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谁的诗更胜一筹?-《影视:从庆余年开始打卡变强》

  目光在两首诗上扫过,庆帝笑眯眯看向面前的候公公。

  “你觉得这两首诗谁写的更好一点?”

  声音很轻,可在安静的大殿内格外清晰。

  看着案桌上两首诗,候公公顿时觉得后背冷汗直冒。

  如若这首诗的作者是朝中其他大臣,他或许还可以评价两句,现在却不一样。

  作为贴身近侍,候公公很清楚皇帝对范闲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了对寻常臣子的宠爱。

  至于说太子殿下那就更不必多说,作为未来的储君,完全不是他能够得罪的。

  “陛下,这两首诗写的都很不错,都挺好的。”候公公道。

  对这个回答,很显然庆帝并不满意,死死盯着候公公。

  “好也有区分,朕现在命令你,一定要将这件事说明白!”庆帝冷声道。

  候公公神色猛然一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老奴眼拙实在是分不清楚这两首诗的差距!”

  庆帝没有吭声,神色冷漠的坐在那,整个大殿内一片寂静,让候公公倍感压力。

  “太子殿下到!”

  这时,殿外一道声音忽然响起。

  紧接着,李承乾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跪在地上的候公公,微微一愣。

  “候公公,你没事跪在那干什么?”李承乾顺口说道。

  “殿下,这地上凉快。”候公公干笑一声。

  “行了,这里没你什么事,下去吧。”

  庆帝不耐烦的摆摆手。

  候公公闻言如蒙大赦,赶忙叩头行了一礼,低着头急匆匆离开。

  等到人离开,庆帝目光落在李承乾身上。

  “听说你今天在靖王府诗会上做了首诗,是不是这个?”

  看着庆帝推上前的诗文,李承乾并不意外。

  “回父皇,这首诗正是儿臣所做。”

  李承乾抱拳行了一礼,这件事他也没想着瞒过庆帝。

  “这首诗写的不错,看来此处边境之行,你是受益匪浅啊!”

  庆帝嘴角露出浅笑,随即话锋一转。

  “既然这样,你觉得你和范闲的诗谁写的更好?”

  李承乾早就料到一切,微微拱手。

  “父皇,儿臣以为这两首诗之间都不相上下,如若真的要分出一个高低,儿臣以为自己写的更好!”

  “毕竟,谁会说自己的诗不如对方呢?”

  李承乾咧嘴一笑。

  “你倒是挺诚实的。”

  庆帝哈哈一笑,本来挺严肃的一个问题,被李承乾三两句化解。

  “行了,此番朕找你前来是另有要事,前段时间大军在战斗中生擒了齐国大将,程巨树。”

  “此人要不了几天就会被押送回到京都,到时候你负责接应,将人押送至刑部大牢。”

  庆帝道。

  李承乾神色微微一变。

  依照李云睿的性子,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范闲,更何况如若让她真正知道范闲的身份,估计更是会恨之入骨。

  程巨树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李云睿绝对不会错过。

  “父皇,此事事关重大,儿臣觉得还是让二哥去比较合适,毕竟他手下人员众多,很适合这事。”

  李承乾道。

  “哼!老二之前诬陷过你,如今还被朕禁足王府之中,此事就由你负责,不必多说!”

  庆帝脸色一板,事情当即敲定。

  “父皇……”

  李承乾还想着再争取下,谁料到这时冰冷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

  【新的任务发布,请宿主注意查看!】

  【任务要求】:将程巨树押送至安全刑部大牢!

  【任务时限】:五天!

  庆帝不满的抬起头,冷声道:“你还想说什么?”

  “回父皇,儿臣愿意担此重任,保证将人押送至刑部大牢!”

  李承乾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望着李承乾远去的背影,庆帝嘴角露出一抹微笑。

  “这小子,真是太谨慎了,白送到手里的功劳都不要,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庆帝摇摇头。

  目光再次落到桌面上,在两首诗上一番打量,经过再三思考,庆帝将候公公唤进来。

  “将太子的这首诗印刷出来,送至各大军中诵读。”

  “老奴遵旨。”

  等到候公公离开,庆帝目光落在范闲做的诗上面。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不错,只可惜就是暮气太重,字迹太差!”

  “一个年仅十八的小伙子,为什么会有这般迟暮之气,实在让人费解!”

  庆帝嘟囔一句,将这首诗折叠起来,默默收进抽屉。

  与此同时。

  京都城,王府,一处凉亭下。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好一首边境诗,看来我真是小瞧咱们这位太子殿下了!”

  李承泽脸色格外难看。

  本来这次靖王府诗会,是由他牵头举办出来,目的就是为了引进一些新的人才。

  结果还真挑选出了两个人才,只是这两人都是他的死对头!

  之前在靖王府后院,他可以买通靖王府中的仆人,将范闲带到跟前。

  本想着拆散范闲和李承乾的关系,可他没想到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事情不仅没有办成,两人还闹得不欢而散。

  如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如今他人都已经回来,谁料到靖王府内又传出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竟然还是李承乾!

  一时间,这让李承泽难以接受!

  他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此诗广泛传开,军中必定会有一大批将士成为李承乾的诗迷。

  这首边境诗气势磅礴。

  纵然是李承泽这种没有出过京都城的人,也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两军对垒的庞大场面!

  特别是最后两句,古往今来,更是多少将领追求的目标!

  就在这时,外面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谢必安急匆匆走进亭子,躬身行了一礼。

  “殿下,宫中刚刚传出消息,陛下已经命令候公公将太子的诗刊印出来,发放到各地大军中阅读!”

  此话一出,气得李承泽脸青一块红一块。

  本来他还想着进宫劝诫两句,现在看来是别指望了。

  “殿下,消息传递到各地大军中还需要些时日。”

  “根据另一则消息,齐国将领程巨树即将被押送入京,陛下命太子殿下负责将人押送至刑部大牢!”

  “您说,如若程巨树要是在京都城内闹出点什么动静,到时候太子必定难逃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