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和睦-《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后宫争宠的事多了去了,哪怕是沈诗诗也不得不防。

  所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很重要,

  可是品德这东西,要想真正看清一个人,很难。

  册封礼后的夜晚,沈诗诗单独召见了阿史那云。

  “知道为什么选你吗。”沈诗诗卸去了往日的威严,语气如同闲话家常。

  阿史那云摇头:"臣妾愚钝”。

  “因为你三次都选择了最难的那条路。...这些都不是聪明人会做的事。”

  阿史那云不解:“娘娘是说臣妾...不够聪明。”

  沈诗诗笑了:“正相反。这深宫之中,聪明人太多,缺的是像你这样至纯至善之人。陛下身边需要真心待他的人,而不是整日算计的"聪明人"。”

  阿史那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考验,那些看似残酷的选择,都是为了筛选出真正品德高尚的女子。

  她眼眶微热:“娘娘,我之前就听人说,大明国的皇帝乃是千古第一,现在我信了。大明国不止是皇帝,还有皇后娘娘。”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真心话。

  沈诗诗轻轻握住她的手:“这江山太重,陛下与本宫...需要帮手。”

  “不不不,臣妾不懂政务。”吓得阿史那云慌忙施礼。

  沈诗诗轻轻一笑:“后宫不得干政,本宫也不行。不是说让你干政,而是照顾好陛下的饮食起居,这就是帮手。”

  阿史那云长舒一口气:“臣妾一切都听娘娘的吩咐。”

  沈诗诗不害怕么,她不怕。

  自己与朱兴明的感情,是无可替代的。

  就算是以后朱兴明宠信某个嫔妃。但沈诗诗的孩子,永远都是正统的皇太子。

  月光下,两代女人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一个历经沧桑却初心不改,一个初入宫廷却已显峥嵘。大明的后宫,从此多了一股清流。

  紫禁城张灯结彩,为迎接三位异族妃子的到来。按照朱兴明的旨意,礼部为此忙得人仰马翻,既要遵循《大明会典》中的纳妃礼仪,又要兼顾异族女子的特殊身份,增添了不少新规矩。

  大婚当日,沈诗诗身着正红色凤袍,头戴九龙四凤冠,端坐在坤宁宫正殿。殿内熏香缭绕,十二名宫女分列两侧,手持金瓜、斧钺等仪仗。她面前跪着三位盛装打扮的异族女子。

  沈诗诗温和地说,示意宫女赐座:“既入宫门,便是一家人。本宫希望你们能尽心侍奉陛下,同时也要谨守宫规。”

  她们用略显生硬的汉语回道:“谢皇后娘娘恩典。”

  当晚,朱兴明按照礼制先临幸了阿史那云。景阳宫内红烛高照,数十盏宫灯将殿内照得如同白昼。阿史那云却背对着皇帝站在窗前,望着北方出神。

  "爱妃在想家?"朱兴明走到她身后,注意到她肩膀微微颤抖。

  阿史那云转过身,眼中含泪:“陛下,我的族人真的能在大明安居乐业吗?他们说...说南迁后会失去牧场,牛羊都会饿死...”

  朱兴明轻轻擦去她的泪水,手指触到她冰凉的面颊:“朕答应你,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朕必视如己出。已命户部在河北划出土地,教授他们耕种,就在这里,离京城不过二百里,你想家了随时可去探望。”

  阿史那云望着地图,泪水滚落:“父亲说我入宫是为族人牺牲...可我不觉得这是牺牲...”

  朱兴明叹息着将她揽入怀中,感受到她身体的僵硬逐渐软化。窗外,一轮明月高悬,将两个相拥的身影投映在雕花窗棂上。

  次日清晨,按规矩新妃需向皇后请安。

  阿史那云、蒙娜,拓跋雪三个女子,纷纷给坤宁宫的沈诗诗敬茶。

  沈诗诗温婉睿智,阿史那云直爽开朗,蒙娜温柔体贴,拓跋雪细腻贤淑。四个女子在后宫,关系融洽。

  沈诗诗端坐在梳妆台前,宫女正为她梳理那一头如瀑青丝。铜镜中映出一张端庄秀丽的面容,眉如远山,眼若秋水。

  殿门轻启,三位女子缓步而入。为首的阿史那云一身火红骑装,步伐矫健如草原上的小马驹;中间的蒙娜穿着淡紫色长裙,眼神怯生生的,像只受惊的小鹿,最后的拓跋雪则是一袭素白纱衣,低眉顺目,安静得如同一泓秋水。

  “臣妾参见皇后娘娘。”三人齐声行礼,动作虽不熟练,却透着真诚。

  沈诗诗起身相迎,亲手扶起她们:”不必多礼。从今往后,我们便是一家人了。”

  阿史那云抬起头,明亮的眼睛直视沈诗诗:“皇后娘娘,我阿史那云是个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我们草原女子不懂你们中原那么多规矩,往后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明示。”

  沈诗诗闻言非但不恼,反而笑出声来:“好一个爽快的姑娘!本宫就喜欢你这般真性情。”

  她转向另外两人:“蒙娜、拓跋雪,你们也无需拘束。后宫虽大,但本宫希望这里能成为你们的家。”

  蒙娜眼中泛起泪光,小声道:“谢皇后娘娘体恤。臣妾...臣妾有些想家...”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诗诗几乎每日都会召见三位嫔妃。她亲自教导她们宫廷礼仪,却也鼓励她们保留本族的特色。阿史那云的骑装、蒙娜的编发、拓跋雪的银饰,都成了后宫独特的风景。

  一个雨天的午后,沈诗诗命人抬出一张精致的红木方桌。

  “今日教你们一个有趣的玩意儿。”沈诗诗神秘地笑着,从锦盒中取出一枚枚雕刻精美的骨牌。

  “这是什么?”阿史那云好奇地拿起一枚,在手中把玩。

  “这叫"麻将",是我们中原人闲暇时的娱乐。万、条、筒...吃、碰、杠...”

  起初,三位异族嫔妃听得云里雾里。阿史那云性子急,连连出错牌;蒙娜犹豫不决,每次出牌都要思考半天,唯有拓跋雪安静聆听,很快掌握了要领。

  “胡了。”几轮过后,拓跋雪轻声宣布,将自己面前的牌推倒。

  沈诗诗惊讶地看着她整齐的牌面:“雪儿竟学得这般快。”

  拓跋雪抿嘴一笑:“臣妾在家乡时,常与族人玩一种叫"羊拐"的游戏,与这麻将有些相似。”

  阿史那云不服气地嚷嚷:“再来再来!这次我定要赢!”

  蒙娜则小声请教沈诗诗:“娘娘,刚才那个"杠"是怎么算的...”

  雨声淅沥,凤仪宫内却暖意融融。牌桌上,四人渐渐放下了身份隔阂,笑声不断。

  日子如流水般过去。麻将成了四位女子每日必不可少的活动。沈诗诗发现,在牌桌上,三人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史那云出牌如风,喜欢冒险,常常做出惊人的举动。蒙娜总是瞻前顾后,连出张牌都要征询他人意见;拓跋雪则沉着冷静,善于观察,常常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

  其中三个人,倒是拓跋雪最为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