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新帝登基的热闹,并未驱散街道上的清冷。
诏狱内,寒意更甚。
楚桐清被绑在一张生铁架上,垂着头,面色煞白,气息很是微弱。
紧挨着铁柱放着一个木桶,桶内,她双腿以下结了厚实的冰。
她的双腿,已经没了知觉,微弱的呼吸,以及浑身的麻木之感,时常让她不知今夕何夕。
她只知道,她什么都不能说,无论是京都外正在血战的肃王顾珩,还是在朝堂前后斡旋的朝臣。
楚桐清只是没想到,朝中竟有人暗中扶持早在三年多前,便因屠杀百姓而被逐出宗室、贬为庶民、死于匪寇的宸王登基为帝。
连带着,三年前将她休弃出府的显国公府,以及将她送给邻国敌军的安远侯府、她嫡亲的父母兄长,竟也死而复生,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她每天强撑着一口气,除了想看到肃王建立清明的新朝,就是想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下场。
她不后悔自己寻亲十年。
她只后悔自己脱身得太晚,连累了不少无辜之人。
“又过了一日,她还没有要说实话的意思?”
随着一道肃沉的声音,牢房的门被打开。
“楚桐清,你即便在乡野市井长大,好歹也是我安远侯府血脉。
“陛下已经登基,皇后是你姐姐,你还要替逆贼肃王隐瞒朝中逆党到何时?
“陛下与皇后娘娘说了,只要你据实交代,看在安远侯府的份上,可以既往不咎。
“你还要执迷不悟到何时?”
说话之人是已经接任安远侯之位的楚文宿——她嫡亲的二哥。
他在距她三步外止步,话语里尽是恨铁不成钢的叹息。
楚桐清连动唇角的力气都没有,只心中冷嗤,他们将她拘于此处,无非是想师出有名。
他们根本不在乎她会不会开口,他们只是想告诉朝臣、告诉百姓,他们在审“逆党”。
然后按着他们的意愿,拿着她的“供词”,大肆清除异党。
楚文宿盯着毫无反应的楚桐清,陡然靠近,抓住她的头发往后扯,强迫她抬起头。
“妹妹可知,你身为安远侯府的姑娘,却替肃王卖命,这叫吃里扒外。”
楚文宿因凑近而略显狰狞的脸,只一瞬又显露出失望。
“三年前,你背叛丈夫,与人通奸,而今,你伙同外人,行逆反之举,无论是显国公府,还是安远侯府都留不得你了。”
楚文宿说完退开几步,扬了扬手。
身后侍卫上前,拿刀割开楚桐清手指,在几张纸上印下指纹。
楚文宿看了一眼,递于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男子。
而后,略显伤悲却大声道:“虽楚桐清是我安远候府的姑娘,可陛下与皇后娘娘已经给了她机会。
“本侯不愿让陛下与娘娘为难,今日,便是背上不仁不友的名声,本侯也要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楚文宿背过身,早有衙役拿着麻绳套在楚桐清脖颈上。
听完他敷衍的表演,楚桐清脸上的嘲讽都是无力的。
为何会卖命啊……
因为在她被家人放弃、设计、陷害、出卖、为利益送给敌军时,是他救了她,护她三年无虞。
可她所谓的亲人,到死都在算计她,利用她赚名声。
随着绳索收紧,窒息感袭来,楚桐清眼角流下一滴泪。
真是可惜,三年前未能杀死他们,而今却也看不到他们的下场。
当夜,寒风呼啸的京郊乱葬岗,多了一具支离破碎的尸体。
有一人手脚并用,踉跄着将其拢入怀内。
三日后,内外合谋,肃王大军攻入京都。
皇城、显国公府及安远侯府门口,各挂着几个人,不时有人从头上倒一盆水,足下挂着冰锥。
***
立春后,气温不寻常地极速回升,二月初至,春色已显。
“啊!”
日暮时分,护国寺一间禅房内,一道惊惧的声音,被窗外倾盆雨势砸得稀碎。
“郑嬷嬷,二姑娘……她,她好像没气了……”
“叫什么叫!
“你我二人还什么都没做,就算断气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嬷嬷训斥着侍女,手指粗鲁地戳探在榻上少女鼻翼下。
“郑嬷嬷,姑娘只让我们毁了二姑娘清白。
“可二姑娘就这么走了,侯爷和夫人那边……我们该如何交待?”
侍女显然没有被安慰到,话语中,句句含着惊慌。
嬷嬷没感受到鼻息,手指一颤,却是冲侍女怒吼。
“你个小蹄子,胡说八道什么?二姑娘只是晕过去了,过来搭把手,赶紧将人送过去。
“到时候就是死了,也是她命该如此。”
嬷嬷吼着,两手果断掐住少女手臂,欲将人拉起来。
手臂刺骨般疼痛,楚桐清倏然睁开眼睛。
危险逼近,本能驱使下。
楚桐清一脚踢向榻尾侍女,同时拔下一根素玉簪,一手紧紧抓住嬷嬷手臂,一手极快极狠地、反复刺入嬷嬷手臂胸前。
鲜血涌出,嬷嬷受惊倒地,楚桐清借力迅速起身。
接着拔出簪子,顺势朝嬷嬷扬手落下。
用尽了全力,却败在,身体不够灵活、准头不足。
簪子从嬷嬷眉心划过眼睛,从脸颊擦过,直直插入肩头。
待站稳,楚桐清借着微弱烛光,凝着一双眼,缓着稍乱的气息,警惕而又狠厉地盯着二人。
整个过程,不过几息间。
嬷嬷惊悚地捂着刺痛的眼睛,顾不上指缝间流出的血,一只眼压着惧意直勾勾盯着楚桐清。
“二姑娘,您这是做什么?
“我二人奉大姑娘与世子之命,留下照顾二姑娘,二姑娘便是对我二人有所不满,也不该伤人,更不该装死骗人啊!”
嬷嬷白着脸发着抖,出口却没有半点为奴的自觉。
毕竟这个认回侯府不过半年的二姑娘,脾气性子实在好。
便是眼下情况反常,嬷嬷自恃有所倚仗,也自信她不敢如何。
嘴里更是不饶人,“姑娘可是对大姑娘有所不满,所以才趁机伤我二人?”
装死吗?
楚桐清手里的簪子用力压了压。
她刚才只是闭气,可她确实已经死过一回了。
庆安二十六年冬,也就是七年后。
她死于诏狱内,原以为会带着遗憾离去。
再睁眼,她却在护国寺后山寒潭——楚梒薇想借机毁掉她名声及清白时。
上一世,这位嬷嬷联合外人毁掉了她名声,以致于她被囚禁在安远侯府没了自由。
这一次,她会扭转前世局面。
楚桐清盯着因簪子下压而疼的扭曲了脸的嬷嬷,一旁的侍女挪动着欲往外跑。
谢相容收回思绪,三两步疾走过去,抓住侍女的手臂,抬落间,“咔嗒”两声,卸了她双臂。
抓着侍女推倒在嬷嬷身前,拔出簪子,抵在嬷嬷脖颈上。
“我送嬷嬷归天,或者,嬷嬷送她去伺候人。”
诏狱内,寒意更甚。
楚桐清被绑在一张生铁架上,垂着头,面色煞白,气息很是微弱。
紧挨着铁柱放着一个木桶,桶内,她双腿以下结了厚实的冰。
她的双腿,已经没了知觉,微弱的呼吸,以及浑身的麻木之感,时常让她不知今夕何夕。
她只知道,她什么都不能说,无论是京都外正在血战的肃王顾珩,还是在朝堂前后斡旋的朝臣。
楚桐清只是没想到,朝中竟有人暗中扶持早在三年多前,便因屠杀百姓而被逐出宗室、贬为庶民、死于匪寇的宸王登基为帝。
连带着,三年前将她休弃出府的显国公府,以及将她送给邻国敌军的安远侯府、她嫡亲的父母兄长,竟也死而复生,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她每天强撑着一口气,除了想看到肃王建立清明的新朝,就是想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下场。
她不后悔自己寻亲十年。
她只后悔自己脱身得太晚,连累了不少无辜之人。
“又过了一日,她还没有要说实话的意思?”
随着一道肃沉的声音,牢房的门被打开。
“楚桐清,你即便在乡野市井长大,好歹也是我安远侯府血脉。
“陛下已经登基,皇后是你姐姐,你还要替逆贼肃王隐瞒朝中逆党到何时?
“陛下与皇后娘娘说了,只要你据实交代,看在安远侯府的份上,可以既往不咎。
“你还要执迷不悟到何时?”
说话之人是已经接任安远侯之位的楚文宿——她嫡亲的二哥。
他在距她三步外止步,话语里尽是恨铁不成钢的叹息。
楚桐清连动唇角的力气都没有,只心中冷嗤,他们将她拘于此处,无非是想师出有名。
他们根本不在乎她会不会开口,他们只是想告诉朝臣、告诉百姓,他们在审“逆党”。
然后按着他们的意愿,拿着她的“供词”,大肆清除异党。
楚文宿盯着毫无反应的楚桐清,陡然靠近,抓住她的头发往后扯,强迫她抬起头。
“妹妹可知,你身为安远侯府的姑娘,却替肃王卖命,这叫吃里扒外。”
楚文宿因凑近而略显狰狞的脸,只一瞬又显露出失望。
“三年前,你背叛丈夫,与人通奸,而今,你伙同外人,行逆反之举,无论是显国公府,还是安远侯府都留不得你了。”
楚文宿说完退开几步,扬了扬手。
身后侍卫上前,拿刀割开楚桐清手指,在几张纸上印下指纹。
楚文宿看了一眼,递于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男子。
而后,略显伤悲却大声道:“虽楚桐清是我安远候府的姑娘,可陛下与皇后娘娘已经给了她机会。
“本侯不愿让陛下与娘娘为难,今日,便是背上不仁不友的名声,本侯也要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的楚文宿背过身,早有衙役拿着麻绳套在楚桐清脖颈上。
听完他敷衍的表演,楚桐清脸上的嘲讽都是无力的。
为何会卖命啊……
因为在她被家人放弃、设计、陷害、出卖、为利益送给敌军时,是他救了她,护她三年无虞。
可她所谓的亲人,到死都在算计她,利用她赚名声。
随着绳索收紧,窒息感袭来,楚桐清眼角流下一滴泪。
真是可惜,三年前未能杀死他们,而今却也看不到他们的下场。
当夜,寒风呼啸的京郊乱葬岗,多了一具支离破碎的尸体。
有一人手脚并用,踉跄着将其拢入怀内。
三日后,内外合谋,肃王大军攻入京都。
皇城、显国公府及安远侯府门口,各挂着几个人,不时有人从头上倒一盆水,足下挂着冰锥。
***
立春后,气温不寻常地极速回升,二月初至,春色已显。
“啊!”
日暮时分,护国寺一间禅房内,一道惊惧的声音,被窗外倾盆雨势砸得稀碎。
“郑嬷嬷,二姑娘……她,她好像没气了……”
“叫什么叫!
“你我二人还什么都没做,就算断气了,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嬷嬷训斥着侍女,手指粗鲁地戳探在榻上少女鼻翼下。
“郑嬷嬷,姑娘只让我们毁了二姑娘清白。
“可二姑娘就这么走了,侯爷和夫人那边……我们该如何交待?”
侍女显然没有被安慰到,话语中,句句含着惊慌。
嬷嬷没感受到鼻息,手指一颤,却是冲侍女怒吼。
“你个小蹄子,胡说八道什么?二姑娘只是晕过去了,过来搭把手,赶紧将人送过去。
“到时候就是死了,也是她命该如此。”
嬷嬷吼着,两手果断掐住少女手臂,欲将人拉起来。
手臂刺骨般疼痛,楚桐清倏然睁开眼睛。
危险逼近,本能驱使下。
楚桐清一脚踢向榻尾侍女,同时拔下一根素玉簪,一手紧紧抓住嬷嬷手臂,一手极快极狠地、反复刺入嬷嬷手臂胸前。
鲜血涌出,嬷嬷受惊倒地,楚桐清借力迅速起身。
接着拔出簪子,顺势朝嬷嬷扬手落下。
用尽了全力,却败在,身体不够灵活、准头不足。
簪子从嬷嬷眉心划过眼睛,从脸颊擦过,直直插入肩头。
待站稳,楚桐清借着微弱烛光,凝着一双眼,缓着稍乱的气息,警惕而又狠厉地盯着二人。
整个过程,不过几息间。
嬷嬷惊悚地捂着刺痛的眼睛,顾不上指缝间流出的血,一只眼压着惧意直勾勾盯着楚桐清。
“二姑娘,您这是做什么?
“我二人奉大姑娘与世子之命,留下照顾二姑娘,二姑娘便是对我二人有所不满,也不该伤人,更不该装死骗人啊!”
嬷嬷白着脸发着抖,出口却没有半点为奴的自觉。
毕竟这个认回侯府不过半年的二姑娘,脾气性子实在好。
便是眼下情况反常,嬷嬷自恃有所倚仗,也自信她不敢如何。
嘴里更是不饶人,“姑娘可是对大姑娘有所不满,所以才趁机伤我二人?”
装死吗?
楚桐清手里的簪子用力压了压。
她刚才只是闭气,可她确实已经死过一回了。
庆安二十六年冬,也就是七年后。
她死于诏狱内,原以为会带着遗憾离去。
再睁眼,她却在护国寺后山寒潭——楚梒薇想借机毁掉她名声及清白时。
上一世,这位嬷嬷联合外人毁掉了她名声,以致于她被囚禁在安远侯府没了自由。
这一次,她会扭转前世局面。
楚桐清盯着因簪子下压而疼的扭曲了脸的嬷嬷,一旁的侍女挪动着欲往外跑。
谢相容收回思绪,三两步疾走过去,抓住侍女的手臂,抬落间,“咔嗒”两声,卸了她双臂。
抓着侍女推倒在嬷嬷身前,拔出簪子,抵在嬷嬷脖颈上。
“我送嬷嬷归天,或者,嬷嬷送她去伺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