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人乳壶3-《笼鹤槛花》

  两天之后,似乎所有“传闻”都要变成真的。

  楚清怡真的撰写了一篇檄文,由蓝磬呈到了圣上面前。

  “历朝历代文臣武将多相互冷眼,真是难得有这样文武相和的盛况啊……”

  李惑拎着一张写满了名字的诉状抖了抖,颇为嘲讽地说。

  “陈道远……有他不奇怪,这些剩下的……”

  他把状纸放下,指尖点了点上面的名字。

  陈道远这老头自从幼女出事,自知入阁无望后就如疯狗一般,能咬政敌一口的事上若没有他,才奇怪。

  可其他这些侍郎、翰林……

  刘宁海眼珠子一转,接话道:“奴婢记着,这陈翰林、齐翰林、吴侍郎……似乎都和肖家交情不错。比如陈翰林入朝四十年,得过肖老太傅的提拔,算是半个弟子。而吴侍郎是肖太守肖永良的同窗,两人的关系比那亲兄弟还好。”

  都说仗义每逢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但这读书人负心的对象也分人,女人、孩子、陌生人……那对于什么恩师兄弟可都是大大的义气。

  不然怎么能有——视兄弟如承冠,视妻子如脱屣耳,这样的话呢?

  而梅瑾萱和肖家,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裕亲王家是她袒护的,甚至连那祸起萧墙的婚事也是她亲自指的。

  作为肖家的好弟子好兄弟,他们又怎能不帮着来——落井下石。

  李惑听完刘宁海的话,轻笑了一声,而后拿起御笔轻飘飘地在纸上留下几个红字——

  若属实,严惩不贷。

  红墙白雪,黄檐青松,一到冬天这宫城里美得如画一样。

  不是说其他三季不美,只是到了冬日一落雪,这满宫至烈与至冷的色彩碰撞,就像这座皇宫本身,一边烈火烹油,一边风刀霜剑,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端柔太妃站在承乾宫的门口,看着那朱红铜钉的大门,没有立时让人上前。

  都说“人气、人气”,这鲜花着锦的承乾宫一段日子没人登门竟也显得萧瑟不少。

  “姐姐,怎么不进去?”

  一素衣女子站在端柔太妃身边,轻声开口。

  她长相温婉恬静,再加上穿着配饰并不显贵,只是一身云水蓝的提花缎衣裙,配以一套青玉的素簪耳饰,仿佛下一刻就要随风融散在天地白雪中。

  端柔太妃先是垂眸,而后才转眼看向身边人:

  “肖太嫔怎么来了?”

  肖太嫔抿唇一笑:“陛下关心楚小侯爷的状况,端柔姐姐乃是后宫位分最高之人,还曾经掌管六宫事务,是陛下最信任的,自然责无旁贷。

  “不过,楚小侯爷身份贵重,此事不光涉及后宫,还牵扯西北,所以多一个人来关心当然更妥帖,也更显得陛下重视楚小侯爷,重视戍守西北的搏命拼杀的将领不是?”

  说得是“重视”,但端柔太妃明白意思其实是“防备”。

  防备她与梅瑾萱沆瀣一气,防备她为梅瑾萱遮掩。

  “按理说,今天应当是慈荣姐姐前来,可慈荣姐姐一心礼佛不爱沾这些俗事,就只好由我越俎代庖了。”

  说着,肖太嫔从水獭毛的手笼里抽出右手,腕间有一对毫无雕饰的素银镯子发出清脆声响。她手心向上,手指朝着承乾宫大门方向:

  “端柔姐姐,请吧。”

  可能是陛下提前派人通了气,也可能是承乾宫里听到了风声,总之今天两位长辈登门梅瑾萱倒是格外给面子,没再让人挡回去,反而很痛快地打开了大门。

  雨泽殿里,宫殿的主人早已等候多时。

  只见梅瑾萱上着一件绛色绣吊钟海棠花双宫绸短袄,下着海青色绣碧江霞纹织金锦下裙,坐在正对殿门的上雕青松麒麟图的紫檀木榻上,好不明艳射人,气派非常。

  随着端柔太妃和肖太嫔两人踏进殿门,梅瑾萱端坐主位先声夺人:

  “不知太妃与太嫔要来,是我有失远迎了。”

  嘴上说着“有失远迎”,但梅瑾萱的屁股却坐得稳,大马金刀一动不动。

  肖太嫔垂眸暗忖,这是对她的下马威。

  确实,瞧她旁边的端柔太妃没见着一点忤逆和失礼似的,甚至还笑盈盈地点头回道:

  “是我们来得突然。”

  而后也不用别人请,跟回自己宫一样,自顾自在梅瑾萱旁边坐了下来。

  肖太嫔站在殿中央冷眼瞧着。

  能到承乾宫里的卧具,自然不止要材料精贵,造型精美,还得兼备舒适。

  那舒适的标准是什么?自然是又大又软。

  雨泽殿里的这张紫檀贵妃榻,别说坐两个人,就是四个人排排坐也是坐得下的。但是要肖太嫔也坐过去,那画面,一个贵妃一个太妃一个太嫔,坐在一处,好看吗?

  外面的人得以为,这满宫城是不是找不到第二张椅子了?

  况且,梅瑾萱坐了左半边,端柔太妃坐了右半边,两人稳如洪钟,根本就没有想给她挪一个位置的意思。

  而让她坐到别处……

  肖太嫔看了眼两侧摆放的玫瑰椅,脚下如生了钉子,分毫不移。

  她虽然位份低,但到底是先帝有品阶的妃嫔,说一声长辈也使得。梅瑾萱此举说白了就是要逼她坐于次席。

  是试探,也是威慑。

  但肖太嫔并不是会被这些小把戏拿捏的。

  不管什么心计,也得看对方是否接招。若是不接,便能以不变应万变。

  于是就见这素衣女人如青竹一般挺立于殿中,她声音依旧温柔,却更带着不容拒绝的坚定力度,开门见山说:

  “贵妃,本宫是奉陛下口谕前来探望小侯爷病情的。小侯爷身体可安好了?何不带上来,让本宫和太妃瞧一瞧,也好让陛下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