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庞统:主公,我有一计!-《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砰!”耳畔传来一声巨响。

  旁边的亲兵只觉脸上忽然传来湿热,下意识伸手一摸,指尖传来粘稠的触感,入眼一片血红之色。

  “哪来溅来的血...”

  亲兵嘀咕一句,抬头时整个人便僵住。

  只见身前的刘琦,手中还拿着水囊,可脖颈上的脑袋消失不见...

  眨眼间,无头尸体就朝后缓缓倒下。

  “噗通~”

  刘琦直挺挺倒下,手中的水囊流出清水,脖颈的伤口流出血水。

  “啊!!!”

  亲兵惊恐大喊,引得无数人下意识看来。

  看到无头尸体,尚未反应过来。

  再看身上的甲胄,周边守军立即躁动起来。

  “那是...刘琦公子?”

  “怎么回事儿?脑袋呢?”

  “大事不好,刘琦公子死了!”

  霎时间,城头立即躁动起来。

  亲兵更是手足无措,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是好。

  黄忠一箭袭来、正中脑袋。

  强弓配上铁箭,打出爆头的效果,脑袋完全碎裂,炸得到处都是...

  不出一盏茶的时间,刘琦身死的消息,就如风似地传遍城头每个角落。

  原本尚且安定的军心,一瞬间急转直下、跌入谷底,守军全都变得慌乱。

  另外两员副将,还在两侧的城头驻守。

  就导致正面城头一时无人主持大局,骚动愈演愈烈,最终变得完全无法控制。

  恐慌情绪蔓延,最先出现的就是临阵逃脱的情况。

  一个带跑十个、十个卷走百个,一旦开始就会变得不可控。

  城头滴水不漏的防御,很快出现漏洞,导致城下大军杀上来...

  城外。

  黄忠背着牛角大弓,一步步从瞭望台下来。

  周瑜、庞统二人连忙凑近,脸上都带着期盼之色。

  “启禀主公。”黄忠沉声道:“老朽幸不辱命,射杀敌军主将,料想片刻后就能破城。”

  “太好了!”周瑜大喜过望。

  庞统由于没有“历史经验”,对此依旧半信半疑。

  但片刻后,看到己方大军大举杀上城头,庞统不信也得信。

  “轰隆隆~~~”

  城门缓缓打开,有士卒近前来报。

  “启禀主公,我军已经顺利破城,还请您入内。”

  “传令。”周瑜吩咐道:“尽可能俘虏敌军,莫要过多杀戮。”

  不出意外,孙刘都在前线,守在后方的肯定还是刘琦。

  自然而然,城中守军肯定都是原来的荆州军。

  作为荆州刺史,周瑜没道理屠杀自己的军队。

  收编扩军,才是上上之策。

  一炷香后。

  周瑜以及众人来到城头,围在一具无头尸体前。

  “看身形像是刘琦...”周瑜喃喃道。

  “主公。”吕蒙开口道:“已经找人确定过,正是刘琦无疑。”

  “佩服!佩服!”庞统惊叹道:“黄老将军于城外,能一箭射死刘琦,真乃神乎其技也!”

  “老将军这招太狠了!”

  “瞭望台距城头,少说有一百五十步吧?”

  “一箭毙命,神射也!”

  诸将议论纷纷,对黄忠的箭术赞不绝口。

  “百步穿杨,养由基也不过如此。”周瑜感慨道:“吕布的辕门射戟,也远不如老将军这一箭!”

  “主公过誉了。”黄忠表情淡然,好像射不中才不正常。

  “都说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周瑜称赞道:“以我观之,老将军年轻时,绝对不逊于吕布。”

  “可惜在长沙蹉跎太久,这才名声不显。”

  年迈的黄忠都是五虎上将级别,年轻的黄忠该有多猛?

  “无妨。”庞统插话道:“往后老将军随主公征战,迟早能够扬名天下!”

  “能做主公帐下一老卒,足矣!”黄忠由衷道:“若无主公信任,焉能一箭建功乎?”

  对于周瑜的看重与信任,黄忠发自内心感激。

  在黄忠的视角中,他不过一介降将,初来乍到没表现任何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周瑜还愿意信任、并给予机会,实在难能可贵。

  士为知己者死,不外如是。

  “老将军此言差矣,赏功罚过,天经地义!”周瑜当即道:“今日拜老将军为‘射声将军’,还望老将军莫要推辞!”

  “射声”意为“闻声而射”,象征箭术高超,能精准命中隐蔽或移动目标。

  朝廷的中央军中,有射声校尉的职位。

  周瑜特取“射声”二字,专门为黄忠设立一个杂号将军。

  “主公...”黄忠迟疑道:“微末之功,岂敢居两千石大位?”

  周瑜大手一挥就是杂号将军,这可是两千石的高官。

  黄忠混一辈子,都没爬到这个级别。

  “你们说,老将军够不够资格?”周瑜环顾诸将发问。

  “当然够!”甘宁叫嚷道:“老将军若不担任杂号,我就更没脸担任了。”

  “老将军。”吕蒙抱拳道:“我等对您都心服口服,您就别推辞了。”

  “还望老将军答应!!!”诸将齐齐劝说。

  黄忠心中感动,拱手对众人还礼,“老朽厚颜忝居。”

  说罢,又对着周瑜下拜,道:

  “末将黄忠,谢主公大恩,日后但有差遣,万死不辞!”

  “老将军快快请起。”周瑜扶起黄忠,下令道:“统计伤亡、收拢俘虏、整顿全军!”

  “喏!”

  诸将随即散去,城头只余周瑜、庞统二人。

  战事来得快、去得也快,各项统计很快出来。

  敌我双方折损,加起来不到一千。

  开战前,周瑜有兵力一万二,刘琦有兵力两千。

  刨除折损之后,把俘虏编入大军,如今总兵力来到一万三。

  “攻城战折损太大!”周瑜唏嘘道:“就这么一下,千把号人就没了...”

  “没办法。”庞统摇头道:“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士元,咱们下一步该如何行事?”周瑜开口道:“一万三千之众,在水上迎战四万孙刘联军,问题应该不大。”

  “逆风逆流,这话换作别人来说,我肯定嗤之以鼻。”庞统大笑道:“换作主公来讲,我绝对相信!”

  江陵在上游、江夏在下游。

  孙刘回援江夏,周瑜返回南郡。

  双方肯定会在长江上不期而遇,一场遭遇战免不了。

  但论水战...周瑜丝毫不虚。

  “不过...”庞统神秘一笑,“属下又有一计,还望主公采纳。”

  周瑜眼睛一亮,道:“洗耳恭听!”