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来自新野的结巴少年-《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T荆州,江陵。

  “主公,刘璋匹夫明摆着就是跟咱们作对!”魏延咬牙切齿道:“末将追了快一千里,眼看着就要抓住刘备,刘璋竟敢派大军来接应,此事定不能罢休!”

  看着跟野人似的魏延,周瑜连忙安抚道:

  “文长此行辛苦,没抓到就没抓到,此事不怪你们。”

  “带着弟兄们好好休息一阵,稍后去领赏赐。”

  一番好言相劝,魏延闷闷不乐退下...

  追了这么长时间,近千里路程,一路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

  眼瞅着即将大功告成,益州突然出兵接应,魏延差点没气炸了...

  当时若不是兵少,恐怕就要直接干一仗。

  “刘璋还是插手此事。”庞统分析道:“看来子初、子翼二人没能成功。”

  “以子初之才、子翼之辩,竟不能说服刘璋?”步骘难以置信。

  “听闻刘璋性格暗弱,这次怎会如此强势?”鲁肃也很不理解。

  “等他们二人回来,问问具体什么情况吧。”

  周瑜话音刚落,就有人进来禀告。

  “启禀君侯,蒋干先生回来了。”

  “快请!”周瑜不假思索道。

  魏延走的是陆路,蒋干走的是水路,哪怕后者路程更远,二人也在同一日抵达江陵。

  不多时,蒋干从外边进来。

  “拜见主公,见过诸位。”

  “子翼快坐。”周瑜伸手示意,“怎么就你一个人,子初人呢?”

  “此事说来话长。”蒋干顿了下,道:“还是从头说起吧。”

  “好。”

  随后,蒋干把入蜀的一系列经过,全都一五一十告知,让众人明白前因后果。

  “原来是这样...”周瑜微微颔首,“刘璋动了恻隐之心。”

  “这个张松有问题。”庞统一针见血道:“提议刘备入蜀是他,之后更是上蹿下跳,生怕刘备不能抵达成都。”

  “没错。”蒋干附和道:“子初也觉得此人有问题,或许与刘备有勾连。”

  “有问题。”周瑜不假思索道:“不用怀疑,此人乃刘备内应,早就暗中背叛刘璋。不止是此人,子翼刚才提到的法正、李严、孟达,恐怕也都是如此。”

  “也只有这样才能说得通。”步骘连连点头。

  “不妙啊。”鲁肃蹙眉道:“这么多人已经暗中倒向刘备,纵然此人失去大军,恐怕也能篡夺刘璋的位置。”

  “刘备若窃蜀成功,咱们就多出一个大敌!”步骘忍不住道。

  “不仅多出一位大敌,咱们想夺益州也会更难!”庞统严峻道。

  “呼~”周瑜长出一口气,转而道:“子初呢?”

  “子初觉得没能阻止刘备入蜀,有负主公所托,打算留在蜀中。”蒋干继续道:“留在刘璋身边做内应,为主公入蜀做准备。”

  “这个想法好。”庞统不住点头,“既能为内应,又盯住刘备,一举两得。”

  周瑜想了下,觉得还真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内应直接埋在刘璋左右,日后经略益州肯定大有裨益。

  “还有。”蒋干又说道:“属下此行回来,也是奉了刘璋之命。”

  “哦?”周瑜失笑道:“刘璋竟派子翼出使?所为何事啊。”

  “哈哈哈~”众人闻言不禁大笑,刘璋还真会找人...

  “刘璋意气用事,收留刘备后心有不安,担心此事惹来主公敌视。”蒋干微笑道:“特派属下前来出使,带来大量礼品,希望主公能够息怒。”

  “呵呵~”周瑜大笑道:“我若不息怒,子翼还不好交差呢,看来我“不得不”息怒啊。”

  “主公不妨息怒。”庞统轻笑道:“一来,好教子翼在刘璋面前立功。”

  “二来,咱们表现出适当的友好,也能麻痹刘璋,令其对咱们放松警惕。”

  “就这么办吧。”周瑜当即道:“子翼休息几日,之后再回蜀中向刘璋交差。”

  “好。”蒋干轻笑道:“有这份功劳,属下也能在蜀中站稳脚跟,往后出使荆州的差事,刘璋必然都会安排给我,日后可以方便联络。”

  刘巴埋在刘璋左右,蒋干作为使者往返成都、江陵。

  往后不管益州发生何事,荆州方面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近来可还有其他事情?”周瑜转而问道。

  “启禀主公。”步骘开口道:“仲景先生的医馆已经开张,百姓们听闻不收费用,纷纷传颂您的贤名。”

  “书院也已经落成,从父对此事非常赞扬,表示愿意前往教导学子。”庞统继而说道:“眼下,各地学子都前往书院、踊跃报名。”

  “走,去看看!”

  ——————

  城郊。

  一名少年牵牛返回家中,找到正在织机前忙碌的母亲。

  “阿母...”少年怯怯道:“我想去...书院上学...”

  母亲动作一顿,紧接着勃然大怒,骂道:“混账东西!”

  “你那个死爹早早咽气,老娘我一个人把你拉扯大,容易吗?!”

  “好不容易盼着你长大成人,能替我分担一些,你现在又开始想有的没的?”

  “咱家刚从新野搬到江陵,君侯仁慈跟咱们分了地、分了牛。”母亲一巴掌打在少年脸上,“你不想着好好耕种,异想天开要去读书?没钱!”

  少年捂着脸颊,低着头小声道:“去书院学习...不收钱...”

  “那也不行!”

  母亲抬手作势又是一巴掌,少年连忙躲开。

  “家里就两个人,你去读书,农活都让我一个人做?”母亲胸膛剧烈起伏,“小畜生要累死我吗?!”

  对于底层百姓,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读书。

  而是就算读书不要钱,他们也没时间去读书...

  农耕社会,家里一个人去读书,就意味着少一个壮劳力。

  少年尽管不到束发之年,可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劳力。

  “我会...把农活干完...再去...”少年倔强抬头,与母亲对视不退让,可眼中已经蓄满泪水,仿佛下一刻就会落下来。

  “滚!你爱去哪去哪!”

  在母亲的咒骂下,少年转身跑出家门。

  母亲重新回到织机前坐下,继续忙碌手上的活计,默默加快速度。

  当一匹布被纺织出来时,上边隐隐带着点点湿痕...

  书院。

  少年人一口气跑来,但在门口却踌躇不前。

  透过大门朝内望去,看着衣着光鲜的年轻士子,再看看自身的穿着打扮,少年感到阵阵窘迫...

  “后生,你在这里做什么?”

  “我...”少年迟疑片刻,鼓起勇气道:“我想...读书...”

  “叫什么名字?我带你去报名。”

  “艾...艾......”

  少年激动的口吃不停,半晌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