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强身健体,方能持久-《全族!供我科举》

  早晨,秦思齐就已经在院子里打起了井水。初夏的晨风还带着几分凉意,井水泼在脸上,顿时让人精神一振。他擦了把脸,抬头看了看天色,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几颗残星还挂在天边,像是不甘退场的更夫。

  "齐哥儿,把这个带上。

  "刘氏从屋里出来,手里捧着个竹筒,里面是用决明子和菊花泡的茶水。秦思齐接过来,竹筒外壁还带着晨露的湿气,凑近一闻,淡淡的药香混着菊花的清冽,让人头脑为之一清。书院的新规,每日要喝这个。刘氏给儿子整一竹筒,夫子说:是清肝明目,对读书人好。

  秦思齐将竹筒系在腰间。自从入了夏,书院就颁布了新规:每日晨读后,要跑三公里,课间还要练八段锦。据说这是山长从京城国子监学来的新规矩,科举之路漫长,没有强健的体魄,再好的学问也撑不到金榜题名那天。

  转过两条街,李文焕的马车已经等在路口。这位通判公子今日破天荒没坐马车,而是穿着一身利落的短打,正在路边伸胳膊踢腿。

  "思齐!

  "李文焕远远地招手,

  "我爹说了,从今往后我也得走着上学!

  "

  秦思齐忍俊不禁。走近了才发现,李文焕那张养尊处优的白净面庞上已经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有些急促。才走了不到一里路,这位公子哥就开始喘了。

  "林兄呢?

  "秦思齐左右张望。

  "在这儿呢!

  "

  林静之从后面追上来,也是一身短打扮。与李文焕不同,这位按察使公子虽然也面色发红,但步伐还算稳健。

  "我爹早让我习武,说是为将来外放做准备。

  "林静之擦了擦额头的汗,

  "没想到还真派上用场了。

  "

  三人说说笑笑到了书院。刚进大门,就听见一阵哀嚎。赵明远瘫坐在台阶上,像条离水的鱼一样大口喘气,他那身绸缎衣裳已经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圆滚滚的肚皮上。几个跟班围着他扇风递水,活像伺候祖宗。

  "看什么看!

  "赵明远恶狠狠地瞪了秦思齐一眼,

  "乡下人就是腿脚利索!

  "秦思齐懒得理他,正要走开,钟声突然响起。郑夫子手持戒尺站在台阶上,雪白的眉毛下那双眼睛锐利如鹰:

  "全体列队!准备晨跑!

  "

  学子们不情不愿地排成两队。秦思齐站在前排,余光瞥见张成默默地排在了队尾。

  "跑!

  "随着夫子一声令下,队伍开始移动。起初还算整齐,可没过半里路就乱成了一锅粥。赵明远那帮富家子弟最先掉队,一个个面色惨白,汗如雨下。有个盐商家的公子甚至直接瘫坐在路边,哭喊着要回家。

  "不准停!

  "夫子的戒尺在空中啪啪作响,

  "看看你们的样子!手无缚鸡之力,将来如何为官一方?

  "秦思齐调整着呼吸,尽量保持匀速。他在白湖村时经常跟母亲上山捡柴,这点路程还算适应。但三公里毕竟不是儿戏,跑到后半程,他的小腿也开始发酸,喉咙像着了火一样灼痛。

  "思齐!我不行了...

  "李文焕落在后面,脸色煞白,活像刚从水里捞上来的。林静之也好不到哪去,虽然还在坚持,但每一步都歪歪的。

  "调整呼吸!

  "秦思齐放缓脚步等他们,

  "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别用嘴喘气!

  "终于跑完全程,大部分学子直接瘫倒在地,像一群搁浅的鱼。秦思齐虽然也气喘如牛,却强撑着拉起李文焕和林静之,对着大家说道:

  "别坐下走!走动一会儿...

  "

  "为什么...

  "李文焕哭丧着脸,我要死了...

  "

  "突然停下气血会滞...

  "秦思齐喘着气解释,

  "容易晕倒和抽筋

  "

  这时,他注意到张成也在慢慢走动,虽然那个寒门学子已经累得摇摇晃晃,却依然坚持着。两人目光相遇,张成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而后果然,有些同学抽筋,没办法的夫子叫来了大夫,而后帮每个学子按摩了一下才好转,而后离开...过了一刻钟,传来夫子的声音:

  "肃静!

  "

  郑夫子的戒尺再次响起。学子们哀嚎着爬起来列队。夫子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赵明远身上:

  "赵明远!你这一身肥膘,是准备去科考还是去屠宰场?

  "学堂里爆发出一阵哄笑。赵明远那张胖脸涨成了猪肝色,却不敢顶撞夫子,只能低头挨训。

  "从今日起,每人每日必须完成晨跑。

  "夫子宣布,

  "课间加练八段锦。不合格者,罚抄《论语》一遍!

  "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富家子弟们顿时炸开了锅,有几个甚至当场表示要退学。夫子冷笑一声:

  "科举之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有强健的体魄,再好的学问也是白搭!现在,跟老夫学八段锦!

  "

  接下来的场景颇为滑稽。二十多个学子跟着白发苍苍的夫子比划,活像一群笨拙的鸭子。赵明远那身肥肉随着动作一颤一颤,汗水把青石板都滴湿了一片。秦思齐虽然动作也不标准,但胜在身子灵活,很快就掌握了要领。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夫子的声音在晨风中回荡。秦思齐渐渐沉浸其中,晨跑的疲惫竟然缓解了不少。

  "这八段锦当真神奇。

  "下课时,林静之活动着胳膊,

  "我爹说过,当年陆游六十多岁还能日行百里,就是靠这套功夫。

  "李文焕却哭丧着脸:

  "我浑身都疼,明天怕是起不来床了...

  "

  正说着,赵明远带着几个跟班一拐一拐地走过,恶狠狠地瞪了秦思齐和张成一眼:

  "得意什么!不就是会跑几步吗?粗鄙!

  "

  秦思齐懒得理会,只是招呼李文焕二人继续慢慢走动。这时,他看见张成独自站在廊下,正练习八段锦的动作。动作虽然生涩,却一丝不苟,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张同窗。

  "秦思齐走过去,

  "要不要一起练?

  "张成愣了一下,闪过一丝犹豫,最终摇了摇头:

  "我自已来就好。

  "说完便匆匆走开了。

  午休时分,书院提供了特制的决明子菊花茶。学子们排着队领取,一个个苦着脸喝下那略带苦涩的茶水。赵明远刚喝一口就吐了出来:

  "这是人喝的吗?我要喝雨前龙井!

  "

  负责分茶的斋长冷笑:

  "山长说了,不喝的就多跑三公里。

  "赵明远立刻蔫了,捏着鼻子灌了下去。秦思齐却细细品味着茶水的滋味,苦中带甘,确实提神醒脑。他看见张成喝完后,又站在队伍末尾,

  "张同窗喜欢这茶?

  "秦思齐好奇地问。张成擦了擦嘴角,低声道:

  "能明目的茶钱

  "

  下午的课上,夫子讲解《论语·雍也》篇。讲到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时,突然话锋一转:

  "尔等可知为何要你们强身健体?

  "学堂里一片寂静。夫子捋须道:

  "知者灵动如水,仁者沉稳如山。没有强健的体魄,如何承载渊博的学问?如何担负治国的重任?

  "

  秦思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笔记上记下:

  "体弱则志衰,志衰则学废。

  "

  散学时,秦思齐三人慢慢走在回程的路上,不时活动着酸痛的四肢。转过一个街角,他们惊讶地看见张成正在空地上练习八段锦,动作已经比早晨流畅了许多。

  "这人...

  "李文焕摇摇头,

  "也太要强了。

  "林静之却露出赞赏之色:

  "寒门出贵子,此言不虚。

  "

  回到小院,刘氏已经准备好了热水。秦思齐泡着脚,夜深人静时,秦思齐在灯下温书。窗外传来打更的梆子声,他放下笔,做了几个八段锦的动作。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驱散了夜读的疲惫。

  "原来这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他喃喃自语,吹灭了油灯。月光如水,洒在床前。秦思齐复习着白天夫子的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而他要做的,是既能如水般灵动,又能如山般坚韧。科举之路漫长,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