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御下之道,驱策人心-《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提举常平司使又点点头,目光看向庭院里有一个官员,他语气仍是温厚平和,微笑道:“说完他,说说你,山阴县令,当初通过大唐恩科考上来的。”

  “凡是大唐举子,中举之后都要参训,进入燕京帝王学院,由陛下亲自教导。”

  “你叫刘云,本官记的你,咱们泾县老家的人,说起来还是老乡呐。”

  “当初一千多个举子徒步进京,奉行陛下那句行万里路的圣训,你们举子跋山涉水,全都没让陛下失望。”

  “尤其是你刘云,第一个到达燕京……”

  “当你喊出那一句,帝王故土不弱于人,你知道当时的震撼吗,整个朝堂重臣都被你小子给惊住了。”

  “臭小子啊,陛下对你寄予厚望呐。”

  “本官说了这么些,如果你不是傻子应该有所领会吧,去走门路啊,去抱着陛下大腿哭,嚎啕的声音大一点,眼泪鼻涕流的多一点……”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陛下手指缝里漏一点对你而言就是天大扶持。”

  “你所在的山阴县,目下有百姓七千户,一户按八口算,也才五万多,但如果加上此前涌入的流民,你那里的人口已经快要达到十万……”

  “这是何等庞大的人力啊,你小子一定要趁机把握住。”

  “去求陛下,可怜巴巴的求,拉下面皮,多哭几声,弄到资金之后,十万人力就可以动起来,到时候,你小子怕是山西道县令第一功绩。”

  庭院中又站起一个青年,在无数人的羡慕之中拱手行礼,道:“下官感谢司使点醒,下官决定拉下脸面去找陛下哭,只不过,只不过,我官职低微恐怕没资格见到陛下。”

  提举常平司使哈哈一笑,道:“傻瓜,不会走别的门路吗?当初你第一个到达燕京,在所有重臣心中留下印象,尤其是咱们大唐帝师,亲自抚柔你的头顶,孙帝师最喜欢看到弟子们成长,你作为弟子去拜见帝师总有资格吧。”

  “到时候先在帝师那里哭一场,让老家人心软带着你进宫……”

  “嘿嘿嘿嘿,事情不就成了吗?”

  “只不过本官要叮嘱你一句,千万别在陛下面前泄露是我怂恿的。”

  “否则的话,陛下嫌我给他找麻烦,必然把我喊进宫里,又要狠狠踢我几脚。”

  庭院中的山西道官员全都忍不住笑起来。

  这位提举常平司使摆了摆手,示意让山阴县令刘云坐下,然而他目光又是一扫,看着整个庭院所有官员。

  再次道:“诸位,本官方才说他们二人,只是以他们二人为例!”

  “其实你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你们之所以敢来京师全都是因为有点门路……”

  “有的是当初杨氏第一批弟子,个个现在都做到了五品的州级府尹。有的是当初恩科考上来的,虽然最初只能担任吏员但现在最差的也升为县丞。”

  “大家其实都有门路,在京城都有故旧朋友。”

  “毕竟咱们大唐开国时间尚短,能担任官员的都是追随陛下之人,大家跟着陛下一路走到今天,每个人都有一些京城里的关系嘛。”

  “尤其是你们之中的镇令,不但数量最大而且都是老卒出身,当初你们退伍归乡建镇,但你们有一些同僚没退呀。”

  “有的生了偏将,有的在京里转文职,他们官品虽然不高,但却是三省六部不可或缺的一员,而你们无论走通哪一个门路,都能帮你们说一番好话,对不对?”

  “行了,本官也就到此为止吧。”

  “稍后我和三位司使一起,要去济王府拜见他老人家,你们如果已经有所准备,便趁着机会跟过去吧。”

  “记住了,礼物尽量不要送钱,特产可以送,稀奇古怪的玩意也可以,但是,千万不要傻愣愣的直接送钱。”

  “无论是名声在外的九大纨绔,又或者是皇家的皇子郡主们,如果你们送钱,那就是行贿……”

  “如果实在没有土特产,逼不得已只能送钱,那么,本官要给你们限定个数目。”

  “县级送礼如果送钱,决不能超过五十贯。”

  “州级,最多两百贯……”

  “其实在本官看来,送钱是最纯的办法,经营关系不一定送钱,说不定请一顿酒宴更有效果。”

  “尤其是那些名声在外的纨绔子弟,他们最在乎的是被人吹捧的虚名。”

  “你们如果在京城出名的酒肆置办一顿,花个二三十贯搞一个看起来唬人的宴请,嘿嘿,花钱不多,场面摆足,那些纨绔被你们一吹一捧,脑子一热就把你们当兄弟了。”

  “哈哈哈哈,本官就只能说这么多了!”

  “毕竟那些小子都是我晚辈,教你们去带坏他们本就是我不对,如果不是为了山西道的民生和百姓,本官我身为长辈是万万不能让你们去带坏晚辈的。”

  “就这么着吧,各自去准备……”

  “半个时辰之后,本官和三位司使动身,到时候可不等你们,谁能跟上便跟上。”

  最后这一句之后,四位司使齐齐起身。

  整个庭院之中,所有官员呼啦啦站起,每个人的神情都很振奋,显然是卯足了干劲要去走门路。

  有四位大佬帮忙创造机会,再加上他们自己都有点小关系,这一次,必然能为治地的父老乡亲谋一份福祉。

  今日这一幕,山西道群臣,然而这只是缩影,其实汇聚燕京的各地官员都在这么做。

  只不过,这些基层官员并不知道内幕。

  凡是三品以上重臣,都是当初的杨氏核心,杨一笑和重臣们定下的这种计策,各地三品以上官员都是获得通知的。

  比如今日山西道这四位大佬,看似在督促和怂恿手下官员走门路,其实啊,是配合杨一笑制定的策略。

  朝廷如果直接下发任务,官员们必然会有一些懒散应付,但如果挖个坑让大家争抢,那么每个官员都会变的重视。

  驱策人心这一块,算是被杨一笑和老刘他们玩明白了。

  ……

  大唐基层官员们坠入杨一笑的彀中,各方势力同样也逃不出这一招的范畴。

  尤其是江南那些门阀,一路从南云前来燕京,沿途看到各种以工代赈的工程,几乎每个县域都能够通商赚取利益,而那庞大的大运河疏通工程,则让门阀们按耐不住心中的狂热。

  他们想要投资,可他们深知很难让杨一笑允可这种事……

  因此,他们也想走门路,通过各种门路,最终影响整个大唐朝堂,那时再顺水推舟的提出了,才有可能让杨一笑同意。

  恰恰,这时候燕京开始流传九大纨绔的名声。

  江南门阀顿时惊喜无比啊!

  这可以走的门路不就出现了么!

  真是连老天爷都帮忙……

  ……

  【第三更送上,今天山水稍微歇息一下喘口气,更新三章8000字,明天再爆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