明白了一些道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固然诱人,却终究不及有个有能力、能在朝堂立足的夫君重要。
从前,娘亲教她的那些争宠邀功、算计人心的手段,如今看来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梁府固然能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在贵胄圈子里,若男人自身不给力,撑不起门面,即便家底再厚,也照样得不到旁人的真正尊重,只会沦为笑柄。想到这里,墨兰心中泛起一阵苦涩,看向梁晗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
与此同时,曹评所率的军队在得到火炮支援后,如虎添翼,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本还能勉强抵抗的高丽残余势力,在火炮的轰鸣下不堪一击,战线不断后缩,宋军的攻势势如破竹。
期间,高丽王曾想将战区内的子民一同带走,毕竟人口是立国的根本。可这一提议当即就被金帅拒绝了。金帅心中暗自冷笑:开玩笑,小爷我费了这么大功夫,凭本事打下的地盘,聚拢的人口,凭啥让你说带走就带走?你把人都带走了,这战后重建的活谁来干?城防谁来守?这些子民,如今已是他治下的百姓,自然不可能让高丽王带走。
东京城,一则噩耗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轩然大波——曹国舅的嫡子在征战高丽时不幸战死沙场。朝堂之上,众臣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曹府更是被浓重的悲戚笼罩,上下人等皆身着素服,哭声不绝。
赵祯端坐于龙椅之上,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悲伤神色,对着曹国舅及曹府众人一番哀悼,言辞恳切,仿佛真的痛失了一位得力干将。随后,他又下旨对曹府进行了丰厚的赏赐,以示朝廷的慰问与抚恤。那赏赐之物堆积如山,却怎么也填补不了曹府失去亲人的伤痛。
几日后,通往登州的官道上,一辆看似朴实无华的马车正不紧不慢地行驶着。车轮碾过路面的石子,发出轻微的颠簸声。车内,福康公主赵徽柔正临窗而坐。她不久前因悲伤过度撒手人寰,如今已经不再是大宋的公主了,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田野、村落、远山,一一映入眼帘,让久居深宫的她感到几分新奇。可即便如此,她的心却早已飞向了远方,满脑子都想着能早些抵达登州,见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情郎。那份急切的期盼,如同车外的阳光,驱散了些许她心头的阴霾,让她眼中多了几分对未来的憧憬。
高丽战事在金帅的统筹调度下,正沿着既定的轨道循序渐进地推进,胜局已定,基本再无悬念。金帅见状,便将曹评从前线调回,将后续军务交由副将全权处理,自己则即刻启程,返回登州——他要去接福康公主,还有一批新派来的文官,这些人将是治理新拓疆域的重要力量。
另一边,顾廷烨经过多日的长途跋涉,这日终于抵达了东京城外。他勒住马缰,抬头望着那巍峨高耸的城墙,心中百感交集,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清楚地知道,一旦进城复命,等待自己的,必然是难以避免的惩罚。那城门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隔开了归途与未知的命运,让他迟迟不愿策马而入。
顾府内,丝毫没有迎接主家归来的喜悦,反而处处弥漫着压抑的担忧气氛。下人们走路轻手轻脚,说话也刻意放低了声音,生怕触碰到这紧绷的神经。顾廷烨从宫中复命回来后,便一直待在府中,默默等待着圣旨的降临。
果然,没过多久,宫中的内侍便带着圣旨匆匆而来。顾府上下人等赶忙跪地接旨,听着内使用那毫无波澜的语调宣读着圣旨内容——顾廷烨的爵位被降了一级,禁军统领的官职也未能保住,将由兵部另行安排任用。旨意宣读完毕,顾廷烨叩首接旨,脸上没有过多的表情,仿佛早已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掩饰的苦涩。
两日后,顾廷烨终于接到了太子赵宗实的召见。在太子府的书房内,他如同受惊的鹌鹑一般,垂首侍立,默默承受着太子的训斥。赵宗实的话语带着怒火,斥责他辜负了期望,损兵折将,丢了东宫的颜面。顾廷烨心中满是委屈与无奈,他并非不尽力,只是吐蕃的情况实在特殊,可兵败已是定局,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他只能低着头,乖乖地听着。
太子发泄完心中的怒火,看着顾廷烨那副模样,也不由得哀叹了一声,语气中多了几分疲惫与无奈。他何尝不知道顾廷烨的难处,只是眼下朝堂局势复杂,他也难做周全。“如今,我手下能独当一面的武将,也就只有你了。”赵宗实缓缓说道,“我已与兵部商议过你的去处,眼下只能先委屈你,去镇守边关。等这阵风波平息,事情渐渐淡化了,我再想办法把你调回京城。”
顾廷烨闻言,抬起头看了看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随即又化为深深的无奈,最终只能沉重地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个安排。
回到顾府,大厅内的气氛依旧沉闷。小秦氏见顾廷烨回来,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怨气,带着几分愤怒说道:“这不仅削了一级爵位,还被发配到边关去,现在咱们顾府,可算是把脸都丢尽了!当初还不如不接这个烫手山芋呢,落得如今这般境地!”
明兰坐在一旁,看着情绪激动的小秦氏,语气平静地劝道:“姨母,您也别太着急。历年征战吐蕃,结局大抵如此,并非官人一人之过。太子交代的事情,总不好推诿的。官人出发前虽已做了万全准备,可世事难料,结局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您放心,殿下心中有数,定会想办法让官人回京的——毕竟,他身边能用的武将本就不多。”她的话语温和却坚定,试图安抚众人的焦虑,也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小秦氏心中虽仍有不甘,却也清楚事已至此,再多抱怨也无济于事,反驳更是徒劳。她对着明兰发了几句牢骚,语气中满是愤懑与无奈,随后便气冲冲地转身离去,留下一室沉寂。
小秦氏走后没多久,顾廷烨便从太子府返回了家中。他面色沉郁,见了明兰,便将太子安排他去镇守边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明兰听后,心中也是一阵无奈,却并未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当即吩咐下人着手给顾廷烨收拾行装。她知道,此刻再多安慰也难解眼前的困境,唯有尽快准备妥当,让他安心赴任才是正理。
同一时间,梁国公府内却是另一番景象。梁晗正眉飞色舞地对着墨兰说道:“哈哈哈,这个顾二,真是报应!不仅被削了爵位,还被发配到边关去了,看他以后还怎么在人前神气!真是大快人心啊!”他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神情,仿佛顾廷烨的落魄能让他忘却自身的窘境。
墨兰坐在一旁,听着梁晗这番浅薄的言论,只觉得有些无语。她抬眼看向自己的夫婿,心中暗自思忖:顾二虽暂时受罚,可他毕竟是太子倚重的人,只要在太子心中不失分量,日后迟早还是有机会再升上来的。这段日子,经历了种种变故,墨兰也算想明白了一些道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固然诱人,却终究不及有个有能力、能在朝堂立足的夫君重要。
从前,娘亲教她的那些争宠邀功、算计人心的手段,如今看来不过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小聪明。梁府固然能给她锦衣玉食的生活,可在贵胄圈子里,若男人自身不给力,撑不起门面,即便家底再厚,也照样得不到旁人的真正尊重,只会沦为笑柄。想到这里,墨兰心中泛起一阵苦涩,看向梁晗的目光中,也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