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皇的南云也一样?”
小公主赵萤勾明显有些吃惊,睁大了圆圆的大眼睛看着杨一笑。
足足半晌过去,这丫头才小心翼翼开口,仿佛提醒般道:“陛下,您,您这话是真的还是为了吓唬我?您可别忘了,南云所在之地乃是江南鱼米之乡啊!”
言下之意,江南物产丰饶,哪怕遭遇一些自然灾害,但还不至于演变成国家灭亡的大危机。
杨一笑却微微摇了摇头,语气明显透着肃重的压力感,沉声道:“小冰河气候,现在才初见端倪,眼下只是北方受到影响,渐渐就会蔓延到南边……”
说着一停,目光忧虑,缓缓又道:“那时候你会发现,江南再不是鱼米之乡,甚至气候炎热的岭南,也会出现寒冬暴雪。”
“萤勾啊,未来这片天地怕是会饿死很多人。”
“你想一想那个画面……”
“饿殍满地,尸横遍野,人在饥饿之下像是野兽一般,易子而食不再是书上的记载。而是,每一天都会发生。”
……
小公主吓的打了个哆嗦,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车辇中的气氛骤然沉重,无论杨一笑还是赵萤勾都变得沉默,唯有咯吱咯吱的车辙声,始终在碾压着道路积雪。
啪的一声!
老崔又在扬鞭。
刚才杨一笑和赵萤勾对话,虽然压低声音但却仅隔一道车帘子,而老崔身为顶级武将必然耳聪目明,显然是听到了杨一笑所说的小冰河气候。
所以这次不需要杨一笑催促,老崔自己就把马鞭抽的震天响。
加速,加速。
车辇几乎像狂奔一般,轰隆隆在雪地上驰骋。
一路向北,直奔燕京,作为大唐的京师,杨一笑这个帝王却离开长达两个月之久,虽然有唐青云和宋老生坐镇,但是重大国策必须帝王拍板,还有那满朝文武,都感觉缺少主心骨。
所以,必须尽快回去。
然而接下来的道路更加艰难,越是往北天气就越是寒冷,尤其是地上的积雪,厚度已经超过了一尺。
老崔食言了,所立的军令状注定无法达成,原本承诺最迟三日到达,结果足足用了五天时间才进入燕京地界。
这才只是进入燕京地界而已,从界碑到京城仍有五十余里,也就意味着,至少还需要一天!
老崔主动请罪,但是杨一笑并未治罪,他仅是再次发出一道口谕,命令随驾的大军不再停歇,今夜,星夜疾驰。
于是,这一夜……
虽然人困马乏,但是两万开路大军顶着寒风奋勇向前,护卫杨一笑的车辇,艰难在雪路上跋涉。
这一夜,杨一笑不曾合眼……
他时时掀开车窗的帘子,眺望着官道两侧的情况,而每当他眺望的时候,入眼所见的境况让他越发揪心。
只见寒风刺骨的狂野中,到处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扎堆拥簇在一起,用身体相互取暖抵抗寒冷。
虽然官道两侧搭建了无数简易木棚,但却依旧难以满足数量庞大的灾民使用。
因此,大量百姓只能待在露天的雪地里。
“陛下,陛下,这些人……”
小公主赵萤勾的声音发颤,眸子之中闪烁着浓浓的震惊。
杨一笑语气晦暗的低声喃喃一句,道:“这些都是灾民,是我大唐各地受灾的百姓,他们必然是在家乡已经撑不下去,所以才会艰难跋涉来到了京师……”
“这一路上,也不知有多少人倒下。”
“漫天的寒风,满地的积雪,而那厚厚积雪之下,不知道有多少灾民的尸体。”
“历朝历代以来,受灾的百姓都会自发朝着京师汇聚,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京师有活路……”
“皇帝所在的地方,不至于让他们饿死!”
“可是历朝历代的灾民,恰恰在到达京师之后死的最多,他们满心的希望,在上位者的漠视中消散。”
杨一笑说到这里,眼神忽然变得锐利。
他再次掀开车帘子,眺望着官道沿途的无数灾民,下一刻,他语气仿佛对天盟誓,无比郑重道:“朕不管以前的王朝怎么应对这种事,也不管以前的皇帝和官员如何冷漠,朕这个皇帝,决不能让百姓心寒。”
“他们既然把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京师……”
“那么朕就决不能让他们这份希望消散!”
“老崔,传朕口谕,让跟着帝辇来大唐的南云车队沿途抛洒粮袋,商贾们无论多大的损失全部由国库承担。”
“朕今夜,要让这些百姓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
……
“末将遵命!”
崔寒山高声应诺,随即对着车边护卫士卒发令,紧跟着,便听到马蹄声开始狂奔,再接着,此起彼伏的传令之声越响越远。
“传我大唐陛下口谕,商队沿途抛洒粮袋。”
“南云商贾所有损失,由大唐国库予以承担,今夜,陛下让灾民必须吃饱。”
“传陛下口谕……”
“传陛下口谕……”
此次杨一笑从南云归来,帝辇后面跟随着庞大的车队,其中既有小公主赵萤勾的陪嫁,也有南云第一批起运的赔偿物资,除此之外,还有数量高达几千车的商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历来商人重利,灾难之中最是敏锐,这些南云的商贾意识到大唐雪灾的机会,所以全都在杨一笑起驾回归的时候趁机回归。
所有人都知道,受灾的大唐急缺粮食,否则的话,大唐皇帝不至于为了粮食发动南云战争。
现在战争结束了,两国议和了,虽然南云会向大唐赔付大量物资和钱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仅靠南云朝廷的赔付不够用。
大唐的粮食缺口依旧很大,很大!
所以,这对于商贾而言是一次难得一见的发财机遇……
大型商贾,采购几百车粮食跟着!
小型一些的,就弄个几十车!
此外则是许许多多的南云百姓,两三家一起凑钱雇车买粮也跟着,然后几家人全家一起上路,也要趁机来大唐这边发一次财。
对于这种情况,杨一笑从启程之时就给予鼓励态度,他不怕南云商贾趁机发大唐的国难财,他只怕来售卖粮食发财的数量不够多。
比如今夜,沿途抛洒粮袋,如果没有庞大的商贾车队跟着,他这个皇帝即使有心救助灾民但也无力可施。
而正是由于商贾的车队,让杨一笑有了下达口谕的底气。
今夜……
他可以让露宿荒野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的百姓先吃一顿饱。
……
“传陛下口谕!”
“传陛下口谕!”
传令兵的声音越去越远,动用的人数高达几百人,由于庞大车队跟随的缘故,几千辆牛车在官道上蔓延十多里,随着口谕不断传达,一袋一袋粮食开始抛洒。
砰的一声,这是官道后方大约十里之处的一声响动。
伴随这声响动,是一袋子粮食砸在积雪中。
只见几个南云的妇女共同赶着牛车,怀里各自抱着因为颠簸和困倦而酣睡的娃娃,她们的丈夫则是站在车上,正在把更多的粮袋子抱起来往雪地上扔。
“大唐的乡亲们,快过来拿粮食。”
“我们是南云过来的,这辆车上装着几家人全部的财产。”
“原本,是打算来这边卖粮赚点钱,以后,可以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
“但是看到你们的凄惨,我们心里感同身受,大家都是百姓,能帮一把哪能不帮?”
“况且你们皇帝陛下发出口谕,承诺所有的损失会由大唐国库承担,所以,这些粮食就当是卖给大唐国库了。”
“来啊,都赶紧动起来,拿粮食,煮饭食。”
“我们相信,事后能拿到钱财,大唐皇帝是出了名的善待百姓,一定不会短了我们的粮食钱。”
“哈哈哈哈,还有还有,我们不往前走了,今夜就停在这里帮大家做饭吃……”
“来啊,大唐的乡亲们,拿粮食,拿粮食!”
南云的汉子,体格不如北方人健硕,然而抱起粮袋的架势很带劲,一袋一袋的不断朝着官道两侧扔。
很快,一整辆牛车的粮食全都卸光了!
这是整个庞大车队的最后一辆车,意味着杨一笑的帝王口谕已经传达给所有人。
天上一轮明月,照着地上积雪,只见原本瑟瑟发抖拥簇在一起的灾民,脸色由麻木不仁到不敢相信再到激动狂喜。
“粮食……”
“粮食……”
由于太饿,他们已经无法站起来行走,于是就在雪地上拼命的爬行,爬到扔在官道两侧的那些粮袋上。
他们伸出手,颤巍巍的抚摸粮袋子,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为是饿昏了在做梦一般。
……
许多卸光粮食的牛车不再前行,而是停下来开始帮助饥饿无力的灾民。
越是底层百姓,越懂百姓疾苦,来自南云的百姓,开始对大唐百姓相帮。
生火,做饭。
古代粮车不但会装载粮食,而且沿途一直会砍树当柴在车上备着。
再加上此次南云粮队有很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属于那种举家带着全部家当一起来大唐卖粮的情况,因此,车上连锅碗瓢盆也都齐备。
也因此,即便在深夜的旷野照样可以立马做饭。
很快有煮饭的香气弥漫。
渐渐地,到处都有饭食的香气。
篝火熊熊燃烧之中,饭食的香气弥漫之中,大唐的灾民终于相信,他们不是饿昏了在做梦。
粮食,真的有粮食啊!
不由就有滚滚热泪,从灾民的眼眶汹涌。
于是,铺天盖地全是跪倒在雪地里谢恩的声音:“陛下,我们仁慈的陛下啊,谢您的恩典,谢您活命的恩典!”
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
天上那轮明月,照在大地积雪,跪在寒冷雪地上的,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滚滚热泪的灾民。
那些帮忙煮粥的南云百姓,目睹这满地跪倒谢恩的震撼场景,不由自主也跟着流泪,喃喃自语着眺望杨一笑车辇的方向。
虽然隔着十几里地,虽然他们根本看不到杨一笑的车辇,但是,不妨碍这些南云百姓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憧憬,以及,对大唐百姓的由衷羡慕。
“能做大唐子民,真好……”
“有这样的陛下,真好……”
“大唐的乡亲们啊,你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虽然你们受灾,虽然你们成了灾民,然而当你们颠沛流离的时候,有一位帝王对你们进行了庇护。
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底层百姓最渴望的事,无论大唐,还是南云!
活在这种皇帝治下,真好啊……
……
【第二更到,这章3500字,山水接着写,今天还有】
喜欢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
小公主赵萤勾明显有些吃惊,睁大了圆圆的大眼睛看着杨一笑。
足足半晌过去,这丫头才小心翼翼开口,仿佛提醒般道:“陛下,您,您这话是真的还是为了吓唬我?您可别忘了,南云所在之地乃是江南鱼米之乡啊!”
言下之意,江南物产丰饶,哪怕遭遇一些自然灾害,但还不至于演变成国家灭亡的大危机。
杨一笑却微微摇了摇头,语气明显透着肃重的压力感,沉声道:“小冰河气候,现在才初见端倪,眼下只是北方受到影响,渐渐就会蔓延到南边……”
说着一停,目光忧虑,缓缓又道:“那时候你会发现,江南再不是鱼米之乡,甚至气候炎热的岭南,也会出现寒冬暴雪。”
“萤勾啊,未来这片天地怕是会饿死很多人。”
“你想一想那个画面……”
“饿殍满地,尸横遍野,人在饥饿之下像是野兽一般,易子而食不再是书上的记载。而是,每一天都会发生。”
……
小公主吓的打了个哆嗦,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车辇中的气氛骤然沉重,无论杨一笑还是赵萤勾都变得沉默,唯有咯吱咯吱的车辙声,始终在碾压着道路积雪。
啪的一声!
老崔又在扬鞭。
刚才杨一笑和赵萤勾对话,虽然压低声音但却仅隔一道车帘子,而老崔身为顶级武将必然耳聪目明,显然是听到了杨一笑所说的小冰河气候。
所以这次不需要杨一笑催促,老崔自己就把马鞭抽的震天响。
加速,加速。
车辇几乎像狂奔一般,轰隆隆在雪地上驰骋。
一路向北,直奔燕京,作为大唐的京师,杨一笑这个帝王却离开长达两个月之久,虽然有唐青云和宋老生坐镇,但是重大国策必须帝王拍板,还有那满朝文武,都感觉缺少主心骨。
所以,必须尽快回去。
然而接下来的道路更加艰难,越是往北天气就越是寒冷,尤其是地上的积雪,厚度已经超过了一尺。
老崔食言了,所立的军令状注定无法达成,原本承诺最迟三日到达,结果足足用了五天时间才进入燕京地界。
这才只是进入燕京地界而已,从界碑到京城仍有五十余里,也就意味着,至少还需要一天!
老崔主动请罪,但是杨一笑并未治罪,他仅是再次发出一道口谕,命令随驾的大军不再停歇,今夜,星夜疾驰。
于是,这一夜……
虽然人困马乏,但是两万开路大军顶着寒风奋勇向前,护卫杨一笑的车辇,艰难在雪路上跋涉。
这一夜,杨一笑不曾合眼……
他时时掀开车窗的帘子,眺望着官道两侧的情况,而每当他眺望的时候,入眼所见的境况让他越发揪心。
只见寒风刺骨的狂野中,到处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他们扎堆拥簇在一起,用身体相互取暖抵抗寒冷。
虽然官道两侧搭建了无数简易木棚,但却依旧难以满足数量庞大的灾民使用。
因此,大量百姓只能待在露天的雪地里。
“陛下,陛下,这些人……”
小公主赵萤勾的声音发颤,眸子之中闪烁着浓浓的震惊。
杨一笑语气晦暗的低声喃喃一句,道:“这些都是灾民,是我大唐各地受灾的百姓,他们必然是在家乡已经撑不下去,所以才会艰难跋涉来到了京师……”
“这一路上,也不知有多少人倒下。”
“漫天的寒风,满地的积雪,而那厚厚积雪之下,不知道有多少灾民的尸体。”
“历朝历代以来,受灾的百姓都会自发朝着京师汇聚,原因很简单,他们觉得京师有活路……”
“皇帝所在的地方,不至于让他们饿死!”
“可是历朝历代的灾民,恰恰在到达京师之后死的最多,他们满心的希望,在上位者的漠视中消散。”
杨一笑说到这里,眼神忽然变得锐利。
他再次掀开车帘子,眺望着官道沿途的无数灾民,下一刻,他语气仿佛对天盟誓,无比郑重道:“朕不管以前的王朝怎么应对这种事,也不管以前的皇帝和官员如何冷漠,朕这个皇帝,决不能让百姓心寒。”
“他们既然把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京师……”
“那么朕就决不能让他们这份希望消散!”
“老崔,传朕口谕,让跟着帝辇来大唐的南云车队沿途抛洒粮袋,商贾们无论多大的损失全部由国库承担。”
“朕今夜,要让这些百姓吃上一顿久违的饱饭。”
……
“末将遵命!”
崔寒山高声应诺,随即对着车边护卫士卒发令,紧跟着,便听到马蹄声开始狂奔,再接着,此起彼伏的传令之声越响越远。
“传我大唐陛下口谕,商队沿途抛洒粮袋。”
“南云商贾所有损失,由大唐国库予以承担,今夜,陛下让灾民必须吃饱。”
“传陛下口谕……”
“传陛下口谕……”
此次杨一笑从南云归来,帝辇后面跟随着庞大的车队,其中既有小公主赵萤勾的陪嫁,也有南云第一批起运的赔偿物资,除此之外,还有数量高达几千车的商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历来商人重利,灾难之中最是敏锐,这些南云的商贾意识到大唐雪灾的机会,所以全都在杨一笑起驾回归的时候趁机回归。
所有人都知道,受灾的大唐急缺粮食,否则的话,大唐皇帝不至于为了粮食发动南云战争。
现在战争结束了,两国议和了,虽然南云会向大唐赔付大量物资和钱财,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仅靠南云朝廷的赔付不够用。
大唐的粮食缺口依旧很大,很大!
所以,这对于商贾而言是一次难得一见的发财机遇……
大型商贾,采购几百车粮食跟着!
小型一些的,就弄个几十车!
此外则是许许多多的南云百姓,两三家一起凑钱雇车买粮也跟着,然后几家人全家一起上路,也要趁机来大唐这边发一次财。
对于这种情况,杨一笑从启程之时就给予鼓励态度,他不怕南云商贾趁机发大唐的国难财,他只怕来售卖粮食发财的数量不够多。
比如今夜,沿途抛洒粮袋,如果没有庞大的商贾车队跟着,他这个皇帝即使有心救助灾民但也无力可施。
而正是由于商贾的车队,让杨一笑有了下达口谕的底气。
今夜……
他可以让露宿荒野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的百姓先吃一顿饱。
……
“传陛下口谕!”
“传陛下口谕!”
传令兵的声音越去越远,动用的人数高达几百人,由于庞大车队跟随的缘故,几千辆牛车在官道上蔓延十多里,随着口谕不断传达,一袋一袋粮食开始抛洒。
砰的一声,这是官道后方大约十里之处的一声响动。
伴随这声响动,是一袋子粮食砸在积雪中。
只见几个南云的妇女共同赶着牛车,怀里各自抱着因为颠簸和困倦而酣睡的娃娃,她们的丈夫则是站在车上,正在把更多的粮袋子抱起来往雪地上扔。
“大唐的乡亲们,快过来拿粮食。”
“我们是南云过来的,这辆车上装着几家人全部的财产。”
“原本,是打算来这边卖粮赚点钱,以后,可以让家里过上更好的日子。”
“但是看到你们的凄惨,我们心里感同身受,大家都是百姓,能帮一把哪能不帮?”
“况且你们皇帝陛下发出口谕,承诺所有的损失会由大唐国库承担,所以,这些粮食就当是卖给大唐国库了。”
“来啊,都赶紧动起来,拿粮食,煮饭食。”
“我们相信,事后能拿到钱财,大唐皇帝是出了名的善待百姓,一定不会短了我们的粮食钱。”
“哈哈哈哈,还有还有,我们不往前走了,今夜就停在这里帮大家做饭吃……”
“来啊,大唐的乡亲们,拿粮食,拿粮食!”
南云的汉子,体格不如北方人健硕,然而抱起粮袋的架势很带劲,一袋一袋的不断朝着官道两侧扔。
很快,一整辆牛车的粮食全都卸光了!
这是整个庞大车队的最后一辆车,意味着杨一笑的帝王口谕已经传达给所有人。
天上一轮明月,照着地上积雪,只见原本瑟瑟发抖拥簇在一起的灾民,脸色由麻木不仁到不敢相信再到激动狂喜。
“粮食……”
“粮食……”
由于太饿,他们已经无法站起来行走,于是就在雪地上拼命的爬行,爬到扔在官道两侧的那些粮袋上。
他们伸出手,颤巍巍的抚摸粮袋子,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以为是饿昏了在做梦一般。
……
许多卸光粮食的牛车不再前行,而是停下来开始帮助饥饿无力的灾民。
越是底层百姓,越懂百姓疾苦,来自南云的百姓,开始对大唐百姓相帮。
生火,做饭。
古代粮车不但会装载粮食,而且沿途一直会砍树当柴在车上备着。
再加上此次南云粮队有很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属于那种举家带着全部家当一起来大唐卖粮的情况,因此,车上连锅碗瓢盆也都齐备。
也因此,即便在深夜的旷野照样可以立马做饭。
很快有煮饭的香气弥漫。
渐渐地,到处都有饭食的香气。
篝火熊熊燃烧之中,饭食的香气弥漫之中,大唐的灾民终于相信,他们不是饿昏了在做梦。
粮食,真的有粮食啊!
不由就有滚滚热泪,从灾民的眼眶汹涌。
于是,铺天盖地全是跪倒在雪地里谢恩的声音:“陛下,我们仁慈的陛下啊,谢您的恩典,谢您活命的恩典!”
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
天上那轮明月,照在大地积雪,跪在寒冷雪地上的,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滚滚热泪的灾民。
那些帮忙煮粥的南云百姓,目睹这满地跪倒谢恩的震撼场景,不由自主也跟着流泪,喃喃自语着眺望杨一笑车辇的方向。
虽然隔着十几里地,虽然他们根本看不到杨一笑的车辇,但是,不妨碍这些南云百姓脸上浮现出浓浓的憧憬,以及,对大唐百姓的由衷羡慕。
“能做大唐子民,真好……”
“有这样的陛下,真好……”
“大唐的乡亲们啊,你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虽然你们受灾,虽然你们成了灾民,然而当你们颠沛流离的时候,有一位帝王对你们进行了庇护。
这是古往今来所有底层百姓最渴望的事,无论大唐,还是南云!
活在这种皇帝治下,真好啊……
……
【第二更到,这章3500字,山水接着写,今天还有】
喜欢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