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347酣战太原东,夜袭计划
10架飞机和15辆战车发动了进攻。
炮舰机队率先飞向日军进攻部队,在空中进行火力打击。
随后而来的机动部队,从高地斜坡开往战场。
阵地上的27路军官兵,看着这一幕,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这种全机械化作战的方式,带给他们很大的震撼,原来我们华夏军队也可以这样作战。
高空的战机给敌人持续火力压制,15辆战车借此机会接近了日军先头部队。
日军先头部队做出应对,一边对空射击,一边组织兵力拦截战车队。
可惜,这些日本军官学校教导的步兵操守,根本就应对不了这种情况。
三八式步枪和7.7毫米机枪完全射不穿炮舰机和地面战场的装甲。
很快他们就因为这种冒失的指挥受到代价。
战车队如同一把尖刀,将日军从中间切割成两半。
战斗激烈进行着。
这一刻,如同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冲进了毫无防御的步兵阵营中。
穿插而入的战车队,在两辆泰山松中型坦克的带领下横冲直入。
坦克的短身炮在轰鸣,发射出的榴弹炸出一团团烟火。
被75毫米榴弹炮弹近距离击中后,爆炸的气浪将日军炸飞,炸开的土坑周围散落着尸体,难有幸免者。
但坦克主炮的主要功能是对付敌方坦克和攻坚用,射击频率并不高,这时候机枪反而更有效。
坦克后面的装甲移动指挥车这次发挥了奇效。
外装可以防御步枪和机枪装甲的移动指挥车,在车壁两侧都预设的有射击孔和观察孔。
车内的20名士兵,可以通过观察孔观察外面情况,然后进行射击。
因此,在装甲指挥车穿行的时候,车身两边射击孔出现一排排枪口,车内士兵们们用汤姆逊冲锋枪和7.92毫米班用机枪对外进行持续射击。
车队在前进,进攻在持续,日军原本的节奏被瞬间打乱了。
这一幕,被防御阵地上的官兵看在眼里。
各阵地的军官,纷纷在请求出战。
他们也是多年作战的老兵,看得出来这种局面多么难得,如果能够及时出击的话,将会让胜利局面继续扩大。
对此,阵地上的指挥官在犹豫中。
虽然友军看起来很强,可双方并没有进行过配合,也不知道对方的布局。
贸然派兵行动,恐怕并不是好事。
而这时,后方又来了一批部队。
是暂编第七师的先头部队。
吴影踪就在其中。
他专门前往防线指挥部,拜访了前线指挥官,主动说明身份。
当听说是泰山独立团的后续部队后,指挥官热切与吴影踪交谈。
“你们这是打算怎么打一来就发动进攻,也没和我们联系,我都不知道怎么配合。”
“刘指挥,这事我们团长会和你说,请跟我去车队那边。”
吴影踪带着指挥官来到坡下的装甲指挥车中,通过车里的大型无线语音通话装置,与空中的方文取得联系。
“团长,27路军前线刘指挥官在,你和他说话。”
随即,吴影踪将话筒交给刘指挥。
觉得新奇的刘指挥,接过话筒:“方团长吗我是刘指挥。”
方文的声音传出:“刘指挥,刚才行动有些仓促,因为没有配备通讯设备,无法与贵部联络,只能先行进攻。我现在说下敌军目前情况。”
听着方文的解释,刘指挥了解了敌人现状,顿时大喜,连忙回去下令:由各阵地抽调人手,组成3000人的冲锋队。
这个命令被立刻执行,各个阵地上都有士兵在军官带领下冲下阵地,向着混乱中的日军进攻。
地面战斗情况,在方文眼里一览无遗。
他除了指挥炮舰机作战,还要以全局视角指挥。
之所以进行这场机械化突袭,是因为日军先头部队虽然看似凶猛,但其因为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和后面部队拉开了5公里的距离。
而正因为如此,第二十师团的大部队,重炮,坦克都还没过来,正适合突袭吃一波。
正如他判断那样,4千多日军先头部队被15辆战车和10架飞机打的无力反击,士气开始下降。
可光是炮舰机和战车队的进攻,并不能吃掉这只日军先头部队。
而暂编第七师还没抵达前线阵地,自己也有日军先头部队一样的问题,和后方部队的距离拉的太开了。
这时候,唯一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27路军的兵力。
还好,前线阵地指挥官,并不是迂腐的人,同意了派兵一同作战。
方文看到,27路军的阵地上,一队队士兵向
现在有了步兵的协助,战斗布局就要变了。
随即,方文发出新的指挥命令。
“通知机动部队,让1到10号战车以及坦克连向西突袭,完成袭击后返回。11,12,13号战车立即回撤,配合友军的进攻。两边在十五分钟后汇合。”
通讯员立刻将指令发出。
地面部队的坦克和移动装甲指挥车都配备的有电台,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
12辆战车向西面敌军数量最多的地方进行突袭,尽量给敌军造成破坏。
另外3辆战车原路折返,与正好跑到坡脚下的27路军冲锋队官兵碰头。
三辆战车拦住了冲锋队,车内的士兵大声道:
“团长有命令,要求你们配合作战,直到怎么配合吗”
对此,27路军的冲锋队官兵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啥配合我们不懂,你说说看。”
“就是,怎么个配合法”
如此疑问,接连不断,让三辆装甲指挥车中的战士应接不暇。
他们战斗还行,可解释却很困难。
这些士兵跳下装甲指挥车,大着嗓子,连带着肢体动作向友军说明他们以前接受训练是教官教授的东西。
“一会坦克和装甲车会结阵推进作战,你们就在后面列队跟进,不要跟的太近,免得坦克和战车转向时撞到。”
“前方坦克和装甲车将是你们的移动堡垒,他们往那边进攻,你们就往那边前进。”
“要注意,发现敌军后,不要乱。敌人会在坦克和装甲车以及空中火力的多重打击下乱了阵脚,你们要做的就是向他们射击,射击,不停射击。”
“切记,坦克和装甲车是你们的铠甲,除非碰到坦克和装甲车无法跨越的地形,需要你们上前清除,否则就待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跟随进攻就是了。”
一番讲解下,友军官兵明白了怎么配合作战。
他们原地集结,等待进攻来临。
时间过去了二十分钟。
前方穿插突袭的机动部队返回,他们头顶10架炮舰机也飞了回来。
机动部队汇合,在方文的命令下,排成双排一字阵线。
两辆泰山松中坦在最前排,后面是13辆移动装甲指挥车。
再后面就是27路军派来的冲锋队。
正面作战正式开始。
坦克纵队一字排开,向日军进发。
刚才被他们贯穿后的日军先头部队,正在重新集结。
但这次,他们显然没了底气。
随着战车队的接近,他们开始后退。
敌人出现退缩迹象,方文第一时间看到,立即让战车队加速,而跟在战车队后面的士兵也快步跑了起来。
日军的双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坦克和装甲车。
刚准备后撤的日军,就被加速的战车队拉近了距离,不得已下,他们只能就地防守。
大量的日军分散开,匍匐在地,因为目标过于散乱,反倒让战车队难以进行清除。
甚至有日军士兵试图靠近,用手雷破坏坦克履带和装甲车车轮。
这时候,战车队后面的步兵发挥了作用。
他们依托战车作为掩护,对前方的日军士兵持续射击。
子弹穿过坦克和装甲车之间的间隔,射向日军步兵。
一个个日军步兵被击中,却没法越过坦克和装甲车向后面步兵进攻。
同时,还要遭受战车队的威胁,以及空中火力压制。
这只日军先头部队终于承受不了压力,崩盘了。
后方的日军抛弃了前面的日军,主动撤退。
前面滞留的日军,成了拦截的弃子。
如此情况下,平地战场上一片混乱,再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抵抗。
看着这一幕,方文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进攻。
他看向前方,思索着。
日军先头部队溃败。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后面的部队已经快要接近战场。
对方有坦克,火炮,甚至还有防空炮,并且数量众多,绝不是目前这3000兵力能够硬碰硬的。
而且,装甲指挥车也是有弱点的,车轮的防护很差。
这次进攻,就有3辆装甲指挥车的车轮被子弹穿过防护挡板,而导致爆胎。
但还好,战斗顺利结束了,装甲指挥车内有备胎,士兵也熟练掌握换胎技术,趁着打扫战场的时间换好轮胎。
如此思量过后,方文放弃了冒进的危险想法,向地面机动部队下达就地清剿余敌,放弃追击的命令。
一个小时后,战场清剿完成,战车队和27路军官兵返回阵地。
而就在他们回来后没多久,日军二十师团大部队抵达下方平地战场,双方擦肩而过。
这些参与战斗的27路军士兵,每个人都带着大量战利品,兴奋的向战友们展示着。
这一幕,刘指挥看在眼里,不禁感慨,战斗似乎因为泰山独立团的加入,变得简单起来。
他更期待接下来的作战,希望能将胜利继续扩大。
而这一切,随着暂编第七师的到来,变得更迫切了。
泰山独立团支援东线防御,初战胜利。
但日军的大部队也抵达,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变得更复杂。
带着炮舰机队返航太原晋阳湖水上机场完成补给后,方文再度飞回战场。
一同而来的,还有两架从西.安飞来的战斗机。
抵达战场区域后,方文立刻启动机械感知,对日军情况进行了解。
下方日军第二十师团的主力部队,正在集结。
从数量上对比,我方军力甚至比日军要多。
但整体军备上,日军却更强。
而且,日军后方50公里外,有10多架飞机正在赶来。
而100公里外,还有十几架飞机,甚至在一百五十公里,二百公里外,三百公里外,也有日军战机的雷达信号反馈。
看来,为了协助日第二十师团的战斗,日陆军航空队派出了大量战机参战。
每五十公里一个战斗机编队,间隔时间只有10分钟多点的时间。
也就是说,日军考虑到了泰山独立团的空袭能力,将间隔时间设定在10分钟,让泰山独立团的飞机也无法对第二十师团的重炮阵地进行空袭。
这绝对是专门针对方文和他的航空队而进行的布局。
可惜,这种布局,因为方文的机械感知能力,而被提前知晓了。
但也正是如此,让方文停止了空袭日军的行动。
转而盘旋在防御阵地上空,防止敌军空袭。
同时通知西.安和周家口两边的基地,前来支援。
局面因为变化而改变。
原本强势出击的泰山独立团,突然进入防守姿态。
这让27路军防御阵地指挥官很是不解。
可接下来,日军的战机来袭,让他明白了泰山独立团的用意。
日军战机一批又一批的到来,每隔10分钟一次。
这些战机,将炸弹丢在阵地上,然后俯冲扫射袭扰,给防守阵地的官兵造成了很大压力。
还好,独立团配备了6个防空机炮,在成功击落四架日军俯冲扫射战机后。让敌机俯冲扫射的行为收敛许多。
同时,从西.安和周家口飞来的战机也飞抵阵地上空,对日军战机进行拦截。
激烈的空战,持续了一整天。
日军战机损失11架,四架被防空炮击落,五架被战斗机击落,还有两架却是被炮舰机的平射火力倒霉射中的。
为此,我方战斗机也出现损失。
六大队战机失事一架。
独立团的8架战机,也有两架受创,但因为在发动机等重要部件进行了特别防护,就算是机体被射中,却没有造成重大故障。
而这场战斗中,压力最大的地面阵地还要承受日军的进攻,以及重炮阵地的炮击。
在这种压力下,有几个阵地差点失守。
还好炮舰机队给与他们强力的火力支持,将冲上来的日军绞杀在半路。
这一场战斗,直到下午3点才有所停歇。
日军停止了进攻,重炮也不再炮击。
只剩下天空10分钟一趟的飞机巡航还在,但只是在日军阵地上进行防护。
到这一刻,方文才能缓了口气。
他立即带着炮舰机队返回太原进行补给和检修。
同时趁着短暂的休息空挡,思考着如何破解这个局面。
机会在哪呢
方文大脑快速思考。
日军对空中的防备,确实很有效,10分钟间隔让自己无法在白天空袭,但他们的布局并不是万能的。
自己还有一招。
那就是夜袭。
方文的脑中浮现日军布局,他敏锐的发现了日军在布置上的漏洞。
或许是因为才抵达,他们对这里地形并不是太了解。
在东侧出现一个缺口。
而这个没有军队的区域,正好可以让机动部队长驱直入,杀向敌军腹地的野战炮阵地。
但白天,日军视野广阔,这种行动很难避开左右日军的视线。
可晚上就不同了。
如果夜晚机动部队在自己的指挥下前往炮兵阵地,和空中轰炸一起行动,摧毁那里的重炮。
就能减少明天的作战压力。
不,方文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如果可以从那个缺口潜入敌后方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对敌军指挥部进行一次斩首行动。
一夜间,同时摧毁敌军指挥部和重炮阵地,这绝对是个不错的行动计划。
10架飞机和15辆战车发动了进攻。
炮舰机队率先飞向日军进攻部队,在空中进行火力打击。
随后而来的机动部队,从高地斜坡开往战场。
阵地上的27路军官兵,看着这一幕,血脉偾张激动不已。
这种全机械化作战的方式,带给他们很大的震撼,原来我们华夏军队也可以这样作战。
高空的战机给敌人持续火力压制,15辆战车借此机会接近了日军先头部队。
日军先头部队做出应对,一边对空射击,一边组织兵力拦截战车队。
可惜,这些日本军官学校教导的步兵操守,根本就应对不了这种情况。
三八式步枪和7.7毫米机枪完全射不穿炮舰机和地面战场的装甲。
很快他们就因为这种冒失的指挥受到代价。
战车队如同一把尖刀,将日军从中间切割成两半。
战斗激烈进行着。
这一刻,如同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冲进了毫无防御的步兵阵营中。
穿插而入的战车队,在两辆泰山松中型坦克的带领下横冲直入。
坦克的短身炮在轰鸣,发射出的榴弹炸出一团团烟火。
被75毫米榴弹炮弹近距离击中后,爆炸的气浪将日军炸飞,炸开的土坑周围散落着尸体,难有幸免者。
但坦克主炮的主要功能是对付敌方坦克和攻坚用,射击频率并不高,这时候机枪反而更有效。
坦克后面的装甲移动指挥车这次发挥了奇效。
外装可以防御步枪和机枪装甲的移动指挥车,在车壁两侧都预设的有射击孔和观察孔。
车内的20名士兵,可以通过观察孔观察外面情况,然后进行射击。
因此,在装甲指挥车穿行的时候,车身两边射击孔出现一排排枪口,车内士兵们们用汤姆逊冲锋枪和7.92毫米班用机枪对外进行持续射击。
车队在前进,进攻在持续,日军原本的节奏被瞬间打乱了。
这一幕,被防御阵地上的官兵看在眼里。
各阵地的军官,纷纷在请求出战。
他们也是多年作战的老兵,看得出来这种局面多么难得,如果能够及时出击的话,将会让胜利局面继续扩大。
对此,阵地上的指挥官在犹豫中。
虽然友军看起来很强,可双方并没有进行过配合,也不知道对方的布局。
贸然派兵行动,恐怕并不是好事。
而这时,后方又来了一批部队。
是暂编第七师的先头部队。
吴影踪就在其中。
他专门前往防线指挥部,拜访了前线指挥官,主动说明身份。
当听说是泰山独立团的后续部队后,指挥官热切与吴影踪交谈。
“你们这是打算怎么打一来就发动进攻,也没和我们联系,我都不知道怎么配合。”
“刘指挥,这事我们团长会和你说,请跟我去车队那边。”
吴影踪带着指挥官来到坡下的装甲指挥车中,通过车里的大型无线语音通话装置,与空中的方文取得联系。
“团长,27路军前线刘指挥官在,你和他说话。”
随即,吴影踪将话筒交给刘指挥。
觉得新奇的刘指挥,接过话筒:“方团长吗我是刘指挥。”
方文的声音传出:“刘指挥,刚才行动有些仓促,因为没有配备通讯设备,无法与贵部联络,只能先行进攻。我现在说下敌军目前情况。”
听着方文的解释,刘指挥了解了敌人现状,顿时大喜,连忙回去下令:由各阵地抽调人手,组成3000人的冲锋队。
这个命令被立刻执行,各个阵地上都有士兵在军官带领下冲下阵地,向着混乱中的日军进攻。
地面战斗情况,在方文眼里一览无遗。
他除了指挥炮舰机作战,还要以全局视角指挥。
之所以进行这场机械化突袭,是因为日军先头部队虽然看似凶猛,但其因为推进速度过快,导致和后面部队拉开了5公里的距离。
而正因为如此,第二十师团的大部队,重炮,坦克都还没过来,正适合突袭吃一波。
正如他判断那样,4千多日军先头部队被15辆战车和10架飞机打的无力反击,士气开始下降。
可光是炮舰机和战车队的进攻,并不能吃掉这只日军先头部队。
而暂编第七师还没抵达前线阵地,自己也有日军先头部队一样的问题,和后方部队的距离拉的太开了。
这时候,唯一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27路军的兵力。
还好,前线阵地指挥官,并不是迂腐的人,同意了派兵一同作战。
方文看到,27路军的阵地上,一队队士兵向
现在有了步兵的协助,战斗布局就要变了。
随即,方文发出新的指挥命令。
“通知机动部队,让1到10号战车以及坦克连向西突袭,完成袭击后返回。11,12,13号战车立即回撤,配合友军的进攻。两边在十五分钟后汇合。”
通讯员立刻将指令发出。
地面部队的坦克和移动装甲指挥车都配备的有电台,接到指令后立刻行动。
12辆战车向西面敌军数量最多的地方进行突袭,尽量给敌军造成破坏。
另外3辆战车原路折返,与正好跑到坡脚下的27路军冲锋队官兵碰头。
三辆战车拦住了冲锋队,车内的士兵大声道:
“团长有命令,要求你们配合作战,直到怎么配合吗”
对此,27路军的冲锋队官兵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啥配合我们不懂,你说说看。”
“就是,怎么个配合法”
如此疑问,接连不断,让三辆装甲指挥车中的战士应接不暇。
他们战斗还行,可解释却很困难。
这些士兵跳下装甲指挥车,大着嗓子,连带着肢体动作向友军说明他们以前接受训练是教官教授的东西。
“一会坦克和装甲车会结阵推进作战,你们就在后面列队跟进,不要跟的太近,免得坦克和战车转向时撞到。”
“前方坦克和装甲车将是你们的移动堡垒,他们往那边进攻,你们就往那边前进。”
“要注意,发现敌军后,不要乱。敌人会在坦克和装甲车以及空中火力的多重打击下乱了阵脚,你们要做的就是向他们射击,射击,不停射击。”
“切记,坦克和装甲车是你们的铠甲,除非碰到坦克和装甲车无法跨越的地形,需要你们上前清除,否则就待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跟随进攻就是了。”
一番讲解下,友军官兵明白了怎么配合作战。
他们原地集结,等待进攻来临。
时间过去了二十分钟。
前方穿插突袭的机动部队返回,他们头顶10架炮舰机也飞了回来。
机动部队汇合,在方文的命令下,排成双排一字阵线。
两辆泰山松中坦在最前排,后面是13辆移动装甲指挥车。
再后面就是27路军派来的冲锋队。
正面作战正式开始。
坦克纵队一字排开,向日军进发。
刚才被他们贯穿后的日军先头部队,正在重新集结。
但这次,他们显然没了底气。
随着战车队的接近,他们开始后退。
敌人出现退缩迹象,方文第一时间看到,立即让战车队加速,而跟在战车队后面的士兵也快步跑了起来。
日军的双腿,怎么可能跑得过坦克和装甲车。
刚准备后撤的日军,就被加速的战车队拉近了距离,不得已下,他们只能就地防守。
大量的日军分散开,匍匐在地,因为目标过于散乱,反倒让战车队难以进行清除。
甚至有日军士兵试图靠近,用手雷破坏坦克履带和装甲车车轮。
这时候,战车队后面的步兵发挥了作用。
他们依托战车作为掩护,对前方的日军士兵持续射击。
子弹穿过坦克和装甲车之间的间隔,射向日军步兵。
一个个日军步兵被击中,却没法越过坦克和装甲车向后面步兵进攻。
同时,还要遭受战车队的威胁,以及空中火力压制。
这只日军先头部队终于承受不了压力,崩盘了。
后方的日军抛弃了前面的日军,主动撤退。
前面滞留的日军,成了拦截的弃子。
如此情况下,平地战场上一片混乱,再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抵抗。
看着这一幕,方文在考虑要不要继续进攻。
他看向前方,思索着。
日军先头部队溃败。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战斗,后面的部队已经快要接近战场。
对方有坦克,火炮,甚至还有防空炮,并且数量众多,绝不是目前这3000兵力能够硬碰硬的。
而且,装甲指挥车也是有弱点的,车轮的防护很差。
这次进攻,就有3辆装甲指挥车的车轮被子弹穿过防护挡板,而导致爆胎。
但还好,战斗顺利结束了,装甲指挥车内有备胎,士兵也熟练掌握换胎技术,趁着打扫战场的时间换好轮胎。
如此思量过后,方文放弃了冒进的危险想法,向地面机动部队下达就地清剿余敌,放弃追击的命令。
一个小时后,战场清剿完成,战车队和27路军官兵返回阵地。
而就在他们回来后没多久,日军二十师团大部队抵达下方平地战场,双方擦肩而过。
这些参与战斗的27路军士兵,每个人都带着大量战利品,兴奋的向战友们展示着。
这一幕,刘指挥看在眼里,不禁感慨,战斗似乎因为泰山独立团的加入,变得简单起来。
他更期待接下来的作战,希望能将胜利继续扩大。
而这一切,随着暂编第七师的到来,变得更迫切了。
泰山独立团支援东线防御,初战胜利。
但日军的大部队也抵达,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变得更复杂。
带着炮舰机队返航太原晋阳湖水上机场完成补给后,方文再度飞回战场。
一同而来的,还有两架从西.安飞来的战斗机。
抵达战场区域后,方文立刻启动机械感知,对日军情况进行了解。
下方日军第二十师团的主力部队,正在集结。
从数量上对比,我方军力甚至比日军要多。
但整体军备上,日军却更强。
而且,日军后方50公里外,有10多架飞机正在赶来。
而100公里外,还有十几架飞机,甚至在一百五十公里,二百公里外,三百公里外,也有日军战机的雷达信号反馈。
看来,为了协助日第二十师团的战斗,日陆军航空队派出了大量战机参战。
每五十公里一个战斗机编队,间隔时间只有10分钟多点的时间。
也就是说,日军考虑到了泰山独立团的空袭能力,将间隔时间设定在10分钟,让泰山独立团的飞机也无法对第二十师团的重炮阵地进行空袭。
这绝对是专门针对方文和他的航空队而进行的布局。
可惜,这种布局,因为方文的机械感知能力,而被提前知晓了。
但也正是如此,让方文停止了空袭日军的行动。
转而盘旋在防御阵地上空,防止敌军空袭。
同时通知西.安和周家口两边的基地,前来支援。
局面因为变化而改变。
原本强势出击的泰山独立团,突然进入防守姿态。
这让27路军防御阵地指挥官很是不解。
可接下来,日军的战机来袭,让他明白了泰山独立团的用意。
日军战机一批又一批的到来,每隔10分钟一次。
这些战机,将炸弹丢在阵地上,然后俯冲扫射袭扰,给防守阵地的官兵造成了很大压力。
还好,独立团配备了6个防空机炮,在成功击落四架日军俯冲扫射战机后。让敌机俯冲扫射的行为收敛许多。
同时,从西.安和周家口飞来的战机也飞抵阵地上空,对日军战机进行拦截。
激烈的空战,持续了一整天。
日军战机损失11架,四架被防空炮击落,五架被战斗机击落,还有两架却是被炮舰机的平射火力倒霉射中的。
为此,我方战斗机也出现损失。
六大队战机失事一架。
独立团的8架战机,也有两架受创,但因为在发动机等重要部件进行了特别防护,就算是机体被射中,却没有造成重大故障。
而这场战斗中,压力最大的地面阵地还要承受日军的进攻,以及重炮阵地的炮击。
在这种压力下,有几个阵地差点失守。
还好炮舰机队给与他们强力的火力支持,将冲上来的日军绞杀在半路。
这一场战斗,直到下午3点才有所停歇。
日军停止了进攻,重炮也不再炮击。
只剩下天空10分钟一趟的飞机巡航还在,但只是在日军阵地上进行防护。
到这一刻,方文才能缓了口气。
他立即带着炮舰机队返回太原进行补给和检修。
同时趁着短暂的休息空挡,思考着如何破解这个局面。
机会在哪呢
方文大脑快速思考。
日军对空中的防备,确实很有效,10分钟间隔让自己无法在白天空袭,但他们的布局并不是万能的。
自己还有一招。
那就是夜袭。
方文的脑中浮现日军布局,他敏锐的发现了日军在布置上的漏洞。
或许是因为才抵达,他们对这里地形并不是太了解。
在东侧出现一个缺口。
而这个没有军队的区域,正好可以让机动部队长驱直入,杀向敌军腹地的野战炮阵地。
但白天,日军视野广阔,这种行动很难避开左右日军的视线。
可晚上就不同了。
如果夜晚机动部队在自己的指挥下前往炮兵阵地,和空中轰炸一起行动,摧毁那里的重炮。
就能减少明天的作战压力。
不,方文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案。
如果可以从那个缺口潜入敌后方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对敌军指挥部进行一次斩首行动。
一夜间,同时摧毁敌军指挥部和重炮阵地,这绝对是个不错的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